第27章

A+A-

    八阿哥胤禩,生母卫氏,位份过低,肯定是不能抚养他的。

    因为卫氏与惠嫔同住一宫,所以康熙下旨,八阿哥暂由惠嫔代为抚养。种种缘由叠加,他的洗三礼办的也不太隆重。

    胤礽只叫下人去送了礼,自己并没有亲自去看他生平第二讨厌的兄弟。不用去他也知道,现在他那个傻乎乎的大哥肯定比人家生母还高兴,以为自己将来多了个帮手。

    殊不知,到时候最看不上他的,就是这个他以为的“好帮手”。

    八阿哥的洗三礼之后,过了七月七,仍旧未下一滴雨,天下旱灾已成必然。

    前朝忙做一团,胤礽近来倒比之前时间更充裕了些。

    原因无他,他的师傅们因为事情太多,被康熙暂借去筹备赈灾了。除了下午那骑马射箭的功课,其他课程全改为自习。

    因为时间相对来比之前自由,系统又怕胤礽再度沉迷数学,所以制定了完整的课程表,要求胤礽一定要按照课程表的时间分配来学习。

    胤礽抗议之后无果,只能乖乖照着课程表上课。

    但这样的清闲日子没过多久,张英就正式上折子向康熙提议:太子每日的课业可以稍微减轻,他是时候开始接触政事了。

    康熙再三考虑后,也觉得眼下正逢大事,是锻炼儿子好机会,所以欣然应允。

    不几日,胤礽得到通知,上前朝给他爹做童工。

    知道这个消息后,胤礽亦喜亦忧。

    喜的是终于可以找到机会接触其他朝臣。索额图萎了,必须早点找到个能代替他的人。所以越早接触朝政,其实对胤礽越有利。

    忧的是,他以后的时间,注定要比之前更加紧张。再想按照系统的课程表上课,就不可能了。

    胤礽自问自己的演技也没有好到,可以糊弄住他汗阿玛的程度。他汗阿玛可不是熊师傅,不会由着他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走神。

    根据系统的课程安排,他未来至少还有两门课程还没开始学习呢。如果再加上这些课程,胤礽觉得自己一天十二个时辰,真的完全不够用。

    任他再忧心,康熙的旨意已下,是不会随意更改的。

    七月十八这一天,胤礽重生后第一次随着康熙上早朝。康熙把大臣上的折子仔细看过,再递给他。胤礽就这样一边旁听,一边帮他汗阿玛看折子批折子。

    除了赈灾会议,各地的军营调度,任职人员更换,大大的事情都需要处理。

    这些事胤礽前世都是做惯了的,不觉得困难。早朝之后,康熙问及胤礽有何感想,他甚至连停顿都没有,提了个不错的赈灾建议。

    如一县之内应该开放多少粮仓,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受灾人口做出推断。又如,安排赈灾的银两不应直接派发到州府衙门,而是应该由朝廷派人监管之类。

    康熙欣慰治愈连连点头,儿子有这样的政治天赋十分难得,大清后继有人。

    他一高兴,就给胤礽安排了更多的工作。

    从这一天开始,胤礽每天都要比前一天看更多的卷宗,批更多的折子。当然,这些都做好了,功课也不能落下。

    原本他每日作息十分规律,即使再忙,戍时末也该上床睡觉的。开始上早朝旁听之后,他发现自己竟然要加班到亥时才能睡觉。

    众所周知,康熙是个完美主义者,儿子做的不好,他就从各方面想办法把儿子培养好。儿子做的好,他又想从各方面下手,把儿子培养的更好。

    有一个求全责备的爹,真的把胤礽累坏了。个位数的年纪,心累的程度比康熙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为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胤礽自觉这些都不算什么。

    更让他心里难受的是,他越接触朝政越发现,他们爱新觉罗家,竟然做不到,得民心。

    得出这个结果的,是因今天刚收到的一封折子:湖广地区赈灾开放粮仓之时,竟有大批黎民直接冲进官仓,妄图暴力抢粮。

    胤礽为此事陪着康熙忙碌了一整天,累到刚沐浴就盹。好在他及时惊醒过来,避免了自己溺死在浴桶里的一场祸事。

    他抹了一把脸上的水,十分无力地跟系统抱怨:“要做到万民归心实在太难了!朝廷已经尽力补救灾情,但地方百姓对这个做法根本不认可!”

    前世他安排赈灾时可没发生过灾民冲抢粮食的事。他印象里,大清除了外敌干扰,一直都是天下升平海清河晏来着。

    胤礽把头枕在浴桶边缘,口齿不清的嘟囔:“先贤民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孤看他们覆舟的劲头倒要比载舟还大。”

    “殿下不该抱怨,反而应该反省”系统不慌不忙道:“执政者为天下计,收服人心靠的不该是政治手腕,而是为百姓做实事才对。”

    “朝廷上下,人人为赈灾之事忙得脚不沾地,难道还不算为百姓做事?”

    胤礽一把扯下帕子摔在浴桶里,愤愤不平的:“确是百姓太贪心之故!”

    “非也,非也。”

    系统在他脑海中变作成人模样,特别认真的问:“殿下为何不想想,即使天灾为祸,为何各地官仓内的粮食只够当地百姓食用半年?”

    胤礽转动酸胀的肩膀,又从浴桶边拿过帕子擦拭身体,跨出浴桶时心不在焉的:“你告诉过孤,大清生产力落后,耕种的方式太原始,一亩地的粮产量太少。既然收获少,那么屯粮少也可以理解。”

    这话系统过很多次,他也正是因为这个,才对肥料研究那么用心。<br>如果这个肥料真的能提高产量,到时候让百姓们种地时都用上,收获之后多存一点,也可避免今日这样的灾情。

    系统不疾不徐道:“是,也不全是。我希望太子殿下好好学习后世知识,但我更希望殿下明白,无果是选育更好秧苗,还是施用更好的肥料,甚至是农具的更新换代,这些都只是辅助手段,都不能根本上改变大清落后的生产力。”

    “哦?”胤礽穿好寝衣,脚步拖沓的往寝殿里走,“那你,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

    “殿下不妨想想”系统不答反问:“现在百姓手中的土地有多少,王公贵族和官僚手中的土地有多少?”

    胤礽脚下一顿,圈地,哪个王公不圈地呢?

    八旗,从入关到现在多了多少人口。他们不事生产,只能人廷养着。为了养活手下人,各个旗主,哪个不是捡着良田像看见了金山,可劲往自己家里搂。

    “你的孤都懂,可到底,八旗跟着先祖江山,功绩是抹不掉的。汗阿玛不能放纵他们权力,总不能连地也气的一点不给吧?”

    用一点土地换人心所向,他们家不亏。

    “所以后果就是,良田都在他们手里,百姓可耕种的土地少的可怜。殿下,恕我直言,这个规矩若不改,您学的再好大清也逃不开亡国的命运。”

    “制度改革又岂是一朝一夕之功,古今多少贤达妄图变革,不过都是白白摊上性命罢了。”

    正因为他也安排过赈灾,所以更知道朝廷花大把的银子在这上头,其实根本起不到最佳作用。这些银子起码有一大半会落到灾区州府官员的口袋里。

    他清楚,他的汗阿玛作为上位者,也清楚。

    无奈,可用的人太少了。

    这些官员虽然贪婪,但朝廷还要靠他们做事。所以明知他们贪,却不能都赶尽杀绝。就因如此,所以吏治才一年比一年更浑浊。到最后,想整肃也整肃不清了。

    “人才可以通过考试选拔,也可以从现在就培养。制度改革虽然难,但也能从事上慢慢着手。”

    系统循循善诱道:“所以因为这一点难度,殿下要放弃吗?大好江山,您不要了?”

    胤礽的脸瞬间垮下,赌气似的:“孤没不要,只是万事都要循序渐进。孤才刚刚接手朝政,总不能现在就去劝汗阿玛,把那些被圈的土地全部还给百姓吧?”

    隔了一会儿,他又声补了一句:“这样孤还不被那些铁帽子王给活吞了?”

    系统寸步不让:“殿下已经看到弊端,所以更要致力于改革才对。”

    胤礽叫人进来收拾了浴室,了个哈欠,擦眼泪便含混不清的:“徐徐图之,才是良策。”

    系统也明白这不是借口,也没再接着,只温声劝道:“殿下累了,这两天的课程我们先停一下,殿下好好休息吧。”

    孩子累坏了就不好。现在累坏了,将来就没人办事了。

    难得见它这么体贴,胤礽心里因刚才的争执压着的火一下烟消云散了。

    入睡之前,他因为心情放松,顺嘴问道:“你只让孤看了大清亡国之前,还没告诉孤,大清亡国之后如何。”

    “殿下好奇?”

    “有点…”胤礽的声音越来越低,意识已经开始模糊。

    他撑着最后一点清醒,断断续续的:“孤很好奇…大清灭亡后,难道没有…特权阶层?这些良田…应该属于谁?”

    “这些日后可以给殿下看。后来有个伟人提供了一种很简单的思路,土豪,分田地。把地从占有他的地主手里抢出来,都还给老百姓。”<br>系统关上了所有程序,也准备进入休眠状态。

    胤.土豪.礽:“...”

    瞬间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