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胤礽左思右想,最终还是决定先从王掞下手。
系统对胤礽选王掞服很是担忧:“太子殿下,我觉得他的难度比明珠大很多啊,您真的不考虑换个人选吗?”
他在自己的程序里调查过此人,认定这个人食古不化,要服他太难了。
胤礽不在意难度,反而劝系统:“明珠才是更难对付的老滑头,油盐不进,跟墙头草没什么区别。”
根据他的经验,明珠最会顺风倒,他只要把其他几个师傅都服了,到时候再去哄好他汗阿玛,明珠自然不好反驳。这会儿与其费尽心思磨明珠,他还是更想选王掞。
王掞此人,也是前世胤礽的师傅之一。
在他印象里,这位老师一贯不争不抢,是朝中为数不多的清流派。且为人清正廉明,性格忠直又讲究实干。更妙的是他不搞派系,不参与党争,对任何人的招揽都不当回事。
除了思想较为固执,爱较真,只要是他认定的事儿,谁要想改他的主意难于上青天之外,没什么大缺点。
但要好对付,那绝对是看轻他。
可偏偏,胤礽早就摸准了他的脉。
王掞这人还有个特点,因为饱读诗书,所以被圣人所言洗脑时间长。而他又想集众家学之所长,所以把各家先圣之言都当做金科玉律。
早些年他外派做地方官,多研究儒家。因为不受重用,有研究老子来放宽心胸。后来终于做出点成绩,别调入京中负责主持修订律法,他又默默开始研究法家之长。
总之,他也算个博采众家之长的奇人了。
有这个特点放在这,胤礽相信只要另辟蹊径,从他所坚信的学里找到能抨击他的观点,那么必然能辩的这位老师哑口无言。
服之后再趁他含混之时稍加影响,就完全可以拿下。
系统听他完全胸有成竹的样子,也不再发表意见。只是默默感慨,这位殿下越来越诡辩的能力了。
胤礽既然定主意,在王掞来给他上课时,早在心里好了腹稿,面色上也比之前更加恭敬。
求人办事,姿态是要放低的,态度是必须要真诚的。
王掞看到他的表现,挑了下眉,面上依旧淡定。太子这是明显有事相求。他也不急着开口问,只把今天早就备好的教案放在了书桌上,清清嗓子准备开始授课。
“师傅且慢”胤礽一副急于求教的姿态,“孤有一事想问师傅,请师傅稍作指教。”
“太子殿下何事?”自他给这位殿下上课以来,他少有主动求问的时候。一贯表情都是刚开始讲就全懂,让王掞特别没有成就感。
难得今日有问题,王掞做好了洗耳恭听的准备。
“师傅,今日朝廷辩论,诸位大人到改税制一事,求问师傅,可有改革之良策呢?”胤礽笑眯眯的道。
“臣无能,暂时想不到良策,为皇上革除弊病。”王掞不由面带愧色。食君之禄却不能为君分忧,实在惭愧。
这也不是他故意不做上荐或是谦虚,而是因为专业不对口。他研究律法日久,到改革吏治或许还能提点专业意见。但是改税制,不在他的业务范围内。
“那孤再请问师傅,若有人可拿出良策来促成此事,是否该大力支持?”胤礽继续下套。
“自然应该。税法将乎国本,若此事成,则我大清百姓皆能受益。”
“师傅既然如此,孤就安心了。孤这里有一策,师傅可否一听?”
“太子殿下有办法?”王掞惊奇道。
他有点怀疑。朝中大臣都束手无策,殿下年纪,真能想到解决的办法吗?
“早朝时诸位大人已经过,改丁银为按亩收税,最大的阻力在乡绅。孤想,乡绅重利是因为永远不能在官场上有出头之日,若是解了这个限制,许他们的后人参加科举,他们是否也该让步呢?”
“这如何使得!”
王掞一脸不可置信,仿佛自己听到了天大的笑话。这不就是等同于拿朝廷公职谋利吗,与那些奸商有何区别?太子殿下若的是这种办法,他肯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师傅为何如此惊讶?”胤礽故作天真的:“您研习大清律法已久,孤想问师傅,大清律里可有那条律法,商人子不许参与科举?”
刚才他还翻了翻前世记忆,确定过没有哪条明确过不许的。
“这…”
王掞张嘴几次,却接不上话。大清律里的确没有这一条。
而且,他在地方任职时也听多,各县里也不乏地方豪绅使足了力气捐银子,为自家幼子买官籍的。只不过是各省巡抚没有严查,睁一眼闭一只眼罢了。
王掞结巴了好一会儿,才:“可是商籍乃是贱籍,怎么能…”
“师傅熟读名家宿儒著作,孤十分敬重您。请师傅回忆,儒家所,仁义礼智信,哪一条里是要把人分个三六九等出来呢?”
“自然没有,可自古以来…”
“自古以来就是对的吗?”胤礽越口齿越发伶俐,“师傅为孤讲解律法,不也常引用法家之言?但师傅可知,法家除了要求治国严苛,还有“不别亲疏,不疏贵贱”之。所谓律法能约束百姓,自然也能造福百姓。”
“纵然殿下如此,那天下学子,岂能忍着与商人子同一考场?”王掞急道。
“天下学子?”胤礽冷哼:“魏晋时朝廷施用九品中正制,完全阻断寒门上进的路径。自隋朝始兴科举,寒门才有上进的途径。天下学子里有大半出自寒门,曾经他们被别人堵住路,多少先圣改革换来此通途。如今他们自己上来了,也要去堵别人的路吗?”
他观察了一下王掞的面色,确定他的老师没有因为思想被冲击而失态后,才接着:“况且,汗阿玛不是也许了他们,监督当地官府作为可做加分项吗?在孤看来,实在已经够宽纵了,他们还不知足,难道还想上天不成?”
“太子殿下,所言甚是…”王掞面色呆滞,喃喃的。
今日这些话,他得好好回去捋一捋。
“不瞒师父,孤这个主意,刚才汗阿玛已经同意了。”
“皇上也同意了?”王掞更加震惊!
系统忍不住吐槽,您这是准备要同时骗两边吗!跟师傅们您父亲同意,,到时候再跟您父亲师傅们都支持?而且,给学子加分这一项不是您提的建议吗殿下?
反正这课是上不下去了,王掞索性告假:“殿下容臣回去想想,今日就…”
“师傅慢走。”胤礽完全不理会系统,笑着完后转头又吩咐德子:“好好得替孤送师傅出去。”
德子搀扶着身体微微晃动的王掞出了毓庆宫,胤礽松了好大一口气,两头骗又怎么了?服一个容易吗。
“殿下好棒!”系统很给面子的鼓掌。
“先别着急夸,接下来还有四个。”胤礽一脸轻松道。
不过既然最难的已经拿下了,排除明珠,其他几个师傅不在话下。
然后,接替王掞来上课的张英,汤斌,熊赐履几人,都先后受到了胤礽的思想冲击。当然,胤礽都跟他们强调,康熙已经在考虑这个办法了。这几位也都跟王掞一样,完全懵的状态下走出了毓庆宫。
三位大人告别课堂,坐在一起后一对词儿才发现,胤礽服他们的话竟然都差不多。
张英最先叹气,“没想到咱们这位殿下有如此好的口才。”
几句话就的他们几个哑口无言。
熊赐履和汤斌对视一眼,同时颔首道:“殿下确实能言善辩。”
他们三个同一年开始给胤礽讲课,也算是看着他长大了。师生之情远比后来的两位浓厚的多。
张英又:“我也看出来了,殿下现在是一心想促成此事,需要咱们助他一臂之力。”
否则干嘛费那么大力气与他们几个那么多。不外乎是想办事罢了。
熊赐履再次点头,“可光是咱们几个同意也不成啊。文武百官那么多,难道殿下要与他们一一辩解?”
殿下毕竟年纪,又听政不久,还是不明白这朝政中腥风血雨的可怕之处啊。
汤斌比他们两个想的开,笑着:“殿下刚才不是,此事皇上已经许了。有皇上呢,其他人为难不到殿下身上去。”
“皇上真的同意吗?”张英问。
其他两人面面相觑,难道殿下还是骗他们的不成?
还真被张英猜对了。
接连服了四个师傅之后,明珠那里胤礽索性连嘴都没张。下午的骑射课程也不上,直接就奔了乾清宫去找他汗阿玛。自己已经服了师傅们,大家对这个主意十分赞同。
康熙当即眯起眼,一脸不信:“当真?你的师傅们都同意了?”
“儿臣自然不敢骗您”胤礽毫不心虚,“儿臣一,师傅们都觉得十分有道理,就同意啦。”
“都同意了?包括明珠和王掞在内?”康熙又追问。
这孩子话真的可信吗?张英他们几个同意,他还能理解,毕竟这几年的师徒情谊肯定是有的。但是王掞能同意,他十分惊奇。
那可是老古板王掞呢!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儿几句话就改变主意的。
胤礽早知道他汗阿玛会怀疑,却始终淡定如初,“汗阿玛不信,把王掞叫过来一问便知。”
他是不怕露馅的,不定这位师傅脑子到现在还迷糊着呢。
“你是如何服他的?”康熙好奇的问。
“儿臣没什么,只是把书本上的话换了个方式而已。”胤礽当即把他跟王掞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完后,便自信的看着康熙。
“难怪”康熙情不自禁笑了,“你这话听起来像是指桑骂槐,王掞想堵住寒门学子上进的路。”
王掞重视声誉,自然不会愿意被人如此。这恐怕不是被服的,而是被激的不得不同意了。
他又问:“那你是如何服明珠的?”
“明珠对汗阿玛忠心耿耿,不用儿臣服,汗阿玛同意了他自然就会同意。”胤礽对自己刚才撒谎毫无愧疚之心。
康熙瞪大了眼睛,这孩子是把明珠看透了啊。
儿子聪明,当爹的自然开心。于是笑骂道:“你倒好意思。”
胤礽扁扁嘴,“儿臣也是为了替汗阿玛出谋划策啊,又不是为自己。”
不过既然话都开了,康熙也好再什么,便痛快答应会好好考虑此事。另外还,对于他上午情急之下责骂儿子的事情,希望儿子不要放在心上。
胤礽呆愣了一下,“汗阿玛上午骂过儿子?”他怎么不记得此事。
转过头还安慰康熙,“儿子那会儿没听清,汗阿玛别放在心上。”
目的达成,他可没时间在这磨蹭,还得回去继续上系统安排的其他课呢。
胤康熙欣慰的看着儿子大踏步走了出去,然后就在心里谋算,明日早朝也该把此事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