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A+A-

    第二日早朝,康熙过然在朝堂上,将许商人子参与科考之事了出来。

    话刚完,众臣便如沸水入油锅一般,炸开了。大部分人都是持反对态度,少数几个没发表意见,就是事先被胤礽谈过话的师傅们。

    王掞站在人堆儿里,一张脸苦巴巴的。心道原来不止自己觉得怪异,这就好这就好。

    张英和熊赐履则一起看着胤礽,眼神里也满是担忧。

    众臣反对的意见出奇一致,无外乎是,大清开国以来,哪里有许商人子正式踏入科考的前例呢?

    康熙由着众人了半个时辰,直到大臣都的差不多,来回来也就那几句话了才表示,朝廷为改革税制,决心是强劲的,无论谁反对都无用。更强调,这绝不是拿官职讨好乡绅,而是为给那些还没被发掘的人才一个上进的途径。

    他早就料到朝臣们不会同意。之前自己都没想好就算了,但他既然已经拿准了主意,这事必须执行。

    天子气象威严,□□势就把众臣震的禁声。

    朝臣们虽然被他的强势态度噎的呆愣,但反应过来仍然不死心,纷纷紧追着求道:“此事关系重大,还请陛下三思,三思...”

    这不是拿官位开玩笑嘛?大家族动多少人情才能进官场,竞争本来就够激烈了,如今还要再多些对手。大家以后还能不能好好做官了?

    康熙当然清楚他们的目的,但毫不妥协的厉色道:“前朝尚有许商籍买官入考场的先例,怎么我大清倒不如他们气度宏大?”

    一个个提反对意见提的倒是多,若不是他们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推进税制改革,他也不必用此办法绕过那些乡绅。

    刚才声音最大的官员被他盯的了个寒颤。立时降低了音量,懦懦道:“皇上圣明。”

    皇上一贯不爱前朝事,如今自己都要拿前朝举例来对比了,想来这事确实无法更改。

    胤礽也松了口气。刚才众臣群情激奋那情形,他都准备好了要挺身而出,替他汗阿玛舌战群儒了。没想到他汗阿玛只是发发龙威,三两句话就给压下去了。

    如果可以,他真想现在就去给他汗阿玛拍马屁。

    汗阿玛不亏是天子!有汗阿玛镇住场子真好,省得他再废口舌。

    既然大事一定,其他也没什么好讨论的。接下来就是发公文传到各省,命他们及时再把这消息散发下去就是。

    到公文,胤礽灵机一动,突然有了一个新奇想法。早朝散了之后,他又变成了尾巴,跟着康熙一路乘坐轿撵回了乾清宫。

    到了乾清宫,康熙才撩起眼皮看他一眼,“你这是又准备逃课?”

    “儿臣哪里敢”胤礽站在他身后替他揉捏着肩膀,讨好的笑着:“关于官府的邸报,儿臣有个想法。”

    “你如今哪里来的这许多想法。”康熙头疼道。

    他现在听到儿子有想法,就止不住心头警铃大作。昨日刚把这许商人子科举的事成,今日就又来有其他想法。

    “到底是谁教你的。”康熙扭过头,盯着胤礽的眼睛追问。<br>若真是些正经主意就罢了,偏偏这些想法都像是巧立名目一般,歪的很。

    “明珠大人是个能人,儿臣一向敬重他。”胤礽顾左右而言他。

    不过这言下之意,听起来就像是这些主意都是他受了明珠的启发一样。

    康熙意盯着他味深长的:“你以为朕看不出,你想往明珠身上赖吗?”

    他不拆穿,这孩子就当他什么都不知道吗?不过真是怪了,自从这孩子认了明珠当老师,像是完全忘了有索额图这个人是的。

    胤礽:“…”

    被拆穿了。怎么办?他又不能是因为脑子里有个系统。难道要,这些都是做梦梦到的?或是上天启示?那汗阿玛会不会找太医给他看脑子啊?

    这事儿得先糊弄过去才是啊。

    胤礽索性厚着脸皮耍赖:“汗阿玛一贯知道儿子,总爱胡思乱想的。”

    他摆出这样无赖的表情,康熙反倒教育不下去了。

    能多想点也好,总比以后被人当傻子糊弄强。

    于是问:“你又有什么想法?”

    “儿臣想,既然朝廷能把邸报发到各地官府,不如也让各地官府再多加印些,堆在书局里,让百姓买回去?”

    “嗯?”康熙诧异道:“让百姓买朝廷官文?”

    这是什么鬼话,朝廷官文一贯都是只有各地府衙才能看到,恨不得再加密几层以防止那些宵盗窃去。还要让百姓买?这不等同于把两军交战时,把战术布置交到敌人手里吗?

    “并非直接的官文”胤礽眼见他汗阿玛明显已经不高兴,便急忙解释:“儿子的意思是,把官文内容择些简洁的,翻译做朝廷有利于民的新策,印在便宜的纸上供各地百姓购买。”

    “朝廷的新策?”康熙面色不见缓和。

    自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历来各朝帝王只怕黎民知道太多,哪有主动的?

    康熙直接否定道,“此事别再了。”

    看来这孩子课业还不不重,才有这么多功夫胡思乱想。

    即使他态度坚决,胤礽仍不放弃服,“儿子知道汗阿玛的顾忌,但堵不如疏。。把朝堂的中讨论的良策及时告知百姓,不正好告诉他们朝廷正在努力为百姓做事吗?”

    “你出花来也无用。到底,百姓中识字的也不多。”康熙意见不改。

    各地官府现在都还忙着组织百姓开荒。

    “先试试不行吗?先少印些,或许有读书识字的人买去了,回乡里在乡邻之间了,百姓们不就更感激朝廷了吗?”

    “天下臣民归心,对汗阿玛治理天下不是更有益处吗?”

    眼见康熙迟迟不答应,胤礽急的已经手心冒汗。汗阿玛您快点想通啊,这不就是宣传朝廷为百姓做了哪些事,占领舆论高地的好办法吗?

    他有这个想法,还是受系统启发而来的。

    在日常的各种课程上,尤其是现在系统课时,胤礽总比在师傅们的课堂上活泼。他习惯多问。总是上一句还在讲知识点,下一句就拓展到了别的方面。

    特别是现在学物理时,系统讲到的那几个学者,或是研究发现这些东西的人,胤礽总忍不住问来问去。

    一来二去,系统被他断时就必须要讲讲同一时间的欧洲,美洲,非洲,各国人都在做什么。

    有的国家正在向外用兵,有的正在进行内部改革。有的正在发展生产力,有的正在被被人欺负。

    胤礽听到想听的就特别专注,不想听的就会忍不住走神。走神时就会想,如果派人把各国现在这些事儿记下来,或是相互告诉他们一声,不知道会如何?

    这倒很有意思的。他想到此就忍不住笑出声。

    “殿下”系统发现他走神,大声提醒道:“您这个想法很有趣,但是欧洲还好,南美洲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想知道世界上的新鲜事儿,就只能等侵略者告诉他们了。”

    胤礽当即撇嘴。没意思,这呆瓜真是没意思。

    “外面是不能了。但是如果殿下想办法,把朝堂上发生的事儿告诉百姓,不定难度会很多。”

    胤礽听到这话的第一反应,就跟他汗阿玛刚听他“胡八道”差不多。

    “把朝廷的事儿告诉百姓?你疯了还是孤疯了?”

    系统化成书生形象,悠然道:“殿下不用急。这是政策宣传,不是泄露朝廷机密。”

    这也难怪,古人把圣旨看到比天大,自然理解不来何为舆论宣传。

    于是它再次开自己的程序,向胤礽展示后世大家是如何利用各种方法,利用人心宣传自己的。

    胤礽看的呆滞,这…这就是…宣传?

    “你们竟然,把这些话写那么大的字贴在墙上?”

    他忍不住捂脸。如果孔子和老子,看到自己过的话被印的满墙都是,是什么感受。反正如果他看到自己写的诗或者公文不是在纸上,而是被别人贴在墙上,肯定会浑身不自在。

    “殿下别惊慌”系统收回程序,“这只是普通效果的,信息爆炸的时代,你入目所看的一切都是别人故意出来的。”

    胤礽呆呆的点头,“孤懂了…”

    其实他还是丝毫不懂,这是个什么古怪办法!

    “印发政策只是其中一种,日后殿下也可以鼓励那些学堂印点名人名言什么的,鼓励学子们努力学习。”

    “你先,让孤缓一缓…”胤礽有气无力道。

    于是他就缓了好些天,如今才能淡定的在康熙面前出去这个提议。甚至见他汗阿玛明显不赞同的时候,还能喋喋不休,词都不重复的劝解:

    “让百姓们知道朝廷的好,总比任由那些人胡乱猜测强啊,汗阿玛。”

    “您想想,之前百官间接逼迫您‘罪己’,不就是笃定了您怕天下人议论您吗?”

    “纸张如今便宜,朝廷也花费不了几个钱的。”

    “罪己”这事戳到了康熙心里的敏感点,于是他当即黑了脸。“朕会好好考虑,你先回去。”

    胤礽如今已经很有眼力见了,很快就明白他汗阿玛现在处于压着火的状态,再下去就等于主动点火了。

    于是利落的告退。

    他走后,康熙抿了好几口茶才把火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