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乾清宫里照样是开会。
康熙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脸色带着笑意。
他也以为朝廷要做买卖的事儿曝光,京中百姓会极力反对,结果只有大臣们在义愤填膺,还只是针对私下印发文章之人。让他连查核是谁惹事都觉得多此一举。
那散播消息的人简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教,泼脏水的目的没达到,反而提前帮朝廷宣传了。
与他表情心情完全相反的来参会的这帮心腹大臣。几个人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原本无奈下已经接受了皇上一定要开门做生意这个结果,如今只想着怎么帮君主实现目标了。
不料现在却听到君主被污蔑,叫他们如何不气。
胤礽迈进昭仁殿,想象中汗阿玛的怒火中烧的场景没有,他也没敢放松,心翼翼的问:“汗阿玛,儿臣听闻有人在京城百姓中无端散播谣言生事…”
他话的含糊,在场几位都没纠正什么。
康熙眼神示意儿子上前,“不过是胡言乱语,朕已经叫人去探听,百姓并无怨怼之言。”
众人听他这话,显然是不算计较了。一时只能自己尽快把怒火压下去,细想事情该如何善后。
张英甚至连怎么找到此人的办法都想好了。
只有王掞,因为一时还没想通,所以脸色尤其不好看。他满心都只想着,这事儿关乎朝廷脸面,皇上怎么能如此不重视。若再不给个法,他可要发挥“长跪不起”的本性了。
只不过,到如今他也不明白自己到底是更想改变君王的注意,还是更想让皇上处置那个散播谣言的人。
“如此便好”胤礽松了口气。若京城里当真议论纷纷,那此事保准是做不成的。
他又想到,“那散播消息的人,汗阿玛可有查到?”
“查不查的,也没什么妨碍。”康熙完全不放在心上的态度,更换的王掞一声冷哼。
他才要开口,便被明珠截去话头,“民意未有反对之势,想来京中百姓苦物价已久。皇上既然有心整治,那这铺子要开在何处呢?”
他一番话,这做生意的性质就从皇家自降身份经商,变成了为民谋利了。
胤礽斜视他一眼,心道不亏是汗阿玛多年宠臣。
明珠只当没看见,还在静等回复。四九城的热闹街道都被占的差不多了,黄金地段的铺子租赁价格可不低,难道要先赶出谁去?
康熙提笔在白纸上写了几个他叫人调查过的,进项不错的生意,“朕再想想,你们也替朕想想。”
他这会儿心情不错,抬眸看着几个心腹,笑意里难得外漏的带着几分精明算计,“朕记得诸位在京城应该都有铺子,想必也都有管事的和账房,不如各推荐一个贤能之人给朝廷用?”
毕竟是要做买卖,户部调人未免有点大材用。内务府可用的人又多是内官,不太适合出面,从外面找人他又不放心。刚才忽然想到,这不有现成的能提供人才的吗?
他可是知道,在场的佟国维和明珠,索额图几个,都是家中在京城里开铺子的。
胤礽差点笑出声。
他怎么觉得他汗阿玛现在是在空手套白狼呢?瞧着那几位的脸色都僵了。
索额图好像被人提醒了一半,难得这么有眼力见,先站出来道:“臣回去问问府中管事,明日就将可用之人选出来。”
他表现的太过积极,明珠和佟国维连推辞的话都没法再。对视一眼,只能也回禀要回去准备,明天把人送进宫里先让皇上过目。
张英三人组向来廉洁清正,从没在这上头有什么心思,于是都没接话。准备告退时又被拦下,“你们帮朕想想,这铺子的名字改叫什么?”
只有王掞还在纳闷,所朝廷被人污蔑,是彻底不查了是吗?另外这朝廷要抢生意的事儿被捅出去了,为何百姓们却毫无动静?
其实这个吧,还是得从京城中的物价起。
自从大家越吃越饱,这京城里的物价就一天比一天贵。百姓被越来越高的物价搞的苦不堪言,可不是格外盼着朝廷出手压制吗。民意就与康熙的想法奇妙的合在一起了。
熊赐履听着张英一会儿一个名字的出主意,在心底叹气,这叫个什么事儿呢。
大势已定,众人都散了。康熙继续批折子,胤礽回去继续上课。
父子俩都以为会在不久后收到一批伙计名单。结果第二日,索额图不仅送了管事掌柜,送了账房先生,机灵嘴巧的伙计,甚至直接送了铺面。
起因是他回到家里一想,反正这些商铺原本都是给太子准备的,现在他不能跟太子走的太近,还不如直接送给皇上。
于是索额图把地契和房契准备好,就直接带着上朝了,当着众臣的面,直要把这铺子上交给朝廷以示忠心。
这话自然把众臣都给惊着了,心道您要表忠心能不能换个委婉的方法?这不就是直接送钱吗?
胤礽瞪大双眼,连连回头去看他汗阿玛。没直接要,但是他们都还得给,好一招儿阳谋啊,汗阿玛。
其实是他想多了。康熙压根也没想到,索额图会来这么一出。他原本确实只想讹诈点人手的。
佟国维的脸色在短短几分钟内,变化十分精彩。该死的索三,尽想着办法的出风头。
不过他被索额图一刺激,也紧跟着要上交两家铺子以表忠心。其他大臣有想巴结的,当场就要跟风送。
明珠:“...”
阴了索额图这么多年,第一次感觉自己被他阴了。
好好的早朝,到最后气氛越来越像拍卖大会。整个大殿里完全只有“一家”“两家”的吼叫声。
康熙半点都没跟他们客气,让梁九功记下了大声吵着自己铺子位置如何上佳的大臣的名字,准备回头安排人上门要地契和房契。
你们以为句话就完了?话不算数的,不交出地契和房契的,通通以欺君罪论处。
最后盘算下来,朝廷直接得了三十几家铺子,还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行业。
旁观了群臣因积极供献铺子而争得面红耳赤的胤礽:“...”
还真让他汗阿玛空手套白狼成功了。
有史以来最热闹的一次早朝,在群臣一时的头脑发热中被宣布散了朝。等这些大臣出了宫门才开始疑惑,刚才是怎么就突然想起要送铺子来着?
不过康熙真的是完全没给他们后悔的机会,当天就安排了人去要地契,还派了户部官员去轻点这些铺子的账本。
好歹店面是归了皇家了。
既然朝廷要做生意,这些店面最终还是统一改了名字,书法上佳的张英老师傅贡献了自己的墨宝,以供这些被上交的门面改换门头牌匾用。
康熙收到账本后,算把这些店统一更名。
还没想好如何改,胤礽就先出主意,“汗阿玛,直接叫皇家供销社吧”。
康熙没有听懂:“这是何意?”
名字听起来怪怪的,总觉得不会有人愿意踏进去。
胤礽憨笑,“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儿臣只觉得挂上皇家特别有气势。”
当然是系统告诉他,后世“国有企业”都是这样叫的。
康熙有些犹豫,“皇家朕理解,那这供销社?”这些名字听起来不太符合他的品味。
“供诸君尽情销金,此乃社稷之福祉。”胤礽真诚道。
系统听他这话,笑得原地滚。这都能掰扯出点意思来,不亏是太子殿下。
康熙微微颔首。
虽然儿子这么解释还是很怪,不过要让他一个个想,又觉得颇费心思。不更名,又显不出这是皇家生意。再三衡量之下,还是接受了儿子的建议。
于是,这些铺面的名字就被定下来了。
负责出字迹以更换门头牌匾的张英看到这个名字后,“…”
没有什么比沉默更能表达他此刻的心情了。
罢了罢了,他也没其他贡献,只出笔字就不其他了。于是想通的张大人挥毫在白纸上写下了几个大字“皇家供销社”。顺便也把胤礽的那两句解释也写了出来,准备当做对联让人挂在店铺门口。
张英的字迹向来为人称道,尤其擅长隶属。据他写废的字都会被家里下人偷偷卖掉。当然这只是八卦之言,是真是假就不好了。
这些牌匾在半个月之后正式被挂在了属于皇家的店铺上。
还别,因为名字挺“别致”,再加上康熙看过账本后统一降低了价格,这些店铺的生意都很红火。
托之前私发报纸的人的道消息,现在京中人人都知道,这些铺子背后的老板从个人变成了朝廷。现在人人觉得,从皇家供销社买东西,就是用了跟皇室一样的东西。
于是,皇家供销社成了京城一时流行。
到了九月,各个铺子的账本交上来之后,康熙看过盈余,心底算过收入,便准备把这个模式从京城推向全国。
只是,在京城中经营的红红火火的供销社,到了各地,生意就不大好了。年末时上交的账本上,竟然本本利润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