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A+A-

    他本想着父子两个一道去,一起在黄河边上对着奔涌的黄河水感慨两句,顺便子吟诵些名句拍拍他汗阿玛马屁,好让修大坝的事情早点办成的的。谁料他汗阿玛压根就没算带他。

    期待落空,胤礽只能在宫里干等着,就像是交了考卷只能等着监考官批阅的学子一搬,惴惴不安的等着他汗阿玛下最后的判断。

    不过失望归失望,他还得痛快应承下这个差事:“汗阿玛放心去便是,儿子一定替您看好了家。”

    康熙很满意儿子识大体的态度,以为他游历了几个险地后总算长大懂事,知道身为太子有太子的责任了。

    然后就密密交代了许多事。要照顾好自己不要过于劳累啊,有要紧的拿不定主意的一定要给派人快马加鞭传给朕啊,每日的折子看过要写条陈啊。朕不带议政大臣去,会给你留着人帮你参详啊。等等杂事不一而足。

    胤礽用心听着,时不时点头表示自己记下了。其实这些事儿他是做惯的,前世每次他汗阿玛出门,都是自己留下看家,不用交代也能做的十分顺手。

    康熙用尽脑细胞把能想到都想了。这些话早在准噶尔他想御驾亲征,留儿子看家的时候就该交代的。谁料那时候他儿子瞒着他一次性搞定了,害的康熙唯一一次亲临战场竟是为了抓离家出走的孩子。

    嘱咐完太子,康熙又叫议政大臣过来开了个会。隐晦的敲了一番大臣,又把太子高高捧起,务使自己出门在外的时候儿子不被人瞧了去。

    高士奇低头听着,同时在心底里犯嘀咕,万岁爷您多虑了,大可不必这样郑重其事,太子近几年办的事儿大家都看在眼里的,您儿子那个脾气,就算是有人敢不开眼,他也不会由着别人欺负。

    跟他有同样想法的还不少,一屋子人也就佟国纲有点不屑一顾。心道有明珠和索额图这样的佞臣在侧,太子好不了。

    这会也就开了一刻钟,康熙把要嘱咐的都完了,便叫众人散了,他还得去后宫再交代点事儿。要出去考察了,家里不安排妥当他出门不放心。

    人都散了,众人依次退出大殿。乾清宫干净到那舌头舔都舔不出泥的金砖正好映出高士奇憋屈的脸。他最近心里苦,因为刚知道明珠投奔了太子这回事。更可气的是这还是明珠亲口告诉他的。

    他暗地里站队明珠就是为了硬刚索额图,如今明珠投奔太子,眼看着是要跟索额图握手言和了。

    高士奇心里万分膈应,惊讶之色不亚于听自家祖坟被别人挖了,悲痛之于心里还积压着愤怒。但对着明珠他还不能发脾气,只能苦笑着问:“您这是舍了大阿哥了?”

    不应该啊,这老头暗地里扶持大阿哥多少年了,如今大阿哥都领差事了,怎么舍弃就舍弃了?宫里的风向虽然明显偏向太子,但他可不信明珠是这么容易跟着风头跑的人。

    明珠还真是。有句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差不多是为这个精明的议政大臣量身造的。更何况明珠他早就被拐到太子那个坑里了。

    “并非是舍了谁”明珠悠然捋须,那副淡定样子就好像自己下一秒就能脱离肉身得道升天,他瞥了一眼高士奇苦巴巴的脸,宽慰道:“我知道你向来瞧不上索额图,放心,太子与他本也不是一拨的了。”

    高士奇心道你糊弄鬼呢,多少年前索额图就跟太子绑死了的,现在他俩不是一道,你以为我是傻了吗?你怎么能为了上太子的船睁着眼睛瞎话?

    可就算心里这样想他面上也不能露,谁让他在朝中还要靠着明珠拉拽。高士奇只能压着沉痛的心情叹气道:“您心里有数就成,咱们如今这只能仰仗太子仁厚了。”

    他与索额图不和多年,早些时候明珠给索额图下绊子,他没少在背后帮衬。如今还真是怕太子为了索额图跟自己秋后算账。

    明珠继续捋须,心道你忧心个屁啊,太子正忙着想办法劝他爹在黄河上搞工程呢,哪里顾得上跟你算计那点恩怨。

    事实还真不是。自从康熙甩下儿子自己跑出去公费出差后,胤礽其实没有那么忙的。

    康熙二十七年一开春,就已经注定了今年是一个平顺之年。朝中事虽然多,无非就是一些杂乱的事儿,俨然用不着胤礽太费脑筋去处理。

    让太子爷心里七上八下的是另一件事儿。福建总督姚启圣又上了封请安折子,顺便在这封折子里汇报了一下去年自己的工作情况,不外乎就是福建美好建设又有了那些新进展,以及水师训练和兵丁扩招的问题。

    这事儿是近几年来除了黄河治理之外最受关注的一件大事,胤礽接到折子后也不敢耽误,拟好了条陈加上原封的折子,让人加急去送给康熙批阅。

    派出去的人出了紫禁城,胤礽对着他令眷写的一封发呆。

    他在想这水师的建制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了,早在大清对准噶尔儿动手之前,他就鼓动他汗阿玛批准姚启圣扩建水师了,如今看下来怎么还是没什么大成就。

    胤礽心里有点急,但又不清为什么缘故急。这事儿不能跟议政大臣讨论,因为他答不出为何这样着急水师。

    不能跟别人,只能拉着系统聊天。

    系统知道他为何这样急,还不是为着前几天又复习了一遍世界地理知识,顺带探了一下自己的任务进度条。

    系统觉得,这位殿下在太子的位子上原本就还有至少三十年的时间,不必这样着急的。它安慰道:“殿下,海军可不是这快能练得起来的。”殊不知欧洲某个国,可是花了一百年才能了海上霸主的。

    胤礽也知道它的是实话,可就是觉得急。越是想着一步步走,就觉得越来越急,他忍不住反问道:“你,大清赢了俄国这事儿,会不会已经传到欧洲了?”

    系统不以为杵,“知道了又如何,殿下真以为欧洲国还能现在就过来吗?”一战可是开始于19世纪,现在离的远着呢。

    胤礽奇道:“你倒比孤还相信大清。”

    他在听系统讲解地理课时顺道听了一段欧洲各国的姻亲关系,早就知道所谓英格兰和法兰西都与俄国有隐形的盟约关系。他忧心这些姑舅表兄弟们会帮着俄国报仇,提前开启侵略支线,派舰队来大清来着。

    “我不是相信大清,我是相信殿下您”系统难得有这样郑重的时候,“殿下,现在欧洲的消息传递代表的可不是报仇。”再欧洲本就是利益联盟,不顺势上去踩两脚就不错了,还报仇?报个屁。

    “那代表什么?”胤礽疑惑道。

    “是时机”系统道,“殿下细想,欧洲虽然派了传教士来大清,但肯定还不知道大清的全部实力。猛然听他们的大表哥被大清了,肯定有想来探的意思。在他们来之前,殿下若不想着先布置点什么,岂不是白白叫人觊觎?”

    “那该怎么做才能一举震慑他们呢?”胤礽拧眉嘀咕道。

    这可不是事儿,他自从听大清几百年基业会毁在这些洋鬼子身上的时候,就在筹谋如何才能防止他们侵犯。如今听着马上有可能跟他们当面锣对面鼓摆开摊子,心情的复杂程度自然不言而喻。

    最好的办法无疑是叫洋人不敢大清的主意,一下子从根本处解决问题。但正是因为想到根本处没那么容易解决,所以才不由得焦急。

    “大清与欧洲相去甚远,海运也总得三五个月才行吧?”

    “以欧洲的航海技术不定还能更快点”系统笑,“不过兴许是咱们杞人忧天了,这会他们压根顾不上过来探,您忘了我讲过的事儿了?那些欧洲人现在可是在非洲疯狂抢奴隶呢。”

    想想泰西国都敢出去抢地盘了,大清却还深陷困顿不知如何解决,胤礽就愁的长叹了一口气,“水师发展的这样慢,亏得姚启圣还是有大本事之人。”

    听他嫌弃别人,系统颇有些无语的:“除了人为影响,发展也受地理人文和经济水平限制啊。”

    也就是这位殿下有机会开外挂,否则哪里有资格嫌弃别人走的慢。

    胤礽挑眉,“不如孤利用汗阿玛不在的时候,鼓动人去航海大冒险?”

    系统翻了个白眼,郑重道:“殿下往常都是聪明的,今天怎么这么笨?我的意思是,既然知道洋人迟早要来的,您还不如先想想怎么发展经济实力,然后等他们来的时候狠狠击他们一下,叫他们知道大清不可觑。”

    胤礽被灌了一耳朵鸡汤,竟然也没有立刻反驳,而是听系统继续劝他:“然后过几年等海军建制完备,大清能造出更多的坚船利炮之后,再派军出海跑一趟非洲,把他们辛苦建起的奴隶基地一把废了。这一套流程下来,您放心,没个三百年他们都缓不过气。”

    胤礽道,“你的有理,孤这是当局者迷了。”

    他之前想到自己看到的系统关于他的任务数据分析里,大清要想强大还得完成“国富民强”,“击强敌”以及“发展工业”几项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一个脑袋两个大。

    前两件事还还,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了,但这最后一项,他完全一点下手的准备都没做呢。正是知道后世和现在的差距,所以任何事都只想着快点,再快点把它办好。谁想到太过情急反而差点失去理智。

    现在听系统分析完,觉得心里畅快了不少。转念一想,计划等他汗阿玛把造大坝的事情批准之后,立刻请旨去建个炼钢的场子。工业计划第一步,大练钢那是必不可少的。

    想到钢铁,胤礽阴恻恻的:“孤还得嘱咐戴梓坚持继续研究火炮,到时候给洋人准备一份大礼。”

    系统不用想也知道,这位殿下所谓大礼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