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抗拒归抗拒,但是皇上亲自下订单,戴梓肯定是不敢不接的。只是做够这次订单之后,他更想上书请旨,请皇上允准景山的钢厂可以在其他地方扩建。
这并非是他携功换赏,而是因为现在的钢厂,实在有诸多限制,已经到了不得不迁居改进的时候了。
景山是皇家园林,除了春日行猎,历来最注重的与飞禽鸟兽和谐共处,休养生息。所以但是就它规划出的地域面积来,这里并不是很广。尤其又要顾忌许多走兽,但凡动土也怕坏了风水。
因此在最初增设高炉之时,工匠们选择垒造的范围就比较聚集。
因为面积有限,有时工匠刚练出一炉钢,这炉子再想继续用,单等着散热都要等好长时间。这般费时的原因也很简单,除了这个炉子之外,与它相邻的炉子都在燃烧中。
且除了时间成本,人力开支也是一大项。戴梓看过账本,尽管有了控温技术之后,朝廷的冶铁成本降低,但是这里距离铁矿产地十分遥远,运输成本上来,实在也是笔不的数额。
有了想搬迁的心思,近来除了看顾工匠们做工具,戴梓其余的心思便都全用在查看舆图上了。
但具体要搬到哪里去,他还想跟太子殿下商量之后再决定。他直觉只有殿下才知道搬到哪里最合适。
将农具之事分派好之后,戴梓立刻写了请安折子,着向康熙述职外加请安的借口,请旨入宫觐见。
折子隔日才送到。
康熙看后颇觉惊奇,这戴梓一门心思全在摆弄火器上,非有宣召,一般还真舍不得离开景山。事出反常必有妖,戴梓又要作妖。此事九成的概率又跟太子有关。
虽如此,他到底还是特意找了胤礽一起来看折子,还对着儿子调侃戴梓:“想必是有火烧眉毛的大事,才叫他舍得离了朕那块风水宝地。”话时,还不忘细看儿子的表情。
胤礽同样有些纳闷,难道这戴梓是来抗议的?他出主意的时候可没想到景山做的农具能在百姓中那么受欢迎,景山订单增加的事情,可不能怪到他头上。
胤礽自以为他对戴梓并不算戏弄,且他们二人合作,无意中就办成了一件于民有利之事,所以答复的并不算心翼翼:“汗阿玛笑了。想必他真的有急事求见,才会写了折子想面见汗阿玛。”
康熙扫了他一眼,“近来你可有与他私下过什么?”
胤礽恰巧刚才也是这么想的,被这一问点中了心思,不免也开始有些心虚。可是近来两人确实并无交际,他这里忙着给兄弟们上各种乱七八糟的课程,还因为施琅拿下东瀛,在被系统逼迫着学习东瀛的语言,哪里有工夫再去戏弄戴梓。
他轻咳了声,道,“汗阿玛知道儿子的,儿子最近一心都在政事上,实在顾不得上景山那里。”
“最好如此”康熙道,“你若是再与他起火器之事,朕就罚他这辈子都不许做火炮。”他可是至今都没忘儿子在太和殿前当着洋人的面放的那一枪。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他这宝贝太子却总是上赶着找危墙,实在令人心惊。
“是,谨遵汗阿玛吩咐。”胤礽悄悄松了口气。
“既如此,朕许他后日入宫便是。”康熙的目光从儿子身上收回,提笔在折子上写了一个“可”字。这个字代表他默许了戴梓可以进宫。
后日按照惯例休朝。戴梓安排好手中所有事物后,掐着康熙以往惯例下朝的时间入了宫。
向康熙请安过后,他便直言不讳想与太子请教问题。
康熙可不想这个武器狂人跟太子私下再讨教什么,便吩咐梁九功道:“传太子来。”
而在接到梁九功口谕之前,胤礽不知为何,一大早就有些心神不宁的。
他还与系统讨论:“莫非是施琅那里有什么变故?”
系统只以为他在位逃避学习东瀛语言找借口,老神在在的调侃道:“殿下想多了,靖海侯一定能顺利找到银矿。眼下您还是背好五十音图要紧,其他的莫想了。”
胤礽自己摸着脉确定了一下身体确实没问题之后,忍不住给了他个白眼。
然后结果这番对话发生没多久,梁九功就到了毓庆宫传口谕,“太子爷,戴梓大人到了,万岁爷让奴才请您过去。”
胤礽叹气,怪不得一大早他就难受,原来是“报仇”的来了。
“孤这就来。”胤礽放下手中写了一半的字,起身跟着梁九功一道儿往外走。他心想,一会儿戴梓抗议他就装作没听到。
乾清宫,昭仁殿。
给康熙行礼后,胤礽维持着一贯的储君气度,对戴梓问候道:“先生气色尚可,此番入京可是有什么大事?”
戴梓起身迎他:“正是有一件大事想向陛下请旨。”
康熙挑眉,讨朕的旨意,却要与太子私下聊?分明像是有阴谋。
戴梓并没有一点愧疚自己欺瞒君王的意思,还是看着胤礽直言道:“是有关景山那里必须要扩建之事。”
康熙一愣,明白自己是多想了。随即指着他笑骂道:“朕前几日还与你他占着朕的地方日子久,今日他倒好,不仅不觉得占得久,竟敢还嫌弃占的少了。”
胤礽松了口气,心想好歹不是来“兴师问罪”。于是也跟着附和一笑,道:“可是景山出了问题才叫先生生出此意?”
戴梓摇头笑道:“除了做农具,日后免不了还要做甲胄,兵器,三十几个高炉实在不够用。”殿下还真得以为他猜不到是谁建议皇上下旨让工匠们做农具吗?
他气定神闲的看着胤礽的表情逐渐向不自在转变后,才接着道:“除了高炉不够用,用铁供应不及时之外,还有废料的处理问题。虽然太子殿下已经建议过可以用废料修路,但是因为景山的地理位置偏僻,残余渣滓有的时候也送不出去。”
胤礽:“...”绕一圈他还是提了这个。
康熙疑惑道:“此事与太子有何干系?”你了一圈也没有为什么偏偏要问太子,废话尽量少好吗?
“高炉之事到底是殿下最开始提议的,臣以为还是要听一听殿下的建议”戴梓略低了低身体,对着胤礽笑道:“太子殿下觉得,迁往哪里合适?”
胤礽有些心虚的看了康熙一眼,“先生觉得呢?”
戴梓认真考虑之后恭敬道,“山西与河南尽产煤,直隶永平府产铁,这两处都比较合适,具体在哪里,还需要陛下定夺。”
康熙视线在二人脸上寻了个来回,看不出什么两人有瞒着他做什么的意思,才悠悠道,“既然此事太子从头至尾比朕知道的详细,你们二人定夺便是。”
胤礽紧提着想心瞬间便放回了原来的位置,他最怕他汗阿玛猜忌。他定了定心神后道:“河南不错,先生既嫌弃废料难处理,不如正好就近给了靳辅,想必他那里修大坝还能多用些。”
戴梓抚掌笑道:“殿下所言甚是。”
康熙却突然断道:“依朕的意思,景山这里依然留着,京中骁骑营若有兵器替换,也可有个地方安排。索性河南哪里另起炉灶,选了合适的地方,摊子铺的大点也可以。那里也少不得要一个主事之人。朕不放心他人接手,戴梓,你也跟着过去。”
自从施琅靠着戴梓研究的火炮下东瀛后,他彻底明白了火器的重要性。既然戴梓想把工厂搞得大一点,那随他便是。更重的是,这个嚯嚯头子远离了京城,也就远离了太子,以后二人再也不能轻易联系了。
“是,臣领旨。”戴梓立刻跪地道。
不过尽管已经达成所想,但同时他心中不无遗憾,以后再想跟殿下讨论火器,恐怕是不容易了。
胤礽则在想,还是在戴梓离京之前,把攒着的那些火炮图纸都给他吧。
“孤可真是个心软之人。”胤礽感慨道。
系统:“噗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