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何以孤凤鸣(三七)

A+A-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萧子尧知道,和自己不一样,对于大多数昔年同窗来,寒窗数十载,他们所望的,终归是一朝鱼跃龙门,踏上仕途。

    所以,萧子尧看着一身袍服的林季谐并不如何吃惊。身为明德书院中的佼佼者,从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金榜题名本就是应该如此的。

    而以林季谐的性格,选择外放地方也并不令他如何意外,他吃惊的是,林季谐竟然会选择都兰县这么一个地方。

    大祤以郡县治地方,县之长官为令、长,县辖人口万户以上,称县令,万户以下,为县长。虽同是一县之长官,然而所受地位礼遇却截然不同。县令秩六百石至千石﹐县长秩三百石至五百石,前者可为大夫,需执雁为礼,而后者却只需从士礼执雉即可。

    都兰荒僻,人口不足万户,又并非什么重地。林季谐配进贤冠,饰一梁,腰佩黑犀双印,系黄绶,自不过是区区县长。可当年在明德书院能够和他分庭抗礼的人,又如何只得了这远离安邑,远离权力中心的县长之位?

    这样的地方,甚至是积累功绩都算不上!

    “我为此地长官,巡视下属乡里,并无不妥。”

    林和似乎没有看出萧子尧的疑惑,只是冷淡地答道。

    萧子尧有疑惑,可他当年就没有吗?

    他并非顽固僵化之人,出身如何,无从选择,是以他虽看不惯一些膏粱纨袴的作风,但对萧宗献却并未有过任何鄙夷不屑。

    他知道若论日后仕途,只要不发生意外,有着当世大儒萧老先生和睿亲王做靠山的萧宗献定会走得比他更远也更为顺利。

    可是,他却也从未放弃过在科举场上,同他萧宗献争一争这状元之位。

    寒门出身又如何?他自负一身才华不输他人,纵使出身寒门,顶着明德书院学子的名号,也不至有官员敢对他的成绩做什么手脚。

    然而,三年前,萧宗献却这么头也不回地拜入了隐仙宗门下!

    修仙问道有什么好的?枯坐千年,亦不过是独善其身。合该以须臾之岁,兼济天下,孜孜矻矻,死而后已。

    那日他冷眼看着他历尽千辛闯过求仙路,心中失望至极。

    而更令他失望的是,在萧宗献离开后,那些瞬间群龙无首的世家子弟。萧宗献甚至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自己欲要拜入仙宗的想法。

    也是,若是被萧父知道他的目的,只怕萧宗献也很难有远离安邑来明德书院求学的机会吧。

    不再为这样的人分心,林和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只待来年科举之上一展身手。

    可是,他发现自己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今上年事已高,诸子各有心思,那年的恩科,竟被当做了夺嫡的战场。

    他看出这朝堂还牢牢地把握在今上手中,却看不出为何今上纵容诸子结党营私,以权谋利。远在江南听闻的那些朝政清明、百官同心,似乎都成了笑话。

    只是,这对他来却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世家把持朝政,拒绝寒门子弟踏入他们的圈子,但对于皇帝来,世家有时也是他的敌人。不论出身如何,若是有从龙之功,那么,他未尝不能做到官拜三公。

    他庆幸自己提早了整整一年来到安邑准备科举,这段时间,除了温习功课,足够他一点一点摸清楚朝堂的局势。

    今上正宫并无所出,太子戊虽为长子,又自幼养在皇后膝下,却因生母地位卑贱,并不显得比其他皇子尊贵多少。加之自封太子以来,虽行事并无错处,但亦无什么英名之为。虽得百官赞其依乎中庸,但若坦言之,不过是“平庸”二字罢了。更何况,据传因昔年一桩旧事,太子并不如何为圣上所喜,萧氏一族同睿亲王也不甚亲近与他。

    反倒是三皇子夷,与萧老先生有半师之谊,算是睿亲王的半个师弟,在文人中颇负盛名,今上亦对他颇为偏爱。

    而七皇子奉因母家出生大将军府,朝中武官多与之亲近,显然若是夺位,亦是不可忽视的人物。

    在今上身体每况愈下的时候,三者之间的矛盾也愈发凸显出来。太子只是一味的龟缩,虽有些失了锐气,但作为一个无母族帮扶,手中权势全部来自帝王的皇子来,也并非不是一个好办法。三皇子则表现地极为贤明,因着萧老先生若有似无的亲近,朝中萧氏一脉的弟子也难免倾向他几分。七皇子并未表露出半点争夺之意,一心在军营中磨练自己,只是聚拢在他身边的人马却让谁都不会相信他无心天下。

    夺嫡之际,维持中立本无不妥,但孤身一人的林和显然没有这个资本。“明德书院”这个原本的依仗更成为了某种负担,毕竟不同于被睿亲王一手把持的崇文书院,游离于朝政之外的明德书院意味着源源不断的人才和人脉。

    他从不妄想在这种情况下左右逢源,所以在估定了三位皇子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其中一位,然后在科举之后,来到了这个远离纷争中心的地方。

    只是来到这里以后,却对他选择的那位有了一些失望。开弓没有回头路,他知道自己只能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却愈发有些没底。

    他没有想到的是,在手下一时失察放走了一个可能暴露乌苏乡秘密的人后,未等来预想中的敌人,却等到了本该远在太和山上的萧子尧。

    林和的目光掠过与萧子尧同行的几人,这其中太半他都在明德书院见到过,剩下没有见过的,大概也是修道之人吧……

    目光在温愈言和风止身上顿了顿,林和重又恢复了平静无波的神情。

    萧子尧看出他的冷淡,但并不介意。他看了叶微衍一眼,见他并无意见,便继续开口问道:

    “季谐兄,你既是都兰县长,那便大好。我同同门师兄弟先时于德阳见一男子身中邪咒,问其缘由,知是自乌苏始。此地既为你的治下,不知你可曾有见奇异?”

    林和目光微凝,知道唯一的侥幸也被破。

    萧宗献虽离萧家日久,但难保他的立场如何。更何况此地之事是那位多年的谋划,自不能让所谓的道门弟子前来扰。

    于是他脸上升起怒意。

    “萧子尧,你有什么资格来问本官?”

    纵使县长官职不显,但拜入隐仙宗门下的萧子尧却只能算是一介布衣。各地官员礼遇仙长,只因其皆慕仙名而怯。但这大祤律法,却从未有明文规定,道门子弟可凌驾于官员之上。

    萧子尧不理解林和突然翻脸的行为,他还想再些什么,却见林和一甩袖袍。

    “本官治下河清海晏、民舒物畅,何来邪咒这等诡物?萧子尧,不要以为你拜入了仙门就可以随意插手地方官治!”

    林和假意自己的怒气因旧怨而生,他知道,自以为体贴他人的萧子尧一定会“理解”并且试图解释。可是他忘了,在此地的,并非只有萧子尧一人。而这些人中,并不如他想的那样,全为平民之身。

    “如此,可有资格过问乌苏之事?”

    一块麟符落在林和的手中,其上书“武安”二字,正是郡王令符。叶微衍虽自幼被封郡王,却从未以武安郡王的身份自居过。不过商时序却知晓,出门在外,有些时候隐仙宗弟子的身份未必比得上这一块死物的作用,是以在离开宗门前,便将这块麟符带在了身上。

    林和的眼神变得凌厉,他略一示意,数十名游缴便围了上来,后来出现的几位,步履轻盈,绝非普通乡民出身。

    “冒充皇族可是死罪!”

    “林和,你想做什么?”

    萧子尧诧异于叶微衍的表露身份,却没有想到面对郡王令符,林和竟然还敢动兵。

    “宗献兄,你莫非要和这逆贼同罪?”

    林和微挑了嘴角,心底却知晓哪怕自己身边有那位派来的武林高手,面对隐仙宗的嫡传弟子也并无胜算。他只需要等到那些人得到消息,就可以了。

    林和眸光微暗,他其实并不如何喜欢那些人,只是上了这条船,就万万不能自己凿穿了船底跳下去的。

    更何况……

    一根若有似无的暗红血线从他的左手掌心蔓延到胸口,他,没有选择了啊……

    “竟然是血蚕丝,啧啧,之前那个叫王诚的子能够活着回去真是幸运啊。”

    面对这般剑拔弩张的场面,商时序一行人并未有任何惊慌。温愈言突然上前一步,拉起林和的左手,然后又像沾上了什么脏东西似的嫌弃地甩开。

    作者有话要:

    感觉自己更新的速度越来越慢了,今天,哦不现在应该是昨天了,明明十点不到就开始码字了的QUQ

    #八一八那个明明写的是架空却跑去知网下论文看各种考据看的很开心的作者#

    #修真文中乱入的夺嫡戏码#

    #好的尽快完结这一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