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第 143 章 姊妹二人数年不见,就……
这姊妹二人数年不见, 就在所有人意想不到之时,谢宝镜出现在谢宝扇的眼前。
谢宝镜脸上带着一丝微笑,她缓缓上前, 问候,“二姐姐,别来无恙。”
谢宝扇的地位早就今非昔比,站在她身旁的贤太妃提醒,“谢姑娘,只怕你这声姐姐有些不合适吧。”
当年废太子谋逆造反,信国公府一夜之间落败,她姐妹俩的境遇天差地别, 一个成了当朝皇太后,一个却是戴罪之身。
谢宝镜双睫微颤, 藏住眼底的讥诮,她轻声道, “罪臣之女知罪。”
此话一出,在场的内外命妃神色微妙,立时猜到谢宝镜来者不善, 她俩是亲姐妹, 谢宝镜自称罪臣之女,那谢宝扇又成甚么了?
谢宝扇冷淡的睨着谢宝镜, 显然她这个妹妹不是来为她祝寿。
自从李恪登甚以来,朝臣们都在等着谢宝扇赦免谢家的罪行,但是她似乎并不着急,直到今日,谢家老仍旧没有回京,有人谢宝扇大公无私, 自然也有人谢宝扇铁石心肠,毕竟并非所有人都敢冒着天下之大不讳,揭发检举自己的家族。
命妇们等着看谢宝扇的回应,端坐在主位上的谢宝扇嘴角含笑,她的视线从谢宝镜身上移开,扭头对贤太妃道,“哀家出身原信国公府,三妹妹称呼哀家一声姐姐也不算错。”
谢宝扇出动提到信国公府,却是众人万万没有想到的,贤太妃扫了谢宝镜一眼,温和的道,“太后宽厚,不过宫里规矩严谨,臣妾这也是为了谢三姑娘着想。”
谢宝镜撩起眼皮,坐在正位上的谢宝扇母仪天下,气度尊贵,和她记忆里的二姐姐判若两人,可她致死也不能忘记,她得来的地位,是她踩着谢家人的尸骨换来的,谢宝镜无数次的想问她,夜深人静时,她是否会后悔当日的所作所为。
今日再见她,谢宝镜一切都明白了,就算有重来的一日,她也不会后悔。
春日的微风轻轻掠过,这个时候,御花园里原本应该是一片和乐,却因谢宝镜这个意外出现的人无端蒙上一层阴影。
谢宝扇看了一眼来客,她们的神情显得无所适从,谢宝扇冰冷的眸光渐渐变得柔和,她拉住谢宝镜的手,温柔的道,“妹妹难得进宫,就留下来住几日,咱们好好叙旧。”
谢宝镜勾起嘴角,她们还有甚么旧可叙的呢。
还不等谢宝镜回话,谢宝扇又对太妃太嫔们道,“各家夫人都到齐了,万不可怠慢人家,快伺候茶水点心,吩咐比赛准备开局。”
她松开谢宝镜的手,道,“妹妹且先坐着,今日宫里有蹴鞠比赛,哀家记得你从前最爱蹴鞠。”
无论谢宝镜算做甚么,此时此刻,谢宝扇是不会和她在人前扮演久别重逢的戏码,至于徐绮儿带她进宫的目的,总会查清楚的。
太妃太嫔会意,纷纷招呼着命妇们就坐,谢宝镜也被杜太嫔请走,谢宝镜不是诰命,却又是皇太后的亲妹妹,身份委实尴尬,杜太嫔心里微微一权衡,将她安置在一个离谢宝扇颇远的地方。
徐绮儿倒是离谢宝扇很近,中间只隔着端王妃和几位太妃们,只要稍微抬眼,就能看到谢宝扇和李恪。
这插曲过后,前面的太监来回话,是场地已经就绪,询问谢宝扇是不是可以开赛了。
参赛的姑娘们跃跃欲试,谢宝扇道,“开始吧。”
这些姑娘们纷纷来到草地,因是白,姑娘们三人一组,谁的蹴鞠先落地,就算是输者。
放眼一望,草地上都是十几岁的豆蔻少女,因要蹴鞠,她们大多梳着简单的发式,着装也以轻便为主,往人前一站,个个朝气蓬勃,让人忍不住心生喜爱。
比赛之前,先要选出一位裁判,谢宝扇把命妇们看了一圈儿,推举端王妃来做裁判,众位女眷自无不可,端王妃连忙推辞,“使不得,臣妾家的女儿和孙女儿都在场上比赛,岂能做这裁判。”
谢宝扇笑道,“凑热闹的比赛,王妃何需那么认真,况且哀家信得过你。”
再回绝就有些不识抬举了,端王妃站起身,颔首道,“那臣妾就却之不恭。”
选定裁判,接下来就该抽签,太监拿着一把签条出来,抽中相同颜色,既为同组,这些都是来自豪门世族的姑娘,她们有不少彼此相识,起先姑娘们还记得要在皇太后面前端庄持重,待到抽签结果公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像鸟儿一样叽叽喳喳,就算场外的母亲不停使眼色,这会儿也全然看不见了。
李恪还惦记着刚才的事,趁着分组的时候,他悄声在谢宝扇耳边问道,“母亲,她就是外家的姨娘?”
谢宝扇没看谢宝镜,反倒看向徐绮儿,此时,徐绮儿正好也向她看来,两人互视一眼,徐绮儿的视线很转向场上的姑娘们。
“自从上回一别,哀家和她已有五六年没见。”谢宝扇道。
这几年,谢宝扇偶尔能从珊瑚口中听闻谢宝镜的消息,早年燕北本地有富户愿意与谢宝镜结亲,谢宝镜不肯屈就,严氏也看不上人家,一来二去,谢宝镜蹉跎了青春,至今还未出阁。
实则有她扶持,谢家人在燕北的日子过得并不艰难,只是没有从前在京城那般风光而已,谢家人受不住这种巨大的落差,若是谢宝扇下场凄惨也就罢了,偏生她做了皇太后,她的儿子做了皇上,这无疑让她们对谢宝扇更是生心怨怼。
孩子最为敏感,何况李恪是一国之君,成日面对的是文武百官,他冷哼一声,道,“这姨娘朕不喜欢,母后见过她,就发她走吧。”
谢宝扇看到李恪气鼓鼓的脸颊,笑着趣,“皇上倒学会管哀家了。”
李恪正要话,场上的比赛就要开始,母子二人止住话,一起看向赛场。
姑娘们已经分好队,太监给她们每人发了一个蹴鞠,只待端王妃一声令下,草地上裙角飞扬,环佩丁当,姑娘们各自拿出看家本事,誓要争出输赢。
坐在场外的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些女儿在场上的母亲,手里捏着帕子,紧张的盯着女儿,就怕女儿身上的蹴鞠落地。
最先出局的是一位体态丰腴的姑娘,她踢得太高,球飞起来到同组的姑娘,两人的蹴鞠一起落地,被连累的姑娘气乎乎的瞪她一眼,却也无可奈何,同组的第三人,轻轻松松就赢了一局。
谢宝扇怀里搂着四公主,一边看,一边对贤太妃道,“哀家细细瞧着,有几位姑娘的技巧十分不错,就该多办些这样的比赛,好让咱们能见识姑娘们的风采。”
贤太妃怀念的道,“臣妾进宫前,在家里也常和姐妹们玩蹴鞠,若非年龄不合适,少不得要上场和她们比一比。”
仪太嫔取笑她,“姐姐快别自吹自擂,前几日妹妹瞧见姐姐踢蹴鞠,那水平要是上场,还不够人笑话呢。”
“还笑我呢,我多少能踢几脚,是谁险些被球绊倒的?”
她二人互相挖苦,逗得谢宝扇抿嘴直笑,道,“哀家时候也踢蹴鞠,只是技巧平平,家里玩得最好的要数三妹妹。”
贤太妃朝着谢宝扇口中的谢宝镜看去,谢宝镜坐在远处,她兴味索然,心思似乎并不在场上的比赛。
贤太妃低声道,“太后,恕臣妾直言,你这个妹妹可不像是善类。”
她点到即止,没有多言,谢宝扇只回她一句,“哀家知道。”
这时,场上已陆续有姑娘落败,只剩几个人的蹴鞠还未落地,待每组就余一人时,端王妃喊停。
端王妃数了一下,不多不少,正好五人,复赛难度更高,那五位姑娘需决出胜负,各个卯足全力,场外的人目不转睛,生怕错过精彩的瞬间。
谢宝扇见众人都被场上的蹴鞠比赛吸引,叫来余嬷嬷,在她耳边低语两句,那余嬷嬷点头,悄悄退下。
很快,胜者的人选出,端王妃牵着得胜的姑娘来到谢宝扇面前,那姑娘身量高挑,眉眼清秀,她刚从赛场下来,身上香汗淋淋,谢宝扇叫人给她递了手帕,一问得知她刚刚十三岁,乃是镇国公的孙女儿。
头彩早就准备好了,是一块莲花灵芝纹的紫玉佩,余下四位姑娘,每人一把六菱宫扇,在第一轮就输掉比赛的姑娘,一人送一个金皮荷包,可谓人人都得了奖赏。
发完赏赐,那些姑娘们纷纷退下歇息,年龄稍,今日没能上场的姑娘纷纷抱着蹴鞠跑到草地上,谢宝扇见李恪眼巴巴的模样儿,道,“皇上可要一起玩?”
李恪想玩,只是看到场上都是姑娘,立时摇头,一本正经的道,“朕不去。”
谢宝扇见他口是心非的模样儿,笑着对三公主和四公主道,“你们陪着皇上一同去玩,可好?”
两位公主点头,一左一右拉着李恪往草地上跑去,谢宝扇嘱咐宫女太监跟好,便带着各位夫人移到敞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