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A+A-

    诚王和三子、四子,在诚王妃离京后就一起去往京郊庄园避暑,八月初为了参加大皇子的婚事,父子们赶回京城,然后便没有再折腾,就在京中等候诚王妃一行归来。

    没想到,他们居然将半个月的路程,硬生生拉成了一个月。

    诚王成日里在府中长吁短叹,是没有王妃陪伴,做什么事情都无聊。

    三个儿子围着父王团团转,变着法子逗他开心,长媳常常抱着不到周岁的闺女顾珍,来给诚王解闷。诚王才勉强逗逗孙女,任由孙女在他肚子上蹦跳。

    不过对儿子们就没这么客气了,时不时就拎过来骂一顿,要不是碍于宗室无诏不得出京,只怕诚王早就将几个浑子,有一个算一个,踹出京去,赶紧迎王妃回府了。

    正因如此,见到诚王妃一行先走一步,派入京中王府报信的府丁后,世子带着三弟,躲命一般骑马赶到京郊,这是宗室能无诏而行的最远距离,来守候母妃了。

    可怜顾采蓟,一心想跟着哥哥们出发,硬生生被诚王扣住,是接王妃不用这么多人,让他在家好好练武艺,等王妃回来,一套拳表演一番,逗母妃开心开心。

    顾采蓟一边抱怨自己又不是猴子,一边努力练拳,一招一式都极下功夫不提。

    日上三竿时分,秋意盎然。会合已毕,相互行礼之后,车队又加长了些,三个儿子骑马护送,一行人一同向诚王府行去。

    诚王自己捧着肥硕的肚腹,在府中一个劲儿转悠,时不时派人去府门口看看,王妃回来了没有。

    终于等到,诚王毫不顾忌一群子女眼巴巴看着,大步走到诚王妃身边,拉着娘子的手,述思念。

    诚王妃自己不好意思起来,连忙让孩子们各回各院,之后再传令找他们来叙话。

    顾采薇回到自己院,像是带回了这个院落的精气神,留守和随同的众人纷纷动起来,力求让郡主舒适。

    跟随她出门一遭的四个大丫鬟总揽全局,她们各行其是,指挥卸行李的,吩咐上饭菜的,安排沐浴泡澡的,铺陈床铺的,一会儿功夫,就让顾采薇回到了平日的生活之中。

    她舒舒服服的收拾整理好自己,看看时辰,大概是未时。一般来,父王、母妃这时都要午歇一阵子,想来一时半会不会叫他们子女们去正院,顾采薇准备也睡个午觉。

    此时,识墨拿着柳庭璋赠礼的那个不起眼的包裹,犹豫着请示:“郡主,这是您,额,那日在孟州得来的,是否也收进库房去?”

    顾采薇看着朴素的棉布包袱皮,一下子想起来瘦高腼腆的徒弟来。

    她沉吟了一下,安排道:“将其中字纸取出,好生收在教室的书架上。里面那叠子木书签,帮我摆在桌上。还有干桂花布袋,嗯。”

    顾采薇看看此时房中,正中八仙桌,房边罗汉榻,墙角一架古琴静静摆在矮几上,还有长条案桌,花几等等不一而足。那边一架整面的四季花时大屏风,后面是自己精致绣床。

    她四顾一圈,便让识墨将包裹里的干桂花布袋挂在屏风朝向床的那一侧。

    这样一来,她每每就寝时,抬头就能看到徒弟心意,鼻端也能闻到喜欢熟悉的香气了。

    被识墨这么一断,顾采薇也失了倦意,索性走到教室,与徒弟柳庭璋联络一番。

    她走进去时,教室里已经窗明几净,铺展好了纸墨笔砚。识墨和识砚跟在顾采薇身后,又看着郡主像是以往多次做过的那样,在纸上写下奇怪的话语:

    【庭璋吾徒,现下可在?】

    ——

    八月下旬,秋高气爽,这日午后,柳庭璋一句一句耐心地教眼前的十几个孩子背诵。

    在街角隐约传来的桂香中,他梭巡在四排蒙童课桌之间,尽力提高声音念一句,「周吴郑王」。孩子们清脆整齐的童音跟着来一句「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他继续出声,耳中听着孩子们跟读「冯陈褚卫」,脚步不疾不徐,时不时俯身,伸手摸摸幼童脑袋或者敲敲孩子手中的《百家姓》书册,提醒学生专心。

    柳庭璋早将这启蒙书的内容烂熟于心,听罢这句,「蒋沈韩杨」不假思索地出口,蒙童们则是根据识字进度,有的跟这少年秀才夫子背诵,有的要看着手边书册一字一字指读。

    起蒙童用书,一如柳庭璋未中秀才前,在秦秀才私塾中帮忙时候那样,由两人将《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笠翁对韵》等抄写数十份,孟氏用粗麻纸穿针引线装订成册。

    柳庭璋凝神看向身侧孩童,唇角含笑地轻捏住孩子的手指,点在正确的「蒋沈韩杨」这几个字上。

    他正准备继续带诵下一句,却发现眼前书册,赫然出现了久违的夫子言语:

    【庭璋吾徒,现下可在?】

    柳庭璋心下一时激荡不已,夫子这是回到书斋了?想起他这个徒弟了?终于又有夫子的信息了!

    等了一个多月没有夫子音信,柳庭璋不防此时此地见到熟悉的字迹,情难自己,不知作何反应。

    他甚至维持着微微弯腰低头的姿势,瘦长手指间还抓着蒙童的肉嘟嘟手,像是定格一般。

    直到蒙童带些疑惑的声音传来:“柳夫子?”柳庭璋才赫然回神。

    他掩饰性地拍拍孩子手背,清清嗓子,道:“《百家姓》咱们先读到蒋沈韩杨这一句。你们两两结对,默写前一阵子学过的四十个生字,然后相互批改。”

    罢,柳庭璋快步回到屋子最前方的大讲桌旁,扫视一下全屋,看着十二个蒙童们都依言左右相互监督着写字,秩序井然,屋内鸦雀无声。

    他放下心来,左手捉住右手衣袖,右手将平常自己示范写字的讲桌上的毛笔提起,浅蘸些石砚里蓄留的余墨,提笔在粗白纸上回道:

    【卫夫子安。学生多日未得您教诲,甚是想念。您是游历过后,回到书斋中了?您身子骨可好?】

    笔走龙蛇,字多连笔,近于行楷,心情急切之下,无心插柳,独属于柳庭璋的字体风骨初初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