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年少意气

A+A-

    “那时候, 我和老头子刚成亲没几年,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大宝, 日子虽然穷苦, 但老头子每天下地耕田, 我在家帮人补衣服,衣食无忧, 也算幸福。

    扬州年年都有水灾, 但那一年真是大极了,村子被淹到了顶, 也没有仇太守这样的好官来安置我们, 只有一个驻守扬州的大王,给每人分了一点粮食,大家将就着在高坡上支了帐子。

    粮食很快就吃完了,大人饿一饿肚子不要紧,大宝才四岁,整天饿得哭,手腕瘦得全是骨头,老头子那么倔的一个人, 跪在地上求人施舍几粒稻谷, 拿回来让我煮粥喂给大宝吃。

    可大宝还是病了, 身上发烫,一直消不下去, 这时候大王带着大夫来了,大夫大宝是得了瘟疫,需要治病,然后把发烧的人都带走了。

    我不舍得大宝走, 他才四岁,软软地喊我娘,怕,我捶老头子,让他放手,不要把大宝送走。可他,不送走大宝的病就好不了,瘟疫是要命的东西。我最后还是松手了,我舍不得看大宝哭,转过身子不敢看他,老头子抱着我,没事,等大宝病好了,就回来了。”

    “我后悔啊,我不该转身。我要是知道那是最后一次看见大宝,我死也要一直看着他,多看几眼,把我的孩子记在心里。”

    老人的声音忽地沙哑起来,她看向杭絮,一滴泪水滚落,声音颤抖,愧疚和痛苦似乎化为实质,让杭絮的心也揪起来。

    “大宝……怎么了?”她心翼翼问道。

    “大宝走后,半个月都没消息,我们和其他人去找大夫,但大夫不让见,大家的病快好了,要避人。我和老头子继续等,可等了快一个月,还是没见大宝,我们知道这里面肯定有问题,可医馆已经被士兵围起来,他们都拿着长矛,我们怎么也进不去。

    后来,李太守来了,他是个好太守,听我们的事后,带人把医馆拿了下来,老头子跟着一起去了,我满心等着大宝回来,可最后只有他一个人。

    回来后,他脸色好差,像病了一场。他告诉我大宝走了,我不信,要自己去看,他把我关在屋子里,不让我去,我就偷摸去。”

    老人终于崩溃,几乎是咬着牙一个字一个字着:“我的大宝,我的乖宝,会帮我端水择菜,喊我娘,冲我撒娇,现在躺在那里,不睁眼睛,那么瘦,连衣服也没穿,肋骨一条一条,两条腿全是烂肉,手指头也烂了,脸色发乌,肚子只剩一层皮。

    我抱着他,哭得喘不过气。好像能听见他冲我喊‘娘,我好痛,你为什么不救我,为什么,为什么……’

    李太守告诉我,大宝没得瘟疫,大家都没得,那个大夫骗了我们,用这些人来试毒药,一天一碗药,每天只喝清粥,死了的拖去扔进水里,活下来的继续试,大宝撑了最久,前几天才没气。

    那个大夫慈眉善目,心肠却这么恶毒,我好恨好恨,他在市场被砍头的时候,大家都去了,他一直哭,一直在求饶,我还觉得不够,砍头一眨眼的事,能有大宝痛吗?

    我回去病了三天,老头子照顾了我三天,之后再也没有提起过大宝,我们都没忘,只是不敢再想起来了。”

    老人抬起头,泪水已经布满她脸上的每一道皱纹:“宝是老头子赶集的时候捡来的,他跟大宝太像了,圆头圆脑,喜欢缠着我,帮我择菜,喜欢吃糕点,他一定是老天爷送给我们的礼物。”

    她颤巍巍地抬起手,握住杭絮的。着这么悲伤的往事,那双皱巴巴的手却是温暖无比:“姑娘,你帮我给太守和孙大夫道个歉好不好,我知道太守是个好官,孙大夫是个好大夫,老头子那样真的是怕了,他比谁都看重宝,生怕他出什么意外,但我知道,他真的伤了太守和大夫的心,我送腐乳不敢看他,我心里好愧疚……”

    杭絮反握住老人的手,轻轻叹一口气:“大娘,你放心,太守不怪你们,大爷的苦衷,我会告诉他的。”

    她抬起手擦去老人脸上的泪水,“事情都过去了。”

    她极少安慰人,此刻暗恼自己词穷,只能反反复复地着:“别哭了,宝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过去的……”

    许久,老人止住了悲意,摩挲着杭絮的手背,温和的眼睛只剩一点挥之不去的悲伤:“谢谢你,这件事在我心里憋了几十年,这是我第一次讲出来,心里好受多了。”

    她挎好篮子,又道:“姑娘,我还有一件事,想请你帮帮忙。”

    杭絮连忙道:“您,只要我做得到,一定帮。”

    老人不好意思地笑笑:“老头子最喜欢我做的腐乳和辣酱,你能帮我带几罐去给他们吗?”

    “自然可以。”

    *

    杭絮走出老人的院子,看了看自己提着的数个陶罐——里面有两个是属于自己的,老人还想多给几罐,被她给拒绝了。她拎了拎,沉甸甸的重量,有股浓郁的咸香冒出来。

    顺着路没有走多久,前方出现一个人影,她一眼就认出了那是谁,想要加快速度上前,只是碍于手上的东西,只能慢慢走着,用力地抬起手,朝他挥了挥。

    容琤显然也看见了她,向这边走来。

    “你怎么来了?”

    “你出去了很久,我有些不放心。”

    他接过杭絮手里的陶罐,惊讶于它们的重量:“这是什么?”

    杭絮笑着回道:“是那位大娘给医馆里的大爷和孙子做的咸菜和辣酱,托我带过去。”

    “里面还有两罐是我的呢,回去尝一尝。”

    容琤低头嗅了嗅,沉吟道:“闻起来不错,应当不会很辣。”

    杭絮侧过头,无声地笑起来。

    *

    半个时辰后,众人重新坐上牛车,又走了一个时辰,才终于来到目的地。

    仇子锡指了指坡上一座极高的瞭望塔,对岑玉堂道:“此塔高五丈,加之山坡的高度,高出平地几十丈,视线绝佳,扬水与扬州城一眼望尽,何处涨水一览无余,岑郎中可上去视察水况。”

    岑玉堂仰头望着瞭望塔,神色满意:“此处确实十分适合观察水况。”

    上塔的楼梯狭窄,几人排着队上去,踏上塔顶的那一刻,白面的郎中气喘吁吁,看着气定神闲的另外几人,尤其是仿佛只散了个步的王妃,深深怀疑起自己的体力来。

    杭絮走到栏杆边,右手下意识搭在栏杆上,摸到了一手的灰尘和木屑,她低头,轻轻一捏,横杆上就出现了一个指印。

    她转头向仇子锡:“这座塔有些年头了吧。”

    对方点点头:“对,据周边的村民,有几十年的历史,我加固了一下地基,便拿来用了。”

    杭絮转向塔下,望向角度正好的江面,心中便隐约猜到这座瞭望塔是谁的手笔。

    岑玉堂缓了一会儿,也来到栏杆边,看到了浊流滔滔的江面,以及江岸两侧同样恢弘无比的堤坝。堤坝依岸而建,下宽上窄,即使身处高塔,依旧看不见它的尽头。

    不知何时下起了雨,风也渐渐猛烈,不时有风掀起巨浪,狠狠拍击在堤坝上,而堤坝岿然不动,正如以往五十年每一天它所经历的那般。

    他喃喃道:“这坝是谁建的?”

    “五十年前,一位叫李冰的太守,带领扬州百姓。修建了这座堤坝。”,杭絮回道。

    岑玉堂双手按在栏杆上,探着身子,想看清堤坝的全貌,上半身被越发猛烈的大雨淋湿,却丝毫不觉。

    “有这样一座堤坝,怎么可能会出现洪涝?”,他似乎在自己问自己。

    又忽然回头看向仇子锡:“洪涝是几年前出现的?”

    对方一愣,接着给出了准确的信息:“五年前出现型的洪灾,但并不威胁民生,而后越来越大,今年是最大的一次。”

    他长袖一挥,指向扬水对岸,又问道:“东岸的陆地,是什么种类的泥土?”

    仇子锡斟酌着回答:“东岸陆地少,大部分是山脉,什么种类的泥土都有,倒是不好下定论。”

    “如此吗?”,岑玉堂点点头,细眉拢在一起,显出十分的认真与思索,接着做出了一个众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他毫不犹豫地转身,跑下高塔,众人拦都来不及,就听见一阵“咚咚咚”的声音,接着他的身影出现在塔底。

    仇子锡急忙探出身体,大喊:“岑郎中,你要做什么,雨下大了,带一把伞去也好!”

    可对方恍若未闻,银绿色的身影在瓢泼的雨幕中微微扭曲,几乎要融入雨景中,他向坡下移动,来到扬水岸边的湿软的滩涂地上。

    杭絮实力最好,眯起眼,隐约看见这人频繁弯腰,像是在捡什么东西。

    许久,他才回头,慢慢走上坡地,又重新来到瞭望塔。

    此时的他与今早的形象截然不同,原本崭新的袍子被大雨淋得湿漉漉的,紧贴着身体,下摆溅满了泥点,一双绣着银线的靴子被黄泥糊了个严严实实。他抬起头,露出被雨浇得惨白的脸,几缕长发黏在脸颊,似乎下一刻就要晕倒,

    仇子锡被他的模样吓到,过去扶人;“岑郎中,你怎么样了。”

    只是扶上他的手时,却碰到一股湿黏的触感,太守低头,看见手掌沾了一点黄泥,又看向岑玉堂的双手,这才发现对方两只手都沾满了泥土,正在滴滴答答向下滴着泥水。

    他惊讶道:“岑郎中,你这是?”

    岑玉堂勾唇笑起来,这是一天来他第一次笑,修长的眉眼扬起,比冷着脸更显出十倍的倨傲,他抬起手,向众人展示手上湿软的泥土:“扬水两岸泥质不同,东岸多山,为坚石,难以撼动,西岸为滩涂,泥土松软。”

    “并非两座堤坝无用,盖因扬水冲刷西岸数年,带走泥沙,地势日渐平缓,导致水道西偏,春汛来时,与堤坝相错,方才导致水涝。”

    “唯一的方法,就是在水道中间加筑一座堤坝,以作分水之用,将西岸之水分流到东岸。”

    杭絮心中一跳,这位年轻郎中的话语,忽地与那日老人所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