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除夕子时过后,宋玉和林清婉便同韩非道了别回驿馆休息了。
毕竟第二日便是春节,他们要表演还要早起。
春节这日清早时分,秦王便已经派了宫人来驿馆等候。
林清婉梳洗扮了一番,特意穿上了之前在楚国郢都的时候买的节日之时穿的衣衫,暗红的衣服上绣着金色和银色的线,看上去十分喜庆。
她对着铜镜看了几眼,将衣衫整了整,这才走出了房间。
她出来的时候,宋玉就站在她房门不远处等他。
今日他穿着一件深蓝色的袍子,袍子上绣着一条锦鲤。似是听见了开门的声音,宋玉回过身来,正撞上林清婉的目光。
“宋大人,林姑娘,我等奉王上之命来接两位。” 其中一名宫人开口道,断了两人之间莫名的磁场。
宋玉轻咳了一声,接过一旁使臣递来的古琴,对着走到身前的林清婉轻声道:“婉儿,别担心,一切有我。”
林清婉闻言淡淡一笑:“我相信你。”
宋玉看着坚定的望着他的林清婉,心中一动,如果不是如今楚国危险,他是断然不会带她一同出使秦国的。
她的好,他不想别人觊觎。
两人跟在秦国宫人们的身后往王城走去,时间尚早,经过昨晚的狂欢,街上此时行人并不多。
他们还未走到王城前的时候,远远便看见了王城门前摆起的台子。
这台子比起昨晚除夕街上搭建的戏台要大了不少,台子旁边还有侍卫看守。
在台子临近王城大门的一面处已经摆好了座位,最大的那个自然是为秦王所准备。
距离最大座位稍远处并排了一些座位,明显是为秦国的臣子和各国使臣所准备。
座位前摆好了桌子,桌上已经放好了点心和美酒。
在那些座位旁也围了不少侍卫,将台子和座位隔开。
台子的另一面则是完全没有任何看守,为了方便咸阳城的百姓前来观看,做与民同乐之备。
临近巳时,太阳已经升起,耀眼的阳光落在台子上,台子旁已经聚集了不少围观百姓。
秦国的大臣们都已经入座,各国的使臣代表也纷纷入了座。
韩非作为韩国的公子,自然也在秦王邀请之列。
宋玉和林清婉所坐的位子就在韩非旁边,三人并排坐着看着不远处台上正忙着收拾的宫人们,禁不住有些感叹。
宫人们很快便收拾好了台子,秦王嬴稷也已经到了。
原本围在台子前的百姓一阵骚动,毕竟一年之中唯有这一次是他们和一国之主距离最近的时候。
有些人或许活了一辈子,也就见了一次君王的面。
“今日春节,本王在此设宴邀请群臣和各国使臣,祈求秦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嬴稷刚坐到位子上,便拿起桌前的酒杯对着座位不远处的群臣道。
群臣都起身回敬,在稍远处的百姓们看见秦王举起酒杯也都跟着欢呼。
当秦王放下酒杯重新坐下后,台上便开始了歌舞表演。
随着时间的推移,围观的百姓也是越来越多。
“接下来由楚国使臣宋玉和林清婉表演古琴曲。”有宫人尖着嗓子报道。
林清婉这才注意到台上放了两把古琴,她有些疑惑的转头看了眼宋玉,他对她一笑,两人一前一后上了台。
在古琴旁坐定,林清婉深吸了口气,听见一旁的宋玉:“别紧张,我陪你一起。”
两人对望了一眼,随即将手同时放在了古琴之上,动人的旋律瞬间从指尖流出。
众人听得都入了迷,原本有些骚动的百姓们也安静了下来。
一曲弹罢,半晌都还没有人回应。
直到座位处传来清晰的鼓掌声,起初只有韩非一人,接着群臣都纷纷响应。
而围在台子前面的百姓们也好似刚刚回过神来似的,纷纷欢呼起来。
“这么优美的琴声我还是第一次听见。”
“虽然我对音律不是很懂,但是总觉得他们能弹成这样很厉害的样子。”
“如果我没听错他们刚刚弹奏的可是乐圣师旷的传世之作《阳春白雪》,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弹出来的,更何况要两个人弹奏的完全一致就更难了。”
“原来是《阳春白雪》,我就怎么我听得时候有一种置身雪地里的感觉呢。”
……
听着台下众人议论的声音,林清婉和宋玉默契的相视一笑。
她知道,这个表演算是成功了。
李斯看着斜对面不远处正默默鼓掌的韩非,眼中闪过一道危险的光芒。
嬴稷原本也没想到宋玉和林清婉竟会演奏的如此出色,原本只是想在众臣面前给楚国一个下马威,想不到他们不但没有发挥失常,反而发挥稳定。
“各国使臣都已经表演完毕了,还有哪位爱卿自告奋勇的?”等宋玉和林清婉下来之后,嬴稷只是敷衍的对着他们笑了笑,随即看向众臣问道。
“王上。”李斯开口了,众人纷纷看向他。“韩国还没有派人表演呢。”
他着意有所指的看了眼韩非,众臣也顺着他的视线望去。
不等韩非回应,嬴稷便摇头道:“韩非是韩国公子,是本王的贵客,怎么能让他表演呢。”
原本是句客套话,但韩非立刻站起身拜谢:“多谢秦王。”
他此话一出,嬴稷也不好再多什么。
李斯则是有些不甘的瞪了他一眼,随即才愤愤的端起酒杯:“我敬公子一杯。”
嬴稷看了眼韩非,又看了眼有些不自在的李斯,忽然想到了什么:“对了,你们两人不是都师从荀卿吗?”
李斯:“回王上,正是。”
韩非:“……”
“起来你们也算是师兄弟啊,如今同在咸阳也不失为一种缘分。”嬴稷听了李斯的回答,禁不住又感叹道。
台上仍在进行着歌舞表演,宴席仍在继续,只是原本和谐的氛围似乎被什么破了。
******
楚国边境处,白起带着秦军正在营帐中喝酒。
白起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地位和成就,一来是他有很高的军事谋略,二来是他在军中有士兵们的拥戴。
从他带兵仗之日起他便知道,得军心比起个人的谋略更为重要。
长平一战赵括的事情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果赵括不是自命不凡,没有得到军中将士的拥戴,或许赵国也不会败得那么凄惨。
“将军,我等已经在楚国边境驻扎半月有余,楚国原本已经节节败退,为何王上不下战令继续攻?”其中一名将士有些疑惑的开口问道,不少将士也纷纷附和,都期待的看向白起,企图从他嘴中得到答案。
“眼下正是春节,或许王上只是忙着过节忘了吧。”军中机密,白起向来不会随便乱。
正如秦军在各国安排有奸细,各诸侯国也一样可以在秦军中安插奸细。
有不少将士跟随白起多年,见他不心中便已经明白,就不再继续问下去,而是拿起酒杯敬他:“将军,今日春节,我们痛快喝上一回。”
“喝酒可以,但不要喝醉。”虽然如今秦军占据优势,但白起始终牢记骄兵必败的道理。
“将军教训的是,我等还要多多跟着将军学习呢。”
“是啊,是啊。”
******
此时魏国,魏安厘王魏圉听信陵君魏无忌带了门客回都城过春节,便激动的站起身来。
“他人现在何处?”
“王上,信陵君已经回府。”
听了宫人的回答,魏圉连连点头:“快准备,本王要亲自去府上见见王弟。”
魏圉带着侍卫和宫人到了信陵君府门前,刚一站定便看见信陵君的食客开了府门迎接他:“王上。”
魏圉点了点头,想起之前臣子对他的话:“信陵君和他门下食客多是魏国人,他们虽暂时居于赵国,必定想念魏国。”
果然,春节之前信陵君便带着门下食客回魏国来了。
虽然他们对赵王的是回魏国几日,可魏圉知道这是魏无忌给他的机会。
魏无忌刚刚回府还未来得及休息,便听见食客魏王得了消息已经赶来府上。
他于是吩咐仆从沏好了茶,等着王兄的到来。
他知道,他不可能一直待在赵国,毕竟他始终是魏国人。
更何况,如今的赵国已经大不如前,根本没有办法抵抗秦国来袭。
比起在赵国待着,他若是重回魏国,不定还能落得一个更好的名声。
思考间,食客已经带着魏圉来了。
“拜见王上。”魏无忌起身恭敬一拜,却被魏圉一把扶住:“王弟无需多礼,许久未见本王有些想念,一听你回来了便过来看看你。”
“王兄有心了。”魏无忌看了看面前一脸关切的望着他的魏圉,淡淡回道。
果然每个君王都是最好的戏子,他们从来不会轻易展示自己真正的心思。
“许久没和王弟下棋,本王有些手痒了。”魏圉边着边入了座,有些期待的抬眼看他,魏无忌自然明白他的意思:“来人,准备棋盘。”
很快棋盘便上来了,魏圉示意魏无忌坐下,两人面对面坐着,桌上摆着棋盘,一如从前一般。
“王弟,本王之前出兵援赵并非故意持观望之态,只因秦国太强,我们魏国招惹不起。”下了几个子之后,魏圉犹豫了下还是开口道。
“王兄,我知道。”魏无忌淡淡应了声。
“那你愿意回来吗?重新回来魏国?”魏圉有些期待的看向他。
“只要王兄不怪罪臣弟之前的所作所为,臣弟愿意重回魏国。”
魏圉本以为魏无忌会考虑许久,没想到他竟然一口答应了。
这让他有些意外,但仔细想想又觉得似乎在情理之中。
“你是本王最好的王弟,本王又怎么会怪你呢。”魏圉边着唇角扬起一抹笑,他看向一旁的宫人:“传令下去,本王要宴请群臣庆祝王弟重回魏国。”
魏无忌看着面前望着自己笑得一脸无害的魏圉,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魏国是他的家乡,他自然是想回来的。
可是魏圉刚才所的话,无异于不给他任何反悔的机会。
他若是宴请群臣宣布他回了魏国,赵国那边他便成了不告而别之人。从此以后,他也难再去赵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