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A+A-

    四月的最后一日,郢都城传出了噩耗。

    楚顷襄王熊横在王城薨逝,楚国上下一片哀痛。

    消息很快便在各个诸侯国间不胫而走,自然也传到了秦国的都城咸阳。

    楚国太子熊完本正在府上与春申君黄歇商议三日后的逃离计策,忽然探子来报楚国王上在王城薨了。

    熊完满脸震惊,手中的茶杯没端住,重重摔在地上,茶水洒了一地,杯子瞬间成了碎片。

    探子退下后,黄歇朝怔愣的熊完走近了几步,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安慰道:“太子殿下,如今楚国局势危急,还需要太子殿下尽快回国主持大局,万望珍重。”

    “老师,你的我都懂。”熊完何尝不明白黄歇话中的含义,可他不能接受的是明明看上去那么健康的人怎么会突然就传来了噩耗。

    记忆中父王对他总是不冷不热,就算召见他,多半也是教训他几句,鲜少夸赞。可不管怎么样,在他印象中,父王并没有生过什么重病,好好的一个人怎么会忽然就薨了呢?

    熊完不明白是他的记忆出了什么错,还是父王一直以来在他面前营造的都是他身体健康的假象?

    “王上,不、先王的病情早在半年前便已经十分严重,他曾经私下召见过为臣,让为臣日后好好辅佐殿下。”黄歇看看眼泛泪光的熊完,终于还是不忍心出了真相。

    “这么,我来秦国为质是父王也一早便安排好的?”熊完原本以为父王上了年纪听信了宋玉的话,才会坚持要他来秦国为质,如今想来,或许这当中也有父王的良苦用心。

    “不错、王上知道屈原和宋玉等人都是之前被楚国灭国的宋国余孽,他算在最后的时间将这些余孽清除,不想太子掺和进来,便将计就计将你送来了秦国为质。”黄歇着顿了顿,又继续道:“毕竟你是楚国的太子,将来肯定是要继承王位的,送你过来一方面是对秦国的缓兵之计,另一方面也是方便对宋国的余孽下手。”

    熊完:“……”

    黄歇知道要熊完一瞬间改变这么多年以来熊横在他心中的形象是十分困难的,便不再继续下去,只是默默退了下去。

    他走到门口的时候,似是想起什么转过身看向有些怔愣的熊完:“太子殿下,你好好准备一下,三日后我们便回郢都去。”

    ******

    五月初的咸阳城艳阳高照,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天气。

    清早的时候,韩非出了将军府到驿站取信。

    之前他从楚国离开时,便曾经和宋玉约定,要以信笺保持联系。

    这些日子以来他们也一直保持着联系,宋玉知道他在秦国所做的事情,而他也知道宋玉在楚国遇到的一切。

    上次收到宋玉的信笺已经是半月以前的事情了,算算日子,宋玉也该来信了。

    果然,他到驿站的时候,远远地驿卒便对着他招了招手,将信笺递给了他。

    韩非拆开信笺,粗略的看了一遍,眉头微皱,半晌才舒展开来。

    昨日咸阳城便传来了楚国王上熊横薨逝的消息,如今楚国太子在秦国为质,楚国没有君王主持大局,正是各国攻楚国的绝佳时机。

    这一点他能想到,各国君王自然也能想到,而秦国国君嬴稷自然也想得到。

    宋玉信上楚王熊横派人夜袭屈原府邸,失败之后便借着扬州无人驻守的理由,将宋玉和屈原派去了扬州。

    看样子楚王原本是算在太子回国继位之前,为他清除楚国内部的障碍。

    以他的立场而言,他所做的事情并没有任何不对。不过可惜的是,他的命不够长。

    如果他能够多活一段时间,哪怕只是几个月,或许一切又不同了。

    如今宋玉和屈原被贬去扬州,楚国没有君王主持大局,即便日后熊完回了国,他想要再次对付宋玉和屈原却也师出无名了。

    韩非边想着已经走回了将军府的门前,他还没有进门,便听见门内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随即大门便‘哗’的一声开了。

    白起走了出来,看见韩非就站在门前先是一愣,随即道:“韩公子你回来的正好,王上召见我们即刻入宫,有要事商议。”

    韩非心翼翼将手中信笺收好,随即对着白起点了点头,两人一同进了宫。

    他们到后殿的时候,殿外已经有不少官员在等候了。

    李斯、吕不韦还有王龁都在,还有一个无比熟悉的面孔——荀子。

    韩非朝荀子走近了几步,恭敬作揖:“老师。”

    荀子点了点头算是回应,李斯眼角的余光瞥见了师生两人的互动,唇角撇了撇,虽然没有话,心中却有些不爽。

    按理其他人出现在后殿是理所应当,毕竟包括他在内他们都是秦国的臣子,而韩非是韩国的公子,荀子是赵国的臣子,秦国商议大事却有别国的人参与,难免让人心中有些不舒服。

    “都进来吧。”殿内传出了嬴稷的声音,众位大臣便应声踏进了殿内。

    “参见王上。”

    “都起来吧。”

    嬴稷将桌上的奏章放到一旁,抬眼看向面前的大臣们缓缓开口了:“楚王薨逝的消息,想必诸位爱卿都听了吧?”

    众臣纷纷点头附和,嬴稷又道:“如今楚国太子正在咸阳城中,诸位爱卿有何见解?”

    吕不韦最先站出来:“王上,臣以为应当放楚国太子回郢都继承王位。”

    嬴稷瞥了他一眼,听到他继续:“如今楚国王上忽然薨逝,楚国无人主持局面,若王上此时将太子送回郢都,楚国上下定会感激王上之恩。当然送太子回去,也要有条件。”

    他这么解释之后,不少人跟着附和。

    “有人有其他意见吗?”嬴稷看看面前的大臣,突然对着斜前方一笑:“不知荀卿有何见解?”

    荀子原本正暗自感叹吕不韦的心思,没想到秦王会突然叫道自己,半晌才应道:“吕大人的方法自然不错,可对秦国国威怕是有损。”

    秦国之前已经了楚国个措手不及,楚国无奈之下以太子为质求和,如今楚王薨逝,秦国不但不趁人之危,反而将太子送回都城,这怎么看都不像是强秦的做法。

    “韩公子你觉得呢?”嬴稷早便知道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如今李斯跟在吕不韦身边,他十分想看看韩非和李斯之间的较量。

    “我同老师的意见一致,如今楚国没有君王,楚国太子定会想法设法逃回国去,若想取得利益最大化,何不故意让熊完逃回都城,这样秦国便有了再次攻楚国的理由。”

    嬴稷早在第一次见到韩非的时候,便知道他能猜出别人的心思。

    将楚国太子送回郢都,秦国自然会受到楚国上下的感谢,可他并不需要这种虚无的感谢。

    他要的是秦国疆土的扩展,要的是一统天下,千年万年之后,历史上也会有秦国这个浓重的笔墨落下。

    到那时候,谁又会在乎当时各国对秦国是感激还是痛恨?

    ******

    从殿上走出来后,吕不韦和李斯气冲冲的走了。

    韩非和荀子走在最后面,韩非犹豫了片刻还是忍不住开口了:“老师。”

    荀子应声停下了脚步,转头看他:“不必了,我知道你想什么。”

    韩非还是继续道:“老师一向不主张各国争斗,以和平为主,今日为何却站在我这一边?”

    荀子勾了勾嘴角:“我不是站在谁的一边,我站的从来都是对赵国有利的一边。”

    如今想要和平,只有联合其他诸侯国合力抗衡秦国。

    强秦的野心已经无法阻止,他来秦国也并从未想过可以靠自己的游让秦王停止战争。

    刚才殿上吕不韦的提议对秦国自是大好,秦楚或许会重新交好,这么一来想要联合六国抗秦的谋略便无法进行。

    他只不过是在两者之间选择了一个对日后更为有利的一方罢了。

    “老师,我明白了。”韩非听了荀子的话,瞬间明白了过来。

    刚才他之所以会提议让秦王故意放楚国太子回国,好找个理由再次攻楚国,不过也是为了韩国罢了。

    “我过几日便会离开秦国去燕国了。”荀子看了眼有些怅然的韩非,轻轻拍拍他的肩膀道。

    韩非怔怔的看着面前的荀子,良久只出一句话:“老师一定要保重。”

    “我会的,你也一样。”

    ******

    马车行进了几日到了一座城,林清婉、宋玉和屈原找了一处客栈暂时安顿下来,简单收拾了下,才上街去吃饭。

    到了饭馆的时候他,他们便听见不少人在窃窃私语楚王薨逝的事情。

    林清婉一时间有些恍惚,想起了不久前在马车上宋玉对她的话。

    她看了身旁的宋玉一眼,发现他也正盯着她看,赶忙收回了视线。

    “怎么了?”宋玉察觉到她情绪的变化,便低声问道。

    “没事,我只是在想如果熊完继位会不会来找你的麻烦。”毕竟之前是宋玉的提议,才会害得熊完和黄歇去秦国为质的。他若当真做了楚王,定然不会放过宋玉吧。

    “放心吧,等他做了楚王也要有时间来对付我们才行。”宋玉边着拿起桌上的茶杯倒了杯茶递给屈原,随即又倒了一杯给林清婉:“你所担心的事情,我不会让它发生的,你只要相信我就好。”

    林清婉看宋玉一脸自信,便也不再多什么。她无法预知未来,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可宋玉毕竟曾经经历过这些事情,若是没有十足的把握,想必也不会这么,他都不担心,她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林清婉这么想着便低头喝了口茶,没有看到一旁的宋玉眼中一闪而过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