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一片透镜

A+A-

    船引之事已经提上日程, 各地有门路的豪商也火速向京城赶来。

    但距离真正出海的时候,还有一段不短的时日。

    因此,也给了穆空青些许缓和的时间。

    翰林院是储相之所, 实际上能得帝王信任的也就那么几个。

    对于余下不得重用的人而言, 可不就是个养老衙门。

    穆空青一直觉得, 翰林院被叫成是清贵衙门, 这“清”不止是“清高”之意,只怕还含了清闲的意思。

    穆空青虽算不上是不得重用之人, 但以他目前的官职资历,永兴帝就是想重用他,也没地方可以用。

    所以自穆空青结束了户部的差事,回到翰林院点卯以来, 每日都称得上是无所事事。

    而这大把的空余时间,则统统都被他用到了折腾玻璃这件事上。

    无论是穆空青还是秦以宁,他们都很明白, 一旦玻璃真的被制造出来了, 那便是巨利。

    为此,秦以宁还特意回了趟秦家, 向秦老大人明了此事, 希望祖父给拿个主意。

    而穆空青则是干脆得多。

    他直接将张华阳给拉入股了。

    不仅如此,他还准备让几位好友统统掺上一份子。

    同样的建议他也给了秦以宁。

    秦以宁能称作好友的人,如今具已嫁为人妇,手上都管着陪嫁产业。

    她们自己做主入上一股, 也不是什么难事。

    穆空青的这算,倒是与秦老大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了。

    毕竟,玻璃在日后,很有可能要用在诸如望远镜这等军事利器上。

    若是这玻璃全部都被他和秦以宁二人捏在手里, 只怕永兴帝处理完海贸的事,下一个要收拾的,就得是他穆空青了。

    而穆空青最先拉张华阳入股的起因,还是在琉璃匠人上。

    琉璃匠人这个行当,同铁匠有些相似。不仅匠人本身要登记在册,就连他们收的收徒,也要经由官府登记在册的。

    只不过铁匠还能在民间私开铁匠铺,琉璃匠人却只能在官府掌控的琉璃工坊供职。

    毕竟琉璃这东西,也没有平民能买得起不是?

    所以,穆空青想要私下里寻到懂得琉璃制造的人,其实也挺不容易的。

    秦以宁那边查探琉璃匠人的消息,查到了数年前有一位琉璃匠人,因意外损毁了一批贡品,以致全家获罪,贬为奴籍。

    而如今,那家人正在平远侯府中做活。

    张华阳得知此事之后犹豫了片刻,便应承下了。

    琉璃如今多是贡品,但穆空青口中的玻璃却不是。

    私造琉璃一不心就会被扣上大不敬的帽子,研究玻璃却没个什么法。

    那烧瓷的窑还分官窑和私窑不是?

    于是这事儿经由张华阳之口,又从平远侯他老人家眼前过了一遭。

    在张华阳将那家人的身契交给穆空青时,穆空青便可以肯定了,他私造玻璃的想法,确实是可行的。

    于此同时,周秀才那里也传回了消息。

    周家确实有一队商队,是常年同西域诸国往来的。

    只是这玻璃制造的法子,谈不上刻意保密,但知晓的人也不多。

    尤其商队中人都是外来者,短期内想要探玻璃的制造方法,就更是千难万难。

    不过,这制造玻璃所需要的原料,倒是被他们查探了个八九不离十。

    原料不算难得,大体上便是石灰石、石英,以及碱。

    那头消息传回,秦以宁立刻就腾出了一个郊外的庄子。

    那庄子□□建了两个炉窖。

    一是烧瓷用的,二则是在那位琉璃匠人的指点下,建造出的烧制琉璃的炉窖。

    秦以宁的陪嫁中就有烧瓷的匠人,也并那琉璃匠人一家一起,被送去了郊外的庄子上。

    穆空青将已经探到的原料交给了那几名匠人,而后又将自己好容易从记忆深处挖出来的,那么一星半点的关于玻璃制造的知识,全部整理了出来。

    至于剩下的,就要看这些经验丰富的匠人们,能不能带给他们惊喜了。

    穆空青的玻璃制造已经开了个头,他这段时间便可以稍松快些了。

    而秦以宁那边,却是愈发忙碌了。

    船引开售了。

    朝廷此次共放出了二百张船引。

    每张船引定价一万两白银,只允一艘千料船只。

    秦以宁手下的船只,共有四千五百料的一艘,两千料的三艘,一千五百料的四艘,其余船数十。

    但若是要远航至大洋彼岸,那么出海的船只少也得有一千五百料。

    所以,仅秦以宁一人,就至少需要得到十五张船引,才能让手下的大船尽数出海。

    秦以宁都是如此,更别其余专注海贸的商队了。

    有那由南洋海贸发家的巨贾,手下最大的商船甚至已近五千料。

    这些常年以海贸牟利的巨贾们,他们手中船队加起来,其规模堪比大炎水师。

    这还是在大炎对商贾们持压态度的情况下,对方皆尽所能控制了船队规模的结果。

    可想而知,这二百张船引放出去,会引起什么样的争抢。

    不过,这第一批出海的商船上,可是要装配火器的。

    想要拿到船引,首要条件就是须得和朝廷关系密切。

    这么一层层筛下去之后,最终脱颖而出的最大赢家,便是皇商范家。

    范家原便是出身两广,由海贸发家。

    后又看准机会,送了女儿入宫。

    那范家女儿也是争气,前些年太子刚去那会儿,各宫嫔妃都插了一手,唯独她一路不争不抢,悄没声儿地诞了个公主。

    后头太子的事情过去了,宫中手脚不干净的嫔妃也去了不少,她便异军突起,从一介商家女,成了永兴帝的淑妃。

    有了这么一层关系在,范家自然也就理所应当地成了皇商。

    这回朝廷组织商队出海,独范家一家,便直接拿下了八十张船引,占了近半数的量。

    秦以宁借着她的姓氏,以及和穆空青的关系,也成功跟上喝了口汤。

    原本秦以宁能拿到五张船引,让她手下最大的那艘商船跟上船队,便已经算是幸运了。

    但耐不住她嫁的人是穆空青。

    而穆空青又恰好因着船引定价一事,在大两位谢大人那儿赚了个的人情。

    所以在文、钱两位大人的默许下,穆空青硬是又从中活动出了五张船引的份额。

    这样一来,秦以宁手上便握了十张船引。

    船引售出,得到船引的几家也纷纷收到了“关系”们的暗示,开始在东南沿海走动,谋得一些能为自己的商船增添保障的违/禁物品。

    而此时的秦以宁,却有些面带犹豫地找上了穆空青。

    “你是,想要亲自南下?”穆空青有些讶异。

    眼下看着出海之事确实进行得如火如荼,但等到各家船队统统装配好火器,准备好物资,这中间没几个月也是下不来的。

    况且,就算是一切都备好了之后,也还须得等到风向合适之时,方能扬帆出海。

    秦以宁此时便要南下,未免也太早了些。

    秦以宁却也有些无奈:“秦家的势力本也不在沿海一带,我手上的船队,还是母亲这些年自个儿经营起来的。”

    这回她南下,可不是平日里出去几天那种。

    不好,秦以宁就得在南边,一直待到船队出海为止。

    所以,秦以宁要离开京城这么久,作为穆家明面上的主母,哪怕他们并非真正的夫妻,她也该问问穆空青的意见才是。

    秦以宁叹道:“朝廷虽有暗示,但……也没那么容易。若我亲自过去,不准还能叫人卖我三分薄面。可若只是手下人出面,那必定是不够的。”

    也是。

    此事涉及火器,且所需数额还不。

    即便沿海官员都心知肚明,也不可能手松到将这么大一批火器,交给别家下人处置。

    怎么也得有个正经管事的主子出面才是。

    可惜,秦以宁母女俩在秦家的人缘儿可不算好,根本找不到信任的人替她们出面。

    穆空青却误会了秦以宁的意思。

    穆空青想了想,道:“我有一同窗好友,如今正在东南沿海一代为官。你若是要南下,可以对外是去探望故友。到时我给他修书一封,让他为你遮掩一二便是。”

    穆空青的这人,自然就是赵仟了。

    赵仟当初考了同进士,自知前途有限,也不准备在翰林院里熬着,连朝考都没参加,便直接收拾包袱赴任了。

    赵仟为人风流,二十多岁也不肯娶妻,成日里沉迷给花娘们写词作曲。

    好容易他如今成了正经的朝廷命官,那青楼楚馆也去不得了,他娘亲便直接追去了东南,势必要盯着他到成亲为止。

    赵仟被逼得没辙了,索性便娶了当地地主家一位名声不好的女儿。

    婚后赵仟送走了自己亲娘,又开始了自由自在的日子。

    而他娶的那位姐,也在赵母走后照旧在外行商,只拿赵仟那儿当个客栈使。

    起来,赵仟和他妻子的相处方式,还当真同秦以宁和穆空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秦以宁也没想到。

    她只是来询问穆空青是否同意她远行。

    可穆空青却直接将她南下的借口都寻好了。

    秦以宁心中五味杂陈,只觉得眼眶都有些微微发热。

    “不过……”穆空青又道。

    秦以宁刚刚升起的感动之情立刻烟消云散。

    她有些紧张地等着穆空青接下来的话。

    穆空青接着道:“此事毕竟关系到金姐,我还得先去封信,问问金姐的意见。你那头等得及吗?”

    秦以宁的心又放了回去。

    赵仟的婚事因为同他们两人太过相似,穆空青曾同秦以宁起过。

    秦以宁也知晓金姐与赵仟之间的关系,只怕还不必他和穆空青熟悉。

    因此,对于穆空青要先去信询问金姐的意见时,秦以宁也是赞同的。

    毕竟届时她若要以探望故友的借口南下,也免不了金姐的配合。

    秦以宁点头道:“我原也不能立即动身的。你先给赵大人去信,请他问一问金姐的意见吧。若是不成,我再想别的法子。”

    毕竟已经成婚,已婚妇人的身份也是有利有弊。

    若秦以宁如今只是个闺阁少女,那么她大可以直接带着人手便往南边去,什么借口都用不着,最多便是自己的名声上再难听一点儿。

    可如今秦以宁在外已经被称作穆夫人了。

    那么她若是再无故远行,牵扯的也就不止是自己的名声了。

    但相对的。

    一个未出阁的女儿家,在没有家人长辈陪同的情况下出远门,无论有什么理由,出去都不好听。

    到了真正办事的时候,也难免被人当成孩子,受人轻视。

    可一位已婚妇人出行,只要借口找得合适,便也没有人会多闲话。

    她要在外行走露面全都光明正大。就连话的分量,也与未出阁时不同。

    就目前而言,秦以宁对自己的这桩婚事,可以是不能更满意了。

    而秦以宁所的不能立即出发,也并不是借口。

    从船引到手之后,秦以宁立刻开始调度人手。

    在她原本的船队中,有不少船员只是接受商队雇佣,而非直接卖身秦家的。

    然而火器一事事关重大,秦以宁便直接将这些人换了下去,转而用有过出海经验的家生子顶上。

    自然了,秦以宁的陪嫁中,是找不出这么多合适的家生子的。

    这些人中,有大半都是她回秦家,从秦氏家族借调来的人手。

    为了调齐这些人,秦以宁许了秦家多少好处自不必。

    重要的,是将这些人的身契牢牢握住。

    不止是秦以宁,其他得了船引的家族,也纷纷开始用签了身契的下人,替换船上雇佣来的船员。

    即便是如范家这般发迹不久,还没能养出多少家生子的人家,也都宁愿让经验老到的船员带着可信之人当学徒,而非选择雇佣来的人手。

    赵仟的回信,伴着炎炎夏日的暑气一同到来。

    得了准信,秦以宁也清点好了人手,立时便要出发南下。

    就在秦以宁出发的第二日,城外的庄子上也传来了喜讯。

    玻璃的烧制有眉目了。

    先前也并非没有烧出玻璃。

    只是那玻璃虽晶莹剔透,可以算作是上佳的观赏玩物,却因为质地太脆,除了叫人放在那儿赏玩之外,没能有半点儿旁的用途。

    在这一点上,可以是同琉璃的特性一般无二。

    但到底也是成功烧出了剔透的玻璃不是?

    这按烧琉璃的法子来烧玻璃,烧出的玻璃便如琉璃般易碎。

    可按烧瓷的法子来烧玻璃,其色又过于浑浊不堪。

    于是庄子上的匠人们,便开始尝试着将二者结合,一点一点地改进。

    终于,在盛夏来临时,匠人们拿出了几块面积不大,晶莹剔透,但又不至于一触即碎的玻璃。

    穆空青在得到消息之后,顾不得他第二日还要当值,当晚便赶着城门关闭前去了庄子上。

    这块玻璃并不如前世一般是纯粹的透明。

    兴许是制造工艺的问题,这玻璃上泛着一股淡淡的绿意。

    并不浓重,也不影响其透光性。

    穆空青上手感受了一下硬度。

    这块玻璃不大,也挺厚实。

    穆空青双手握着玻璃两边,略微用力。

    是完好的。

    这个硬度,已经非常接近后世的玻璃了!

    但若是要装配在船上,这样的硬度肯定是不够的。

    穆空青又将两块玻璃叠在了一起,凑到了烛火前。

    虽然厚度骤增,但透光性依旧不差。

    考虑到日光和烛光的差距,以及海面温度的问题,穆空青觉得,这个程度的玻璃已经够用了。

    这一套海水蒸馏装置安装完成之后,完全不需要耗费任何人力,就可以不间断地收集海面雾气、清露水等凝出的淡水。

    主要就在一个积少成多。

    所以,比起通透性更好,收集速度更快来,结实耐用才应当是首要考虑的部分。

    穆空青思忖片刻,单独取出了一块玻璃,对那琉璃匠人道:“若是要你将这块玻璃磨成两个圆片,你可能做到?”

    穆空青对他大致形容了一下凸透镜和凹透镜。

    一个中间鼓起,两边略薄。

    一个中间凹陷,两边略厚。

    最好那凸起的部分,和凹下去的部分,二者还能重合上。

    那匠人虽没见过这么奇怪的形制,但他琉璃都能磨得了,这比琉璃耐造不知多少倍的玻璃,自然也不在话下。

    都不用多少时间,那匠人当着穆空青的面,便将他要的两个镜片磨了出来。

    穆空青抬起之后用手掌略微感受了一下。

    该不愧是经验丰富的老匠人吗?

    只凭穆空青的描述,他便将这两面镜片磨得八九不离十了。

    穆空青只知道,最早的望远镜是由一面凸透镜和一面凹透镜组成的。

    关于这二者哪个是目镜,哪个是物镜,他却是记不清了的。

    但这点也好分辨。

    两个镜片都在手中了,只消前后摆弄一下,不就清楚了吗?

    穆空青的心中漾起了难言的喜悦之情。

    不止是为了玻璃的作用,更是因为这是他来到大炎之后,第一次造出了与历史进程不符的东西。

    不是吃食这等物,而是玻璃这样的工业产品!

    穆空青当即便让人用软布将这几块玻璃细细包裹了起来。

    “这玻璃的烧制可还困难?若是要大量烧制,可能做到?”

    穆空青的兴奋劲儿过了,这才想起询问匠人们量产之事。

    主要负责烧制的琉璃匠人想了想,答道:“烧起来倒是不难,只要人手和炉窖足够,自然也是有多少便能烧多少的。”

    有了这句话便足够了。

    穆空青当晚直接歇在了庄子上。

    第二日一早,他便带着那装有玻璃的木盒,找上了谢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