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A+A-

    晋恪使劲大叫:“来人啊,来人啊!”

    “我是冤枉的!”

    甚至,她还喊:“去叫公主!让公主来!我有事同公主讲!”

    “我和公主是好友!”

    这样的话,对于敦娘这个身份的来,几乎算是胡言乱语,但她慌不择路,想到什么就叫什么。

    她想过在牢中自尽,但自尽了,就算她回了自己身上,敦娘也是活不过来了。

    活不过来,死人翻不了案。

    敦娘就要永远背负着杀了婆母和夫君的罪孽。

    晋恪现在只能努力,看能不能让案子重审。

    她现在已经知道那些大官判她死刑的缘由。

    敦娘和夫君多年无子,旁人都以为是敦娘的缘故。

    这段日子,她的夫君去看牙行,想买丫鬟。

    所以,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判案的官员认为,敦娘有动机。

    她没办法生育,所以夫君要买丫鬟,以后做妾。

    敦娘记恨在心,所以下了杀手。

    但晋恪已经有了敦娘的记忆,她知道,不是敦娘的缘故。

    她的夫君真的只是心疼她辛劳,想给她买个丫鬟帮忙照顾家里。

    并且,生不出孩子这事,有疾的是她的夫君。

    只是敦娘爱重夫君,不愿对外开口这件事,生怕有人以此嘲笑夫君。

    即使在堂上,她也是只喊冤枉,不其他。

    但晋恪愿,只要能重审,只要能让敦娘活命,她愿意出所有的事情。

    更何况,按照律法来,如果疑犯喊冤,还有一次重审的机会。

    只是,不知怎么回事,敦娘一直喊冤,那判官竟然直接就判了死刑,让她再句话的机会都没有了。

    这是渎职。

    晋恪想争取一下。

    她觉得,只要她把自己知道的都出来,就有证据证明敦娘没有杀心,也许能让判官不再执意认为敦娘是凶手。

    她自己对这个案子隐隐有些想法,只要能多拖延些日子,等她回了自己身上,一定能查出真相来。

    晋恪需要时间。

    只是,她叫了许久,也没有人来。

    牢狱里静悄悄的,没人应声。

    她渐渐有些累了。

    案子不能重审,敦娘还是只有死路一条。

    她坐在地上,明白希望很了,但还是叫了声“冤枉……”

    但旁边的牢房里,有了些声音。

    “这牢里,谁不是冤枉的……”

    这声音不大,但晋恪还是听到了。

    声音听起来有些熟,她抓住栏杆,努力伸头看:“谁?”

    那人又开了口:“没救了,认命吧。”

    这一下子,晋恪终于认出来是谁了。

    铁柱子。

    晋恪心里五味杂陈,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和铁柱子关到了一个牢里。

    现在的铁柱子语气平静,没有了之前公主来看他时的仇视。

    晋恪想问问他别的事情。

    她试探着问他:“你做了什么,被关进来?”

    “我抢了粮仓,杀了一些官兵。”

    “这是死罪。”晋恪问他:“为什么做这些事情?”

    她还有些话想:“你没有亲人了吗?没有想过,做了这些事情后,你的亲人会怎么办吗?”

    铁柱子长叹一声:“我还有亲妹。”

    “但我不抢粮的话,别人的亲哥、亲妹都要死了。”

    “在这世间,谁没有几个在意的人啊。”

    许是觉得都要死了,铁柱子也愿意对不相识的可怜女人多两句,一自己觉得骄傲的事情,毕竟砍头后,就没地方了。

    “我们夜里偷偷爬狗洞进城。”

    “然后摸进粮仓,把里面的粮食都背出来。有些就放在住户的门口,有些背出城。”

    “把粮放在住户门口后,我们敲了门就走。但我回头看到了那些人拿到粮的样子。”

    “他们高兴到磕头。那样子让我觉得,我没错。”

    “后来我还把村里人卖出去的孩子都抢了回来。”

    晋恪安静听着,这是狗花不知道的,也是她在奏折上看不到的事情。

    “你怕吗?”她问。

    “怕啊,”铁柱子:“我才十七。”

    这个十七,忽然让晋恪有了泪意。

    “娘子,”铁柱子叫她:“你知道吗,抢了粮,杀了官兵后,我懂了些道理。”

    “当官的,是不管普通人的。”

    “要想活,就得拿刀。”

    但现在,他们在牢狱里,都没有刀。

    “我以前的邻居,是个开铁铺的,给了我们刀。”

    “他以前在山上当大哥,带着一帮兄弟,截了富人的马车,抢些金银、粮食,分给穷苦人。”

    “后来,他为了自己的妻儿下了山。我对不起的人里,他算一个。”

    “若是他没有给我们兵器,他现在许是还活着。”

    这是晋恪不知道的事情了。

    铁铺的老板,不爱话,没想到竟然曾是这样的人。

    晋恪心中憋闷,一时没了话。

    铁柱子问她:“你是怎么回事?”

    晋恪想起来前日审敦娘的那官,心中有些怒气。

    那官看了案卷,就言之凿凿,敦娘对婆母有怨,对夫君不满,当场判了敦娘的罪。

    “他们我杀了婆母和夫君。”

    铁柱子问:“是你杀的吗?”

    晋恪大声:“不是!”

    “他们待我亲厚,我怎么可能杀他们!”

    死牢里两个人陷入了平静。

    一个真的杀了人,一个没杀人。

    但他们都不该死。

    他们沉默了一会儿,铁柱子又开了口,这次声音很轻:“让你知道也好,这世上并不是全无希望。我们救过的人颇为仗义,没有供出我们的妹子来。这世间也不全是错处。”

    对面的牢房有人立刻出口:“铁柱子,慎言。”

    是许老板的声音,他怕有人听到,真的会去寻她们。

    许老板声音沙哑,受了不少罪的样子。

    晋恪想着,等她回去了,一定护住他们。

    管他什么天下,管他什么权衡,管他什么必要的牺牲。

    如果该活着的人都死了,那这个天下到底是什么天下!

    此时,狗花和桂娘还活着,这是晋恪听过的最好的消息了。

    她没话,但心里舒服了一点。

    铁柱子似乎想安慰她:“娘子,刚刚来看你的阿婆人也不错。我听她帮你收尸呢。”

    这不上是安慰。

    晋恪坐在墙边,沉默不语。

    若是狱役不来,她怎么叫都没用。

    她设身处地,站在一个被冤枉的百姓角度,来思考。若是被冤枉,进了大牢,是不是真的没有活路了?

    她想了半天,都没想出来办法。

    晋恪坐在牢里,旁边是被逼迫无路的铁柱子和许老板,自己是一个无处伸冤的平民姑娘。

    她忽然间明白,晋恪的晋国,只是他们晋家的晋国罢了。

    晋国的强盛,晋国的繁荣,与大多百姓其实并无干系。

    她忽然间有些惶恐,那她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天下?

    晋恪忽然缓过神。

    她的面前,还是只有国师一人。

    国师坐在椅上,抬头看她。

    他们四目相对,彼此明白到了重要的时候。

    片刻后,晋恪终于开了口:“这些事,都是你做的?”

    国师没有回这句,只是问她:“公主知道那女子无辜,该怎么做?”

    晋恪立刻答:“不要行刑,继续查!查出真相为止。”

    国师点了点头:“很好。”

    然后,他看了眼窗外,微微笑起来:“劳公主有知,现在已过午时,那女子已经被处死了。”

    晋恪的手一紧。

    她感觉血往头上涌:“国师!”

    晋恪大声喊:“若你知道那女子有冤,为何不帮她!”

    国师自顾自话:“那断案的是程莘。”

    “其实没什么证据,但他自己心里认定了是那个女人,又觉得调查起来麻烦,不若直接判了。”

    “他急着回家给新纳的妾过生辰。”

    “公主,程莘是平国公的亲侄。为人急躁,又颇为自信。他家中就这一个儿子,娇惯得很,他一直觉得自己是天纵之才,明察秋毫。”

    “他急功近利,所以时常判些冤假错案来。”

    “他的长官知道他的毛病,所以给他的都是些平头百姓的案子。”

    “平头百姓而已,判错了也没关系。”

    “公主,你要怎么做?”

    这是没必要思考的事情。

    “把他抓起来,严查!”晋恪:“让他从位置上下来,该罚的罚。”

    她顿了顿,又:“若他真的判了很多错案,那他该死。”

    “哦?”国师问她:“但那程莘颇受平国公喜欢,也是程家的三代单传。”

    “他做个官,判错了案,没什么大不了,但若是他无事在家,就会觉得误了自己的才智,会在勋贵里惹出更大的事情来。你知道这些,还愿不愿意杀他?”

    晋恪点头:“他害了那么多人性命,就该死。”

    国师笑了起来:“你果真……无可救药。”

    “经了这么多事,最后你还是随心而为,没学会半点权衡之术,也没学会半点帝王手段。”

    “这些事,你都知道,你只是做不到罢了。”

    国师的椅子有轮子,他推动了自己,往门外走去。

    “算了吧。”他叹了口气:“虽然不认命,但我早就知道,你不是那块材料。”

    “也许当年,我就不该让你和你母亲一起生活。”

    “但谁知道,你的兄长会去世。”

    “若是有得选,我宁愿你冷血残酷,也不是现在的懦弱的平民样子。”

    国师一边自顾自地话,一边把轮椅往门外滑去。

    晋恪不明白他在什么。

    晋恪追了过去,然后,她看到宫里的天空被撕裂了一个大洞,露出了漫天星辰。

    她忽然全都想起来了。

    晋恪愣在原地,眼角流出泪来。

    “父皇,”她终于哭了出来,对着前面的国师大喊:“父皇!”

    “对不起,”她跪在地上:“我让您失望了……”

    国师已经没了踪影,传来的只有遥遥一声叹息。

    “帝国二十一朝,终究还是断在我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