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心中有光

A+A-

    芷珠和她新收的徒弟将各地送回来的勘图简单做了个沙盘,看着初具雏形的交通建设,她恨不得立马驾车去炫炫,可惜她不会造车,把想法都告诉工匠们,他们也是一筹莫展,芷珠叹气,只能希望他们大胆去探索了。

    以前读书的时候,她总想不通,明明历史上的华夏大地早有出现利用煤炭的例子,冶炼钢铁也是古代早已出现的壮举,除此还有许多了不起的成就,为何从中世纪开始,西方诸国能快速发展,赶超直到最后虐我国,为何我们璀璨华夏文明只是昙花一现,没有诞生如西方科技大爆炸那样的盛世,为何读书上学时课本上的知识理论都是用外国人的名字来命名,很多很多。

    后来长大了,她终于明白,自秦始皇一统中原,群雄逐鹿的场面就此终结,后世的统治者皆是以大一统思想为主流,重农抑商,重文轻技,前者最终出现了士农工商的排序,以农经济为主,百姓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狠狠将他们钉死在这一片土地上,把商业视为低贱行业,便以为能弱化内部竞争,加强皇权,百姓常年是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为温饱奔波,如此怎么能思想碰撞;后者更是简单粗暴的将人分为两类,死读书且上行下效迂腐官员文人,深受八股文荼毒的科举学子,和一辈子都被锁死在土地上的老农,阶级明显,理论和实践两者泾渭分明,不能相互作用,没有足够刺激,怎么可能会出现十七世纪时西方的连带效应,科技爆炸。

    现在只希望这些措施能起作用,能改变百姓已经僵固的思想,不定能从摆摊经济开始,到最后繁荣的市场经济。

    这次科考也是初阶段测试,让学子有竞争有碰撞有交流会思考,激发各种奇思妙想,希望他们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不然民智不启,何以壮哉我泱泱华夏。

    之前实施的利民举措,倒是真的有为民着想的官员对此感到高兴,身处基层的他们是切身体会到人间疾苦的,也知道现在人口数量急剧上升,人地矛盾虽得到了解决,但随之而来的粮食产量跟不上人口所需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不然人口的饥荒也是大患,百姓抢粮在不久就会成为日常,进而会有民变爆发的危险。

    芷珠知道虽然历来都是南方稻谷北方麦种,但西南多山地,道路崎岖,华东、华中两地多平原,气候良好,是种植玉米土豆番薯最佳地理位置,精心栽培也是短期内除主食外又一大高产作物。

    原本明朝万历年间沿海一带就有这东西,但是没引起重视。

    所以玄烨派人远出海外的时候,特地吩咐他们找这几样东西回来。

    看着派出海外的人带回来的种子,玄烨不解这其貌不扬的东西如何能成为果腹之物。

    芷珠只好带着两孩一大人,亲手烤了红薯,煮了玉米,看着夹钳上有些黑乎乎的东西,玄烨伸手接过,犹豫了瞬不知道该怎么吃。

    看他左右为难,芷珠催道,“你先剥外面啊。”

    他捏了捏心剥落手中黑炭的外衣。

    两个孩子也想要动手试试,芷珠赶紧拨开他们的手,“现在烫,等会儿,你阿玛无情铁爪让他来。”

    御儿听话坐着马扎,玺儿却等不及,围着玄烨团团转。

    “玺儿别馋了,你再吃都快成猪了。”

    看一旁蹲着正滋溜滋溜,目不转睛盯着他手中吃食的玺儿,男人轻声一笑,“个饕餮。”

    过了会儿,掰开的红薯立马传来一股香甜的味道,玺儿惊讶的望着那金黄的软糯,砸吧了下嘴,又犹豫了下还是推着玄烨的手到他嘴边,“阿玛先吃。”

    芷珠噗呲一笑,倒在玄烨肩上闷笑不停,乖宝贝怎么变得这么腹黑了。

    玄烨假装吃了一口,又扯了块送到玺儿嘴里,笑骂,“调皮蛋。”

    玺儿尝了尝立马转头就对芷珠惊呼道,“额娘吃,软糯甜的。”

    孩子还,怕他长虫牙,所以芷珠限制了他每天吃甜食的用量,今日分量已经用光,所以他对红薯甜蜜的滋味儿甚是热爱,拿起灰扑扑的红薯就学着玄烨剥了起来。

    芷珠给他俩一人一个,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将头靠在男人肩头,手揣在袖口,时不时转头含住身边男人递来的冒着热气的红薯,芷珠不禁叹道,“冬天吃红薯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趁热吃,冷了会很哽。”

    芷珠看他只剥不吃,扯了一块也塞他嘴里,“你怎么不吃?呐这种焦焦的才好吃。”

    男人嚼了嚼,意味深长朝她揶揄,“确实是娇娇的才好吃。”

    芷珠一把推开他的脸,呸道,“臭流氓。”

    玄烨轻笑了几声,正色道,“这东西味道确实不错,果腹也不成问题,就是不知产量如何。”

    芷珠也不知道这个时代的红薯产量怎么样,想了想,“要不我们试一试吧。”

    现在正是深秋,玄烨惊讶,“这个季节也能生长?”

    她脱口而出,“温室大棚啊!”

    “嗯?”得嘞,又一个他没听过的词汇。

    看他不懂,芷珠懊恼自己怎么把这种事儿给忘了,“在冬天就能吃到青绿的菜,不用冷窖储藏,不用浪费人力财力。”

    简单解释了下便兴冲冲拉着他找工匠商量。

    经过一个月折腾,温室大棚完成了,地里也终于种上了土豆红薯。

    由于不知道怎么种,芷珠还让温喜去请教了几个洋人。

    对,他们是连人带土豆一起运回来的。

    温喜还调侃,这样也好,就像满是沙丁鱼的环境里突然来了一条鲶鱼,这下就都知道动起来,也更容易活下来。

    芷珠挺认同的,只不过现在还不是特别好的时机。

    这期间玄烨忙于祭祖,芷珠只好带着一帮人整日在大棚里记录植物生长过程,忙碌且充实。

    三个月后,正是春节。

    宫宴上,户部的人将两担土豆红薯抬了上来。

    众臣诧异,停杯落箸,看户部的人喜气洋洋的向皇上展示三个月成果。

    “皇上,这是土豆、番薯、苞米,这些都是微臣们和白大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温度环境适宜的情况下,一亩地最少可产十五石!”

    十五石相当于一千八百斤,可养活多少百姓,特别是如今这灾害多的年岁。

    众人哗然,议论纷纷。

    随即那位官员又请示,“皇上,微臣们刚刚送了一筐去御膳房,做了几道吃食,还请皇上赏鉴。”

    康熙应允,等呈上来后,又让人送了几盘去里面给太皇太后。

    夹了一块煎土豆,外表香辣酥脆,内里软糯,是道下酒菜。

    另一道金沙苞米,金黄酥脆,也是极好的下酒菜。

    但花样多的几道菜,在他看来还没有珠儿烤的好吃。

    看皇上下筷,其他人也极有眼色拿起筷子尝了尝。

    这几道菜外表好看,入口也很惊艳,但久食还是没有其他菜品滋味儿好,于是只尝了几块便搁了筷子。

    他们早知道皇上又让工部的人去捣腾洋人的新玩意儿,没想到这东西味道还挺好,他们倒无可挑剔,毕竟也算是利国利民的东西,解决了饥荒,不过看皇上一脸惊讶,嘿!装得挺像,他们就不信没有皇上的许可,御膳房敢随便做食物。

    里座的后妃们坐在代表她们身份的座位上,一时有些恍惚,趁太皇太后还未到,有人呷了口酒不禁自嘲,“如今竟有些不习惯这冰冷的皇宫了。”

    “可不是嘛,姐姐可别了,内务府也不知道多准备几个火盆,冷死了。”

    搭话的是荣嫔,她出去一趟,心里那些九九倒是散得一干二净,如今皇上满满算竟有两年不曾进过后宫,虽不知原因,但从太皇太后竟分毫不知的情况来看,皇上已经完全掌控了整个后宫,就不知是伤了身子还是仍沉浸在皇贵妃逝去的痛苦之中了,按她呀,这男人就是大猪蹄子,生前不珍惜,死后作甚深情模样,她就不信皇上不沾染乾清宫那些宫女!

    所以男人是靠不住的,而今她年岁也大了,虽仍娇艳,但不比正值花信的女子,只能巴住太皇太后,把承庆养大,以后开府了,她也能跟着出去。

    不过还要十多年呐,而且那时候还需得皇上不在了她才能出府吧。

    和她坐一堆的是张氏,这次去避暑,倒是让她和马佳氏产生了点感情,哼!不过微不足道。

    听她嘀嘀咕咕老半天,张氏凑近了才知晓,原来她在诽腹皇上,嘶!虽然她挺不满马佳氏这次册封被封为荣嫔,而她只是个贵人,但这马佳氏胆子也太大了吧!可恶!难道是想牵连她。

    张氏眼睛朝四周瞄了一圈,发现大家似乎对这次宫宴不甚在乎,以往争奇斗艳的女人们如今都是一副萎靡样。

    嗯…她也是呢,若不是荣嫔出声,百无聊赖的她还在回想那些在马场肆意的日子。

    回过神,张氏看她还是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赶紧断,“你快别想了!不要命啦!”

    虽然可以不在乎皇上,但是不能不在乎这项上人头。

    荣嫔朝她隐晦的翻了个白眼儿,“哼!你管我。略略略…”

    “你…不识好歹,要不是看在承庆阿哥的份上,我才不想搭理你呢。”

    原来这次外出,大格格差点落水,还好承庆拉了一下,虽然两个家伙最后还是落水了,但至少给了周围人缓冲的时间。

    听她这么,荣嫔看在孩子份上也不想和她争论,而且何苦呢,都是女人。

    一旁的董氏看他们俩像孩子一样赌气斗嘴,互不理谁,眼看气氛尴尬,还是当上了和事佬,“你们俩一日不见想得慌,见面又吵个不停,真是对欢喜冤家。”

    李氏也凑过来笑道,“今日家宴,可别伤了和气,太皇太后马上就到了。”

    荣嫔觉得自己出去玩了一圈把脑子玩狂妄了,不过她是拉不下面子,只好装模作样夹了一块儿点心放她碗碟中,“哎呀,不心掉了,看来这筷子都知道你喜欢这糕点呢。”

    张氏骄矜拿起放进嘴里,算是接过了她给的台阶。

    李氏看着这一幕掩唇发笑,“这才对嘛,大家都是姐妹。”

    过了会儿王佳氏也凑了过来,“是也,咱们几个得要亲近些才好。”

    她们几人都算宫中老人了,如今暂无新人进来,相处甚久,自是和睦,自然要为以后算,荣嫔能想到的事情,其他几人也心里门清,近几年皇上不愿进后宫了。

    皇上登基有多少人,除了离开的,现在还是多少人。十年那一场选秀,除了指给亲王郡王,皇上也不曾留下几个伺候的,也不知道皇上拿的什么借口,让太皇太后也不曾发话。

    看李氏低头沉思,董氏给她斟了一杯酒,好奇问道,“想什么呢?安贵人,进封贵人还不高兴啊?”

    李氏回头轻睨她,“我高兴啊,端贵人你不高兴啊?嘻…”

    董氏佯怒,“好啊你,编排我是吧!”

    “岂敢岂敢,来喝一杯。”

    前面一点的钮祜禄贵妃看她们来往场面没有了刚刚死气沉沉的模样,倒是觉有趣,又喝了一口手中的酒才回道,“回了皇宫册了封便要有一宫之主的样子,免得招人口舌。”

    荣嫔几口咽下豌豆黄连连点头。

    太皇太后一来便看到几个后妃乐成一片,“唷,几个皮猴儿这就喝上啦。”

    “恭迎太皇太后。”

    “免了,起来吧。都别拘束,今日家宴,大家都敞亮点…”

    她又勉励了几句宫宴就算开始了。

    这人一老啊,就喜欢热闹的场面,加上相处了一段时间,她也算了解她们的性情,在外自在逍遥,回来总归是被规矩压着。

    人就这一辈子,就像玄烨昨个儿的那句及时行乐。

    有太皇太后这话在前,加之几个月的相处,她们是真处出了几分感情,所以她们也不扭捏,你一杯我一盏,有那自得其乐了起来。

    御膳房新呈的吃食很是新奇,听梁九功报喜,太皇太后放下手中碗具,“皇上有心了。”

    回京途中所有的变化历历在目,太皇太后知道玄烨已经是一个极好极优秀的皇帝了,有些事情作为皇祖母是该支持的,她沉吟片刻,“今日宫宴,算得上喜上加喜,作为大清一份子,也为支持皇上,哀家将拿出这些年的俸禄,以做表率,且即日起,宫妃俸禄待遇皆降一级。”

    底下的几个嫔妃也都是明事理的,回来这段时间,家族也送来消息,知道皇上勤政,也了解外面变化挺大,所以也都爽快,她们钱不够用,再问族里要嘛,反正看皇上这意思近几年是不会进新人了。

    不定她们这番举动让皇上高兴了,明年还让她们出去呢。

    康熙此时是挺高兴的,看下面的人默默吃完,对这些东西多是赞誉,他状似骄矜地点了点头,大手一挥,允了工部官员的请求,下旨吩咐符合土地要求的县府务必重视此物,下面的人看皇上这样,自然不敢有丝毫懈怠,何况这些东西途径他们的手也没什么可获利的,只能老实将此物送到各县府,只待来年开春播种,而且下头的人又被皇上点名要求当地农民大力种植红薯土豆,并且康熙还下旨以后农事考核将会是决定官员前途的重要指标之一,他们生怕乌纱帽不保,哪里还敢怠慢。

    而各地官员刚开始听到消息不明就里,忧愁的看着上头派送下来的一筐筐一担担,虽有上头的人保证,还有此物种植的各种数据文章,但眼不见不为实,百姓此时正是热情开垦荒地的时候,若是几个月后这作物颗粒无收,该如何是好,会不会赖在他们头上。

    就拿漳县来,其县地处西北,常年风沙,雨水偏少,这里的百姓都过得很苦。

    对摆弄作物一事有窍门的老农听着寒风忧心不已,有禁伐木告示,他们只能开垦荆棘灌木丛,土地有了但非常不适合种植稻谷麦子,明年该靠什么过活。

    黑夜里声声叹息飘散在寒风中。

    春节里,衙门就已经张贴了告示,让百姓们节后领将裹好的作物领取回去,让他们立春后立马播种,到时会有下派的官员来指导他们种植方法。

    经过一番讲解,百姓对叫这些东西有了信心,对那些地也甚是上心,平日里孩子尿急屎急,都让他们奔赴地里去解决,舍不得丢的米汤残渣也存起来沤肥。

    阳春三月,衙门和百姓种植的第一批土豆发芽了,看着各地送上来的数据,玄烨喜不自胜,今年必定是个丰收年。

    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果然到了六月丰收季,各地凡是有土豆番薯种植记录的,亩产量均在十五石左右。

    百姓们哪里见过收成巨丰的粮食,挖回家恨不得炖炖吃日日吃,对他们来只要不饿肚子,就是最好的美食了。

    等把所有作物都收完,百姓立马把苞米种了下去,此时已经六月中下旬,如果下半年老天爷给面子,十二年的秋收必定硕果累累。

    康熙十二年初春,玄烨很忙。

    在种子发放下去那段时间,康熙为了做表率,带着百官带着后妃进行了两拨春耕,这次不是做样子给谁看,是皇上真的要他们每两人把半亩地种完。

    第一次下地的人无所适从,只能硬着头皮学。

    是的,玄烨就是想折磨他们,一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看着实在碍眼。

    春耕开始后,如今宫里人少,太妃们都被儿女接出了宫,玄烨便和太皇太后商量让临近岁数的宫女提前出宫,既能帮扶家里,也能减少开支,不愿回家的则被放到芷珠开的纺织厂,给薪酬有假期,随时外出,探望家人也不成问题。

    既然宫女可以出宫,太监终归是大清的一员,也许会被考虑在其中,但想到他们出去可能遭受的歧视,宫内人心惶惶。

    阖宫上下的动静,温喜和芷珠都了解,太监的由来在于士人官员,但现在显然不是废除这个制度的时机,只有百姓日子好过了,哀哀无告的人少了,入宫的太监就没那么多了,以后的社会环境也会不一样。

    诏令一下,此事便不再提。

    除此,春闱也开始了,康熙忙着和人校对试卷,看试题是否优化,未免泄露,所有出题者都有朝廷监视,统一服饰,同吃同住,与考生无异了。

    芷珠也忙,她的明珠学堂已经开始授课,明珠,意指明珠蒙尘,到这里的都是一颗颗明珠,终将照亮整个国家。

    由姚含章牵线,芷珠认识了很多有才情的贤善女性,当出她的请求时,在众人确认不是儿戏,考虑良久还是有几位夫人答应了下来。

    就像芷珠和温喜给她们画的大饼那样,想过更好更有尊严的生活,不想浑浑噩噩,不想为了体面为了丈夫子女将自己卑微到泥地。

    就算她们过不了,但是由他们改变的这一切也足够惊喜了。

    其他或心系家庭,或家贫需忙于赚钱不能来,其他人明面上都表示理解,心里也是门清儿她们怕是觉得这样的事情轻率了,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不能理解的事情,怎么改变其他。别人拉都拉不起来的你,也没必要拯救了。

    授课先生的问题解决了,但开始时招生很困难,很多百姓要去开垦荒林,男娃女娃都得搭把手,最后还是用了那个老办法,孩子在学堂待满一年则奖银二两,满两年奖银四两,满三年奖银六两,上五休二,中午管饭,不论男女,在外城挑选十二岁以上的符合要求的男娃女娃,银钱一月一结,视在校表现给予奖励。

    她们考虑到内城太多高官子弟,估计一个的白大人也不会放在心上,瞧不上置办的学堂,他们自持身份,可能也不会把子女送到外城去上学堂。

    最重要的是,芷珠就没计划那一波人,家族大规矩多,她怕麻烦。

    在招收的这批人中,芷珠意外发现有好几个女孩儿没有缠足。当她深入了解情况后才知晓,她们娘亲嫌弃缠足走不快,不能帮她们跑腿儿,她们上山割猪草,下地种菜,大脚更方便。

    芷珠摸了摸她们泛黄的脸蛋儿,看着他们懵懂的眼神,“好好学知道吗?可不能混日子。”

    她们点了点头,回头看了看目送她们进去的父母,跟着进了学堂。

    看着她们的背影,会有那么一天,当她们推开家门走出去时,外面一定是没有限制的自由。

    而实际上,朝堂上的保守派是十分不满的,自皇上将这白大人招进朝廷,时时刻刻都在挑战他们的权威。

    重视洋人的无用之物,减少八股文与科举的存在也就罢了,怎么还能让女子进学堂,简直奇耻大辱。

    女子就应该不还手,骂不还口,遵从三从四德之教育,奉行三纲五常之标准,抛头露面成何体统。

    这些事情全都被玄烨挡在了身后。

    芷珠完全不知道,学堂招生后,她忙得脚不沾地,一心扑在这事儿上,哪里还顾得着流言蜚语。

    夜间,玄烨疼惜的握着她红肿的脚,这是她去服那些百姓将孩子送进学堂,奔波太久造成的,虽然有金钱诱惑在,但是想把女娃留在家里做农活,把男娃送去占便宜的是多数,芷珠怕女娃晚上回家还要被逼做活,只好改了规则,让她们走读变住校。

    所以让工匠们夜以继日的重新修一栋楼,供孩子们住宿。

    看她眼下青乌,睡着了还在念叨。

    男人凑近一听,眉眼瞬间温柔,吻了吻她干裂的嘴唇,“我都会帮你。”

    完便给她清洁了双脚,又给她上了药,这才搂着她睡去。

    其实玄烨是真的忍受着挺大的压力,他满以为乌雅能产生很大的价值,结果从乌雅那里得来的消息的确是刷新了他的认知,知识也非常先进,她描述的未来也很美好,可是并不适合现在的社会环境。

    什么马克思思想主义,能服他这个所谓的封建君主,但改变不了贵族,因为这已经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况且就算给百姓思想,但思想又是什么,没有物质基础,百姓哪里会想那么多。

    谈他们实际身处一个球体之上,理由呢,也不出个所以然,如果传播出去,怕是要引起动荡。

    科技兴国,只会些飞机大炮计算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怎么制造呢?只是懂了皮毛的乌雅根本搞不来。

    他叹息,他无奈,他只能让人记录在册,这些就交给以后的子孙吧。改变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历史的演变也不是一步到位,需要各辈的努力才行。

    一代人做一代事,不管以后是什么社会主义也好,是封建君王也罢,他活在当下,做好他该做的就够了。

    当然也有不错的想法,大力发展海上势力,当知道因守成不足清朝最后的结果,男人抑郁了两天,但他还是想通了,一个朝代是不可能永远屹立下去的,更新迭代也更利于一方土地的快速发展,所以不管将来如何,何不趁现在众国未崛起,抢先一步。

    第二日天没亮,芷珠就又跑去服那死犟死犟的老大爷,想让他孙女进学堂。

    老大爷早年丧父丧母,中年丧妻丧子,晚年身边只有一个独孙女,脾气古怪,什么都不让他孙女去,芷珠好话都尽了。

    要问芷珠为什么这么坚持,其一是这个女娃没缠足,问就是家里没有这个规矩,还会自己在外售卖东西,虽然有家庭原因在,但芷珠和她交流过,话不怯场,谈吐得体,落落大方,面对豪绅子弟或官家姐丝毫没有因为自己身份而自卑。

    最重要的是孩也想去,但她十分听话,必须要征求祖父的同意,芷珠简直欲哭无泪,那老大爷油盐不进,这都是第四次来了,比三顾茅庐还多一次呢。

    女孩叫戴英,为难的看着面前的哥哥,有些难过道,“哥哥,我给你介绍我认识的几个姐妹吧,她们和我情况差不多,祖父年迈,我还是在他身边放心一些。”

    看她这么乖巧,芷珠摸了摸她发髻,“好啦,哥哥知道,你先回去吧。”

    戴英点了点头,转身推门就发现祖父正在门内站着,也不知道听了多久。

    “英儿,你真想去?”

    子英迟疑片刻,还是点了点头。

    戴祖父叹了口气,瞥了一下芷珠,一瘸一拐朝里挪去,“先进来吧。”

    芷珠心想有戏,立马做足了姿态。

    进了里屋的戴祖父窝靠在堂中椅子随便找了个借口支开戴英,用那双鹰眼直视芷珠,“先进来吧。”

    他明显感觉到空气中有几股不同寻常的气息,显然是为了保护眼前这个人,看她似乎想开口,他摆了摆手,“不如做,我不是那等不知变通的老头,但你要知道世上女子多艰难,这事情单你一个人是撼动不了保守派,若不是你背后的人帮你撑腰,子,你早不知死了多少回了。”

    芷珠从来没有回避过玄烨对她的帮助,她自知除了那些异于常人的想法,只是一个普通人,也需要借助权力达到目的。

    所以她点了点头,“戴英不应该一辈子都在这巷里过啊,老爷子。”

    他如何不知,如今只剩他一个苟延残喘,给不了戴英好点的环境,“我可以允许英儿去。”他话音一转又道,“但我有个要求。”

    芷珠点头表示理解,让她进门就预料到老爷子肯定必有所求,但她对戴英印象实在好,也不觉得这点算计有什么,“您。”

    “我有一侄子,博学多才,但他为人刚正,遭人嫉恨,被陷害流放吴忠,至今已两年没有下落。我请求你,帮我找到他,他有大才,被埋没实在可惜,若能得到重用,便再好不过了。”

    看他完已是满脸痛苦,沉默了半晌,芷珠还是答应了他,“老爷子,我答应你。”

    她知道老爷子这话不是给她一个人听的,也确实拿捏到了她喜欢管闲事的性格。

    “他叫戴梓,最后一次收到来信他在吴忠永宁。”着他便把一封泛黄磨损严重的信递到她面前。

    芷珠觉得这人名字耳熟,但实在想不起来在哪儿听过,只得作罢。

    看着门内送她离去的两祖孙,芷珠对戴英笑了笑,“可别忘了时辰,明天最后一天,记得早点来啊。”

    此时戴英已经得知可以和伙伴一起去,喜笑颜开,“好嘞哥哥,一定准时到。”

    学院内设有算数、纺织、厨艺、医学等等技术类的学科,一年可选择一类,但其中一类必须全优,才可辅修多类。

    第一堂课,芷珠便教了他们一件事,希望他们不傲慢,不固步自封,永远以谦逊的态度做事。

    一天结束回了宫里,拿着信件,芷珠简单给玄烨了这事儿,捏着肩膀的手稍停,他叹道,“此人的确有大才,没有中过进士,但甚通天文地理,优秀的机械制造也不在话下,但过刚易折,也和同仁相处不好,你走那年便遭排挤,被我下放了,意在磨下他性子,现在还在永宁呢。”

    “火器制造?机械能手?!”  “对啊,攻葛尓丹就用上了他发明的木仓支弹药。”

    芷珠按住他往下的手,她终于想起这是谁了,“召回来吧,现在火药武器的发展正需要这种人才。”

    “好,对了,我准备让今年落第的考生回乡或是去其他地方帮我做事。”

    “去年不也是这样吗?”

    “去年简单,今年的任务更重一些。”

    “是什么?”

    “教百姓读书习字。”

    如今人口出现爆发式增长,如果还是原来那种开垦荒地不多的情况,就会出现第二个问题,不识字不明事理的人会占多数,所以扫盲也是现在要解决的问题,不然还是会有乞丐、流氓、恶霸、强盗之流的存在。

    “但你确定百姓在繁忙的农事后还能接受听人唠叨?”

    “这…”

    “这事儿不急,先从娃娃抓起吧。你让这届考不上的回去教书嘛,将《天工开物》、《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我师傅留下那些书籍都揉杂进去。”

    “那只能等我们把手上的事情完善好,再谈其他了。”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五年。

    康熙十三年秋一直到十八年初春,两人都忙着将多项改革落到实处,首先就是那批少年租成的队伍,玄烨更名为护国卫,由他亲自设立,监督训练的军队,十分忠心。

    两年的训练,他们已经锐不可挡,再配上戴梓研发的武器爆发的威力,当这一切展示在他们父母和百官面前时,有欣慰激动,有懊悔不已。

    不止是护国卫的变化,还有这一切给他们的震撼,仅两年皇上就已经拿捏了如此重要的武器,如果他们不听话,下场是不是比刚刚被炸碎的石头还惨。

    思及这几年朝野的变化,有些心思的都慢慢熄了想法。

    第一批排名靠前的护国卫成员被康熙提出来训练第二批第三批,其他人则被派出去巡缴山匪、成为海军海盗,或着远赴海外当探子,去瞧去看去琢磨其他国度如今在作何。

    近两年极端天气少,收成好,百姓种植的作物吃不完的都卖掉补贴家用,最终这些东西被带去海外,成为第一批产量大的出口商品。

    又因为洋人喜欢丝绸茶叶瓷器戏曲等物,沿海的商人嗅觉灵敏,伺机而动,开始大力收购茶叶,川巴地区、苏北地区、闽浙一带盛产茶叶,品种金贵,一时大热,百姓吃饱穿好,当然乐意多收入,所以市场大好。

    新疆、黄河、长江等流域的百姓在前年都被要求种上棉花,五年内共发展了有二十万公顷田地,产量高,所以寒冬来临,百姓能以便宜的价格买到棉衣,或者称了棉回去做衣,这是第二个大产量的出口商品。

    芷珠和姚含章几人开的染坊也已经有很大规模,在沿海几城都开了铺子。

    蒙古西藏等地生产的羊毛都被卖到苏杭一带,做成了羊毛衫、毛衣等防寒保暖的衣物,所以传统的纺织已经解决不了当下需求量大的市场。

    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岗位,当男性不足时,女性的环境便得到缓解,她们都是第一次走出家门,所以她们做事谨慎细心,认真稳重,最后结果给了她们信心,她们比男性更出色,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变化。

    十三年的科举考试朝廷招收了一大批不再只会读书写文的考生。

    这些人或关心农事,他们有的出身乡间,深知种田不易,誓要改变农产低的状况。

    也有人对天文地理,机械器具感兴趣,各有所长,玄烨将这些人全部派到合适的位置,发展他们的长处,朝堂上下,一片欣欣向荣。

    五年里,芷珠的学堂已经有人出师,留下当授业老师或是外出就业创业的人有很多,外面的机会大把,就看有没有能力能抓住了。

    而由芷珠几人编辑,让玄烨终审的报纸也起了巨大作用,百姓不再是目不识丁,并规定若是没有进过学堂的人及冠不得享受继承权。

    除了藩部四地,水泥铺的路已经遍布各境,地面干净整洁,街道设施井然有序,第一家由水泥修建的房屋已经过去五年,窗明几净,可见百姓很是爱惜。

    百姓有了闲钱,就开始希望改变门楣,送孩子去读书,用水泥修缮房屋,一切都在改变。

    后来水泥的特性不能再满足一般房屋的需求,对此有研究的人用自己的办法改了配方,让水泥变得低廉且好用。

    这一切都不再是宫中楼阁。

    而清廷贵族,玄烨暂时没有想拔了他们爪牙,反而大开方便之门,让他们趁机在海外敛财无数,让他们披荆斩棘,让他们做一把刀,劈开因地理位置而有些落后的清廷,连接起海外诸国,就是想等所有事情都稳定下来再快刀斩乱麻,顺便接收他们的产业。

    如今整个清朝谈不上真正的国富民强,但是百姓温饱已经解决,虽然社会阶级仍旧大,但慢慢也不会出现穷人给富人为奴做妾这种场景,贫困的人遇到灾难,冻死饿死的例子已经不再有,只要你勤快,脱贫致富不再是问题。

    从玄烨开始,以后也不会再有国强民弱的局面了,至于汉族有了武器会造反这一法,芷珠不是百分百赞同,百姓有钱有粮,生活安逸之下,如果有人想要破坏这一切,他们怕是第一个会灭了造反的人,而且目前为止,百姓接触武器的途径还难,就算真有那么一天,芷珠也不遗憾,他们已经做出了改变,历史上再也不会有近代史就是屈辱史这一法了,做出足够努力改变的玄烨及后人也不会被人诟病了。

    康熙十八年夏,康熙从乌雅那里得到的消息是七月会有特大地动,此次死伤无数,为了避免这样的灾祸,玄烨提前进行了部署,他现在在百姓的心中地位很高,给了他们好生活的玄烨简直就是他们的神!所以这次平谷、三河一带的百姓很是听话,早早迁走,很好的避免了这次灾难。

    城墙上,玄烨看着京城倒塌的房屋,忍不住红了眼眶。

    看着他神色疲惫面带伤痛,芷珠忍不住安慰,“天灾人祸不可免,你提前做的事情已经避免了很多百姓的死亡。”

    “我知道,可我们的心血,差不多毁于一旦了。”

    抱着他的腰,芷珠拍了拍他背脊,叹道,“没关系,现在有经验了,我们努力重建就是了,下去吧,一会儿不定有余震。”

    又看了看底下惶惶不安的百姓,玄烨终于提起了精神,捏紧芷珠的手,“走吧,安排人员调查,其他地区的受害程度也不知如何。”

    虽然玄烨做好了准备,但还是第一次遭遇到这样的祸事,生怕因自己的疏忽让身边人遭受痛苦,看着断壁残垣,他就算是皇帝,在天灾面前也不值一提。

    由于提前安排,不到两个时辰,各个岗位的官员全部就位,和历史上一样,有人虽然明白皇上对此的重视但长久的心态让他们有偷奸耍滑之意,于是康熙顺势批评了他们,且言如有贪赃枉法之人,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并要求他们为这次灾难捐款,众人不敢再躲懒,康熙的强压政策之下,百官无一敢懈怠。

    一道道旨意被发往受灾各地,由护国卫安排临时居所,房屋虽然良田都没有了,但是朝廷国家已经派人接洽,有人帮他们重修房屋,设厂施粥,发放救济金,最重要的是人还在,只要人还在,一切都有可能。

    三个月后受灾地区的房屋纷纷重建,全部都由水泥修成,这次才是真的高兴起来。

    此次件事后,玄烨坚定了要研究宇宙天体的想法,如果下一次再出现这样的祸事,有东西能够预警,那么损失就能降到最低。

    如果这次不是提前知道,玄烨能想到百姓的损失有多惨重,此时,他才真的意识到自己已经把百姓归为自己的子民,清朝不止是他一个人的国家,还是天下百姓的国家,也承认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从民中来,到民中去。

    康熙十九年春,给玺儿过完十岁生辰,当芷珠告诉玄烨她想带着玺儿御儿一起出海时,他第一次没有出口反对,反而真挚的问她,“再等等可以吗?我和你一起。”

    芷珠摇了摇头又扬起一抹笑,“玄烨,现在一切都步入正轨,我要去海外看看现在他们发展得如何,我要带回来现在那边一切有关工业的新东西。”

    想要发展工业革命,农业大国转工业强国,谁都不知道会经历什么,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每一步都将遭受巨大的阻力,如今国内□□,五年时间不足以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外界的变化,也不能让他们的思想环境发生极大改变。

    只有新东西的注入才能引起他们对于各种事物的兴趣。

    虽然有他们几人在前面拖着百姓往前走,但这实在是巨大的工程,也远远不够,她要百姓意识变化,能自己在前面走,他们为此保驾护航。

    “你放心,这条路护国卫走过许多次,都熟练得很。”

    玄烨理解,可路途遥远,让她孤身一人去,总归是不放心,可他拗不过执着的她,只好应允,将身边百分之八十的暗卫都排了出去。

    这次芷珠从学堂里挑了很多有自己想法的孩子,玄烨也挑了一些去年科考成绩优异有头脑的考生,和朝堂上忠心于他的官员子孙。

    临走那天,玄烨拍了拍半大子承玺的肩膀,“一路上照顾好你额娘。”

    玺儿笑嘻嘻回抱住男人,在他脸颊贴了贴,“阿玛,等我回来你给我庆祝啊!”

    “好,没问题。”

    看他带着一群人呼啦啦跑上船,男人笑了笑。

    岸边只剩下两人,玄烨忍不住后悔。

    “也就一年功夫,你可得给我老实点!”

    看她张牙舞爪状似警告,玄烨弯了弯嘴角,“都给你留着。”

    “好,那等我回来收啊!走啦走啦,等我好消息。”

    男人从十九年夏一直等到二十一年冬。

    这一年多他做了三件事情,带兵往南斩杀南明余孽,北边的沙皇侵犯边境也被他用戴梓研发的木仓炮了回去,每时每刻都在想离开的那个女人。

    近两年时间只收到两次消息,一次是安全到达,一次只告诉他,她还有两个月便归,让他准备,她要回来收利息了。

    然两个月过去,人还没影儿,就在他忍耐不住想要驾着炮船前往西欧把女人绑回来时,梁九功踉跄跑了进来乾清宫,“皇上皇上,娘娘她回来了。”

    是的,在这一年中,梁九功通过皇上酒后吐言终于知道,那位就是死而复生的惠皇贵妃。

    也知道她去了哪里,去干嘛,梁九功心里佩服这个喜欢“折腾”的女人。

    好在玄烨一心系在芷珠身上,没留意他的脱口而出。

    看着面前又黑又瘦的像饿了一个月的女人,玄烨哽咽将她一把抱住,“下次我和你一起。”

    芷珠笑得张扬,“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