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镜花水月
见客人到来, 乔乐康停下笔, 过来见礼。
“石公子, 梁公子。”
提到梁御风, 这位黑道大豪语气一顿, 细长眼眸似笑非笑,盯上了他手上的羽扇。
“乔某有眼不识泰山, 竟然没能认出沧浪少主, 失礼了!”
梁御风忙道:“不敢不敢。”
他一边回话, 一边眼珠子仍是忍不住在乔乐康身上转。时人多以深衣为礼服, 乔乐康在家待客, 也重重叠叠穿了几层, 却不见繁琐, 但见风仪。
要不是此人有个“坐地分赃”的名号, 谁敢相信这是位黑道枭雄?
只是他适才在习字,用的是货真价实一管毛笔。无缘见识那柄名满天下的判官笔“拒霜”, 梁少爷还略有几分遗憾。
那边乔也蹦跳着过来给他们行礼:“石大哥, 梁二哥。”
石桐宇当然是照例不会给他什么好脸色,更有甚者, 冰山脸还更冷上了三分。
乔肖想苗苗不, 还敢跟兄长告密,在他心里简直是罪该万死!
乔乐康见状, 含笑道:“两位的身份,我已经叮嘱了乔和钟二郎,不叫他们告知钟姑娘。”
石桐宇一听, 正中下怀。此举为他们省去了多少麻烦!钟大娘那只母老虎,不得杀不得,偏偏还就是追着梁御风这壳子不依不饶。
他脸色不由和缓了几分,拱手道:“多谢乔庄主。”
乔乐康讶然道:“石公子何须言谢?”
梁御风忙道:“该我谢,该我谢!”
乔乐康目光流转,似笑非笑:“梁公子与石公子可真是交情莫逆啊。”
石桐宇一顿,不话了。
身魂互换是他们最大的秘密,可不能透露给这只成了精的狐狸。
梁御风笑嘻嘻揽了他肩膀,自得道:“我们兄弟一场,不分你我。”
石桐宇眼睁睁看着他的手臂揽过来,脸上微热,人却没动。
乔乐康眸光幽微,忽然道:“梁公子,我们兄弟幼年时,曾有幸见过令尊一面。”
梁御风诧异道:“是吗?”
乔也忍不住出声:“咦?”
乔乐康负手走下凉亭,道:“那时乐成还,尚在襁褓之中,不记得也是理所当然。我那时也不过才九岁,但沧浪主人的风采,当真是一生难忘。”
梁御风自踏入中原以来,还是首次遇到正面谈及他父亲的人,似乎还不乏称道之意,不免大为激动,与有荣焉。
他自己听还不够,还不忘用手指去戳石桐宇,示意他也要听清楚了。石桐宇哭笑不得。
不料乔乐康话锋一转,轻描淡写带了过去,又道:“虽乱世出英雄,但朝廷南迁后,中原武林是越发无人了。但凡有本事有胆气的英雄好汉,在靖康之祸都死得七七八八。尤其长江以北,只怕是再无高手。当今江湖,是少年豪杰的天下了。”
梁御风不由沉吟。他寻思一番,乔乐康这话倒是不无道理。
宋金战祸,断送了整整一代中原武林的杰出人物。多少英豪抛家舍业,与故国共存亡,死于乱军之中。能保下家南渡的便算侥天之幸了。
因此,现下江湖上那些风头正盛的高手,几乎全是武林少侠榜上的人物,的好听叫自古英雄出少年,难听点就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更别这少侠嘛,是有年纪限制的,还有个新鲜感之。因此武林少侠榜的名次浮动,水分太大,你方唱罢我登场,换得比走马灯还快。
倒是老一代的恶人榜,几十年难得动一下,要不是他梁少爷出山,至今他爹还是榜首哩。
乔乐康这种新晋人物,还是沾了那位老牌恶人“偷坟掘墓”的光,才能勉强敬陪末座,补一下那些死人的缺。
乔乐康醉翁之意不在酒,完这席话,他回过身来,朝着梁御风微微一笑,道:“闻听梁公子踏入中原以来,四处踢馆砸场子,也是我黑道绿林无人,竟是一路畅通无阻,未遇敌手。武林凋敝,可见一斑。”
这话一出,谁还听不出他言下之意?
梁御风眯了眯眼,石桐宇面色也凝重起来。
乔忙笑道:“两位哥哥放心。我兄长也是为钟家之事,总要走个过场。”
乔乐康眉眼弯弯,谈笑自若:“乔钟两姓将结秦晋之好。乔某身为当家,无论如何,也该为钟姑娘出这个头。何况沧浪一脉,我自仰慕已久,能试试沧浪少主的功夫,再好不过。”
梁御风轻摇羽扇,不动声色。
石桐宇踏前半步,手按剑柄。
乔乐康笑道:“石公子稍安勿躁。乔某听乐成过,你武功超卓,更在令妹苗苗之上。乔某便是虚长几岁,也不敢托大,一人对上你们两个。咱们不如来个文比,点到为止,也不必伤了两家和气。”
梁御风悠然道:“好啊,乔庄主想怎么个比法?”
乔乐康却没有立刻回答。他缓步走过水滨,木芙蓉丛植于溪岸,波光花影,相映成趣。这座八角亭的倒影也掩映于其间,若隐若现。
乔乐康缓缓道:“我自五年前,开始办这邀月之会。每每会后,便会来这亭独酌一杯。中秋之夜,月上中天。自亭上既可眺望空中明月,也可俯视水中月影。更有花香满襟,妙趣难于言表。只可惜素来无人作陪。”
乔吐了吐舌头,表示这个他真的欣赏不来。大晚上熬夜不睡觉,他宁愿去捉蟋蟀好不好?
梁御风笑道:“乔庄主既然已经订了婚,伉俪情深,想必日后自有尊夫人作陪。”
乔乐康细长眉眼微弯,似笑非笑道:“承梁公子吉言了。”
他走回亭中,拿起一管羊毫笔。梁御风和石桐宇凝目看去,见此笔甚粗,笔杆以紫竹制成,笔头足有三寸,应为“鹤脚”,锋颖尖锐似锥,又不失圆润,笔尖丰满。
羊毫属于软毫笔。乔乐康手中这管,虽是出自名家所制,但两宋时,文人习字,多爱效仿东晋卫夫人,以硬毫写蝇头楷。倒不知乔乐康为何反其道而行之。
照理,这么大的笔,又选用柔软的羊毫,多半是用来写匾额的。
这时只见乔乐康又踱了几步,左右顾盼,似在挑选,忽然身子一掠便跃上了树梢。
这一惊非同可,梁御风和石桐宇对视一眼,都是心下骇然!
之前在三祖山上与乔交手,他们便已见到此子身法灵便,轻功极为出色。但万万没想到,其兄长乔乐康,轻功竟已高明到这样的境地!
这芙蓉园顾名思义,满园皆是木芙蓉。芙蓉树花枝纤细,斜斜数枝探到凉亭檐下,花色绚丽如锦,分外妖娆。
那开了花的树梢头,更是娇嫩嫩轻飘飘,仿佛风一大就会折了去。
——然而,乔乐康广袖深衣,便是举重若轻踩在了那根纤细的花枝上!
轻风拂过,花枝微微颤动,连枝头开得太盛的芙蓉都颤了颤,抖落几片花瓣,飘落溪水中。
他却临风立在枝头,轻若无物言笑晏晏。长长的衣袖垂下来,随风飘曳,远远望去,宛如吴带当风,几欲羽化登仙。
也是他算得毫厘不差,踏着那花枝,视线正与那凉亭的匾额并齐。
梁御风和石桐宇抬头望去,这才发现这亭上的匾额还是空白的,并无名字。
乔乐康目视那空白匾额,笑道:“我生平最爱芙蓉花。只因秋风万里之时,群芳凋落,独此花妖娆怒放,不惧霜侵露凌,蔚若锦绣,占尽风流。”
梁御风听他此言大有深意。时值乱世,战祸席卷中原,英雄寥落,正如秋风过处芳菲落尽。但乔乐康以芙蓉喻志,显然是认为这正是他大显身手的好时机。
石桐宇与他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这位坐断东南的黑道大豪,果然其志非啊。
乔嘴快,抢着道:“难道这凉亭又要叫芙蓉亭?”
乔乐康失笑,他回头睇视梁御风,道:“我今日一时兴起,确是想给这亭台取个名字。梁公子以为呢?”
梁御风轻摇羽扇,笑吟吟道:“先前庄主曾道,中秋之夜独酌此亭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何等风雅快意。依我看,不如叫掬月亭吧?”
乔乐康嘴角一翘,道:“梁公子真妙人也。”
他未婚妻子的名字里有个月字,梁御风到底是有心还是无意,他也无心去管。倒是镜花水月,多有讽喻,他却似乎全不放在心上。
他凝目望向空白匾额,忽然抬手举笔信手写来。
拿了笔自然是要写字。何况这么大的笔,匾额又是空白的,梁御风和石桐宇先前已猜出他的意图,倒也并不意外。
只是,随着他柔软羊毫的提按转锋,下笔之处,深入寸许,细碎木屑簌簌而下……
要知道那羊毫笔虽然名贵,到底也就是一管寻常毛笔,绝不是他那柄名闻天下的判官笔“拒霜”。
但“掬月”两个大字,竟是被他用柔软的毛笔,硬生生嵌入了那块木质匾额上!
这两字刚健挺拔,一气呵成,虽及不上古往今来真正的书法大家,但笔意连绵不断,已然气韵十足。
更难得的是,他以羊毫笔这样的至柔之物,强行在硬木匾额上刻出字来,痕迹还如此之深。
此等内力,足以惊世骇俗!
这乔乐康不愧是恶人榜上成名人物。与他一比,武林少侠榜上的少年们仿佛变成了一群乳臭未干的黄口儿。难怪他敢年年办这邀月之会,天下英雄都要给他三分薄面。
这一招凌空题字,不仅露了手妙到巅峰的轻功,更展示了深厚无匹的内力!
作者有话要: 乔庄主:风雅,要风雅。
乔:咦,大哥又在装模作样了~
梁少爷:佩服佩服!
石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