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求割

A+A-

    这天,来养心殿置见见的大臣们都注意到,皇上身边多了一个瓷器样的圆柱形的火炉,里面烧的不是常用的木炭,而是一种蜂窝状的东西。

    看那个颜色,是煤?

    不少人有些皱眉,用煤确实不错,但这东西有毒气,一不心是会出事的,所以虽然各人府上和言里都有用煤,但煤的占比很,多是厨房和火墙用。

    像他们自己,都是用红箩炭和白炭。

    皇上怎么突然用起这个了?

    有人冥思苦想,猜测皇上是否要借此有什么动作;有人则想着回家赶紧将红箩炭换了,可不能让皇上觉着他奢侈享受。

    还有人忧心圣体,禀言直谏:“敢问皇上,这火炉烧的可是煤?”

    胤等了一天,终于有人问了,赞许地看臣子一眼:“不错,是煤做的。”

    “奴才敢请皇上,不可再用此物。”老大人忧心忡忡地道,“臣知皇上一向俭省,但也不必如此,煤此物,虽利火,却有毒气,每年顺天府都有几例因此而亡的案子。皇上龙体贵重,怎能以身犯险。”

    胤微微颔首:“爱卿所言有理,不过此物虽是媒做,毒气却比煤轻些,你们进进出出带来的空气流通足以散去这些毒气。”

    “朕用此物,乃是想看看它一日最多耗费几何。”胤祺问道,“爱卿府上用的什么炭,一年耗费几何?”

    老大人捻着胡子:&qt;府上一般用的是红萝炭和白炭,至于作价几何,这此事乃夫人安排,臣不大清楚。”

    胤道:&qt;朕倒是清楚,民间百姓用不起红萝炭和白炭,常用劣质木炭或柴薪,只木炭而言,一斤大约五文左右,而一户民一年最少也要用上干斤炭,也就是5两银子。”

    “但此物。”胤模指了指煤炉,“名叫蜂窝煤,乃是皇六子弘书忧心民生钻研而成,只用煤灰和黄泥便可得。”

    “一又钱可得三块,一尸人家用一天,位智些只需四五块,便是日夜不停的以最大火烧也不过十块而已。”

    “也就是,若民将木炭换成此物,一年的花费最多也不过二两五钱银子,比木炭便宜一辈,若俭省些,甚至只用七钱银子。&qt;

    “如此,爱卿还觉得,些许毒气是问题吗?”胤问。

    老大人呐呐无言,他虽不通家中庶务,但于民生还是有些了解的,京城富民多,但四两银也不是数目,此物若真能代替木炭,那京城的百姓怕是得蜂拥而上。

    不过他还是坚持:&qt;虽如此,皇上还是得以龙体为重。&qt;

    胤点点头,没反驳臣子,他虽俭省,但也不是要找罪受。试用一天,他已然发现,此物味道颇大,于他来,忙碌于国事时,还是希望有个舒心的环境。

    试用一天后,胤来新任命的内务府总管来保和弘书。

    “东西朕用了,不错,这是来保,需要什么人和他,让他调给你。”

    “啊?”弘书懵逼,“我来卖吗?”

    胤他:“不然还要朕去给你卖?”

    “不是。”弘书道,“皇阿玛你安排人做啊。”

    胤微微挑眉,兴味道:&qt;朕安排人,这赚来的钱可就归朕了。&qt;

    “当然归您啊!”弘书理所当然地道,“不过,您要是赚钱了,赏我个几百两,我也不嫌弃。”

    胤没想到弘书还真不要,以为他不知道其中价值:“没出息,几百两就把你打发了?这东西若推出去,一年几万两少不了,以后甚至更多,真舍得?”

    弘书不以为意:“这有什么舍不得的,我现在吃住都有您管,又没地方花钱,要那些难道用来铺床吗。何况皇阿玛您有了钱,我有需要问您要,您难道还能不给?&qt;

    “合着是不想出力。”胤道,“还想拿朕当荷包。”

    弘书一脸无辜:“爹养儿,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皇阿玛,我如今才五岁呢,不是十五岁,您最少还要养我十年。”

    胤没好气地瞪他一眼:“朕从不养白吃白喝之人,朕可以指派人,但你也不能不管。”

    就知道这爹不会放过他,果然便宜没好货,便宜爹也是,弘书撇撇嘴:&qt;好吧。&qt;

    来保悄默声的站在一边,他本是三等侍卫,常规来,内务府总管这个位置大概一辈子也轮不上他,不过李延禧一事牵扯内务府人众多,皇上大动肝火,彻底不信内务府,才点了他来。

    如今御前侍卫都知道李延禧的倒台,起因是他糊弄六阿哥,所以来保上任之后,就决定要认真对待几位阿哥,尤其是六阿哥。

    而此时旁观了皇上和六阿哥的奏对,他在心里默默调高了六阿哥的档位。

    以后这位的事情,他一定亲自处理。

    “来保。”

    来保一个激灵:“奴才在。”

    “方才的都听到了?”胤祯道,“此事就由你负责,不过前期的安排要多听六阿哥的。”

    “遮,奴才遵旨。”

    弘书无奈的带着来保回自己宫里安排。

    原材料,进价,工具,加工场地,人工,售卖场地,售卖策略,宣传。

    一项项安排。

    “这个煤炉,除了单孔的,还有三孔和六孔,适用于一些大户人家。”弘书拿出图纸道,“然后外壳可以做三种不同的,陶、铁、瓷,针对不同的买家,瓷外壳可以仿一下皇阿玛御前的那个,到时候可以偷偷散布一些流言,就是御用之物。&qt;

    来保欲言又止,上一个散布和皇上流言的人是贝子胤德,如今人被发配西北上前线去了。

    弘书瞥一眼就知道他的担心,摆摆道:“别担心,回头我写个计划书给皇阿玛,会把这事写明的,不会让你担责任。”

    好吧,不让自己背锅就行,来保闭嘴,继续听。

    “场地这些你安排,不过人工,城外不是还有许多逃荒未走的流民,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在他们里面招工,刚好五月份天热起来,他们要回乡播种,那时蜂窝煤的需求也会减少。&qt;

    “还有煤炉和火钳赠送之事”

    来保一边听一边心中叹服,别的不,只六阿哥这做事条条有理的样子,就不是大多数人能做到,甚至有些官员都办不到,别不信,来保好歹当御前侍卫这些年,可没少见先帝为一些糊涂官办的糊涂事发火。

    而六阿哥还只是一个五岁的孩子。

    &qt;对了,我安排个人过去学习你不介意吧。&qt;讲完基本安排后,弘书随口问道,&qt;我身边的曹康办理庶务能力不错,我想锻炼锻炼他,等以后出宫开府了,也有个能用的人。”

    出宫,奴才感觉悠可能出不了宫,来保大逆不道的想着。

    “当然不介意,不敢瞒阿哥,奴才才接任内务府总管一职就得皇上如此重任,心里正发慌呢,曹公公跟在您身边耳濡目染,肯定能力卓著,有他帮忙,奴才也能安心些。”

    弘书点点头:“也别给他太重要的活儿,嗯,我想想,就让他负责招流民和蜂窝煤的生产吧,这两样他有经验。”

    来保答应的很爽快:“没问题。”

    曹康激动的跪地谢恩:&qt;奴才定不负阿哥所望。&qt;

    弘书摇头:&qt;我对你没有什么厚望,只是希望你用流民的时候想想自己的曾经,能对他们好些,别一味压榨盘剥。若叫我知道你不能善待流民,你也不用回宫来了。”

    “奴才不敢。”曹康哐哐磕头,“奴才定不会使阿哥名声沾染丝毫污迹。”

    弘书道:“记住你的话。”

    来保带着曹康风风火火的去忙了,三月已经过了大半,再有一个来月天气就会回暖,介时蜂窝煤需求减少,就不好推广了。来保打算,在一个月内,让京城人人都知道蜂窝,煤和六阿哥的名字。

    弘书开始写自己的计划书。

    用骈文写了上百字后,弘书怎么看怎么别扭,将纸一揉,重铺一张。

    标题:儿臣叩请圣安,现已做好蜂窝煤推广计划书,请上御览

    开头:为将蜂窝煤尽快推广惠及百姓,,预备做以下几项工作:一、;二、;三、

    以上内容只是暂定,将会在行动过程中随时根据现实情况调整,望悉知。

    皇六子,弘书敬上。

    弘书满意的放下笔,吩咐朱意远:“等晾干后,送去养心殿。”

    于是在两个时辰后,胤看到了来自儿子的第一封奏疏。

    第一眼是显眼的句读:“不伦不类。”奏折哪有用句读的,回头得着人教教这子奏折该怎么写了。

    细看内容,简单直白,详细易懂,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无处不在的马屁。

    镇日被朝臣奏疏里连篇累牍的啰嗦马屁烦的不行的胤祉祺舒服了。

    不愧是朕的儿子,第一次写奏疏就能写到朕的心坎上!

    这群大臣就不能学学朕的儿子?!

    一封奏疏正事不了两句,全是拍马屁,读书人的风骨呢!

    胤祯着完后,除了满意儿子表现出来的办事有条不紊、统筹全局的能力,更想做的是将儿子的奏疏挂在御前展览,让那群大臣都知道知道什么样的奏疏才是他老人家的最爱。

    但是

    胤祺叹了口气,想到被他压箱底的奏请立太子的折子,默默将儿子的奏疏收起来。

    “去跟六阿哥,朕知道了。”

    弘书看着来传话的黄门,有些懵:“所以,该发还我的折子呢?”

    黄门更懵:“啊?苏公公没给奴才东西啊。”他就是个传话的,连皇上面都没见着。

    弘书无语,便宜爹不该朱批之后将折子还回来吗?这样以后要是有什么问题,他也能把折子拿出来早就汇报过了啊。

    现在是怎样,扣着他的折子当没这回事,以后要是不满意了随便找借口收拾他?

    脑补阴谋的弘书挥挥,示意章元化给黄门看赏。

    来保带着曹康在外面四处奔走、积极筹备,弘书在宫里遥控指挥,不过没指挥几天,他就不得不放让来保自己看着办。

    康熙要移葬景陵了。

    胤亲自扶棺过去,宫里宫外,上到太后,下到官员,全都要去送葬,弘书自然也不例外。

    三月二十五日,所有人在寿皇殿集合,经过一套复杂的仪式后,大部队奉着棺椁从朝阳门出,往景陵而去。

    弘书走在队伍中间,一边哭一边看路两边跪伏哭嚎的百姓,心里猜测着,这里面有多少是官府找来的,有多少是真心自发来送行的。

    等他死后,会有百姓真心来送吗?

    景陵距离京城不远,送葬队伍却也走了五日才到,又是一番复杂的仪式,终于将康熙梓宫送进了享殿,期间胤祯哭的几欲晕厥,甚至一度想留下守陵几日,被众大臣再三劝阻才作罢。

    他不能留,就下旨给诚亲王和十四,让他二人暂留数日,照看陵寝一应典礼。

    翌日回銮,又五日,回宫。

    来保早就等的心焦了,弘书一回来便来毓庆宫觐见。

    “准备的如何?”

    来保道:“一切都已妥当,煤%户备了三千,陶壳两干,铁皮七百,瓷壳三百,单孔、三孔、六孔各档皆有。”

    “煤球呢?”

    “奴才考虑还有一月天就热了,只备了一百万块。”

    弘书点点头,不算多,按一户人家一个月用50块来算,一万户就要一百五十万了。当然实际不能这么算,有人可能就买几块试试,也有人会大一挥,买个两干块。

    “好,那就明日启动吧。”

    货品未上,炒作先行。

    西城区,路边茶摊,一群闲汉聚在这里闲话。

    有一个惯常爱吹嘘的人道:&qt;听了吗,最近东城区那边装修的那家铺子要开了,听卖的是御用之物!&qt;

    旁听者翻了个白眼:“这话你也信?卖御用之物?不要脑袋了不成!”

    “你知道什么。”吹嘘者不服气的道,“我二舅家的女婿的叔叔可是在内务府供职的,这个铺子就是内务府开的,卖的就是御用之物!&qt;

    围观者都知道这人,齐齐嘘道:&qt;那叔叔之前不还是在皇庄吗,现在就去内务府了?&qt;

    吹嘘者忘了自己上次的什么,此时脸憋得通红,强辩道:“因为人家能干!内务府的大人看重他,亲自把他要过去的!&qt;

    “吁”

    围观众人嘘声越发大了起来。

    吹嘘者恼羞成怒:“你们不信算了!我话撂在这里,那东西可是难得的好物,据皇上用后赞不绝口,特令内务府向百姓售卖,令咱们也能用上。&qt;

    有围观者叫道:&qt;就算你的是真的,那御用之物咱们能买得起?&qt;

    “就是,就是,把咱全部身家掏出来,怕是都买不起一个角。”

    “就会吹牛。”

    “铺子开在东城区,那租金都得多少啊。”

    &qt;人家可是内务府的,还要租金?东家肯定白送啊。&qt;

    “也对。”

    吹嘘者见众人开始自己聊起来不理他,忍不住道:“那东西才不贵,听一文钱就能买三个!”

    围观众人顿时笑喷:&qt;御用之物一文钱三个?你喝的这一碗茶都要一文钱呢。&qt;

    这还是最低等的茶沫子。

    在一片哄堂大笑中,吹嘘者忿忿不平的离开,离开前还扔下话:&qt;你们不信算了,到时候买不到可别怪我没提醒你们!”

    类似这样的流言有好几个本,在内务府的推动下迅速在京城流传起来,当然正经的宣传也有。

    比如雇人在走街串巷的喊:&qt;东城区景山街新开铺面,卖蜂窝煤,可替柴薪,一月只需耗费50文。”

    还有:“一次买七钱银子的蜂窝煤,就送一个价值五钱的煤炉。”五钱这个是陶壳的,剩下铁皮和瓷壳的都要贵些,送的要求也更高。

    听到的百姓大多不信,不过许多人还是打算在铺子开业当天过去瞧瞧。

    为什么?因为一般铺子开业,东家都会请舞狮或者杂耍的表演,更甚者也有当场措赏钱的。

    如果这即将新开的铺子背后真是内务府,那不得撒个几框铜钱才显得有面子。

    开业当日,东城区宽阔的街道竟出现人挤人现象,五城兵马司的士兵出动管理秩序。

    “这么多人,一会儿还撒钱吗?”有人问。

    “撒钱咱也抢不到,也不看看离得多远。”

    &qt;唉,叫你早些出来你不听,真是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qt;

    被教训的年轻人不服气:&qt;你那撒钱的消息也是道听途,有证据吗?&qt;

    稍年长的人不以为然:&qt;大家都这么,还能有错?&qt;

    好家伙,这不知道谁提起的猜测,已然变成事实了。

    曹康站在铺子里面,看着外面的人头攒动有些紧张:&qt;大人,不会出事吧?六阿哥干叮嘱万嘱咐了,一定不能出现踩踏事件,闹出人命。”

    来保信心满满:“放心,五城兵马司的人出动了大半,还有内务府的人也在,出不了乱子。”

    曹康放心了些,又看了看时辰:&qt;快到吉时了。&qt;

    “嗯,让掌柜的准备。”

    他们两个一个代表皇上、一个代表六阿哥,当然不可能因为一个的铺子抛头露面,即便这个铺子未来可能会赚上万两。

    锣鼓敲起来,唢呐吹起来。

    三头狮子跑出来,人群顿时激动。

    “来了来了,竟然请的是罗家班!”

    “别挤别挤。”

    “谁踩我脚!”

    五城兵马司的人紧张起来,奋力将拥挤的人群拦住,大喊:&qt;不许挤!不许往前!&qt;

    弘书这一天都有些心不在焉。

    胤禧,哦,不对,现在该叫允禧了。便宜爹登基,为了避他的名讳,所有叔叔的‘胤’都要改为''允''。

    允禧拍他:“想什么呢,方才夫子可看了你好几回。”

    弘书叹气:&qt;想今天要开的铺子呢,也不知道会不会出事。&qt;

    “就是卖你那个蜂窝煤的铺子?今天开业了?”允禧道,“这有什么好担心的,开在东城区,能去那儿的人非富即贵,都知道是背后是内务府,怎么可能闹事。”

    弘书回道:“不是全在东城区,面朝着南城区呢。况且蜂窝煤又不是要卖给达官贵人的,针对的都是西城区和南城区的百姓,百姓最爱看热闹,今儿又有舞狮杂耍,我担心他们来的太多、拥挤出事儿。”

    允禧对这种事不感兴趣,他劝道:“虽然这是皇上交代的差事,但你也不能太过上心、舍本逐未啊,咱们如今还是得以读书为要,这些庶务只管交给奴才去办。&qt;

    “若出问题,罚他们就是了。”

    弘书摇摇头,知道和允禧这些没用,允禧就是个光风霁月的性子,喜欢读书作画、吟诗品茗,剩下的全不操心。

    “好了,你快收收心,否则夫子可要找皇上理、怪皇上让你分心了。”允禧偷偷道,“到时候皇上脸上挂不住,看你怎么办。”

    弘书无奈的瞥他一眼,这位叔叔真是越发放肆”,还敢跟他这个亲儿子打趣便宜爹。

    不过允禧的也有道理,他在这里担心也是白担心,还不如专心读书,这样时间也过得快些。

    一直到快要下钥时,曹康才匆匆回来。

    看到他满脸抑制不住的激动,弘书就知道今天该是没出什么事,蜂窝煤卖的也不错。

    曹康一进来就跪下报喜:“启禀主子,今日煤炉卖了七百个,蜂窝煤卖了将近二十万块!”

    “快起来。”弘书也有些激动,“有多少百姓买了?平均都买了多少?”

    “很多!有”曹康忽然想起来,六阿哥的百姓跟大家的百姓好像不一样,他冷静下来,“回主子,今日来看热闹的民很多,买的人也不少,但大多都是买了五文十文的试用,买煤炉的人很少。买的多的大多是商户富户,他们基本都是几千上万块的买,而且除了送的煤炉,还将瓷壳煤炉买光了。&qt;

    “许多人知道瓷壳煤炉没有了以后,还当场给定金要预定。”

    原来是弟们支持老大啊,弘书顿时冷静下来,这些商户富户不,肯定是在内务府有关系,知道这铺子背后是怎么回事,否则也不会当场将瓷壳煤炉买光了。

    那玩意他确实抄了一点便宜多用过的那一个的纹样,定价十分美丽,最初就是打着割富户韭菜的主意。

    他想过这个韭菜好割,但没想到会这么好割,甚至韭菜们还把头伸到镰刀下面求他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