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旁观者

A+A-

    “人流量大的公共场合, 居然没有目击者看到犯人在这里放下活着的被害者。”警员皱眉,奇怪,“凶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特意把活着的被害者放在这里,

    如果有人上前关心, 或许是能救下来的。”

    应深下意识看向沈文钦。他:“这个步骤对他有某种重要意义,凶手在享受作案过程, 让所有人都看到。”

    “那么多人经过被害者身边, 离得那么近,怎么就没人停下来关心一下。”警员看着监控录像, 有人迟疑过, 视线瞥向那个躺在边上的人,

    放慢脚步,但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他们不知道自己错失了挽救一条鲜活生命的机会。

    “旁观者效应。”应深道。

    沈应钦默契地接着解释:“社会心理学上对这种现象有解释。现场旁观者的数量影响了突发实事件中亲社会反应的可能性。当旁观者的数量增加时,

    任何一个旁观者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减少了,即使他们采取反应, 反应的时间也延长了。”

    “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 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

    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 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

    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 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王

    仿若教科书一般的解释着,跟平时应深的口吻十分相似,脑子里藏着百科全书,得流畅快速,“这其中包含了多种心理因素:利他主义动机、社会惰化、从众心理、道德因素、法不责众心理和人际关系相互作用。遇到危险,我们以为大声求救肯定会有人出手,但其实最好是死死盯住一个人,向着他恳求,告诉他你需要帮忙。这会让他突然感到帮你是责无旁贷的,而且还会带动其他人帮忙。”

    其他警员听了有些恍然,心底又感觉微妙,“那凶手做这些是为了什么?测试人性吗?告诉我们那个人本可以活下来,是因为我们不作为,间接杀害了他?”

    “可能性很大。”沈文钦,“实验型杀人,沉浸在数据里,觉得自己做的没有错,一些必要的牺牲是为了带来更大的影响。”

    “周围的监控。”应深盯着电脑,突然开口。

    警员按了几下,换成别的画面。应深认真地看了一会,:“去现场。”

    警员:“怎么了?”

    沈文钦:“被害者被放在那里时还活着,处于犯案过程当中,凶手肯定还留在现场周围看着,直到被害者死了,才是他那次实验的结束,到现场看最好的观赏地点,或许能找到什么线索。”

    完,又转头看应深,眼神里似乎在问,你是想这个吧。

    应深抿唇点头。是没错,但什么都没机会,感觉略憋屈。感冒快点好吧。

    喉咙有点痒,他忍不住咳了两声。

    准备出发前,沈文钦递给他一杯带着淡淡甜味的水。应深疑惑接过。

    “蜂蜜水。”沈文钦弯唇解释,眼角溢满笑意,“这个对喉咙有好处,跟你也肯定记不住喝,就干脆直接帮你泡了,喝吧。”王

    应深愣了一下,心情突然好了不少,心底感觉暖暖的。他捧着杯子一点点喝,温温的,蜂蜜水滑过喉咙,滋润过果然舒服不少。

    喝完蜂蜜水,他们才向门口走。

    外面有很大动静,几个人拉拉扯扯,似乎又发生了什么麻烦的纠纷,几个民警正从中调解。

    其中情绪最为激烈的妇女尖声喊着,声音沙哑,“我女儿失踪肯定是这家伙做的!他爸是杀人犯,接近我女儿绝对有目的,你们做警察的拦着我干嘛!快抓住他,问出我女儿的下落!就是你们不作为,他才能潇洒地活着!”

    她用力揪着一个年轻男人的衣服,脸上愤恨的表情,仿佛恨不得撕碎了他。男人却抿着唇,苍白的脸,一声不吭,任她拉扯。

    旁边一个穿着夹克衫的平头男人拦着他们,想要劝解,“姨,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冷静点,这里是警察局,不能随便怀疑人的,警察破案讲证据。”

    妇女听到他的话,被刺激到了似的,瞪着一双泛红的眼,“滚!要不是你带他认识我女儿,这王八蛋怎么会有机会下手?我女儿失踪你也有责任!一个杀人犯的儿子,你怎么狠心让你堂妹接触?!你还有没有心?啊!”

    平头男欲言又止,皱着眉,似乎不知该怎么解释:“姨……我不可能害宁宁的。”

    “那你!你是不是知道这件事?知道他是杀人犯的儿子?!”妇女死死地瞪着他。

    “我不知道……”

    “你再一次,你知不知道?”

    “是,不过那是他父亲,和他没……”

    “啊啊啊——”妇女崩溃尖叫,扑过去用力他,“是你害了我女儿!你把她还回来!还给我!”

    而妇女口中的杀人犯儿子,静静地站在原地,个子很高,体格却稍显消瘦,衣服被拽得皱巴巴的,神情平静而淡漠地看着这一场闹剧,仿佛这一切和他并没有任何关系。

    应深站在走廊的另一边,顿住脚步,看见这一幕,下意识道:“何锡均。”

    “你认识?”沈文钦问。

    “五年前我和当地警局一起侦查的案子,他是凶手的儿子,还是警校里非常出色的学生,对犯罪心理有兴趣,毕业后可能会来我们部门,所以我有印象。”应深平静答。

    “但是,他父亲是个杀人犯,直接失去资格,连警察都没得做了。”沈文钦接着往下。

    “嗯。”

    正是如此。

    有这样的规定,虽然罪不是他犯下的,但他的血亲犯下重罪,便直接对他产生影响。一个梦想要做警察,热血的年轻人,希望能维护正义铲除罪恶,却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的父亲是离自己最近的罪恶。而且,他从未怀疑过父亲什么。在他眼里,父亲或许是有些强势专.制,但不可否认是个好爸爸,绝不是那种和穷凶极恶的杀人犯能挂上钩的人。

    何锡均身旁还站着一个扎着马尾的年轻女孩,眉头微皱,对眼前的情况担忧,却又无措做不出什么帮忙的举动。她的注意更多放在了何锡均身上,刚才拉扯之中,她也是努力希望能将情绪激动的妇女拉开。只是,她眼神里含着犹豫,动作踌躇。

    她看向何锡均,嗫嚅开口:“阿姨的是真的吗?”

    何锡均僵硬地站着,沉默一会,轻轻点头。

    女孩呼吸一窒,又艰难道:“但是你父亲……是有原因的吧,就、就好比,为了保护自己重要的人,不得已这么做的。我、我之前在网上看到过,怀孕的老婆被了,老公立刻冲过去把人踢飞了……这种,我可以理解的。”

    她声音颤抖着解释,不知是向何锡均要一个答案,还是给自己一个能接受的理由。喜欢了那么久的人,是杀人犯的儿子,换成谁,应该都难以接受。

    “当、当然杀人是不对的,但那个人是你父亲,不是你,跟你没关系。”女孩低声重复,更像是服自己。眉头却越皱越紧。

    “六个。”何锡均面无表情,突然出一个数字,声音冷淡,“我父亲杀了六个人,都是陌生人,既然不认识,当然也无冤无仇。”

    所以,他父亲只是杀人而已。王

    女孩浑身僵住,不知怎么的,很无厘头的突然蹦出一句话,“我喜欢你。”

    在警局,在这么诡异的气氛下,出了自己一直想的话。围观的人都有些讶异,瞪大了眼看着他们。

    “我不喜欢你。”何锡均回绝得很干脆,没有一丝的犹豫,“你可以回去了。”

    他伸手,很轻地搭在她肩上,想推她出去,但一瞬间,女孩倏地向后退了一大步,过急后缩的动作,透着明显的反感和恐惧。女孩自身都被惊到了,摇着头想要解释,“我不……”

    是下意识的动作,但更能表达本人的情感。

    何锡均脸色未变,只是手在空中顿了顿,又很寻常地收回来,朝她微微一笑,毫不介意的模样。

    女孩却慌了,看着他好一会,欲言又止,最后还是转身跑了。背影透着丝狼狈,更像是落荒而逃。

    应深他们就在旁边看着,默默观察。

    沈文钦看时间差不多,该去现场,便转头问应深:“你要留下来审问吗?”

    毕竟是认识的人,可能有什么交集。而且看应深的神情,似乎对何锡均很关注。

    应深却摇了摇头,“不用,我们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