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生了! 林海不知好歹,就让他吃个教训……
老爷是认真的!
多年梦想将要成真,孟绮霜心跳加快。
是老爷要放她出去,太太想拦没能拦住!
那她想“出去”,便不是她背主不忠,不想服侍太太了!
选“出去”会有什么?
孟绮霜不禁往下想。
她已经二十八了,过了女子最好的年岁,即便出去嫁人,也只能为人续弦。她是放出去的老妾,或许还不如抱月、拂云这些人嫁得好。
出去便是和平头百姓过日子,或许有富贵,但这里的锦衣玉食、华服高屋,她可能这辈子都看不见了。
还不同于别的放出去的人,她们和主子或多或少都还有情分,就还有靠山,至于她老爷是绝不会庇护于她的,那太太呢?
太太会记恨她今日舍了她和大姐儿走吗?
孟绮霜转向贾敏。
贾敏殷切看着她,眼含期待。
孟绮霜心头一凉。
太太当然不想让她出去,她早就知道。太太舍不得她。
她深深叩首:“多谢老爷、太太的大恩,我愿意出去。”
“绮霜!”贾敏不敢信。
决定已经做好,心中大石落地,与贾敏十余年的情分化为不舍,和对外面与未来的恐惧让孟绮霜又哭又笑:“要辜负太太这些年待我的厚恩了!”
纵然会有种种艰难,日子未必会过得多好,她也想出去!
她想自己当家做主,有自己的丈夫,生一个自己的,能叫她“娘”而不是“姨娘”的孩子
孟绮霜忽然想到明光院。
姜姨娘这般风光得宠,这辈子还未必能听她的孩子叫一声“娘”!
所以明光院才永远对正院这么不咸不淡,软硬不吃吗?
是了姜姨娘和太太再好,太太难道还能把正妻之位让出去吗?
孟绮霜觉得她豁然懂了许多。
*
“?”姜宁没敢立刻信,“太太要放孟姨娘出去?”
确定是贾敏要放,不是林如海放吗?
桃嬷嬷再次附耳:“正院是这么的。可我打听着,是大姐儿满月那日,老爷不知和太太了什么,孟姨娘进去又出来,神色便失魂落魄的,再就是今日要放她了。”
那就还是林如海要放嘛。
头号搅棍要走了,姜宁有点高兴,但也不太多。
贾敏不定就会把这事记到她身上,认为是她挑唆的呢。
呃虽然事实就是这样吧。
不过贾敏还想再培养出一个“孟绮霜”,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
她问一句:“那大姐儿现下是谁照看着?”
她和贾敏好不起来,腹中的孩子却要和“林黛玉”做一辈子姐妹或姐弟。孩子们各自好不好,她们关系如何,会影响到林如海对她的孩子怎么样,她还和林如海承诺过,一定会教孩子敬重嫡母。所以她希望“林黛玉”能好。
贾敏的孩子好好长大,再对她的孩子打主意的可能也会变不是?
又没上升到血海深仇的地步,大人的恩怨归大人。
她毕竟也不是什么魔鬼,还没丧心病狂到希望一个无辜的孩子遭罪。
看得出来,桃嬷嬷不太想回答这个问题:“大姐儿也是四个奶妈子,正院还比咱们院里多那么多人,光贴身一二等的丫头就八个,婆子更多了,几十个人还看不好大姐儿一个?那都成废物了!”
姜宁笑:“大姐儿好对咱们没坏处,嬷嬷别急呀。”
桃嬷嬷心碰了碰姜宁的肚子:“姑娘还是操心自己罢。大姐儿好不好,有她亲娘呢。”
“是,是”姜宁笑着应下。
桃嬷嬷便问:“四个奶娘谁来领头,姑娘想好没有?”
“林泰媳妇还没进来,等等她罢。”姜宁。
林泰媳妇李岫云半个月前生的孩子,现在月子还没坐完,过来还得半个月。其余三个奶娘来了都有一个月了,姜宁看来看去,总觉得不太满意。
毕竟这三个都是普通媳妇,虽是她和桃嬷嬷亲自挑的,老实本分没得,只言语行事还不如白棠碧薇简便爽利,有一个做过林老太太二等丫头的,也早被生活磨没灵气了。
孩子出生时要四个奶娘轮流喂,但等孩子长到两三岁,断了奶,四个奶娘只会留下一到两个,继续陪孩子长大。
这个人选太重要了,姜宁还是属意李岫云。李岫云又比其余三人年轻,更有精力带孩子。
桃嬷嬷也更喜欢李岫云:“那媳妇话不多,心里事事明白,身体也好。那三个还算老实,也不怕她们不服。”
姜宁想留下李岫云,还有一重私心。
李岫云是二管家的儿媳妇,将来不出意外,也会做二管家娘子。她这次生的是男孩,随他爷爷父亲和主子同姓林,未来或许还会是二管家。这次抢孩子的事以孟绮霜被放出去结尾,算结束了,明光院和正院的矛盾也更明显化。不管明光院争不争,正院都会更忌惮明光院。既然如此,姜宁这做娘的,为什么不给孩子选一个更有权势的奶娘?
李岫云也是第一次做娘,年轻没经验,不要紧。论稳重靠得住,能让姜宁信得过,还有桃嬷嬷呢。
姜宁拽着桃嬷嬷的胳膊撒娇:“嬷嬷,我真是离不得你了。”
她能有桃嬷嬷是多么幸运呀。
桃嬷嬷情不自禁就软了声音:“姑娘,我一直陪着你和主子,不走。”
“嬷嬷别叫她‘主子’,”姜宁抬头,“我还想让她叫嬷嬷一声‘外祖母’呢。”
桃嬷嬷愣住了,不敢信她听到了什么。
姜宁摇晃着她的,笑盈盈问:“嬷嬷,可好不好?”
“哎呀!”桃嬷嬷又喜又乱,又觉得是姑娘胡闹,“我哪儿配得上呢?”
着,她伤心起来,叹一声:“主子的正经外祖母是京里荣国公府”
连姑娘都未必能听孩子叫声“娘”,何况她
姜宁宽她的心:“老爷连让孩子叫大哥‘舅舅’都许了,大哥是‘舅舅’,嬷嬷可不就是外祖母吗?”
她趁提出:“我正想寻个会把嬷嬷和岁雪的身契放了,总这样混着,我心里着实难安。等孩子大两岁,嬷嬷和岁雪先搬出去,再进来也能算是正经亲戚来往了。”
桃嬷嬷想了想:“罢了,我明白姑娘的心,可这里规矩严,我和岁雪有这一张身契,就正经是明光院的人,若没有了,正院想让我们出去,还不是一张嘴的事?再者,若出去了,我们的身份就得从寒哥儿算了,寒哥儿空有几两银子,连这里体面些的管家都比不上,我们哪儿能算正经亲戚?等他什么时候有了大出息再罢。”
她反过来劝姜宁:“姑娘才赢了一场,咱们正该安静些,看正院是怎么样。先过两年安生日子再别的吧。”
她又禁不住笑:“姑娘拿我们当一家人,既是一家人了,姑娘想想,若是岁雪正要生孩子,姑娘能不帮吗?”
姜宁问:“那岁雪的亲事——”
桃嬷嬷轻哼一声:“那也是头倔驴,不听我的劝!儿女都是债,随她去罢,左右哪里都少不了她的吃穿就是了!”
*
过了半个月,李岫云出了月子,来明光院报到。
六天后,姜宁挑她是领头人,余下三个奶娘都没有疑异。
预产期越来越近,产房早已布置好了,产婆不是上次给贾敏接生的那两个,林安媳妇是林如海让她家那口子去请的,没过别人的,姜宁勉强能放心。
有桃嬷嬷在旁边,凡她入口的东西,还都有大夫过一遍,她倒是不担心产婆下黑。
何况林如海至今无子,将来也不知还有没有子,贾敏就算恨她,也不会害她性别不明的孩子。
那她自己呢?
她能活过生产吗?
还是她的第二条命就要终结在不久后了?
姜宁死过一回,死无全尸,也见过很多人的死,见过很多凄惨的死相,但她还是怕死。
正因为死过,她才更珍惜生命。
这个世界还有许多她没吃过的,没玩过的,有浩如烟海的她没看过的书,她还没在任何一个城市的大街巷逛过,没在摊贩上买过零嘴,也没见识过能震撼人心的风景。
她舍不得桃嬷嬷和岁雪,舍不得谢寒,舍不得这个孩子,她想和孩子经历一切,想知道孩子的未来和她的未来,想听孩子叫她“娘”,她还想大骂林如海一次——真真正正的大骂,她还有很多、很多的遗憾
四月十四,圆月稍缺。
廊下,姜宁捧着肚子坐在铺好的软垫上,身边是林如海,他们在赏月。
夏日的风带着微暖,吹动在黑夜里也显翠绿的枝叶。
月色可真美。
星河灿烂,藏着无数隐秘。
人间真让人留恋。
姜宁伸,想把月光和星光接到掌心。
可明月繁星怎会在人世留下实影,她们静谧地流淌着,不染一丝尘埃。
林如海静静陪着她。
“我想学骑马。”姜宁。
“好,学,学!”虽然不解她为何突然这话,但林如海觉得他一定要答应下来,“下个月便给你买两匹好马,等大夫你能骑马了,你再慢慢学,我找人教你。”
“我还想出去逛。”姜宁又。
“只要带足了人,想去哪就去哪!”林如海继续答应她。
“城外也能去吗?”姜宁问得详细。
“去,能去。”林如海扶住她,斟酌再三,才敢问,“妹妹,你怎么了?”
方才她抬头望月时,他总觉得她即将要羽化翩跹,飞向明月了。
怎么了?
姜宁实话实:“怕死。”
林如海面色一变,想斥责她别这么不吉利的话,可无论如何也不出口,最后的是:“别怕,有我”
姜宁笑了笑,继续看月亮。
万一这就是最后一次赏夜色呢?
林如海如何看不出来她不信他。
他自己也不信他的这话。
他若真能确保她绝对不会因生育而死,只怕扁鹊重生,华佗在世,也比不得他医术高明了。
可他只是一介书生,并非医者。
“那若我想骑马闲逛呢?”姜宁觉得林如海今晚应该会答应她不少事。
在他觉得无能为力,感到愧疚的时候,她多提出些要求,让他找回自信,不是双赢的好事?
林如海略觉为难,但还是答应了:“那妹妹得练好骑术,别撞了人。”
世上女子学骑射的不少,妹妹真想骑马出行倒也不算大事。
难道都察院还会因他的妾室骑马出门而弹劾他吗?
至于外人如何议论,他本便不大在意。
“这还用。”姜宁嘟囔,“难道我会仗势欺人,不顾人命吗?”
她扶好肚子,站了起来,和林如海:“若生的是女儿,你不许不高兴。”
林如海立刻:“绝对不会。”
姜宁笑了:“那我要她和我一起学骑射呢?”
“女儿家学些本事,强身健体,也很好。”林如海答应。
“那好,老爷快去叫产婆和大夫吧。”姜宁扶住廊柱,肚子一坠一坠的疼,“我要生了。”
什么?
要生了??
林如海瞬间把她抱了起来,叫人:“产婆呢?!大夫呢?!快都请来!!!”
姜宁生了不到一天。
她胎位正,身体好,宫口开的情况也好,在四月十五日午正二刻,一天阳气最旺的时辰,生下了一个女儿。
林如海在产房外听见了姜宁中气十足的一声:“好!”声音响亮,简直要盖过孩子洪亮的哭声!
“快把姐儿抱来给我看看!”
又是个女儿,他当然会遗憾,可她这么高兴,让他也高兴起来。
桃嬷嬷喜滋滋出来:“老爷,母女平安,二姐儿健壮得很,足有七斤呢。”
“好,好!”林如海也不禁连叫两声,“我什么时候能看看?”
桃嬷嬷当然答应:“等喂了奶就抱出来给老爷看。”
若不是孩子要去吃奶了,姜宁真不想撒!
她的女儿!健康的,毫无问题的,流着她血脉的女儿!是她基因的延续!
但有这么多奶娘喂你,你妈就不自己喂了哦。
姜宁喝完了一碗撇掉油的鸡汤,吃了一个鸡腿和几片青菜,困了要睡。
桃嬷嬷一边收拾产床一边问:“老爷守了一夜呢,姨娘不等着见见?”
“让孩子见就行了。”姜宁打了个哈欠,已经睡着了一半。
有什么比从鬼门关走了一遭的产妇养好身体更重要吗?
没有!
姜宁毫无负担地睡熟了。
坐月子坐得姜宁头大——字面和心灵双重意义上的。
阴历四月十五便是公历五到六月,天气已经很热了,而且是越来越热,到她出月子都要三伏了。
姜宁不能洗澡,不能洗头,只能每天擦一遍身,把头发梳通再盘起来
虽然没啥味道,不太痒,也没长虱子,她还是觉得头皮都厚了二寸啊啊啊啊啊。
而且夏天不能喝冰饮吃冰酸奶冰果子还不能用冰山算什么夏天!
好热啊!
女儿再可爱,也抵消不了夏天的热!
但心里有再多槽,姜宁还是老老实实坐满了一整个月的月子。
没有现代医学,忍了吧。
总归她是不想再来第二遍了。
姜宁出了月子,便是二姐儿的满月宴。
她痛痛快快洗澡洗头(换了五遍水),穿上一身素雅大方又不抢眼的衣裳,戴了林老太太留给她的点翠簪子装门面,在满月宴上露了个相,装了一整天柔顺妾。
听贾敏给孟绮霜选好了婆家,不日就要送她出嫁了。姜宁没打算过挑战贾敏的正妻地位,今日算个表态。
她们各养各的女儿,和平相处多好。
不知贾敏是否早就想好了要维持和平,送走宾客后,她笑问:“总听他们二姐儿生得好,又结壮,我今儿总算见着了,果然是好。我还想再看看她呢,妹妹不请我去坐坐?”
她过去,而不是让姜宁抱孩子去正院,亦是她的态度。
姜宁体会到了,忙道:“只怕耽误了太太的正事。”
贾敏笑道:“孩子就是最大的正事,别的什么事都得靠后。”
这话姜宁赞同。
她和贾敏挽着,好姐妹一样迈进了明光院的门。
姜宁请贾敏上座,立刻让人抱二姐儿来,又问:“不知太太爱吃什么,能不能吃冰的?太太知道我馋,常备着各样点心。”
她只是个爱吃爱玩的姑娘罢了,没有威胁的哦jpg
这还是贾敏第一次进这里的明光院。
她对屋里的白玉冰盘、水晶笔筒、紫檀圈椅和种种名贵摆设玩器并不意外,有些还是她赏的,只不由得盯着东稍间墙上的两幅字看。
一幅是如海的字迹,写的竟是苏东坡的临江仙送钱穆父一首。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如海在爱妾的房中,怎会念诵这般慨叹人生的词句?
另一幅字迹和如海有些相仿,其笔法纯熟,意态圆融虽有所不如,但自在大气竟有两分胜出了,写的是王摩诘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注]
这便是姜妹妹的心境吗?
贾敏竟觉得羡慕。
“妹妹爱吃什么,随意上一两样就罢了。”她想尝尝姜宁的口味了。
桃嬷嬷带人上了茶点冰饮,又很快和奶娘把孩子抱了来。
白白胖胖,结结实实,睡得正香的二姐儿一到面前,贾敏就移不开眼了。
若她的大姐儿也有这般健康该多好!
贾敏又羡慕又喜欢:“让我抱抱?”
姜宁把孩子递到贾敏怀里:“太太心,她沉得很。”
正如她不会对大姐儿做什么,她也相信贾敏不会对孩子出。
再这有这么多人呢。
贾敏抱大姐儿抱惯了,先褪了上的镯子和戒指,才把二姐儿接过来。
二姐儿一贯睡眠质量好,被倒了几次也没醒。
贾敏放轻声音,问姜宁:二姐儿一日吃几次奶?睡多长时间?还有尿几次、拉几次、哭几次?明光院的奶娘都吃什么饭菜?
大姐儿虽是姐姐,怎么养还得多学着她妹妹。
姜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能的都了。
这时,二姐儿睁眼,哭了。
她哭声洪亮,吓得贾敏连忙抱紧。
姜宁看了看:“好像是尿了”贾敏不会介意吧?
贾敏把孩子好好地递给奶娘,笑道:“真好,大姐儿哭得还没这一半响。”
姜宁真没想到她还有真情实意安慰贾敏的一天:“家里外头这么多能人呢,还养不好姐儿吗?”
贾敏一叹:“是啊”
她惦记着自己的孩子,也不多留了,起身道:“今后妹妹还是每天早晨去我那一次就行了。我想看二姐儿就过来,妹妹别嫌我烦。”
姜宁忙道:“太太只管来,我巴不得二姐儿多沾沾太太的福气呢。”
贾敏一笑:“我不如妹妹有福气。”
姜宁连忙谦辞几句,又扶着贾敏的,姐俩好地往外走。
到了门口,贾敏让姜宁留步:“绮霜的好日子定好了,在下个月初六,妹妹若得闲儿,也来送送?”
姜宁忙道:“那是自然。”便问:“不知定了什么人家?”
“是一家做木料生意的,有些家财,姓郑,祖籍洛阳,人还不到四十,前头娶过一房妻子,可惜只留下四个女儿就去了,没有儿子。家里只有两房侍妾,听得都是省事的,绮霜读书识字,事事都通些,进去就能当家做主了。”贾敏尽数了,心里有淡淡的遗憾。
她以为能留绮霜一辈子,终究还是要散。
当日从家里带出来的丫头,都不在她身边了。
孟绮霜其实不算太好嫁,姜宁听郑家这条件着实不错,必然是贾敏费心择选过的。
不知道孟绮霜出去后日子会怎么样?
姜宁八卦之心一起,便多问了两句:“两人可见过不曾?姓郑的生得什么模样?”
贾敏不意她问这么多,还是了:“见了,我问了绮霜,她还满意。我看人生得平头正脸的,也算配得上她。”
她想起来一事,叮嘱道:“我对外的是绮霜的八字和大姐儿冲了,所以要嫁出去,妹妹别漏了嘴。”
姜宁自然应下了。
贾敏要给陪嫁留体面,林如海都没意见,她更不会上赶着再结仇。
她和贾敏再次达成和平协议,这份默契又能维持到什么时候?
*
荣国公府,荣庆堂。
贾母合上女儿的来信,愁得两眉紧锁。
敏儿怎么越来越心软了?
姜姨娘的孩子抱不来也罢了,不过是个丫头。怎么生出外心的陪房也这么嫁出去了?真是便宜了她!
连这两个人都对付不了,不是早晚被偏房侧室骑到头上?
可惜,女婿和家里越来越疏远,她再插林家的事更不好。
这样也不算坏,老大他们折腾着效忠太子,谁知会有什么结果。女婿去年还出了主意,宝玉抓周抓了些脂粉钗环,果然北静王府几家又和家里近了些,明圣意喜欢。
家里有不好,不会牵连到敏儿,女婿看在敏儿份上,也会保一保贾家。
可若姜姨娘一直和敏儿平分秋色
贾母思量半日,给女儿写信:
不拘选什么人,家里的外头的,只要女婿有两分喜欢就都给他,快快有了男孩抱到身边养才好!
三十多了还没儿子,火烧眉毛了还顾什么情啊爱的?都是虚的!有个儿子最要紧、要紧!
荣国府东院。
贾赦给林如海的信再次只收到了敷衍的回应。
他本便不是心胸宽大的人,几次三番遭到拒绝早已恼了。又兼今日听到姜姨娘生了女儿,更勾起他陈年妒火。
活了三十八年,那般貌美的女人他生平仅见这一个,偏被林海夺去!
好!既然林海[注2]不知好歹,就让他吃个教训!
再次得见太子时,贾赦便提起,他这妹夫屡有政绩,人又年轻,何不调去偏僻之地历练历练?
*
林如海突然接到调令那天,贾敏诊出了有孕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