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秦始皇焚书坑儒3 是儒家自己编的吗?……

A+A-

    【第四个疑点——

    按照史记的记载,秦始皇身边活跃的方士,约莫有百人。而其中有名有姓之人,便是卢生、侯生、石生、韩众、徐市。这五个有名的方士皆不在坑杀之列,其为疑点之一。

    这五人都曾经受到过秦始皇的礼遇,为秦始皇寻求仙人与奇药。但在“坑儒”一事中,卢生、侯生、韩众等皆逃亡,石生则是没有了消息。徐市更甚,他本与韩众等人一起受到秦始皇的谴责——

    天幕动画之上,再现秦始皇先前的话语:

    “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

    动画之后,天音又继续往下述。

    然而在“坑儒”的事件之后,徐市竟然没有受到这起事件的影响。他非但没有逃亡、没有受到秦法的制裁与追究,反而逍遥法外,依然耗费着很多钱财,在琅琊台快乐地寻找仙药。

    直到“坑儒”一事发生的后两年——

    秦始皇巡游之时来到琅琊台,与徐市又一次见面。这时候,徐市还在寻找神药,耗费许多钱财却几年也没有找到。他还成功欺骗了秦始皇,使得秦始皇亲自前往海上,用连弩射杀大鲛鱼以期获得蓬莱神药。

    天幕之上,用文字放出了前后对比。

    ——秦始皇十五年,秦始皇谴责卢生、韩众、徐市等方士,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秦始皇十七年,秦始皇再次遇见徐市,没有将其绳之以法,反而入海射杀大鲛鱼。

    矛盾之处,引人深思。

    我们可以总结得出,在“坑儒”一事之中,被坑杀的尽是一些无名无姓的“犯禁者”,那些被秦始皇点名谴责的五位方士,反而全都没有受到制裁。逃亡的逃亡,寻药的寻药。

    从这一点来看,秦始皇究竟是否坑杀过方士也是值得怀疑的。至于将这起“坑杀犯禁者”的事件成是“坑儒”,则更加不符合记事原文的法,应当是一种别有用心的编造。

    孔子听到这里,松了口气。

    秦始皇“坑儒”一事,原来是编造的吗?但是为什么要编造?难道是为了抹黑秦始皇吗?

    总不能,是为了吓唬我们儒家吧!

    孟子也松了口气。

    他先前听见公子扶苏对秦始皇什么“诸生皆诵法孔子”“皆重法绳之”——

    还提心吊胆了半晌。

    如今终于听见天幕的结论,悬起的一颗心终于能放下来了。

    与此同时。

    颜回、冉求、宰予、仲由、言偃、闵损、端木赐、曾参、澹台灭明

    众弟子,都如释重负。

    只是不知道——

    后世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编造”?编造的目的是什么?又是何人所编造的?

    众人不敢完全放下心来。

    他们担心,后面不准还有不好的消息。

    因此,虽然大家比之前稍稍放宽了心,但却还是颇为紧张兮兮地,看着天幕的展示。

    而天幕,竟似乎看出来了他们的疑惑似的。

    那响彻天地之间的天音道——

    那么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之中,为什么会出现“坑儒”的记载呢?

    众:是啊!为什么呢!!!

    孔子:我有亿点点着急,想知道!

    秦始皇:其实,朕也很好奇。

    司马迁史记之前的文献,似乎都没有提及秦始皇“坑杀方士”一事。

    例如,贾谊在新书过秦论之中,专门议论了秦始皇、秦政失败的原因,并在文中对秦始皇“焚书”之事,进行了多次的严厉批评,然而对“坑杀方士”却丝毫没有提及。

    再如,淮南王刘安主编的淮南子与董仲舒所著的春秋繁露,也都没有提到过秦始皇坑杀方士的事件。这两本书的作者,比司马迁年长。两本书的成书也比史记更早。

    天幕之上,排列出本书作者所处的时代。

    ——贾谊,活跃于汉文帝时期。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6年)

    ——刘安,活跃于汉武帝初年。

    (刘安:公元前9年-公元前22年)

    ——司马迁,活跃于汉武帝时期。

    (司马迁:公元前45年-公元前6年)

    正当儒家的代表人物及其弟子、诸子百家及其相关人士,都在聚精会神地,听天幕对“坑儒”一事的分析之时——

    秦始皇漫不经意地一抬头。

    看见穹苍之上的文字:汉文帝?汉武帝?

    他心里,隐约有些不是滋味。

    光是从司马迁的生平起止时间点,便可知后面的汉朝,绝没有他们秦朝这样短命。

    反正,他们肯定不是二世而亡。

    秦始皇:qaq

    等等,朕已经用“二世而亡”来作为一种新的判断标准了吗!这不行啊!

    想他嬴政建立秦朝,心里期盼的是千秋万世。

    然而在公元前22年建立,公元前20年便已覆灭,前后享国十五年

    “二世而亡”一直是他心里的一根刺。

    不知道在他之后的汉朝,又会延续多久?

    夏、商、周、秦、汉

    朝代总是在更迭变换,在这尽头究竟会是什么呢?是否正如长生是一种虚妄,国祚永昌也是一种不可求的奢望?

    某一时空的嬴政,又开始询问后世之人。

    但宫商羽,并不是每次都有回复。

    宫商羽这几天收到的消息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这一次又开启了一个选题的投票活动。

    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数据,如同乘坐火箭般,嗖嗖地往上涨的同时——

    那一批热爱扮演诸子百家的观众,又开始哐哐地给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历史选题投票了。

    宫商羽看着弹幕里——

    各种“孔子”“孟子”“荀子”“庄子”“惠子”“墨子”“鬼谷子”“商鞅”“韩非”“许行”

    这些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名字,不断飘过。

    除此之外。

    还有“秦孝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屈原”“扁鹊”“欧冶子”“鲁班”正在吃瓜。

    宫商羽无奈扶额。

    尤其是,鲁班问起了工业革命、蒸汽。

    欧冶子问了钢铁的锻造工艺。

    扁鹊问了现代医学。

    还有那位自称来自于公元前233年的秦始皇,逮着什么都问。

    他们这些人纷纷私信了各种选题。

    宫商羽:不如在后面用造纸术:天工开物之杀青火药从炼丹开始之类的选题试试水吧。

    至于介绍“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珍妮纺纱的结构与制造方法、现代医学的科普——

    真的会有人看吗!!!

    宫商羽看着电脑上,自己制作的视频,竟然又已经达到了一个十分惊人的播放量——

    觉得,不定真的会有人看呢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正在贡献出无数的播放量,他们还在全神贯注地观看。

    遍查史记之前的文献,均未提及秦始皇“坑杀方士”之事。

    较为接近的,则有伍被劝谏淮南王刘安:

    “昔秦绝圣人之道,杀术士,燔诗书,弃礼义,尚诈力,任刑罚”

    而这也是史记所载。

    其描述则为“杀术士”而非“杀儒生”。

    同时,也未提及“坑杀”之“坑”。

    至于秦始皇“坑杀方士”的详细记事,在现存的西汉文献之中,除了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之外,还见于刘向的苑反质。

    天幕里的动画,徐徐展开。

    两个卡通人在一起商量事情,他们身旁的长条方框里,分别写着各自的名字。

    ——方士韩客“侯生”。

    ——方士齐客“卢生”。

    他们互相着:

    “当今时不可以居。”

    “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

    “持禄莫敢尽忠。”

    “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以慢欺而取容。”

    “谏者不用而失道滋甚。”

    “吾党久居,且为所害。”

    侯生与卢生在商量过后,便一起逃亡而去。

    这时候,画面一转。

    头戴冕旒的威严纸片人出现,他旁边的长条方框里,写着“秦始皇”字。

    秦始皇,看起来十分生气。

    他:“吾以前厚待卢生,尊爵而事之。”

    “今乃诽谤我!”

    ——这里的描述,与史记如出一辙。

    不能很像,有的地方,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譬如秦始皇还:

    “吾闻诸生多为妖言以乱黔首。”

    在那之后,秦始皇令御史“悉上诸生”,诸生也与之前的动画里一样——

    “传相告”。

    于是“犯法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

    在这一段苑反质的动画之中,事件要比史记秦始皇本纪的动画更为详细。

    卢生没有被抓到,而侯生被抓到了。

    秦始皇听了这件事,于是召见了侯生,升阿东之台,临四通之街,要车裂侯生。

    画面一转,秦始皇对着侯生大怒:

    “老虏不良,诽谤而主,乃敢复见我!”

    侯生仰台而言:“陛下肯听臣一言吗?”

    苑反质所记述的是一个十分完整的故事,它包括了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记载的“坑杀方士”的基本内容,还交代了方士侯生的下落。在这个故事当中,侯生的形象是正面的。

    侯生被抓之后,面对着车裂的酷刑与大怒的秦始皇,居然还严厉地谴责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指出秦朝的灭国危,使得秦始皇沉默不语、悔过求变,最后甚至无奈感叹,将侯生给释放了。

    侯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生。

    ——置生死于度外!

    秦始皇本皇:“”

    这些人,是真的会编。

    孔子与孟子等人看到这里,也觉得好像哪里不对劲。感觉这一故事,就是为了引出侯生的话。

    天幕之上,放出了苑反质的原文。

    同时与史记秦始皇本纪进行了一个横向比较,放在一起的同时,还划出了这两边段落里、所重合的字句与描述。

    诸子百家都看出来了——

    这篇章的主体,是放在侯生之演上的。

    侯生的话,占据的篇幅很长。

    似乎前文也只是为了侯生的演而做的铺垫,仅仅是一种引子罢了。

    所以这里的故事——

    “坑杀犯法者”“四百六十余人”——

    它可以当真吗?

    这本苑又名新苑,是一本古代杂史集,分门别类地记述了春秋战国至汉朝的逸闻轶事,体现了很多儒家的思想。

    诸子百家:集???

    孔子:什么?儒家的思想?

    孟子:陷入沉思jpg

    儒家的众人,忽然觉得哪里怪怪的。

    等下可别告诉我们——

    秦始皇“坑儒”,是儒家自己编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