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华夏正统

A+A-

    残宋将灭,西夏也没落好。

    西夏自从从残宋中割让了延绥六州,兵马元帅察哥便占据延安府,以此为基地,向韩世忠驻扎的绥德、王禀驻守的宜川、李彦仙驻守的富县进攻。

    失去西安城支援的三城只能陷入各自为战的窘境,仗着边民的顽强斗志,才堪堪抵挡住了西夏军。

    西夏崇宗李乾顺一狠心,再次从国内征调未成年的少年郎从军,又凑了五万兵力支援前线,叮嘱察哥集中兵力,尽快拿下三城,然后利用黄土高原的地利之便,作为自己战略纵深。

    李乾顺这是在赌国运了,他知道华夏没有接受他的归附,那必然是冲着灭国去的,就像辽国那样。而西夏最大的弱点就是没有战略纵身,过了黄土高原,很快就到祁连山下的银川城。

    所以他宁可透支国家潜力,也要再完成领土扩张,万一华夏进攻,他可以像当年先祖李元昊抵挡大宋一样,在黄土高原上打移动战。

    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王禀、韩世忠、李彦仙三将太顽强,竟然顶住压力,让察哥迟迟不能破城。

    而五月十五日,在晁盖率军抵达潼关的时候,河套方向的龙骧军、神武军就已经开始南下,先后破鄂尔多斯、巴彦淖尔,西夏两大牧族被击败,汉军进逼乌海城,李乾顺亲自带领镇守银川城的步跋子和铁鹞子,与呼延灼、董平在祁连山下对峙。

    五月二十六日,华夏攻破潼关之后,神策、武威、千牛、射声四军急速北上,四大军团十五万大军介入延绥战事,察哥几乎没有还之力,立刻就被击崩。只能收拾残兵退回延安府自保。

    曲端、吴玠、刘法、王进这些原本西军大将的回归,让延绥之地的百姓欢欣鼓舞,跳着脚的欢迎。王禀、韩世忠、李彦仙三将只是后起之秀,当年曲端、吴玠、刘法统率西军纵横一方时,他们三个还只是躲在角落仰望他们的角色,面对现在犹如王者归来的西军大将,他们只能乖乖让出指挥权。

    “残宋既然将此地割让给西夏,那我们西军子弟再也不是残宋士兵,我们当为华夏而战,为家乡而战!”

    在曲端、吴玠、刘法这些西军灵魂人物的号召下,延绥之地的百姓纷纷响应,王禀、韩世忠、李彦仙也带着自己的兵马一起加入,参与围攻延安府西夏大军。

    李乾顺接到察哥的紧急求援军报,脑袋一片空白,明白自己的豪赌输了。华夏军团时抓的太准,来的太快,但凡能给他一年时间整理地盘,也不至于如此窘迫。

    这时候,西夏总人口才300万,在全民皆兵的制度下,战兵5万,辅兵35万。现在连妇女老人都上阵运送军粮物资,未成年男子都发动起来参军助战,北线还要抵挡攻势凶猛的龙骧、神武军。他哪里还有兵力再去延安府支援。

    六月初六,在西安城破的时候,延安府也在火炮轰击之下坍塌,西夏兵马大元帅察哥死于炮火之中,十万西夏兵马或死或降。

    得到西安城转运过来的大批物资之后,神策、武威、千牛、射声、王禀、韩世忠、李彦仙各部共计二十万大军一路西进,过安塞、靖边、定远,抵达黄河岸边的灵武,准备跨过黄河,直击西夏都城银川。

    六月十四。

    神策各部二十万大军造浮桥渡河,西夏首尾难顾。

    六月十六。

    龙骧军、神武攻破乌海、石嘴山,李乾顺大败而归,撤回银川城自保。

    六月十八。

    南北汉军会师银川城下,形成合围。

    六月二十。

    银川城破。西夏崇宗李顺乾被俘,西夏灭国。

    “叮,恭喜宿主,帝国之证*6统治区域内百姓亲和度+6点/年。”

    晁盖在西安城得到消息的时候不禁点头,如此一来,攻占的地盘,只需要0年,就能把民众的亲和度拉到60点以上,地盘将迅速稳固。

    西夏自称“邦泥定国”和“大白高国”,汉名大夏。但他何德何能敢与华夏同名?晁盖自然也不会封他为西夏侯,而是下诏将李乾顺降为邦泥侯。李家宗室迁往梁山邦泥侯府。

    改西夏故地为宁夏省,归由中央直辖。

    呼延灼、曲端、吴玠、刘法、王进以军功封关内侯。

    王禀、韩世忠、李彦仙组建镇西军,以作战最为勇猛的韩世忠为主将,王禀、李彦仙为副将,编制5000人。以此延续西军敢打敢拼,不屈不挠的光荣传统。

    西夏这个大敌覆灭,龙骧军退回包头镇守河套、神武军退回大定府镇压蒙古高原、神策、武威、千牛、射声沿黄河继续西进,经兰州、湟州,配合虎贲军进攻青塘诸羌,打通西域通道。

    镇西军回返西安城整备并驻守。

    并下令,在西安城东南蓝田城外设立一座新兵训练营,初期征召十万关中、延绥、汉中、熙河子弟从军。

    如此一来,华夏帝国便有了三座新兵训练营。梁山大营征召中原子弟、杭州大营征召江南子弟、蓝田大营征召西部子弟。将征兵权、训练权与军团指挥权分裂开来,既可以让各主力军团有源源不断的士兵补充,又可避免军阀形成。

    帝国摊子铺的越来越大,各大军团距离中央位置越来越远,晁盖不得不采用各种限制段。

    ()(e)  之后又兑换了大量物资在西安城储存之后,晁盖便准备返回开封。华夏图再次扩张,他需要去开封城在万众瞩目中接受徽宗赵佶和西夏崇宗李乾顺的投降,并完成祭祀天地。

    这一步,可以让华夏政权更加名正言顺,所以不可或缺。

    同时,第一届华夏科举也将在七月底举行,晁盖还是主考官和出题人呢。

    七月初九,在羽林军护卫下,晁盖一路快马急行,回到开封汴梁。

    林灵素作为提前投诚的人物,非但没有像赵宋君臣一样被治罪,反而有幸跟随晁盖一同返回,将进入三十三天任职。

    时隔四年返回中原,让他感触颇深。潼关以西的关中虽然称不上残破,可为了以有限土地供养残宋政权,百姓承担着高昂赋税,因此显得有些民生凋敝。可一过潼关,立刻显得有些不一样了,一路上宽阔平坦的道路,两旁房屋栉次鳞比,显得非常热闹。洛阳城作为河南、河东交汇的中心城市,人口繁茂,工厂林立。洛水上帆船不断,孟津码头船只络绎不绝,洛阳周边道路四通八达。

    过了洛阳不久,便到了郑州,这里依托黄河、金水河,挖掘出无数沟渠,灌溉周围良田,一眼看不到边际。一条直通开封的三十丈大路,运送煤炭、木材、粮食等货物的马车如同蚂蚁搬家一般,一辆接着一辆。

    到达开封后,只见高大巍峨的城墙依旧一眼望不到边,如同猛虎卧于平原。一入城,就感觉跟四年前有巨大不同,以前汴梁也有两三层的亭台楼阁,但大部分还是平房宅院。可现在一入城,入眼之处,到处都是六层的高大砖石楼房,一楼沿街商铺生意红火。

    以前歪歪曲曲的泥土道路,被横平竖直的砖石道路取代,道路两旁种植着碗口粗的绿化树,一条街一个风格。

    穿城而过的河流上,船荡漾,货船来往,游船上的客人四处张望。

    大军进入御街之后,宽达两百步的御街两侧已经花团锦簇,打扮的如同盛世庆典。两侧也都挤满了围观的人群。

    “华夏大胜,陛下无敌!”

    “陛下万岁,汉军万岁!”

    周围百姓不断欢呼,晁盖骑在马上向周围含笑挥示意。

    岳飞等护卫陛下的羽林军少年全部昂首挺胸,踩着整齐的步伐,缓慢而行,荣耀非常。

    林灵素修道多年,贪图荣华富贵,也做到了国师之位,可这样被百姓万民欢呼,还是自己装模做样在城头逼退洪水的时候。不禁看向前方的晁盖,赵佶掠夺百姓财富以供自己修仙,求自身超脱而不可得。晁盖却让百姓安居乐业,而得万民所向,

    这才是天命所归的本意么?

    林灵素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修仙的正确方向。

    丞相府和天道教早已开始准备祭天的仪式。为此,还将皇后、贵妃、淑妃和两位皇子、宋国公赵佶、辽国公耶律淳、金国公吴乞买、辽昏侯耶律延熹、邦泥侯李乾顺从梁山泊请来参加。

    七月十五。中元节。宜祭祀天地、先祖。

    晁盖对于祭祀天地并不热衷,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仪仗所在。比起那种兴师动众,动不动就耗费三四个时辰的繁琐礼仪,他更希望多干点实事。

    晁盖不热衷祭祀,大臣们自然也不敢逾越祭祀天地。导致这城南天坛已经四年没有举行过大型活动,天道教这些三十三天元老们也是等了四年才等来这么一次露脸的会。

    再加上是中元节,丞相府也想趁与民同乐,所以活动搞的挺盛大。

    晁盖也明白,要想加强政权的正统性,有些仪式不能省。

    所以在祭天活动当天,晁盖乘坐六匹马拉的皇撵,与皇后并排而坐。之后是四匹马拉的贵妃、淑妃和两位皇子。淑妃挺着大肚子,预产期将近。

    之后是文武百官,礼仪骑兵,浩浩荡荡,沿着御街抵达城南天坛。

    天道教的僧道众人已经分列两旁,做好了准备。现场数千军兵维持秩序。十余万百姓前来围观。

    不久,祭祀仪式开始,晁盖登上九层天坛,开始祭祀天地,念诵祈福祭文。

    之后,便是宋国公赵佶登台跪降,念诵降表。

    而晁盖则大方的将其扶起,赏赐金银丝绸,以示和谐。

    台下顿时响起阵阵欢呼。赵佶此举,代表着大宋作为一个朝代,正式结束。汉唐衣钵,正式传承至华夏帝国。

    华夏便是无可辩驳的正统!

    欢呼过后,辽国公耶律淳、金国公吴乞买、辽昏侯耶律延熹、邦泥侯李乾顺也依次上前跪着念诵祝贺之语。晁盖也将他们一个一个扶起,同样赐予金银丝绸。

    这些人的祝贺是为了显示华夏的武德充沛,以慰先烈。

    最后,晁盖用一招晴天霹雳,作为上天回应。然后宣布大赦天下,结束了这次祭天仪式。

    “我华夏得国之正,无可辩驳,我等当自勉啊。”

    “陛下仁慈,又大赦天下,堪比古之圣皇。”

    “这次科举,听还是陛下亲自主持,我等皆是天子门生,要好好珍惜。”

    祭天仪式之后,百姓各种议论,民心凝聚力再升一格。

    柴紫衣的预产期临近,扈三娘便决定也带着一家子入住皇宫,待年底再走。一直在梁山泊居住,这次就当是出来度假了。

    ()(e)  而晁盖也开始拿出以前突击考试的劲头,熬夜赶制试题,将文学、数学、自然、历史、农业、工商六门试卷编了出来。收录到系统之后,一挥,复印兑换了六万余份,用牛皮纸袋封印,存入内努府库,由羽林军亲自值守,严防泄题。

    这才有了余暇,准备带家人们去逛逛汴梁城,顺便再去看看贡院的准备情况。

    “逛街,逛街,我最喜欢逛街了。”

    晁冲又长高了一些,有股牛犊子般的冲劲,活泼好动。拉着晁盖的不停的摇晃。

    晁锋的性子则跟名字不符,不但没有锋芒,还腼腆害羞,靠在母亲刘慧娘身上,一脸渴望又不敢的模样。

    “那咱们就去,一起去!”

    扈三娘大大咧咧。汴梁城又不是什么龙潭虎穴,没结婚之前,她还经常带着女兵骑马在街头奔驰呢。刘慧娘想起自己之前也是跟在晁盖身边,转遍汴梁大街巷一起规划设计街道,也很想去看看这些年的建设成果。

    柴紫衣微微发胖的脸上布满遗憾道:“姐姐们且去,妹妹怕是无福同行了。我在宫内打几圈麻将好了。”

    她挺着个大肚子,随时可能临产,自然不能让她去人多的地方。

    麻将的雏形,源自唐朝中期的叶子戏纸牌,在宋朝初年开始向竹牌和骨牌发展。晁盖为了让三位夫人打发无聊时间,就用牛的大筒骨和竹片为材料,经过切割、挫平、蒸煮、晒干、浸油、燕尾榫接、竹面漂白、工雕刻诸多程序,做出了36枚牛骨麻将。不但看起来十分有光泽,感也好,叠码的时候声音还清脆响亮。

    在晁盖教会了他们吃、碰、开杠、一条龙等规则之后,他们很快迷上了这个玩具,每天都要打两圈。有宫外的诰命夫人们来的时候,也邀请一起玩耍,很快就成了诰命夫人圈里的流行游戏。

    晁盖也舍不得怀孕的柴紫衣外出,于是安排柴家家眷进宫探望之后,这才带着扈三娘、刘慧娘、两个家伙,换上便装,在岳飞等羽林军的暗中保护下,开始逛汴梁大街。

    “父亲,这糖葫芦好好吃,我还要。”

    “好。”

    “父亲,那边的杂耍好多人,我们去看看。”

    “好。”

    “父亲,这河里的船真有趣,我也想坐。”

    “好。”

    “父亲,那个飘着红丝绸的木楼里好多可怜的女孩,她们都没有衣服穿。”

    “啊?这个就别看了。赶紧走!”

    一路走来,见识了汴梁城远超梁山泊的繁华,晁冲兴奋的东窜西跳,晁锋也好奇而开心的东瞅瞅西看看。让晁盖不禁反思,自己这样“穷养儿子”的理念是否太过了,为了避免他们被繁华生活腐蚀,晁盖选择梁山泊这个环境优美的地方作为皇家驻地,但是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们的眼界。

    或许适当的带他们出来逛逛,见识不同的景色,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汴梁城的繁华也确实超乎晁盖的预料,原本市民主体是禁军及其家属。现在逐渐被庞大的公职人员及其家属、产业工人、工艺匠人、书画文人填补,尤其是科举的举办,让全国越来越多的学子来汴梁定居和生活。新的大学也在建设之中。

    新的消费群体弥补了禁军流失的不足,市井繁荣程度反而更甚。

    扈三娘和刘慧娘也在逛了几家胭脂水粉店后,购买了大包包各种物品。

    晁盖无奈摇头,华夏帝国建立后,晁盖取消了皇室特供,不再让各州郡千里进贡物品。日常采购也都以节俭为要。但随着财政越发宽裕,晁盖想到了一个刺激经济的好办法。

    或许,可以举办几届贡品大赛。

    以前皇室贡品不允许平民享用,而且贡品产地还得免费提供。每增加一项贡品,都是给地方增加沉重负担。但如果放开这些限制,反而可以为全国优质商品打响名气,创造一个品牌效应。

    正所谓,天下太平,你输我赢。意思就是,天下太平之后,就需要进行一些你输我赢的娱乐比赛,来丰富百姓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国家越发稳固,只剩下一些边疆之患,是时候再进行一波商业改革了。

    一边琢磨着,晁盖心中渐渐有了思路。

    晁盖一家其乐融融,而岳飞他们这些便装羽林军则苦不堪言,晁盖露脸次数太多,而且目前盛行汴梁的金银币、粮票上都是陛下的画像,再加上陛下那出众的气质,一出宫门就被百姓认了出来,许多人想要挤过来沾沾仙气。这可苦了他们这些羽林军少年,又不能用强造成混乱,又不能让这些人上前打扰到陛下一家兴致,还得时刻提防可能的危险。

    走了一路,让岳飞、王贵、汤怀、张显、杨再兴、高宠都疲惫不堪,感觉比打了一场硬仗还累。

    终于熬到晁盖带着一家进入新建好的贡院,他们才松了一口气。

    “陛下啊,您可不要再随意出宫了。”

    岳飞心中暗暗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