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1竹杠

A+A-

    “东家,上面交待的事儿,怕是有些不好办呐。”



    阿瓦城一家客栈里,顶级客房中,两个人正面对面坐着,着话。



    “是啊,现在那些矿都被李都督和沐国公分了,还真不知道魏阁老那边会怎么做,还要不要这些矿藏。”



    话的两人,一个中年贵公子模样,另一个也是中年人,只是肤色稍黑,显然是常年混迹海上的。



    “锦龙,现在想来,当初还真不该主动请缨,求下这件差事儿。”



    那贵公子有些垂头丧气的道。



    对话这两人,一个是福锦商会的大东家李锦,一个则是商会掌柜陈振龙。



    福锦商会是以经营大明和吕宋贸易的商行,不过之前因为受邓子龙委托,从吕宋弄回来红薯藤,在福州试种不久,就有朝廷劝农司的人前来考察。



    好吧,虽然那时候红薯刚种下不久,但是朝廷似乎对这个新作物很是上心,不仅派人时刻关注红薯的种植和生产,还带走了部分红薯藤,甚至从地里挖出了一些刚刚结出果实的红薯一并带回京城。



    就是靠着和南海水师的关系,李锦这次在福州老家也算是狠狠刷了一把脸,地方官府官员看到他都是客客气气的。



    之后邓子龙坐镇吕宋,不能随意回到大明,过年前,邓子龙又委托跑船的福锦商会带回大明一批吕宋特产捎往京师。



    知道邓子龙在京城有关系,李锦大包大揽下送货的差事儿。



    邓子龙虽然是武将,可如果有文官靠山的武将,那还是很不得了的。



    更何况还是李锦、陈振龙这种,在官场没多大人脉关系的京中贵人。



    不过,在知道要往京城送的那些人家后,李锦就更加伤心。



    开玩笑,不是当朝阁老家,就是尚书家,或者侍郎、郎中什么的,随随便便一个人出来,都不是福州知府能轻易慢待的客人。



    所以,从邓子龙里接了礼物和礼物清单,李锦、陈振龙回到福建,年都不在家里过了,直接启程北上,赶在年前把礼物按照礼单送到各家。



    魏府,接待他们的自然是大管家张吉,送上邓子龙的礼物和他们的礼物。



    邓子龙的礼物,主要是个新奇,毕竟是吕宋本地特产,而李锦的礼物可就丰厚了,让张吉都有些咋舌。



    毕竟是海商,生意的赚头太大,出甚是阔绰,隐隐可以和盐商一拼。



    收了礼物,张吉自然也热情的邀请他们在府上用饭。



    席间闲聊,知道他们就是从吕宋弄回红薯藤的商人。



    那想,当初劝农司的人从福建带回来时,魏广德就专门过问过。



    当然,现在大明已经在吕宋扎下根,红薯已经算不得秘密,通过询问当地人,大明对这种作物的种植和产量已经有了很深了解。



    不过,毕竟当初李锦可是费了不少力气,完成了邓子龙的委托,从夷人里弄到红薯藤,这没有功劳,苦劳也是有的。



    做为掌管魏府对外投资的大管家,福锦商会也被魏广德投资,不多,只占两成份子,那都是魏府的常规操作。



    由此,李锦也算是搭上了魏阁老的线。



    不管怎么,福锦商会都有一块船引,单就能在月港拿到这东西,明李家在福建也是有点影响力的。



    之后,福锦商会依旧坐着月港到玳瑁城这条航线,不过李锦和陈振龙也意识到,只经营这一条路线对于福锦商会来,已经算是遇到发展的瓶颈,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



    朝廷没有增发船引的计划,所以福锦商会没法弄到新的海船,自然无力拓展新的航线,但这不重要,既然搭上魏家的线,自然可以寻找其他会。



    于是,李锦有专门跑了趟京城,正巧就是魏广德筹划缅甸,在缅甸经营生意,李锦自告奋勇抢下这桩生意。



    “东家,要不派人给京城送消息,看魏阁老怎么?”



    陈振龙这时候提议道。



    李锦思考良久,摇摇头道:“现在我们都还没有尝试就给京城送消息,这显得我们太无能了。



    再怎么,也得先尝试下,看李成梁和沐国公是什么态度,才好给京城递话。”



    “魏阁老不是给东家书信,要不明日就拿着书信找李成梁试试。



    若是他不愿意,做为这里的地头蛇,我们就真没办法,除非京城贵人出。”



    陈振龙想想也对,什么都没有,报给京城有什么用?



    “其实李成梁那里或许还有会,就是那个国公爷那关,怕是不好过。”



    李锦皱眉又道,“不怕是不知道,这位李都督能拿到这个差事儿,听就是因为魏阁老出。



    有这份香火情份在,想来李都督就算再想搞钱,也不会不顾及京城那边的颜面。



    就是国公爷那里不好,人家是世袭罔替的勋贵,还是最顶级那种,不好判断会怎么做。”



    “这样啊,那不管这么,至少可以从李都督那里分到一部分矿山也是好的,至少对京城是一个交代。



    东家,我看还是尽快过去看看,把事儿挑明,定下来,我们也好今早给京师递话。



    这次不是参与的人里头,不止有魏阁老,还有另一个贵人,或许还是有戏的。”



    陈振龙略做思考就道。



    “好,你去准备一份厚礼,明日我们就去拜访下这位李都督。



    那份矿山的目录也带上,看看他这么,至少有个交代。”



    李锦虽然心里头多少对这种带兵的武将有些怵,但想着身后的人,觉得应该不会有事儿才是。



    不过这次弃舟登陆的决策,貌似有点仓促了,对缅甸一无所知就鲁莽的跑过来了。



    做生意最重要的一点,自己居然都忘掉一干二净,那就是不熟不做。



    第二天清晨,陈振龙就准备好马车,带上一车礼物前往了李成梁在阿瓦城的府邸。



    虽然明军已经占领大半缅甸,但是李成梁却没有把驻地从阿瓦城前往东吁城。



    毕竟,他翻看过缅甸地图,发现阿瓦城的位置其实才是控制缅甸的关键。



    阿瓦城北接缅北山地,南方就是缅南平原,地势开阔。



    大军从这里出发,可以有效控制缅甸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甚是便捷。



    而且,这里是个大城,有至少三条大道通往大明境内,可谓占尽地利优势。



    如果不是缅南才是缅甸的主要经济带,阿瓦城的位置真的是得天独厚。



    这年头,海贸才刚刚兴起,沿海经济带这样的概念根本就没有产生,所以李成梁有这样的看法其实也不错。



    后世,也就是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爆发性增长,交通运输变得越来越重要,才更加突显出仰光位置的优越性。



    但是,那都是便捷的海上贸易带来的。



    但从这个时代来,还属于殖民地掠夺阶段,把都城选在沿海其实并不安全,极易遭受攻击。



    



    有魏广德的帖子,李锦和陈振龙很快就见到李成梁,毕竟魏广德也是李成梁的东翁,在京城的靠山。



    其实,李成梁听到有大明商人前来拜见,还拿着京城魏府的帖子,李成梁就很是诧异。



    不过见面后,一阵寒暄进入正题,李成梁就眉头微皱。



    他和沐昌祚早就把缅甸的矿山当做自己的东西直接分掉了,只是现在许多矿山还在恢复生产的状态,毕竟他是武将,上做生意的人才可不多。



    过去,他在辽东也有生意,但多是干股,自己实实在在的投入很少。



    这些人,自然有各自的家族,并没有随他这个撤了辽东总兵官职儿的人南下。



    而大明来的商人,则多是西南一带的商会,他们和沐昌祚的关系显然要比他紧密得多。



    至于本地商人,能得到李成梁信任的人还不多。



    所以,这俩月,沐昌祚那边的矿山许多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始恢复生产,而他里那些矿山,还处于恢复状态,根本谈不上“生产”二字。



    “李公子,你的意思是魏阁老想要入股缅甸的矿山?”



    李成梁还是重复问了一句,实际上李锦刚才已经把话得很清楚了。



    “是的,李大人,我来此的目的,就是因为受到魏阁老委托,前来收购缅甸的矿山。



    只不过,之前我们寻找了一番这些矿山原来的主人,才知道这些人大多都是原本缅甸各部的贵族,已经被抓起来,送到京师去了。



    这么,这些矿山应该已经被收归朝廷了才对,所以我这才冒昧来访,想知道这些矿山朝廷是打算如何处置。”



    大明介入缅甸,自然对这里的实力进行了一场大洗牌。



    缅甸的矿山资源,大多属于各部首领,现在这些人大多数已经落到明军里成为战俘,这也是明军可以接管这些矿山的理由。



    没收。



    就是这么简单直接。



    只不过,这些矿山并没有上明军的战利品账册,因为这些矿山的主人已经变了,不再那些俘虏,而是出现了一批白套的名字。



    至于原来参与过这些矿山的本地商人,则主动献出了他们的股份,否则早就逃到缅甸西部残余势力掌控的地盘。



    不管是李成梁还是沐昌祚,都是不会留下他们的。



    “不知道魏阁老是打算完全掌控这些矿山还是”



    李成梁心翼翼问道。



    对面是魏广德的代表,起来其实应该大家都是自己人。



    只是,讨论的东西过于敏感,是早已经被他视为自己的财产。



    “李大人,其实我们到达已经有些日子了,也知道现在的情况。



    京城魏阁老和另一位贵人对缅甸矿山势在必得,当然,既然派我们来,自然是为了和气生财”



    李锦开始述他知道的情况,李成梁脸色听着他的话也不是不断变化。



    如果这里是辽东的话,眼前这个人就算是魏广德派来的,李成梁也不介意让他发生点意外。



    边军的将领就是这么强悍,胆子也足够大。



    可惜,现在这里不是。



    “如今缅甸的一些矿山已经开始恢复生产,出产了不少铜锭和金银,而另一些则还在修复中,所以,我这次来,也是带着和李大人合作的目的来的。



    按照我之前提出条件合作,李大人这些矿山就能在最短时间里恢复出产,让大人见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最后,李锦出了他和陈振龙昨晚上了的办法。



    已经知道缅甸被李成梁和沐昌祚瓜分了,那么就根据两家的情况各个击破。



    李成梁这边的矿山,显然因为缺乏商业方面的人才,所以在恢复上速度很慢。



    而他们带来的人,不少都是商号的老掌柜,其中不乏参与东南矿山开采之人,对开矿甚是熟悉。



    这就是他们的长处,可以和李成梁合作。



    “所需耗费由你们提供,生产销售也是你们负责,我们只管分红



    这办法好是好,可给我两成份子,未免太少了些。”



    按照李锦的盘算,福锦商会提供银子帮助矿山尽快复产,自然要拿大头。



    而京城那边,按照张吉的暗示,也要三成份子,所以就算李锦反复计算成本和收益,商会拿出的银子,收益至少也要达到五成才能赚钱。



    等下五成份子分给京城以后,李成梁这里就只剩下两成份子可拿。



    当然,这五成份子其实都是白送出去的,投入全部是福锦商会砸银子。



    但是矿山开采在这个时代就是无本万利的买卖,赚头依然很大。



    就算只拿五成,六七年差不多就能完全回本。



    实际上,在大明开矿,不管是公开的还是私底下,也就差不多是这个样子。



    官府上下也都是要打点的,还不可能少。



    这次,主要还是京城那边要的有点多。



    什么都不做,就要走三成,属实胃口比较大。



    现在李成梁嫌少,李锦急忙陪笑道:“李大人有所不知,这些矿山的操作,如果没有京城那边的护持,怕是很难维持下去。



    实际上这三成份子不止是魏阁老,还有京中另一位贵人,他们分到的银子,自然就能保证这些矿山可以长久的开采下去,不会让人从中作梗。



    这可是细水长流的买卖,传家几代也不为过。”



    “哦,京中还有谁也参与其中?”



    李成梁心中一动,不禁问道。



    几个人名不断在李成梁脑海里闪动,在京城可以和魏广德合作的人,屈指可数。



    “这个,张管家没和我过,只权势很大。”



    李锦笑道。



    “那李公子对于沐公爷那边,有打算如何做,据我所知,那边已经开始投银子了。”



    李成梁有些戏谑笑道。



    被敲竹杠,李成梁经算是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