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中日北京专约(1)
第一百九十二章中日北京专约()
同治帝接沈葆桢奏书,即谕内阁,倭国尚有铁甲船二号,虽非完璧,而以摧寻常轮船则绰绰有余,彼有而我无之,过台弁兵、军装必为所截掠,水师气必为之夺,铁甲船不容不购也。倭奴以孤军驻琅峤而无所惧者,恃有此耳。允准沈葆桢购买铁甲战舰,沈可将闽省存款,移缓就急,酌量动用;如有不敷,即照所请暂借洋款,以应亟需。
台湾琅峤之地,朕兵千余,倭乃四千,高下立现。著直隶总督李鸿章速即督饬淮军精锐武毅军唐定奎部铭字3营6500人、炮20门、2000只康格里夫火箭、560只士乃徳后膛步枪、火药4万磅一并调赴台湾。其余各项,均照沈臣所奏议行。
谕旨既下,同治帝长吁短叹。
恭亲王奕訢之子载澄察言观色,私谓帝曰:紫禁城外酒肆庖屋烟花柳巷人声鼎沸,吾皇何不学作乾隆爷,微服私访,一则观吾大清锦绣之河山,二则剔除污浊之晦气。
同治帝百无聊赖,竟自颔首。其后数夜,同治帝徜徉人间,流连忘返。
恭亲王奕訢闻悉,痛哭流涕,棒喝载澄,怒斥其祸国;复召文祥、奕譞、沈桂芬、宝鋆、李鸿藻等中枢大臣,道:吾国之新疆、台湾,吾藩属之琉球、越南,全皆危如累卵;吾皇乐不思政,擅出宫门,夜不归宿,嬉戏冶游,此情何以堪!
醇亲王奕譞道:长此以往,国至何处?吾等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恭折奏请吾皇,为人君,止于仁矣;道盛徳至善,民不能忘也!
4年月6日,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军大臣文祥、庆亲王奕劻等十大臣联名上敬陈先烈请皇上及时定志用济艰危折。
同治帝观奏,愤恨交加,留中不发。
三日后,恭亲王奕訢等十大臣闯殿面圣。
同治帝愤然道:如此阵仗,是为何事?
奕訢道;臣等联名恳请吾皇停园工、戒微行、远寺臣、绝人、警晏朝、开言路、惩夷患、去好玩。
同治帝怒曰:朕所作所为皆是罪过,天下再无可行之事,朕之位,让与六叔,如何?
()(e) 军大臣文祥闻言大恸,狂喘不已,昏阙扑地。
恭亲王奕訢诚惶诚恐,赶去搀扶,再不言语。
醇亲王奕譞泣曰:吾皇万岁金玉之躯,微服私访也就罢了,万不该去那烟花柳巷之地。
同治帝复怒,曰:敢问七皇叔,孰人敢如此妄言,罪该万死!
恭亲王奕訢凛然道:臣子载澄。
同治帝大窘,怫然良久,方愤然曰:速传朕旨,恭亲王奕訢无人臣礼,当重罚;著罢免奕訢所任军大臣等一切职务,降为辅园公,交宗人府严议;并其子载澄去贝勒郡王衔,免其在御前大臣上行走。以示惩儆戒;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军大臣文祥、、沈桂芬、宝鋆、李鸿藻等,朋比谋为不轨,著即革职。
两宫太后闻悉,速至劝诫。
慈禧太后泣曰:十余年来,无恭王何以有今日!皇上少未更事,昨谕著即撤消。
同治帝亦泣,惶然道:自先皇爷道光帝起,自鸦片征战始,三十余年,内忧外患,至今未息,朕安敢置若罔闻!今日起,所有圆明园一切工程,均着即行停止,俟将来边境乂安,库款充裕,再行兴修。
恭亲王奕訢道:启禀皇上,陕甘总督左宗棠奏言,宁夏将军穆图善马步各营,良莠不齐,自入甘肃之后,无一胜仗,倘若率以出关,甚碍大局,亦难成功,恳请吾皇另择良将。
同治帝道:穆图善之步队,即行裁撤,其之马队,暂驻泾州,清剿余匪。乌鲁木齐都统景廉,坚守安西、敦煌,屡败阿古柏、白彦虎、妥明逆匪,功高卓著;著景廉为钦差大臣,金顺为帮办大臣,厉兵秣马,择日进击新疆。户部左侍郎袁保恒,速移肃州,帮办粮饷;左宗棠留督陕甘,佑护后路。
奕訢欲言又止,军大臣文祥赶紧上言:启禀皇上,当务之急,不在新疆,而在台海。左宗棠奏言,台海诸军,须尽归沈葆桢调遣,方能杜绝避祸就福之邪气,大壮吾军之士气。然奴才以为,沈葆桢虽谙船政,然于行军布阵,则略逊左一筹;左宗棠既定甘陇,士气正炽,何不纳其余勇,速调台海,统筹大局。
同治帝道:左宗棠才高功卓,朕岂能不识。然台湾至肃州,相距六千里之遥,左卿即以六百里加急马上飞递,亦是缓不济急。唐定奎之铭营,原隶淮部李鸿章麾下,沈葆桢若能切实调遣,而铭营亦切实听调,亦乃国家之福也。
()(e) 速传朕谕,台湾番社居民,既居中国土地,即当一视同仁,不得谓为化外游民,任其惨遭外夷荼毒。现据各社番目吁乞归化,即着沈葆桢、潘霨、唐定奎等,酌度宜,妥为收抚,联络声势,以固其心,俾不至为彼族所诱。
4年月下旬,记名提督唐定奎督率6500淮军抵达台湾。葆桢甚喜,即令唐部驻扎凤山,扼要分屯。
倭目西乡从道闻讯,即令倭兵退守龟山,以避其锋。
倭军少佐桦山资记甚为不解,遂谓西乡从道:我太政大臣三条实美、右大臣岩仓具视皆曰,台湾可谓亚细亚咽喉之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欧洲垂涎于此岛之国不少。若我不得此地而为彼所得,其利害之分,自不待言。且与台湾交战乃为实地锻炼我国兵卒,即此一端,亦应云可。。
西乡从道曰:吾等进军台湾,吾皇陛下并未敕许。吾等是以贼徒之姿直捣生番之巢穴,如果清国责问,吾等即乃浪人胡为。而今恶疾盛行,吾军染病而亡者众;清国大军复又莅临,众寡悬殊,是战是和,应待吾皇敕令。
西乡从道进退两难,内务卿大久保利通迅奏明治:浪人武士业已腐朽,吾国当以英吉利国之军制,组建西式化之军队;西乡从道所组之军,皆乃萨摩藩乡士浪人,袭扰尚可,征战万难。其军宜应暂退,且待吾皇御亲兵成军,方可砥砺再战。
明治谕曰:台湾生番部落,为清国政府所不及之地,是以报复杀害我藩属琉球人民之罪,为我国政府之义务,而征战之公理,亦可于此获得主要依据。然台湾痢疾横生,我军战事不利,徒乎奈何。著驻清公使柳原前光速至天津接洽我西乡各军和平退防事宜。
清国如依琉球曾对该国遣使纳贡为由,发挥两属之,我应遑顾不理,不应与其议论为佳。盖控制琉球之实权在我帝国,阻止琉球遣使纳贡之非礼,可列为征伐台湾以后之依据,目前不可与清政府徒事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