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辽国使团

A+A-

    三月二十一日,辽国使臣的队伍姗姗抵达汴京京郊,宋国朝廷闻讯后,亦派人前往迎接。

    迎接辽使的排场不可谓不大,枢密使宋庠、枢密副使庞籍带队,另有开封府、鸿胪寺二衙官员,其中开封府主要负责监督、保护辽国使臣,次要辅助接待辽使事宜,而鸿胪寺则主要负责接待辽使。

    另外还有太常院官员作为接待礼仪的顾问,又有监察御史随时向官家汇报进程,接待官员共计二十余人。

    相较接待辽使的官员人数,迎接仪仗更为夸张,天武、捧日二军各一营作为仪仗,五百步卒、四百骑卒。

    赵旸作为接待辽国使节的副使之一,理所当然也在这支队伍中,见此排场,不禁纳闷,遂问宋庠道:“接待辽国使臣,历来都是如此隆重么,非但宋、庞两位相公尽皆出面,还要委派近千禁军作为仪仗?”

    宋庠微笑解释道:“那要看契丹派何人为使,此人又是何等官阶。若只是寻常例行照会、遣送国礼,且来使并非与耶律宗真即与辽主沾亲带故,例如委派一人五品官阶,我大宋这边也按此品阶派人接待即可,并不需要我与庞相公出面。”

    赵旸惊讶道:“这么,这次辽使的身份不同寻常?”

    “唔。”宋庠点头道:“据此前真定府与大名府上奏,此次契丹主使为萧孝友辽主耶律宗真生母萧太后之弟,曾历任南院枢密使、中书令、北府宰相、东京留守”

    从旁庞籍加以补充道:“辽朝官制有北、南两院之分,北院官掌管朝廷大政、契丹本部事物,及治下部族、属国之政;而南院官则治汉人州县、赋税、军马。两院之下又有北、南宰相府,各设北左右宰相、南左右宰相,前者以皇族四帐充任,后者亦国舅五帐充任,皆掌佐军国大政。而东京,即辽阳府,旧称襄平、辽东”

    赵旸恍然,不禁摇头道:“我以为大宋的官制已经够杂乱了,没想到还有一个更乱的。”

    “嘿嘿。”庞籍干笑两声,没有接话。

    稍等片刻,有捧日军骁骑前来禀告:“辽使队伍已进二十里。”

    “还有二十里啊?”赵旸声嘀咕一句,转头又请教宋庠与庞籍道:“接待辽使,历来是什么章程?接他们进城,觐见官家,摆宴招待一番,然后就开始谈判?”

    宋庠笑了一下,点点头道:“大致是这般没错,但略有出入以此次为例,今日为首日,待会我等与其寒暄一番,将其迎入城内,于鸿胪寺辖下驿馆入歇,同时递上国书。待明日,即第二日,我等领其觐见官家,随后虚与委蛇相互问候一番,正午起于宫内会宴。待第三日,官家会设经筵,招侍从官即诸学阁学士与辽使探究经义”

    赵旸听得倍感头大,不禁问道:“那要几时开始谈判?”

    宋庠轻笑道:“事实上,交涉从第二日的下午宴间就已经开始了,介时契丹使团的从使会展示诗词歌赋为由故意为难我方,而我大宋这边也会想方设法令其丢脸,包括第三日上午的经筵亦是如此。鉴于此次情况更为特殊,我猜这两个半日应当尤为激烈。”

    “先声夺人是吧?”

    “也可以这么,若这两项我大宋都输了,契丹使团必然气焰嚣张,趁诘难,提出一些非分要求;反之若其输了,自然也就不好意思再提。每次辽使来我大宋,在这辩论经义、术算等事上尤其耗磨时日,有时要比上数日”

    赵旸听得直嘬牙,他哪有这闲工夫陪辽国使者这么耗?

    要不是来都来了,他都有心回去了,待等上个三五日,等正式谈判交涉时再出面也不迟。

    左等右等,辽国使团的队伍终于挺进到了十里以内,此时赵旸已隐隐能看到远方的人影,那些人影是骑在马背上的骑兵,人数约有数百之众。

    随即,大地仿佛开始震颤,而远处那数百骑辽国骑兵也开始提速奔驰,队形看似杂乱无章,但提速冲锋时的声势却颇为惊人,令宋国这边四百捧日军骑兵胯下战马感到焦躁不安,队形逐渐混乱,气得该营指挥使破口大骂。

    见此,赵旸转头对宋庠与庞籍二人道:“看来是从这一刻就已开始了。”

    宋庠、庞籍微微一笑,随即绷着脸,目光冷峻地看向那些辽国骑兵。

    ()(e)  其实谁都知道,对面那数百辽国骑兵断不可能直接冲向宋国这边迎接其使者的队伍,但眼见那数百辽国骑兵越冲越快、越冲越近,天武、捧日二军的数百名禁军也下意识地绷紧了神经,尤其是当那些辽国骑兵冲到百步之内时,不少天武军禁军已下意识地摆出了迎敌架势,毕竟百步距离对于骑兵而言,也不过就是几个眨眼的工夫。

    然而就在这时,那数百辽国骑兵忽然分散队形,一份为二,在宋国迎使队伍前绕了一个圈,随即纷纷伫马而立,瞧着一副紧张模样的宋国禁军哈哈大笑。

    “太特么嚣张了。”赵旸皱着眉头道。

    从旁宋庠、庞籍二人亦是面色不渝不,其余官员亦是一脸愤慨。

    不多时,辽国使臣的车队终于姗姗来迟,几十辆马车的队伍如长蛇般出现在众人眼前,缓缓朝宋国迎使队伍这边而来,其中为首的一辆马车上竖有“辽”、“萧”字样旗帜,不出意外便是那萧孝友的座驾。

    又过稍许,萧孝友的座驾驶入百步之内,缓缓停下,其后诸马车亦相继停下。

    宋庠深吸一口气,提醒诸官员道:“诸位收敛怒气,莫要被契丹人抓到口实,反赖我大宋不守礼仪。”

    罢,他与庞籍率先迎了上去。

    赵旸亦跟了过去。

    而此时,萧孝友亦下了马车,领着数十名从使、侍从朝宋庠等人这边而来。

    双方各行了数十步,在距数步的距离停下,随即,萧孝友拱对宋庠道:“我契丹儿郎多骁勇难驯,不服管教,惊吓到贵国军士,惊吓到诸位及贵国军士,实在过意不去,待回去后我定好好训斥他们。”

    宋庠、庞籍二人在听到“惊吓”二字时就已微微色变,待其完,宋庠淡然道:“当年贵国进犯我大宋澶州时,兵马数十万亦也未曾吓倒我大宋军士,还被我大宋军士以八牛弩射杀贵国大将萧挞览,今日似贵国儿郎这般玩闹之举,又何谈惊吓?”

    够损啊

    赵旸颇有些意外地看了眼宋庠。

    对面,萧孝友面色一滞,其身后诸从使亦面露怒色,或有一名从使官冷笑道:“几十年前之事,也好意思拿来未受惊吓,何来澶渊之盟?”

    宋庠面不改色道:“因我大宋真宗仁善,见宋辽两国交战二十余年,彼此伤亡无数,生灵涂炭,不任再见兵戈,故在贵方已知难而退之情形下主动示好,容忍退让,非是不能战也。若不然,贵国当时为何迟迟未能拿下澶州呢?”

    他故意加重了知难而退四字。

    那名从使被得哑口无言,另一人立刻又接上冷笑道:“五十年前尚能战,然如今却未必。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败尚在眼前啊!”

    这话一,宋国官员这边人人面带羞怒,毕竟这三战皆败于西夏,顺兵折将无数,乃是宋国近些年来最大耻辱。

    庞籍寒声讥笑道:“我怎么听贵国前些年亦败于西夏?本是要逼李元昊就范,未曾想却被其打地丢盔弃甲”

    萧孝友身后诸从使大怒,斥道:“还不是你南朝从中挑唆?!”

    宋庠故作恍然道:“这位这么一,倒提醒了我,萧尊使,昔日两国商定,若契丹能约束西夏与我大宋和解,则增二十万银绢为军旅之费,否则便只增十万。在那之后,西夏并不遵从贵国之意,故贵国一度集结重兵征讨西夏,奈何惨败,如此是否理当退回我大宋多交付的十万银绢?一二三四五,正好是五年,五十万。”

    此言一出,萧孝友身后诸从使更是大怒,纷纷开口,威胁、讥笑者皆有。

    “我大辽为你南朝损兵折将,你等竟敢毁约?”

    “若敢毁盟,便是重启两国之争!”

    “今年贵国河北路发生好大事,我以为尊驾不应如此冲动”

    而宋国这边亦是输人不输阵,亦纷纷开口与诸辽国从使争吵起来,看得赵旸暗乐:谁北宋文人对外软弱来着?嘴巴不要太硬哦!

    可惜就是国防军力跟不上,空耍嘴皮子。

    “诸位、诸位。”眼见双方要吵起来,萧孝友连忙劝阻。

    而宋国这边,眼见宋庠、庞籍都被辽国使者惹毛,判鸿胪寺事、侍御史御史何郯,及监察御史张择行亦劝拦诸位同僚。

    ()(e)  期间,赵旸瞥了眼毫无异动的那数百辽国骑兵,回头再一看己方禁军也并无异动,就猜到这事不会闹大,纯粹就是两国文官在嘴皮子较劲,或者,是辽国使者故意营造紧张氛围,试图打压宋国文官的气势。

    但很遗憾,今日带队的是宋庠与庞籍,他二人坐在枢密使和枢密副使的位子上,注定不会有一丝的退让与妥协,否则必然遭到台谏的劾奏。

    果然,在萧孝友与何郯、张择行几人的劝下,宋辽两方官员总算是渐渐停止了争吵,又恢复到了最初看似和睦的氛围。

    随即,双方相约在汴京城下会面,便各自又坐上马车。

    在目视那萧孝友坐上马车的期间,赵旸抚掌赞道:“两位相公言辞犀利,令我大开眼界,精彩!”

    “在下可是险些吓出魂来。”岁数尚不及四旬的监察御史张择行抬用衣袖抹了抹冷汗。

    罢,他似有些意外地看了眼赵旸。

    其余随行官员看向赵旸的表情也有点古怪,其中侍御史知杂事李兑更是阴阳怪气道:“赵正言今日怎得如此冷静?老夫还以为赵正言会展现当日殿上才能,灭契丹诸使气焰呢。”

    赵旸瞥了一眼李兑,也懒得跟对方解释什么,嗤笑道:“我自然有把握打灭其气焰莫问,你的品级还不够资格得知,静侯几日吧,到时候让你开开眼界。”

    “”李兑气得吹胡子瞪眼。

    “赵正言估计是注意到了那些契丹骑兵的动静吧。”庞籍笑着替赵旸解了围,随即疑惑道:“这事有些反常,以往若发生争吵,那些契丹骑兵必然会靠近威慑,此次怎得如此安分?”

    宋庠若有所思,微微摇头,显然也是觉得怪异但又不知什么原因。

    众人交谈几句后,便各自乘上马车,返回汴京城下。

    片刻后,待两拨人来到汴京城下,张尧佐率开封府军士接管了辽国使臣的保卫,而天武军与捧日军各一营军士则返回殿前司军营。

    至于那数百契丹骑兵,则与其随仆在营外驻扎,搭建兵帐,自有开封府、太常寺官员遣人为其准备酒菜。

    鉴于今日主要是为辽国使臣安排住宿,赵旸便与宋庠、庞籍等人告别,横穿直街径直往西,朝城外西郊而去。

    此时汴京西郊外,天武第一军指挥使陈许领近两千名麾下禁军驻守于当日官家检阅火药弹的那处场地,整整百支二十人左右的队伍或驻立原地,或来回巡逻,将整個检验场地围地水泄不通。

    赵旸所率天武军第五军第一营五百名禁军亦在那日之后被临时调至此处,作为他日“演习”的主力。

    待赵旸抵达时,种诊正带着四百名禁军训练整整四十架投石的齐射,反复抛射于普通火药弹等重的石块——这四十架投石,皆是赵旸为了营造震撼场面从殿前司军营拉来的。

    而其余百名禁军,则在种谔的率领下操练使用单兵火器——突火枪。

    所谓突火枪,主体即是一根竹管,一端加固后,靠火药爆炸推动弹丸激射出去,之前宋国就能造,武经总要中也有描述,就是十步之内、所射弹丸都难以击穿步人甲的丢人玩意,一名全副武装的禁军身穿步人甲抵在枪口,恐怕晃都不带晃的。

    简单就是无射程、无威力、无准头的三无玩意。

    但若是拿来对付无甲的相当震撼。

    赵旸之前叫人牵来几头猪测试过,十几步左右,数十支突火枪齐射,那几头猪当场被打成筛子,浑身布满血孔,鲜血直流,令人不寒而栗。

    但尴尬的是,那几头猪伤而不死,痛地嗷嗷叫,四下乱窜,最后还是赵旸麾下禁军拿刀捅死的。

    不过即便如此,似那种百孔流血的场面亦足以令人震撼,因此赵旸叫火药案稍做改进,增固了枪体以及底端,增加了火药剂量,这不那百名禁军正穿着宋国最强甲胄步人甲,正在那操练,无论到时候是否能用上,先练着。

    再者,尽管目前的突火枪属于三无玩意,但赵旸只要对火药案的工匠稍加点拨就能达到火铳的程度,这就有了使用的初步价值,换而言之,这项科技是必须要点的,能够最大程度上拉近宋军与西夏、辽国军士的素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