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育种之约;高山蔬菜

A+A-

    第45章育种之约;高山蔬菜



    育种是一项很枯燥的工作,大多数时间都在和种子泥土打交道,引种丶试验丶繁殖丶推广



    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很多人都忍受不了这份枯燥。



    但也有很多人坚守着。



    李殿荣搞油菜育种已有3载,其实他不是学育种的,他学的专业是土壤,和育种有很大的区别。



    4年前,他被分配到了三门峡库区华阴农场。



    当时华阴农场刚组建不到一年,土地荒芜,杂草丛生,蚊蝇肆虐



    但条件是人创造的,没有房子可以盖,道路没有自己修,土地不好可以改良。



    那段时间,李殿荣是技术员,也是生产队长,在一年年生产管理过程中,他大脑里有了种子研究的影子。



    干了八九年生产队长后,李殿荣实现了他的愿望,被调往农场试验站专门从事种子研究。



    专业不对口,就把能找到的和育种有关的书籍都找来,一点一点的啃。



    历经十年,在0年代初,他攻克了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种优势的难关,独立育成了秦油2号。



    让我国在油菜杂优利用方面一下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秦油2号经过推广后,也连续多年播种面积占国内油菜的四分之一。



    但他没有就此止步,经过5年努力,又培育出秦优号。



    一年又一年,他把最大的热情都投放到了油菜育种上。



    从一个年轻伙熬成了耄耋老人,即使这样,也喜欢常年上山下乡,喜欢和农民打交道。



    只有回到土地里,才能让他感觉自己还年轻,才能让他精神矍铄。



    现在他仿佛看到了同类,眼前的这几个年轻人,也散发着他当年同样的气息,年轻,朝气蓬勃



    天油系列毫无疑问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品种。



    培育出他的研究团队却不骄不躁,谦虚踏实,心里想着的不是扬名,而是下一个目标。



    李殿荣从田地里走了出来,拍了拍毕强的肩膀后,踏上田埂。



    毕强以为他要点什麽激励人心的话语,心里还有些惭愧,毕竟在天油6号的培育上,天禾科学院并没有出多大力,但这个成果却挂在天禾科学院的名头上。



    所以他们才会有新目标,天油的开始和他们没关系,把这个品种做成一个系列就成了他们的使命。



    他看着李殿荣,这个老头话语调低缓,对聆听者很友好,也因此他不介意再上一堂教育课。



    其他人也是如此。



    杂交油菜之父的名头还是很好使的。



    然而,站在田埂上的李殿荣这一刻却发出了挑战。



    “既然要攀登新目标,不如比一比?”



    “比?”



    看着满头白发,已经3岁的李殿荣,天禾的一众三十来岁的育种员都有些错愕。



    欺负老年人算什麽英雄好汉。



    胜也胜之不武。



    “比什麽?”



    毕强好奇道,李殿荣现在不是一个人,有研究团队,也带博士生,技术底蕴没得,而他也想检验天禾科学院的实力到哪个位置了。



    李殿荣抿了抿嘴,他一抿嘴的时候,脸庞看上去就像个很苦的农民。



    “天禾在油菜育种上的新目标是什麽?”



    “更高的出油率,以及更多地区性品种。”



    毕强没有隐瞒,天油6号的出油率是天油系列潜力最高的,但却不稳定,在50%5%之间浮动。



    天禾想把他稳定下来。



    听到这个数据,李殿荣眼睛亮了亮,这个出油率的确很高,世界顶尖水准。



    而且这能实际应用到大田生产,单论出油率,他实验室里还掌握有60%以上的种质材料,但却进不了大田。



    沉吟了会儿,李殿荣:“我这里也有个想法。”



    “你。”



    “这个想法还是来自嘉禾的文冠果油。”



    这顿时就引起了在场人的注意,要现在食用油行业的当红炸子鸡。



    那必然是嘉禾的金螺文冠果油,站在食用油顶端的健康油。



    从大包装到包装,丰富的营养物质丶健康油的概念不断吸引人去尝鲜。



    一次次好评的反馈让金螺文冠果油的口碑越来越好,然后,又吸引人去购买除了贵,仿佛没有缺点。



    “从吃上油,到吃好油,再到吃上健康油,大众的消费观念在不断改变。”



    李殿荣:“所以,我就想培育一种更健康的菜籽油。”



    “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毕强点头,他又看了看身边人,也都在思考思路。



    “行,天禾接下了。”



    李殿荣笑道:“要不要给你们思路,毕竟是我提出的,有先发优势。”



    毕强挑了挑眉,心中明悟,李殿荣应该是有了研究方向,但还没付诸于实施,可能也没多大把握,这才提出比一比。



    但比一头雾水的天禾确实有更多的优势。



    “不用了。”毕强咧嘴笑道:“尊重一下老年人。”



    “呵呵”李殿荣有被刺激到,不知怎的,心中的胜负欲在此刻也被点燃。



    “那就走着瞧。”



    李殿荣从田埂上往外走,毕强和几名研究员落在了后面。



    “院长,最后干嘛要刺激李老师?”



    “他们团队很强。”



    “我感觉这老头来劲了,熬老头最后熬输了,面子里子都得丢。”



    毕强沉声道:“那就干掉他们!”



    “培育更健康的油菜籽油,这条赛道有点众啊!”



    “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崎岖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可能到达的光辉的顶点。”



    “院长得好,这碗鸡汤我干了。”



    “我也干了。”



    “那我也干。”



    “他奶奶个熊,这不是我的,这是马克思的。”



    “哦,我还以为鲁迅的。”



    田埂上,队伍末端的人群充满了活力,李殿荣走在前面也能听到后面的声音。



    马克思的这句话他也知道,激励着很多科研人员向一个个新目标攀登。



    



    “刚才李研究员走的时候,似乎有点不高兴?”田瑞有点不确定,但当李老抿着嘴的时候,确实感觉像受了委屈的样子。



    “打了个赌,心里憋着口气呢!”



    毕强和田瑞聊了聊始末,才看向在一旁等候多时的赵华。



    “赵总,生意兴隆啊!”



    随着潼南油菜的超级大丰收,天油6号成为山城主导品种是必然,荣华公司预期收益不菲。



    但赵华还在想着田瑞提到的山城日报,郭老板都关注到了,现在毕强又到了山城。



    这让他现在心里有点焦急。



    赵华苦笑道:“毕院长笑了,荣华公司的山城代理保不保得住都不知道,生意兴隆可不敢当。”



    毕强愣了愣,看向田瑞,啥情况啊这是。



    田瑞眨了眨眼,嘴角带着浅笑,仿佛在被吓的。



    毕强和田瑞眼神交流了片刻,就明悟了,荣华贸易确实有被取缔的风险。



    当林松在电视上分析了有关六大巨头合并为四巨头对国内农化行业的影响后,陆续跟进的媒体不少。



    最开始是新京报,随后又是各地的地方媒体。



    这时人们才发现,支持化工集团收购先正达的人,不会比反对的人少,而且很多同样是掌握了话语权的人。



    上层的斗争天禾不想参与,但一些涉及到种子的言论丶刻意被一些人和媒体忽略等等却刺激到了天禾。



    所以,天禾也展开了反击。



    你国产种子比不过洋种子,甚至死皮赖脸的忽视取得的成果,吹嘘洋大人们有多好。



    好,那我就把洋种子全赶出去,让这些外来资本没有生存空间。



    这就是天禾想做的,在全国各地开展更深入的市场推广。



    起初重点区域依然是沿海,以及农业大省。



    具体到种类上,则是蔬菜种子,这是目前洋种子唯一还保留有较大优势的领域,也是林松等人攻击的重点。



    于是,天禾和德农在鲁省丶豫省丶苏省丶冀省等地加强了火力,不断攻城拔寨,抢占市场,形势大好。



    万万没想到,西部出问题了。



    毕强装作叹了口气,才问道:“赵总,记得天禾去年也推出了一个白萝卜品种吧。”



    赵华点头,“天白号。”



    “表现怎麽样?”



    “还行吧,但山城是三白蔬菜的传统种植区,白萝卜种子的竞争压力很大,比不过其它蔬菜种。”



    “在当地的种植表现呢?”



    赵华卡壳了一阵,支支吾吾的,就像犯了错的学生。



    “天白号是我培育的品种。”毕强失笑道:“我对它还挺有信心的,在其它市场的表现都还可以。”



    “这我不知道啊”



    “没事,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南韩的白萝卜品种,在山城很畅销吗?”



    赵华凝眉想了想,:“毕院长,田总,能不能到底怎麽一回事啊。”



    毕强沉吟道:“山城日报称,由于拿不出有竞争优势的拳头产品,国内培育的部分蔬菜品种种子,在蔬菜基地摆出的擂台上节节败退。



    在山城市的蔬菜基地中,洋长白萝卜丶洋胡萝卜丶洋甘蓝等已占绝对优势!”



    “这不可能!”赵华振声道。



    “调查过吗?”田瑞道:“别人得有理有据,还举了例,在潼南桂林镇,就有一个种菜大户,另外,街道办事处管蔬菜生产的主任也接受了采访。”



    赵华有些恍然,似乎仍有些不相信。



    毕强:“去看看吧,应该不远,地址我都记下来了。”



    一行人来到了一个叫八角村的村子,经过询问后,找到了种菜大户张轩。



    其承包的50多亩菜地,全种的南韩新白玉春。



    



    不明所以的张轩还笑着和众人:“这种南韩萝卜无论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随后,他们又去了街道办,找到了分管蔬菜生产的主任,进一步得到了确认。



    “潼南有万亩长白萝卜基地,其中0%以上都是新白玉春。”



    南韩的萝卜品种确实好,这点得认,毕竟是泡菜国,泡菜萝卜也是南韩人的最爱之一。



    其萝卜育种上也是顶尖的。



    但毕强认为天白号也是顶尖的品种,他原本主攻辣椒育种,但天禾有天椒号等品种。



    于是在入职研究院后,他专攻白萝卜育种。



    藉助天禾庞大的种子库,以及成体系的育种平台,还有诸多研究员的辅助,花费了数年精力,最终培育出了天白号。



    对这个品种,他抱有很大的期待。



    请您收藏(六\\\九\\\书\\\吧!)



    上市后的表现,也没有辜负众多的付出,天白号在鲁省丶冀省等白萝卜主产区备受好评。



    虽然播种面积依然比不过新白玉春等主流品种,但这是因为推广时间短。



    且其增长势头很好。



    然而,在山城,不仅天白号没有起色,连超级红芯胡萝卜丶甘蓝等优势品种都被比了下去。



    这让天禾很多人都对荣华贸易在山城的市场开拓很不满。



    赵华弄清了事情的缘由后,也不由心跳加速。



    他太乐观了。



    对,荣华确实一直在赚钱,赚钱能力也不俗。



    但天禾认为他还能做的更好,因为天禾和德农在竞争更激烈的鲁丶豫丶冀等地做得都远比他出色。



    那为什麽天禾不把他换掉呢?



    人不够丶市场偏僻丶交通不便这些是目前的原因,但也都能克服。



    一旦天禾和德农腾出来,荣华贸易可能又得挪位置了。



    三月末的天气,本该舒适凉爽,但赵华却额头却冒出了冷汗,吓的。



    缓了好一会儿后,赵华才道:“其实,荣华也做了很多工作,在辣椒丶瓜类丶茄子丶番茄等新型品种的推广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田瑞和毕强两人不置可否。



    没人他做得不好,只是没有达到天禾的心里预期。



    “现在还来得及,我昨天去了市种子站,洋种子在山城的蔬菜种子市场上,只占有0%的市场份额,播种面积就更少了,只占了不到了0%。”



    显然,洋种子的价格不便宜,是本地种的0倍以上。



    田瑞又:“这明,洋种子也只是才刚在西部地区试水,推广力度不够;



    另外,山城的一家一户的散户还是占了大头,散户喜欢便宜种,这才让洋种子没有推广开。



    所以,散户市场荣华得想办法保住。”



    言外之意,种菜大户很多都投向了洋种子。



    “大户也要抢回来!”赵华厉声道,大户才是利润大头。



    荣华代理的辣椒丶茄子丶瓜类等品种已经在大户身上尝到了甜头,现在只是多了个目标群体。



    “很好。”



    田瑞这从从怀里掏出了一份列印好的表格。



    “这是山城全市的蔬菜种植大户名单,百亩以上种菜大户64户,500亩以上的户,千亩以上的种菜大户也有6户。”



    田瑞笑了笑,道:“这上面涉及的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超过50万亩。”



    赵华早已听得目瞪口呆。



    他在山城两三年,花了那麽多钱,送了那麽多礼,也没听有这份名单啊!



    田瑞又:“以后这份名单荣华要保持实时更新,定期反馈给我,我要上传到内上。”



    赵华木然的点头,他还在想这份大户名单,洋种子在山城播种面积只占0%,但市场份额却占到了0%。



    意味着大户市场沦陷了大半。



    如果没有这份名单,让荣华的人自己去跑,得多费不少功夫。



    赵华问:“高山蔬菜呢?”



    “同时进行,高山蔬菜是公司今年的一个重点推进项目。”田瑞看向毕强,后者微微颔首。



    “山城只是一个点,同时推进的还有多个区域,高山蔬菜播种时间一般在45月,时间已经很紧了。”



    高山蔬菜丶平坝丘陵蔬菜丶油菜以及粮食作物这一切都要同时进行,赵华只感觉头皮发麻。



    但看天禾这架势,大户名单都能直接掏出来,显然是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



    不想被甩下车,只能硬着头皮上。



    “没问题!”



    毕强沉吟道:“也不用怕,高山蔬菜是一个遇,外资种企涉入少,但又确实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



    高山蔬菜起源于0年代初期,在90年代快速发展,如今年播种面积已达到4000万亩以上。



    高山地区空气清新,水质清澈,特殊的高寒山区气候让这些地区粮食生产水平极低。



    但却适合蔬菜,尤其是十字花科蔬菜生长发育的需求。



    夏季是我国农业自然灾害多发的季节,洪涝水灾丶虫灾旱灾丶台风冰雹



    但高山蔬菜一般45月播种,0月上市,正好弥补了这一淡季。



    所以前些年发展很快。



    但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连作障碍,种类丶品种单一,茬口集中,菜贱伤农现象时有发生。



    如今有些地区已经在摸索改变,比如浙省和徽省,在尝试引进青花菜丶荷兰豆等优良品种。



    但以中部长江流域高山蔬菜区(0万亩)品种更新却很迟缓。



    高山蔬菜大多集中分布在秦巴山区丶武陵山区丶大别山区丶六盘山区丶云贵高原等老丶少丶边丶穷丶库的偏远山区。



    部分还是连片贫困地区和红色老区,交通不便,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高山蔬菜产业是少数几个能大规模和持续为山区农民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产业。



    是农业部及各省在山区主推的产业之一。



    这些地区偏远落后,外资还没来得及进入,本地品种又单一,同时近年来也出现了严重的农残超标等问题。



    对渴望进一步国内业绩的天禾来,高山蔬菜种子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沿海和蔬菜大省种子市场慢慢和洋种子磨,先把高山蔬菜种子市场占了,再来围剿洋种子。



    这是天禾定下的战略路线。



    具体实施起来,却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首先就是种子,天禾不缺优秀的蔬菜种子。



    但种类和品种不算多,这就将重担压在了天禾科学院的身上:培育和改良适宜品种。



    渝东北背靠秦巴山区,六省市交界处;渝东南倚靠武陵山区,四省市交界处。



    地理位置较好,同时又恰巧出了山城日报这档事,让毕强挺不爽,所以就来看个究竟。



    然后,更不爽了。



    荣华公司只顾着开发新品类市场,传统的三大白等市场却让给了洋种子。



    凭白壮大了洋和尚会念经的声势。



    不过,天禾还没打算把荣华公司踢出局,毕竟合作了那麽多年,像这些偏远地区,也需要经销商的力量。



    田瑞和毕强细致的给赵华介绍了一番蔬菜的推广后,才离去。



    一连一段时间里,毕强都带着研究团队在山里打转,寻找着更多的育种会。



    另一边,赵华在特意找来山城日报看了后,也迅速进入了状态。



    狗日的无良媒体避重就轻,只报导了传统的三白,其它品种提都没提。



    好歹提两句辣椒丶瓜类也不至于让他这麽被动。



    为了挽回在郭老板心中的印象,赵华也是豁出去了。



    平坝丘陵地区的蔬菜播种逐渐进入尾声,但高山蔬菜播种还未开始。



    他也顾不着那麽多,先把货铺开,无非就是给下游的乡镇种子店更多的让利。



    很多以往只有一面之缘,或者没见过面只有电话的农资店都被联系上了。



    “老张,天禾的蔬菜种子来点,辣椒丶番茄丶苦瓜丶黄瓜丶萝卜都有,适合山里种。”



    “别再推莲白了,你看那去年那病害多成什麽样了,换种吧。”



    “天白号长白萝卜,卖得起价,比普通萝卜均价要高20%左右。”



    “嗨,老顾客了,赊帐就赊帐呗,卖得好明年再来。”



    一个一个电话打出去,赵华也调来了人,渝东南和东北几个区县,慢慢都有了天禾种子的身影。



    同为萝卜种子,一袋5克的本地圆萝卜只卖5元,而一罐50克的天白号卖价达到50元。



    按单价算,是本土种子的0倍。



    辣椒丶苦瓜丶黄瓜丶番茄等等蔬菜也高出传统数倍。



    这引起了众多农户的稀奇。



    就像一个常年封闭的山村,突然走来了一个穿着光鲜亮丽的美妇人,总能引人瞩目,让男的看了想入非非,女的看了暗骂妖艳贱货。



    但总有人会因为好奇下单,也有人为天禾的品牌买单。



    总之,这是从无到有的突破。



    “长江流域高山蔬菜区,基本跑了个遍,情况比预料中好,很多农户都喜欢看电视,天禾投了很多gg。”



    在四月中旬时,毕强就回到了酒泉,和郭阳起了此行的经历。



    得益于天禾的名气够大,品牌够硬,又有电视gg等配合宣传,有些地区还拿到市县政府的种子推荐背书。



    这让天禾的蔬菜种子只要能铺开,就有人买,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发酵。



    推广高山蔬菜种子,只是瞿阳定下的一个方向,鲁丶冀丶豫丶苏等才是主战场,这一两个月同样收获颇丰。



    郭阳问道:“育种有头绪吗?”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毕强笑了笑,“花了那麽多时间和精力搭建的育种体系,也该发挥点作用了。”



    商业化育种可以大幅缩短育种周期,并降低不确定性。



    像蔬菜这类品种,只要确定了育种目标,目标简单清晰,基本上一年就能完成从审定到投放市场。



    但缺点是很难出大单品,只能靠群海战术去填补市场。



    “那压力不,听你还和李殿荣有个油菜育种的赌约?”



    “对,培育更健康的油菜籽油,目前团队还没有头绪。”毕强用期待的目光看着郭阳。



    “慢慢来,这是一场持久战,先把高山蔬菜攻克了吧。”



    郭阳摇了摇头,这段时间,他也没停歇,在工作的同时,还把积攒一年多的自然能量消耗近半。



    但在健康型油菜和高山蔬菜育种上,他不打算出。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