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科考的打算
时间步入六月,距离历史上吴三桂为了试探清廷态度上书自请撤藩,只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
为了避免自己这只蝴蝶扇动的翅膀引发蝴蝶效应,改变未来的历史线,杨之言只能老老实实躲在琼州岛上,对琼岛以外的世界展现出漠不关心的姿态。
明军自琼海海战以后便没有对外军事动作的举动的确让清廷感到安心许多,金光祖老实向朝廷汇报此事以后,便有声音这支明军的意图只是割据一方,并没有太大的威胁。
他们认为朝廷现在的最大隐患还是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以及盘踞东南宝岛的东宁郑氏,三藩是内忧,而明郑是外患,只要内忧先解决了,自然能够动用全部气力去对付明郑这个外患了。
而只要明郑这个外患解决,前明余孽彻底失去了一个自称正统的旗帜,盘踞琼州岛的这支明军也就没有任何威胁可言了。
少年皇帝的内心所想,外人并不知道,不过从他那斗志昂扬的态度来看,他似乎还是想要尽快裁撤三藩,集中资源对付前明余孽,来证明他爱新觉罗家族才是这个天下的真正统治者。
将视线收回,杨之言在回到府城以后,便一直待在府署内处理内政,对归顺黎人的编户齐民之事全权交给了专业人士牛天宿来处理,但要紧的事情可不仅仅只有这一件。
现在摆在杨之言面前的事情有很多,多個县城的知县之位空悬、编户齐民工作中缺乏足够的人、对黎人的归化等等,这些问题的核心其实已经显而易见了,那便是杨之言下缺少可用的士人。
他们的原计划是等派往东宁的使者带着监国的册封诏令回来以后,再面向全岛举办一场型的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但是使者派出去以后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消息。
杨之言也没有耐心继续等下去了,他便决定提前举办型科考,尽快将这些问题解决掉。
考虑到牛天宿的肩上已经压着编户齐民的重任了,杨之言便不准备让牛天宿参与此事,他在一天晚上召见了提督学道马逢皋,准备将此事交给他来处理。
()(e) 马逢皋显然没想到杨之言会单独召见自己,因此在被侍卫领到书房时,他的明面上还是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站在书房里低垂着头不敢直视杨之言的目光。
没办法,他对杨之言还是有心理阴影的,还记得杨之言之前三言两语就将他的官位往上提了,又将他曾经的同僚的结局定了下来。
还记得那天明军水师出征的时候,他曾经的同僚,不愿投靠明军的王延伊直接被当着所有人的面斩首祭旗,那颗死不瞑目的脑袋在地上滚了几圈,从脖颈喷出的鲜血染红了大半面战旗。
马逢皋亲眼看到了这一幕,直接在他的心中留下了不的心理阴影,他打心底认为杨之言杀伐果断,不能得罪,因此在面对杨之言的时候,总是会尽量心翼翼。
杨之言看出了马逢皋的畏惧,他轻笑一声,温声招呼他坐下,马逢皋听言有些受宠若惊,规规矩矩地坐了下来。
在他落座后,杨之言便斟酌着措辞,开口道:“官府里可用之人较少,我这些时日以来也一直有些忧愁,改土归流新政如火如荼,牛知府那边也缺少足够的帮,看着他每日鬓角上的白丝增多,我心中也是不忍。”
马逢皋也知道自己能够出来得到杨之言的任用,牛天宿也在里面出了一份力,而且想到王延伊的下场,那牛天宿间接也是他的救命恩人,他听了心中也难免有些不忍。
“牛知府花甲之年还肩负重担,下官也心生不忍,若是能够为老相公分担,下官自然也是义不容辞。”马逢皋不知道杨之言的意图,只能如是回答道。
杨之言点了点头,道:“我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将马学道请过来,不知马学道”
他话未完,马逢皋双眼闪过一抹微色,一边拱作揖,正色道:“还请总镇明示,下官洗耳恭听。”
“我准备在各县召开一场型科考,以此来选拔愿意为官府效力的士人,补充空缺之位,缓解官府上下官吏的压力。”杨之言道:“提督学道署负责督理本府学政之事,科考之事交由你来负责,我才放心。”
()(e) 听了杨之言后面那句话,马逢皋的脸上很配合的露出感动之色,他站起身来,行礼道:“总镇不嫌下官事清过往,还对下官如此信任,下官无以为报,定当效死为总镇排忧解难,鞠躬尽瘁。”
杨之言见他如此表态,也不管他内心到底是不是这么感动,只是笑着道:“我将这一任务托付于你,自然是信任你的,不过眼下皇明仍处风雨飘渺之际,选拔士人为官还需着重审理。
我听那琼台书院的掌教兼县学祭酒才理兼修,博览典雅,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者,便请他作为你的副,与你一同主持此事,如何?”
马逢皋一听,如何不懂杨之言这是找借口在他身边安插一个自己人,辅佐的同时也在监视自己,他对此倒是不太在意,毕竟他还是一名降官,还未完全得到杨之言的信任。
因此,马逢皋并无反对,顺势行礼答应下来,杨之言又与他嘱咐了一些事情后,便让马逢皋回去了。
马逢皋倒是误会杨之言了,他没有安插人监视的想法,因为马逢皋的身边早已安排了暗卫进行监视,在杨陆的领导下,暗卫已经在琼州府城内外组建了一张严密的间谍,只要一有风吹草动,杨之言第一时间就能知道。
除了琼州府城之外,琼州各州县也都安插了人,就连海对岸的雷州也开始尝试着渗透,杨陆看起来沉默寡言,他干特务倒是有一,这不免让杨之言感慨自己当初真是选对人了。
言归正传,杨之言让祭酒邱旭作为马逢皋的副,其实是想让邱旭参与出题,在传统的四书五经八股文之外,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里选择一些出题。
他准备将天工开物这本书也列为未来考试的范围之内,让更多士人去阅读这本书,这第一次考是来不及了,先打打基础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