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赴陆采访
A+A-
第536章赴陆采访
严歌苓出身文艺世家,从跳舞,还当过几年文艺兵从进入作家班的第一天,她就凭借着出众的相貌和清冷的气质,成为了班里最惹人瞩目的存在。
可惜她这人平时对谁都不太热情,很少有跟大家凑到一起聊天的时候。
众人冷不丁听到她主动开口谈论一件事情,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去。
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之所以被叫作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主要是因为它在创立之初就是为了挑战诺贝尔文学奖的。
纽奖的评奖规则诺奖完全是两个风格,诺奖的评委是终身制,它的评委就只有一届;
诺奖的评奖细节要保密50年,它的评奖细节当年就公布;
诺奖的审美风格是欧洲中心主义,纽奖则是包容并蓄,它的提名者和获奖者来自世界各地,不分语言、国籍和人种。
也正是因为如此开放、包容、公平的风格,才造就了它在美国文学界乃至国际文坛独特的影响力。
刚才振云得了纽奖的作家有很大概率得诺奖,这是颠倒了因果关系。
不是因为这些作家先得了纽奖,才有资格得诺奖,而是因为这些作家已经拥有了得诺奖的实力,才获得了纽奖的认可。
严歌苓的话完,食堂内的气氛有些冷场,她正有些不知所措,这时候刘振云自嘲道:
还是歌苓对纽斯塔特奖了解的透彻,是我班门弄斧了!
严歌苓有些不好意思的道:我只是恰好看过关于这个奖项的介绍。
这时众人也反应了过来,对严歌苓的科普给予了好评,又热烈的讨论起了林朝阳和纽斯塔特奖的事。
严歌苓看了看众人,没再跟大家搭话,走出了食堂。
迟子建看着严歌苓的背影眼中满是羡慕,她个子的,最羡慕严歌苓这种高挑的身材,而且对方还长得那么好看。
她对这些事了解的真多。
人家要去留学嘛。
严歌苓平日里自学英语、阅读英文着作在学员班不是秘密,大家都知道她一直有出国留学的想法。
我们用中文写作,出国留学有什么用?林朝阳用中文写作,不一样在国外拿奖?
人各有志。
食堂里的话题在严歌苓身上打个转,又回到了林朝阳和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上面。
听刘振云林朝阳把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的5万美元奖金都捐给了文协,大家都忍不住咋舌。
那可是5万美元啊!
大家一个月工资才百八十块钱。
可一想到那是林朝阳,大家又觉得很正常,谁让人家有钱呢!
亚运会3000万捐就捐了,5万美金而已,实在不值一提。
湾岛,台北市忠孝东路四段555号。
七十年代初期,联合报总社由康定路26号搬到这里,隔了一年,原老板范鹤言和林顶立便将公司股权卖给了塑胶大王王永庆。
那个时候联合报已经是销量超30万份的湾岛第一大报纸。
在王永庆接之后,联合报迎来了更大的发展,到96年发行量已经突破了50万份,一份报纸就占了全湾岛报业的四成发行量。
年蒋宣布jy,湾岛报业迎来大发展,百家争鸣。
联合报这个时候反倒变成了吃亏的,三四年间,报纸发行量由巅峰时期的50万份下降到了现在的20万份。
但即便是销量下降,也不妨碍其湾岛第一大报的影响力。
好好好,我知道了,我跟胡总编明情况。’
资深编辑梅新挂断了长途电话,立马找到了联合报总编辑胡立台。
胡总,彦明刚才给报社打来电话了个消息,希望我们能够登报。
胡立台问:什么消息?
大陆作家许灵均获得了这一届美国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
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胡立台眉头微,觉得有几分这个奖项有几分耳熟。
梅新简单介绍了一下纽斯塔特奖的情况,着重强调了奖项的国际影响力。
胡立台面露沉吟,他是上个月才刚刚上任的新总编,风格保守,听完这个消息之后没有立刻下决断。
许灵均可是大陆作家!
而且,美国诺贝尔文学奖哪有真正的诺贝尔文学奖影响力大?
梅新见状心中有些无奈,那我先出去了。
胡立台点了点头。
回到办公桌前,梅新想到了刚刚打来电话的同事丘彦明。
丘彦明是七十年代末考进的联合报,进报社后就被安排到了副刊任文学编辑。
94年梅新自作主张给老板写信建议,联合报赚了那么多钱,应该多投入文化事业。
这话老板听进去了,当年月联合文学创刊,丘彦明是创刊元老,次年又任执行主编、总编辑。
直到年,她赴国外深造。
现在丘彦明人仍在国外,但与湾岛常有联系,也很关注文学界的信息。
今天她关注到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便联系到了梅新,请联合报务必刊登这个好消息。
在丘彦明在联合报副刊当编辑时,恰逢中国时报副刊与联合报
副刊的争霸战,那几年也是湾岛报纸副刊最辉煌的时代。
有调查数据显示,在两报副刊竞争最激烈的那几年,也是双方业绩增长最快的时期,七十年代初联合报和中国时报合占全岛报纸总发行量不到四成。
可到了八十年代之后,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七成五的高峰。
两报副刊的较量,最激烈的就是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报道,
在结果公布前夕,双方无不是严阵以待,看谁能做出更快、更有深度的获奖者深度报道。
梅新猜想,胡立台在听完他的消息后没有第一时间表态可能也跟这个有关。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应该也在这两天出炉。
联合报要是先登了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的消息,无疑是落了下乘。
毕竟美国诺奖可没有正牌诺奖的影响力大!
正在梅新胡思乱想的时候,副刊的主编弦跑了过来。
梅新,明天的面发排了没有?
发排即将编辑好的稿件按照面要求进行排,形成初步的报纸样张。
正在排。
疝弦松了口气,正好,给我插个稿件!
他着递给梅新一份稿件,梅新接过一看,稿件上的标题赫然写着:大陆作家许灵均荣获本届美国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
梅新略显意外,这个消息我刚跟胡总完,还没决定发不发。
疝弦不解:这有什么好犹豫的?这可是中国人在海外得了文学大奖。
这不是诺贝尔文学奖马上也要出结果了吗?我猜总编是怕先发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的消息,在气势上弱了中国时报那边一头。
症弦嘴了一声,杞人忧天!诺奖的报道在于深入程度,跟报道先后有什么关系?纽斯塔特奖的名气没有诺贝尔文学奖大,但这是中国人得的奖,我们更应该重视。
他又赌气道:我去跟他!
完这话,梅新就看着症弦进了胡立台办公室。
而后里面传来了一阵争吵声,过了几分钟,症弦出来,神色趾高气昂,将稿件甩给梅新,只了一个字:
发!
梅新在心里给症弦比了个大拇指,在报社内,敢跟总编辑这么顶牛的,估计也就弦了。
症弦五十年代便是湾岛知名诗人,七十年代赴美深造后,受老板王永庆礼遇聘为副刊主编,一将副刊打造成为湾岛的文学圣地。
同时他现在还是联合报的副总编,可谓资格老、权威重。
梅新好奇症弦是怎么知道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的消息的,症弦是郑树森半个时前来电话告知了这个消息。
郑树森是湾岛人,现在是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的文学教授,一直热心两岸三地的文学发展,与国内外很多重要作家都有联系。
前些年联合报副刊与中国时报副刊争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深度报道,靠的就是郑树森。
每年诺贝尔文学奖一公布,郑树森总能第一时间就找到获奖者做专访。
疝弦又:这么多年下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采访读者们也看够了,我看这回可以换个新鲜的。”
梅新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问:不采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了?
没不采访,两准备,先采访许灵均,这两年他在岛内可不是一般的火。
疝弦这话时嘴角泛起笑意。
早在几年前林朝阳的作品开始在香江出时,这些出物就不时会被一些往返于香江和湾岛之间的文人夹带入岛,不过那时候林朝阳的作品只是在范围内流传。
直到前面,林海音的纯文学出社正式将林朝阳的几部作品引入湾岛,林朝阳的影响力才得以在普通读者之间扩大。
这种影响力最具象化的表现就是那几部引进作品在岛内的热卖。
迄今为止,林朝阳一共有四部作品引进,分别是梵高之死禁闭岛
闯关东和楚门的世界。
其中梵高之死禁闭岛楚门的世界等三部作品销量都在几万册到十几万册之间,闯关东的销量一骑绝尘,至今已经卖了266万册。
高人一等的销量背后是高口碑的支撑。
闯关东在湾岛发售后,受到了岛内读者和评论界的一致赞美,两报副刊都曾发表过知名作家、评论家对这部的评论文章,好评如潮。
您要采访他可方便了!梅新笑着。
在症弦之前,联合报副刊的主编是林海音,而林海音又是林朝阳作品引进湾岛的幕后推。
有这一层关系,副刊要采访林朝阳想来肯定不难。
而且去年联合报在林海音的恳求下还曾为林朝阳入岛交流一事摇旗呐喊,虽最后没有获得官方首肯,但总归是有这份香火情在。
症弦听到这话也笑了起来,越想越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次日上午,新一期联合报上市,关于林朝阳获得美国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的消息刊载在上面,立刻引来了湾岛文学界和读者们的关注。
因为政治原因两岸阻隔多年,但文脉相通,对于很多事物的追求也是一致的。
比如在文学奖项上,双方都极为推崇诺贝尔文学奖;比如崇尚美国文化,湾岛比如今的大陆更甚。
林朝阳的名字对岛内作家和读者来并不陌生,看到这个消息,许多人都感到稀奇。
没想到有一天会在湾岛的报纸上看到大陆作家获得美国的文学奖项。
这些人对林朝阳获奖的经历感到很好奇,可惜的是联合报上刊登的消息太过简短,无法满足大家的这种好奇。
日本,东京,世田谷区樱条水。
文理学院楼内,陆陆续续有学生走进三楼的阶梯教室内。
今天在这里上的课程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生们进了教室后互相打着招呼,汇聚成一片吵闹声。
哒!哒!哒!
教室的门开着,传来鞋跟与地板接触的声音,频率有些急促,立刻让教室内的声音低了下去。
片刻后,近藤直子教授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她脚步轻快,脸上带着春风般的笑容走到讲台之上。
此时教室内已经完全安静下来,近藤直子的眼神在学生们的身上扫视了一圈,微微点头。
然后道:同学们,在今天的课程开始之前,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消息。
听到这话,不少学生面露好奇之色。
就在两天之前,来自中国的许灵均先生荣获了美国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
近藤直子公布这个消息时,脸上写满了激动,底下的学生们立刻响起了交头接耳的嗡嗡声。
学生们对许灵均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一方面是因为近藤直子对这位中国作家极为推崇,经常为学生们讲解他的作品。
另一方面是因为许灵均的作品算是近两年在日本卖得比较火爆的外国文学作品,大家都是文学相关专业的学生,还有不少人看过这些作品。
在学生们私下议论纷纷的时候,近藤直子又略显亢奋的介绍道:
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是美国知名的文学奖项,我们所熟知的隐逸派诗歌三杰之一的朱塞佩翁加雷蒂就是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的首届获奖者。
还有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弗朗西斯蓬热这些着名作家都曾获得过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
算上9年法国的勒诺多文学奖,这已经是许灵均先生获得的第二个重量级国际文学奖项,足以明许灵均先生在文学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
许灵均先生距离诺贝尔文学奖,又近了一步。
到最后,近藤直子表情动容,感觉比获奖者本人激动。
学生们非常理解近藤直子的这种情绪,她可以算是许灵均的忠实拥,也是许灵均作品在日本传播的有力推动者。
而且能和朱塞佩、马尔克斯这些人并列,确实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学生们心中这样想着也不禁对许灵均抬高了评价。
和学生们分享了喜悦之后,近藤直子开始了今天的课程,
上完了课,她刚回到办公室,就听见电话一直在响,她接起电话。
打电话来的是北村美裕,催问她父亲翻译工作进行多少了。
林朝阳的父亲是八月下旬完稿的,两岸三地的出社拿到稿件的时间是最早的,日本方面河出书房要晚了一周多时间,毕竟稿件要漂洋过海。
河出书房拿到了父亲,第一时间便将稿件交给了近藤直子。
近几年林朝阳作品在日本的翻译工作大多是由近藤直子和藤井省三完成了,
两人也因此和河出书房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哪里有那么快呦!拿到稿子之后我花了半个月时间研读,两周前才开始着翻译,现在只翻译了六分之一不到。
这是快的事吗?要谨慎啊,那是林桑的作品!
我知道你们着急,想赶上林桑得奖这波热潮,但你让我在几天之内拿出翻译稿也不现实啊。
再了,还有校对、排、印刷这些环节。”
近藤直子挂断电话后摇了摇头,对待得奖这种事,出社果然是无法冷静的跟出社打交道多年,她很理解这种情况。
作家得奖,尤其是纯文学作家得奖,是难得的高曝光时刻,正是卖书的好时候,出社当然希望能够借此会多卖些书。
不过想法再好,也得考虑现实才对。
河出书房方面催着她赶紧把头的翻译工作完成,未免太不切实际了。
想到这里,近藤直子嘴角又露出几分笑容。
得奖的消息一出,想必林桑的作品又要多许多读者了。
近藤直子不关心销量,她更在意的是林朝阳的作品能够被更多日本人看到。
在近藤直子和北村美裕通电话的时候,林朝阳也在接听一通越洋电话。
是芦安瓦尔特代表兰登书屋来电向林朝阳表示祝贺。
谢谢,谢谢。确实令人意想不到,我也没想到这次的奖项会颁给我。”
一番祝贺后,芦安瓦尔特谈到了林朝阳获奖兰登书屋的宣传计划。
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在美国文学界地位颇高,得奖后对于作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作家在美国的影响力来。
所以他们趁此会邀请林朝阳到美国来参加一些活动,巩固一下林朝阳的名气,这样对林朝阳作品未来在美国的出发行也有好处。
可林朝阳最近要忙着应付国内文协方面安排的活动,仓促间不太可能去美国待太长时间。
了解完情况之后,芦安瓦尔特有些遗憾,最后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那就等明年纽斯塔特奖颁奖吧。
纽斯塔特奖的颁奖在明年5月份,那时候还会有一波曝光,只是热度肯定不如奖项刚公布时高了。
定了这件事后,芦安瓦尔特又问起了林朝阳的新作情况。
林朝阳跟兰登书屋的合作,亲密程度远不如跟两岸三地、日本方面的合作,
因此父亲写完之后他并没有告诉芦安瓦尔特,毕竟入验师都没在美国出呢。
这次芦安瓦尔特特地问到了,林朝阳便大概跟他讲了父亲的故事和独特的叙事结构。
听完他的介绍,芦安瓦尔特深感兴趣。
再加上林朝阳这次得了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在美国文学界和读者当中的名气必然会有所提升。
于是芦安瓦尔特提出了将这两部都引进到美国来的想法,林朝阳自然欣然同意。
和芦安瓦尔特通完电话,林朝阳没闲着,开上车往八里庄的鲁迅文学院去了,前天唐因邀请他来给鲁迅文学院的作家班分享分享获奖感受和创作心得。
算起来这已经是林朝阳第三次来鲁迅文学院讲课了,这次讲课的学员班跟上次讲课的几乎是一伙人。
之所以几乎是一伙人,是因为这一届的学员大多都是年那一届短期学员班的成员。
然后年鲁迅文学院和燕师大联合举办研究生班,这些人又在鲁迅文学院念了两年书,毕业后就是研究生文凭了。
这些学员当中的许多人都去过六部口胡同,是林朝阳家的常客,大家见面了气氛热络而融洽。
学员们对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充满了好奇,谈到得奖这件事,林朝阳能给大家讲的其实不多,因为他对奖项的了解也很有限。
只把萧乾提名他的事讲了出来,学员们这才知道原来得奖也得有点人脉才行不过大家想了一想,觉得这个想法也不对,首先还得是作家的作品和文学成就受到了同行的认可才行。
朝阳老师,您觉得您未来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会大不大?有学员问。
林朝阳对这个问题并不意外,不管是那年拿了勒诺多文学奖,还是今年拿了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总有人会把话题拐到诺贝尔文学奖上。
奖项对于作家而言,可遇而不可求,鲁迅先生一生没得过什么奖,但不妨碍他的伟大。
大家可能觉得我是站着话不腰疼,其实我想的是,大家首先要认真做好眼下的事。
身为作家,最后还是要靠作品话。
你得了一堆奖项,可一部能够流传后世的作品都没有,这是什么很值得骄傲的事吗?
林朝阳的问题在座学员陷入了沉思,林朝阳又道: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听着这句话,众人神色凝重,深感受教。
讲完了课,林朝阳没有立刻就走,他身边围绕着一群学员,大家还有不少问题想请教。
轮到于华的时候,他期期艾艾的:朝阳老师,我刚写了一部长篇,
是我第一部长篇,您有没有时间帮忙斧正指点一下?
众学员听到这话,露出嫌弃之色。
好你个于华,真不要脸!
什么斧正指点?只怕是想让人家给推荐吧,人家要是给面子,再给写个评语、序言什么的,发表、出还不是轻而易举?
行啊,稿子在哪里,拿给我吧。林朝阳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此话一出,学员们嫉妒的脸都绿了。
早知道林朝阳这么好话,我也直接上来就递稿子了!
矣,我马上给您去取。
2
于华大喜过望,冲回宿舍把稿子取来交到林朝阳上。
在细雨中呼喊?林朝阳看着稿纸上的文字念了出来。
于华有些不好意思的道:我第一次写长篇,没什么经验。
林朝阳笑着调侃道:能写出来已经比很多人都强了!
他这话时,脑海里飘过的是几张脸,陈健功、郑万龙、李拓-——”
祝伟曾经拿几人开过玩笑,他们几个人写不出长篇来,主要是因为跟林朝阳走得太近,被吸了才气。
张承治对此提出过反驳意见,他认为哪怕陈健功、郑万龙、李拓三人能写出长篇,合在产量也远无法跟林朝阳相比,这问题的根子还是出在本人身上。
陈、郑、李三人被两人连着开涮,心中不爽又无奈,只能抱团取暖,互相鼓励。
拿上于华的稿,从鲁迅文学院回到家中,林朝阳正打算做点吃的,不想又被叫去接国际长途,这回打来电话的是林海音。
据她所,前两天联合报刊载了林朝阳获得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的消息,在岛内文学界和读者当中引起了不的反响。
联合报副刊的症弦咋天联系她,请她帮忙联系林朝阳,做个专访。
对林海音的这个请求,林朝阳自然没什么问题。
我现在在燕京,联合报的记者能过来吗?
林海音笃定道:能!
赴陆采访更有话题性,不能也得能。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