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水至柔而万化

A+A-

    北月河水面开阔,但水深礁多,水下地形复杂,整条河流最宽之处,几乎能达到百余里宽,最窄的地方也有二十来里的宽度,整条河流基本上都是三四百丈深,传最深之处甚至能达两三千余丈,即便最浅处也有百十来丈深,河中遍布各种大大的暗礁。

    在陈国王室南渡开拓之前,这里是一片舟船难行的不毛之地,只有少量的渔猎聚落在此讨生活,而在这些渔猎聚落之人的口中,这条宽阔水深的大河唤做荃河。

    当年陈国王室先祖们欲南渡开拓句陵时,派出了一个名叫李北月的人带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动用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才终于找到了一段相对来最窄最浅,而且暗礁最少的河段。

    这条河段的发现,终于使得万石大船能够来往于荃河两岸,也让北岸的物资可以源源不断的输送往南岸,最终为整个陈氏王族扫平了南渡开拓的最大障碍。

    因此,在陈国立国之后,陈王下令将荃河改为北月河,以纪念当年主持寻找黄金河段之人的功绩。

    如今这段河段,就在南靖县安平渡镇内,也被众人称做安平水道,但这里已不再是繁华昌盛,川流不息的商贸渡口,而是整个北月河防线防守严密的核心之地。

    这段安平水道并不长,大约七百来丈长,河床距离一百一二十丈深,两岸的宽度也只有三十里不到。

    在北月河的水下,这里的河床就像一条隆起山脊一样,横亘链接了整条北月河两岸,这条山脊面向下游的一面,是一道长达十多里的缓坡,沿着河流往下,河道的深度就会逐渐缓慢变深。

    但安平水道上游就有所不同,这一面像陡峭的山崖,在不到七八十丈的长度上,就从四百来丈的深水区,突然跃到一百多丈,突然跃起的河床,拦住了上游急速湍流,使得那段山脊上的河流水流平稳了很多。

    但被挡住的湍流,确让上游北月河内的水流也更为复杂湍急,就连最熟练的渔民,也不敢在这片河域内孟浪。

    在水流天长日久的冲刷之下,这里的暗礁也比下游河段更多更密更复杂,但这些复杂的水文环境,也催生出了一个有利于水下活物生存的环境,在这里的河水中,到处游弋着奇特的鱼类。

    在以往没有打仗时候,附近常有最大胆,经验最丰富的渔民,驾着独木舟到此处捕捞,所得的鱼获,能在安平渡最豪华的酒楼里卖出天价。

    但如今这里除了来往于两岸的军船之外,也只有陈国王公贵族们的寥寥数艘走私船而已,围绕着安平水道的上下百里的水面上,早已经寂静无声。

    从安平水道出发,沿着河道往上游七八里的地方,河水在这里已经平稳了许多,密密麻麻的水下暗礁形状怪异,无数的鱼类在其中游来游去,河面上皎洁的月光,也只能透进二十来丈的水里。

    靠近岸边的水下,有一座类似堆砌起来的立柱型暗礁,在礁石距水面七八丈深,面向河中心的地方,有一方不算大的空洞,当中盘坐着一道人影。

    透进水中的月光越过洞口,斜斜照进了刚好能够容纳一人的空洞里,洒在了那道身影盘坐着的腿上,泛起的反光映出了那道人影的模样,那道人影身材高大,两鬓斑白,双眼紧闭,神色安详,口鼻处有亮晶晶的水泡堵住。

    若是此时,有位修仙者在旁,就会看见北月河水中那些灵气光点,正随着这人的一呼一吸之间,缓慢而坚决的从这人的全身渗透进去。

    光阴流逝,月盘西挪。

    石珪缓缓的睁开了双眼,随着眼中的一摸流光闪过,他深深的吐出了一口气,那股气流穿过口鼻处的水泡,融进了河水里,然后变成了一串串气泡,摇曳着向上飘摇而去。

    今天的修炼基本完成,石珪感受着体内筋脉里活泼泼的灵气流动,不由得心中也有些满足,仗着水灵珠的功效,在北月河里修炼,果然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自己停滞多时的灵力,又开始缓慢的增长起来了,这让他一直焦躁不安的心终于轻松了下来。

    ()(e)  自离开句陵河后,石珪的灵力就没有再增长过,起初他还有些心思去探寻原因,但学识浅薄的他,根本无法找到原因。

    在经过他能想到各种段方法之后,也无法让自己的灵力得到增长,无奈之下,他也只能从其他方面着,看看能不能在寻找到一些触类旁通的办法。

    因此,他用灵力磨开了采花大盗留下的荷包,也得到邪魔典这种法术的旁门修炼之法。

    石珪按照自己的推测,去修炼太一生水妙化真经里的控水术,希望能从当中找到一条解决自己灵力不再增长问题的办法。

    但随着石珪在艮山营内的官职被免,一直积压在石珪心中的焦虑、恐惧等等情绪爆发了,他完全迷失了方向,下意识的把追求官职当做最后救命稻草,不自觉的就成为他人中的棋子。

    要不是因为偶然间跌落水中,唤醒了石珪的神智,只怕石珪可能就要与修仙大道无缘,从此沦为世间一名唯利是图,利令智昏,终身沉浮于宦海之中,与人勾心斗角的庸吏了。

    清醒过来的石珪,没敢再继续阅读邪魔典,而是耐住性子,老老实实的重新捧起太一生水妙化真经、太一生水本义书进行研读。

    直到他结束任务来到北月河边驻扎,在随后的河边例行修炼时,再次发现在北月河内那澎湃的灵气包裹下,自己体内灵力终于开始重新增长的那一刻,他才真正的把心放了下来。

    当然石珪在欣喜之余,也在总结自己的体会经验,这体内灵力的增长,必然和外界的灵气有关。

    一如在贫瘠的句陵河畔,无论自己如何努力的修炼,这灵力硬是不会增长一丝一毫,但换做是北月河畔,那些逸散的灵气,就能让自己的灵力出现增长,而且增长的数量还不少。

    石珪暗自鼓励自己,这条宝贵的经验,一定要牢牢记住。

    切不可再因为灵力不增长,从而让自己心中充满焦虑恐惧,担心自己的人生从此就完结,无法再有丝毫进展,于是就把自己取得进展的希望,寄托在谋取官位之上,但丢掉了官帽后,自己就钻了牛角尖,非要找回自己面子,导致自己一步步最终走向失控,这种事情发生。

    这一切的根子,还是在于自己太过在乎修为进展了,没有做到从容不迫,最终进退维谷,正所谓欲速而不达,太过迫切需求什么,反而还会越来越远离当初的愿望。

    当然,石珪所不知道的,这正是这世间散修众多,但却出不了几个大人物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是世界所有散修最无奈最痛苦的事情。

    修仙界的散修,大致分为两类,一些是本领高强的宗门修士,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宗门自行修炼,这类散修具备各种修仙道路上的知识,有着对修炼体系的清醒认识,修炼速度不比宗门修士慢,甚至有些天才,还比宗门修士修行的更快,更强,更厉害。

    另一类就是从没有进过宗门的散修,有些是缘巧合之下走上修仙之路,有些是师徒传承的修士等等,这类散修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修仙知识,尤其是缺乏对修仙体系的正确认识,往往在修炼当中,会因为贪恋威力巨大的法术,或是其他什么诱惑,又或是基于错误得理解认识,会走错修炼的方向、道路,到了修为日益精深之时,这才发现前路断绝,从而陷入进退不得的窘境之中。

    如果师徒传承的修士,可能会受传承狭窄范围的限制,而看不清前路,但好歹还可以接受师父在修炼境界之内的指点,也不至于缺乏修仙常识,可以是如同提灯夜行山路,需要步步心。

    对石珪这种偶得缘的散修来,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可怕,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着,去攀爬陡峭的山峰,任何一点点失误,就可能导致跌落山崖,摔得粉身碎骨。

    石珪仅仅修炼一年多的时间,就已经遇到了无数的难题,每一步都走的艰辛无比,甚至连走火入魔式的误入歧途,都已经有了两次。

    要不是石珪修为尚浅,外加自己也算心翼翼,再加上运气足够好,这才没有酿成什么不可挽回的大祸,甚至还因祸得福,稍微领悟到了些修行上的经验规则。

    ()(e)  石珪稍稍抬着头,望着水面上的有些荡漾的明月,心中却是不停地在思忖着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所作所为。

    月光之下,一条银灿灿的水蛇,正悠闲的贴着水面游弋,那一身银亮的鳞片,在月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美丽耀眼的光芒。

    忽然间,水面上一暗,一团黑影仿佛从月光深处冒了出来,直扑这条悠闲游弋的水蛇。

    正在盯着水面月光思忖的石珪,稍微愣了一下,然后定睛一看,那团从月光中扑出来的黑影,原来是一只鹰鹞模样的猛禽。

    那猛禽一双铁爪黄钩,已经在空中完全展开,它贴着水面猛地一抓,就用鹰爪死死勾住那银亮水蛇的身躯,石珪眼见那钩爪都已经抓进了那水蛇银亮亮的鳞片之中。

    就在那猛禽振奋羽翼,将要高飞的时候,那银亮水蛇的下半截蛇躯,却是倒卷了起来,从两只鹰爪当中穿过,缠上了那猛禽的脖子,然后缠绕一圈之后,又延伸到了猛禽翅膀与身体相接的关节处缠绕。

    然后那银亮水蛇猛地收缩整个身体,那缠绕在猛禽身上的蛇躯,就如同一条收紧的绳索,直接就把那猛禽给绞的全身无力,直直下坠。

    那猛禽被绞之下,也连连甩动自己的脚抓,企图把银亮水蛇甩下,但这个时候银亮水蛇的那些鳞片,却紧紧闭锁起来,把那猛禽的脚爪死死锁在自己身上,让那猛禽无法逃离。

    “扑通!”

    那只猛禽最终还是被银亮水蛇给拖进了水里,任凭那猛禽使劲的扑棱着自己的翅膀,也还是无法逃脱被那水蛇拖入深水的命运。

    石珪看着那猛禽在水中使劲扑腾翅膀,却毫无用处的场景,心中不由得感叹到,猛禽的翅膀在天空中,用来飞翔无往不利,但在水下却毫无用处,这样拼命是挥动翅膀,反而还让自己更快的被那水蛇拖入水中。

    这让石珪想起了,那个穿着铁甲落入水中,最终却被沉重的铁甲拖累而溺死的军将。

    这翅膀只有在天空中才能发挥用处,沉重的铁甲也只有在陆地上才有用武之地,到了水里,猛禽的翅膀无法让身体翱翔,猛将的铁甲无法让自己更安全。

    所以,这世间的东西,是不是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超过这个范围,是不是就不会有用了?甚至还会起反作用?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话。那么这世间,可能不会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而是充满了变数。也许不变的东西,也只会有变化本身吧?

    那变化本身,又会是什么呢?

    石珪无意识的畅想到这里,蓦然间,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太一生水本义书里的一句话,水至柔而万化。

    对!!水本身就不具有形状,随着盛它的容器而变化万端,那么可不可以,水虽不是变化本身,但却体现着变化的模样?!

    再想深一层,是不是熟悉了水的变化,就可以反推出变化本身的特质?也就是水的特性,其实,体现着世界万物的本性?!了解水的变化,就能去把握世间万物的变化?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真是可以得上是“上善如水”了,水代表着万物的本性,那么太一生水妙化真经里只有一道控水术,也不是因为无法写上更多法术,而是想让学习者专心练习这道法术,并通过这道法术,领悟“水至柔而万化”的道理,最终理解水变化背后,代表着世界万物本性,其中所蕴含着的深刻大道?。

    月头逐渐向西移动,可水下盘坐着的石珪,依然陷入深深地沉思当中,他的眼中不时闪过一道道精芒,脑中活跃的思维火花,不停地在他脑海中,迸发出一道道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