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6 章 大明王朝07(小修及作者有话说)

A+A-

    偏偏太子力量又不足以护卫自己

    天幕顿了顿补充道:特别是明后期皇子力量都十分孱弱,太子生存更加艰难险恶。

    追其原因除皇帝对太子的防范猜忌外,还因皇子生母无法护着他们

    天幕浮出熟悉的字体: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预政事卿等为我纂述‘女戒’及古贤妃事可为法者,使子孙知所持守。

    殿内数双眼齐齐刷刷落到大明帝王身上,看得朱元璋脸色发僵:这是他的话,又有哪里不对?

    “大妹子,你后人是不是不喜咱?”接连打击下,朱元璋心梗得难受:“换着方挑咱的错?”

    天幕指出大明缺陷他感激,但他所制规定都是有原因的!

    朱元璋觉得委屈,非常委屈,他为什么定下后宫不得干政之制?

    瞧瞧元朝,元顺帝不能严管后宫政事,让妃子宫女用金帛私通外臣,宫室,难道不该禁?

    这可是前车之鉴呐!他大明难道不该修正?

    马皇后想抬安慰他,却被朱元璋死死抓住不放,只得轻声道:“你想什么呢?后人对你推崇得很,还把你跟唐太宗并肩呢。”

    她不懂什么叫做龙傲天流,但她明白逆袭二字,老朱不就是逆袭人生?

    从居无定所的和尚走到天下之主,有谁能做到?

    劝慰半晌后,朱元璋又打起精神继续听天幕讲述,身为天子他自有容人之量,他只是一时接受不了自己所定之法,法法有陷。

    难道他做得真那么差?

    即:鉴于前代后宫祸乱朝政之鉴,皇后虽为天下母,但也不能干预政事。

    至于嫔嫱(妃子)之类,不过是侍巾之人,君王不能宠爱太过,否则崔生骄恣之心,生事后宫。

    为给子孙作出表率,尔等要多读‘女戒’,并多听古时贤妃事迹。

    所以‘良家女子’是大明选妃立后的首要条件,为让子孙铭记朱元璋定下祖训:

    天子及亲王后妃、宫嫔等,只能选良家子,不能接受大臣亲女,以防藏奸,树国不利

    刘启摸着太子的脑袋,慢慢道:“朕把粟妃系的属官卫绾,放到你身边许久,你可知深意?”

    “嗯嗯”刘彻点点头,国政要事父皇从不瞒他,卫绾起初是河间王刘德(刘荣亲弟)老师,大哥被废后才奉命成为他的太傅,父皇是为他好。

    迎上天幕上明太子生存艰难几字,刘启目光森然,对刘彻的话颇为柔和:“卫绾此人,既无拾遗补阙之功,更无兴利除弊之绩。

    但他有一点好处,其历经两朝又尊君守道,所代表的力量能护你基本安稳。”

    天子之路常伴荆棘暗渊,彻儿,朕为君为父,为你未来已尽全力。

    刘启常年肃穆的脸微微柔和:“朕大行之后,大汉江山就要你靠你接担,他日若政事遇上难处,多忆高祖文帝行事,以及朕教对你的教导。”

    听到父皇真切

    剖白,刘彻眼眶红红的,依赖地拉了拉他袖子,还带着婴儿肥的脸颊贴在刘启掌:“父皇好爱儿臣,儿臣也爱父皇。”

    朱元璋在制定后宫权力制度时,没有给后宫赋予相应的权力。

    换句话她们没有理法支持,无法受到宗法、法规保护。

    哪怕是在明初,拥有相应权力的皇后,也只有寥寥几位

    天幕上明祖宗之法渐渐淡去,几行字缓缓出现在历代眼前:

    朱元璋马皇后;

    朱棣徐皇后;

    朱瞻基孙皇后;

    朱棣把目光落到孙儿身上:p;ldq;孙皇后???[]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突然得知与自己未来相关的朱瞻基:很慌,但他有话:“孙儿也不知孙氏为何成为皇后,爷爷再等等,后人定会到孙儿事迹。”

    爷爷,别把注意力放到这些事上,想想仁宣之治,盛宣之治,盛事啊!

    感受到身上实质性的目光挪开,朱瞻基才险险地松了口气:原来孙氏真成了他皇后?

    随即眸中升起疑惑:母妃素来不喜孙氏,怎会选她做自己王妃?

    前两位皇后靠的是夫妻共患难、风雨同舟的情谊,得到丈夫尊重喜爱;

    她们出身文武功臣贵戚之家,属于有政治背景的皇后,自身携带力量要比良家子皇后强上许多。

    孙皇后走的是青梅竹马从妃转正的路子,她能得到政治权力,是遇上国情特殊缘故

    天幕没具体道出何为特殊,而是下了结论:

    不管如何,她们都是皇位继承人的亲生母亲,其地位无人能及

    天幕话一转:即便如此,她们活动空间也极为有限,如马皇后身为正位中宫,能做的仅仅是:

    益自勤励,督宫妾织女工;

    劝上亲贤务学,随事几谏,讲求古训。

    以上权力还是马皇后据理力争来的

    神迹话刚落音,朱标等人立马转身看墙看柱,总之不看身后大明夫妻。

    李善长更是恨不得撞进地缝:天幕啊,陛下私事岂能乱?你给我收回去,收回去!

    他在抓狂,朱元璋更是抓狂+暴跳如雷:“大妹子你,咱什么时候不让你议政的?”

    郭子兴想饿死他,是大妹子带蒸馍给他。

    他在前线打仗,大妹子在后方率诸校妻子,不断缝纫衣裲鞋袜补添军士。

    一桩桩一件件的辛苦事,他朱元璋都记着呢,怎么会干没良心的事?

    马皇后好气又好笑地拍了拍他肩膀,让他消消气:“你为天下父,我为天下母,有没有据理力争,我比后人清楚。”

    她想了想又补充道:“天幕所讲之事,不也是历代皇后本职?”

    唐太宗皇后长孙氏,不也是劝上亲贤务学,随事几谏?

    难道她就失了理法,不能为后?

    后宫大部分女子既无娘家做底气,也无理法支持,更无经济傍身。

    这就导致后宫

    荣辱全系皇帝身上,其中母仪天下的皇后尤为突出。

    自身无法得到皇帝垂青时,皇后中权力会急剧萎缩,既做不了皇帝的政治盟友,也没有力量自保。

    ?南漳的作品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最新章节由??全首发更新,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恶劣的环境下,大明成了废后最频繁的朝代

    明宣宗胡皇后被废;

    景帝皇后汪氏被废;

    宪宗皇后吴氏被废;

    世宗皇后属于批发商品,废了三任;

    秦始皇p;p;刘彻p;p;李世民:大开眼界!

    拉出大明皇帝简历,就能统计出大明帝王身份:仅两位是皇后嫡子登基,其余皆是嫔妃宫室之子。

    但嫔妃宫室能诞下皇子,不代表她能获得理法保护,更不代表她们有能力保护孩子

    明孝宗(朱祐樘)靠太监宫女遮掩存活;

    明穆宗(朱载垕)因‘二龙不得相见’谶言,生活年例及赏赐,都要靠贿赂严嵩才能拿到;

    明光宗(朱常洛)堪称史上最狼狈太子,隆冬出阁读书,太监烤火取暖,他在旁冻得直哆嗦。

    李隆基看罢冷笑不止,眼角扫过大明皇帝名讳,嘴里吐出两字:“废物!”

    大明皇帝都是废物!

    他自幼被软禁在宫中,兢兢战战整日惶恐不安。

    他不也成为天下之主,缔大唐盛世?

    弱者就是弱者,没能耐厮杀成皇,就该永坠底下,至于后宫理法保护?

    想到昔年噩梦,李隆基神情阴沉如海啸,眸中尽是杀气,有了权势能消除他的梦魇,只有强权才能让他不惧她们

    为夺大位他联姑姑诛杀韦后与安乐公主,复辟后他反身赐死姑姑,废黜王氏(原配皇后)想到曾经的盟友,李隆基眸子变得幽深:朕的好姑姑,你与上官婉儿素来交好,朕送你下去陪她,你可开心?

    这些皇子登基后,又从受害者转为加害者,如明光宗的儿子明熹宗(朱由校),登基前出闭礼成的会都没有,身为国储却不能出阁读书,出去谁信?

    秦始皇缓缓睁大眼:啊?

    刘彻缓缓张大嘴:啊?

    李世民缓缓眨眼:啊?

    刘邦p;p;武则天p;p;赵匡胤:啊啊啊啊?

    朱元璋来不及踢朱棣一脚,就捂着胸口倒下:砰!

    朱棣来不及踢朱高炽一脚,就捂着胸口倒下:砰!

    朱高炽来不及踢朱瞻基一脚,就捂着胸口倒下:砰!

    一砰接一砰,朱家集体砰哒,砰到朱祐憆时,他却冷笑不止:先皇心系万贵妃,因原皇后(吴氏)杖责她,先皇就借牛玉坏朝廷大婚之名,将其废黜。

    万贵妃朱祐憆拳头渐渐纂紧,他在安乐堂时就多闻万贵妃隆宠,但没想到这份降宠能让太后(朱见深第二任皇后)成为摆设,让母妃得不到太医诊视。

    先帝万贵妃朱祐樘身躯微抖,自母妃薨逝后

    ,他再请安万贵妃时,兢兢战战不敢沾一滴水,不敢尝一口食,怕与母亲黄泉相伴。

    朱祐憆眼睫微颤,幼时生活在他脑中太过鲜明,他恶先帝践她人命运,只情深一人之态。

    他不想多娶,只愿守一人白首,不让亲儿再赴儿时险恶生活。

    作为国储,连最基础的生存环境都无法享受,登基后自然难有成就。

    合格的君王当有狮子的威严,才能镇骇豺狼,也该有狐狸的智慧,能识破猎人的陷阱,还要有原则性的仁心,施恩天下。

    三样齐全才能撑起天下亿万民生

    刘启想到民族性格的塑造者、最完美的君主是他儿子,忍不住摸了把太子头:看看明朝皇帝,十个都比不上他的彻儿,朕真会教儿!

    被扒拉发鬓的刘彻无奈地抱着头:“父皇,别揉儿臣头啊,会秃的!”

    被儿子控诉的刘启大一挥:“别怕,秃了也是完美君主。”

    只是后人会叫你秃顶猪猪而已,哈哈。

    刘彻怒视:“父皇儿臣不爱你了。”

    皇子没办法得到母族的庇佑,他们的母亲也难以自主自己的命运。

    侥幸成为太后邵氏(朱见深贵妃)留遗命:今后朝廷选女入宫,不准下江南采选,算是她给江南女子留下的大恩

    天幕语气突然加重:的确是大恩!

    若嫔妃殉葬未被取消,等待她们的命运只能是殉葬

    秦始皇仔细回忆,才想起天幕首次讲述的话:近五十人为明太祖殉葬?

    啧,他地撇嘴:明太祖不怕殉葬嫔妃,在地下找他拼命吗?

    想要保持生前威仪,嫔妃哪比得上军队?

    他精选大秦锐士,仿照其模样塑出人俑,在地下为他冲锋陷阵,再展大秦虎狼之军凶猛!

    朱元璋为不重现元后宫祸乱大事,他直接掐断后宫干政源头,为确保女子不逾越祖制,走时还让无子嗣嫔妃殉葬。

    殉葬风气吹遍大明上下,竟形成女子殉葬惯例

    咱让嫔妃陪葬?

    听清后人讲清未来他干了什么后,朱元璋虎目瞪圆,神情炸得连方言都甩了出来:“俺要她们陪葬干什么?”

    不是,后人你看看咱定下的祖宗规矩啊!

    看看上面有没有写:朱重八让嫔妃陪葬啊!

    他吼完才发现所有人都注视着自己,朱元璋恼羞成怒:“看什么,标儿你!”

    朱标斟酌着词心道:“爹,你有没有下令殉葬不重要,重要的是后人认为你下令了,”

    “兔崽子”朱元璋大怒,弯腰脱鞋扔向不孝儿:“还不向天幕澄清流言!”

    殉葬之风从朝廷蔓延到民间,如大风刮过中原。

    大明为何这么轻视女子?

    天幕否认:不,他们不是轻视女子,而是轻视无权又无用的女子

    大明一朝,女子拥有权力最重的地区,是少数民族地区

    天幕现出一张圆形的分区图,上面用颜色区分开来,其内容一目了然十分清楚。

    李世民立即动笔:快快快,抄后世作业。

    大明政局稳定后,形成以京畿—郡县府州路-内藩诸侯国土司-边区、军卫所-羁縻州府、藩部-朝贡国、外夷、化外之国为主的七级政治影响结构。

    在七级政治影响结构中,土司位于第三级,其政治地位与诸侯享有同等地位,可见土司对大明而言非常重要。

    这些边疆民族的族长/君长,有部分人为女子

    武则天抬头仔细看过女土司名讳:

    田州瓦氏率狼兵至苏州,主战倭寇,杀退敌人;

    泗城州卢氏参与镇压贵州苗乱,被封为贞寿夫人。

    忍不住击掌赞道:“谁女子不如男,不过是没会展现罢了。”

    她的话无人应答,群臣沉默地看着天幕继续播放的文字:

    云南需益州知州阿卑故亡后,由妾适壁袭职。

    贵州普安州隆畅死后,由女儿阿铎承袭。

    这些女土官中有正妻,有妾也有儿媳,她们男子一样,有袭职丈夫/公公职位的权力。

    对于女子承职管理当地,朱元璋的态度是承认她们有政治权力:凡土司之官,其子弟、族属、妻女等,从其俗皆可袭替。

    为什么明廷会主动承认边疆民族女子参政权?

    司马光抨击:“后人牵强附会!”

    边疆民族乃狄族群居之所,未经教化自然不懂阴阳协调之理。

    朝廷认其俗,是为了抚之以安静,才采取的因俗而治,以夷治夷罢了。

    后人岂能用边疆民族同等中原女子?

    王安石忍不住直言:“你嘀咕有什么用?对天幕啊,看后人会怎么回应?”

    司马光噎住,指着他的不停颤抖,却半晌不肯张口。

    因为她们有能力帮助大明!

    如贵州两位璀璨明珠:刘淑贞和奢香,她们都是彝族女土司,为明开拓西鄙,世世保境。

    朱元璋以锦绮、珠翠、金环、袭衣、如意冠等相赐,封奢香为顺德夫人、刘淑贞为明德夫人

    朱棣一愣,奢香夫人?

    随即想起来她是谁,是个行事大气有度的巾帼苴慕(君长)。

    想到她率部开置两条驿道,打通贵州诸部,让西南彻归大明。

    他摩挲着指节,想起太祖之言: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

    朱棣侧目看向朱高炽:“朕记得奢香夫人独子阿期陇前些年学成而归,太祖赐姓‘安’取名‘的’,给朕记下,待天幕结束后,再赏安的以镇西南?”

    朱高炽正想应承,殿内响起一道有节奏的男声:

    不等三更过天晓白

    奢香夫人赶月归来

    历代君臣首次听到念叨似的歌声,颇有些不习

    惯地动了动身子,听了半晌终于听出他讲的是什么?

    的是奢香夫人的故事。

    秦始皇p;p;刘彻p;p;李世民p;p;赵匡胤朱元璋心下发酸:朕的歌呢?

    后人朕的歌曲呢?难道你们没给朕写乐?

    心中正不是滋味,正眼巴巴询问天幕时,殿内曲调大转,一道激昂豪放的女声猛地砸在入耳道:

    乌蒙山连着山外山

    月光洒下了响水滩

    有没有人能告诉我

    可是苍天对你在呼唤

    你来过年华被传

    百里杜鹃不凋落

    秦始皇眸子一亮,好嗓子!

    此嗓配着辽阔深远的曲子,唱得荡气回肠,十分宏达悦人。

    朕爱此曲!

    自天幕降临后,乐府多有尝试后世序曲,但如此沉厚灵动的歌曲,他首次聆听。

    朕爱此曲!

    秦始皇决定:复刻,等复刻成功后举宴众听!

    老朱明白女子能力,但他只看到了中原女性干政的负面,没看到利国利家的一面。

    为保明万世系,他就像闷头治洪的农人,只修堤坝挡水不因势利导,认为只要堤坝修得快,洪水定能防于危险之外。

    可惜堤坝修得再高,也架不住堤溃于蚁穴啊!

    来了!

    殿内所有目光齐齐落到朱棣身上:你子怎么上位的,马上就能知晓。

    朱樉更是抱臂对他无声表述:看你怎么狡辩!

    朱棣红着眼咬牙死死地盯着天幕:他也想知道自己怎么成为大明皇帝的。

    自懿文太子朱标病亡后,为抬朱允炆尊位,朱元璋把皇明祖训前后修改近六十次。

    把关于天子、亲王各种礼节细节全都罗列清楚,为的就是避免诸王以辈分凌驾天子,对朱允炆造成威胁。

    同时又辑历代宗室诸王为恶悖逆者,编成‘永鉴录’颁给诸王,让其好生观看。

    一套流程下来,老朱是指着藩王鼻子教:给咱把国门好好守着,别到处作恶为祸大明。

    总之朱元璋在临走前,把能架好的台子都给朱允炆搭好了。

    那好孙儿上台后怎么报答爷爷的?

    报答第一步:拆台子!!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