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任命堡长

A+A-

    其实管理田地,困难是极大的。

    现今军户逃亡不断,屯田,需要的不仅仅是人,而且是得有劳力的青壮年。

    开垦管理土地,最为紧缺的便是钱粮,源源不断的钱粮。

    再加上天灾兵乱,朝廷上面的征收,实在是个苦差事。

    可眼下,这件事对于宋轩来讲,却是个天大的会。

    自从他下定心思要好好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之后,拥有自己的土地地盘,这个念头就一直盘旋在他心底。

    他有系统傍身,现在也有了不少存银,按理来,日子已经过得相当滋润了。必须多的普通百姓,那是好太多太多,更不用那些流民。

    不过,他虽然对这个世界的历史不是特别了解,可近段时间的学习也让他心中有那么一种预感,恐怕不久地将来,大夏和昭戎诸部蛮子之间,必然有一场大战。

    战争过后,大夏将何去何从呢?

    是如前世的宋朝一样被迫割让半壁江山,偏安一隅。又或是直接像明末一般,叫外族掌管了神器?

    一切都不得而知。

    他此时乃是大夏的百姓。尽管作为后世人,他对这个封建王朝并没有什么感情。

    可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当自己的生存都受到极大威胁时,去职责那些贪官污吏,去咒骂那些黑心地主,没有任何作用。

    如果未来那场浩劫真的回来,在乱世之中,就一定得有自己的地盘势力。

    所以,土地,人口,粮食,是重中之重。

    现在宋轩有几千两银子,也有数百石粮食,已经可以招募到一些兵马了。

    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况且大夏朝现在还没有死。

    他擅自招兵买马,便等同于公然宣布谋反,这样也太猖狂了。

    好在他当日决心参军,现在又立下了战功。

    对于宋轩来讲,真正宝贵的东西不是赏银,也不是单纯的升官,而是获得名正言顺的理由。

    如今他主动请命屯田,日后招兵买马,修建堡垒,便一切顺利成章。

    不定,还能得到上官的褒奖和政策的支持。

    另外,眼下会正好。

    他宣府城一行,意外带回来了这么多粮食,足以短时间内收养许多流民。

    而且张金准备和塞外胡商交易的粮食,也肯定要想办法都搞到的。

    如此一来,短期内有粮食,有了人,就能完成过度。

    知道支撑他管理下的民众种出下一季的粮食来。

    此乃人和。

    近些年来天公不作美,大夏北境百姓常栽种的作物产量不高,本是坏事。可宋轩之前上山打猎,意外得到了胡商带来遗落在山上的土豆。

    气候的变化,不仅使得燕北府也能种土豆,而且很有可能从原本一年只能种一季变成两季,此乃天时。

    现在就差地利。

    戚文祥开口问道:“宋堡长,你有为国为民的心思,难能可贵。吧,长兴县内诸多屯堡,你想去哪个堡?”

    既然主帅开了进口,宋轩哪里能不赶紧抓住。

    “禀大帅,我想新立一堡。”

    “新立一堡?”宋轩的回话再次使得戚文祥震惊。

    原本屯堡便困难重重,新立一堡,那不是自讨苦吃吗?

    宋轩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虽然屯田不是个什么好差事,可不管是甲长、堡长、屯长,皆是实打实的官。

    他要是开口要某一个堡,原先担任堡长的人必定不服。而且这些人如何担任堡长?那不是单单凭自己的实力做上去的,多的是人情世故。

    众多官员之间,有多少利益往来,关系如何?他一概不知。

    况且眼下各个屯堡都是弊端多多,与其浪费精力去收拾那些烂摊子,不如自己白起家。

    戚文祥当然是大喜。

    本来宋轩如果能将屯田搞起来,对他来就是一件大好事。

    如今大夏与蛮子对峙,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导致武官杀敌立功的会很少。

    而北境这么多士兵,每年要从朝廷领多少粮饷薪俸,没有战功,皇帝听了朝中文官的谏言,很可能会没事找事的。

    若是能把屯田搞起来,减少朝廷的开支,这便是个大大的政绩。

    这个宋轩愿意新开一堡,便少了许多人事调动。一些有争议的土地暂时也不用处理,省了很多麻烦。

    若是宋轩屯田成功,便可作为模范,在燕北府大力推行。

    若是他屯田失败,也造成不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想到这里,戚文祥点了点头,沉吟道:“烟墩重地,不可轻离。宋堡长,你仍兼着安宁墩的甲长一职。新建屯堡一事,待到选好了地,再做计较。”

    “禀大帅,我已选好了地。”

    “嗯?已选好了,何处?”

    宋轩道:“正是从大湾村往东北而去,沿着鱼嘴河一带的河滩。”

    “什么?”戚文祥没想到宋轩竟会选这么个地方。

    这片地方土地确实宽广,而且地都在官府里,拿给他建堡没有任何问题。

    只是这个地方的田地不产粮食,是人所皆知的事,他为何会选这么一片地呢?难道他不懂农事?

    “宋堡长,屯堡非是儿戏。日后,你要养活屯堡内的军户百姓,还要定期向朝廷缴纳粮食。你所的那片河滩虽地势平整,靠近鱼嘴河,灌溉便利。可是,那片地乃是不祥之地,不产粮食的。”

    宋轩拱道:“大帅放心,田地的问题我已知晓,并有了解决之法。三年,不出三年,我定叫这片土地上长出粮食来!”

    “哦,军无戏言!”

    “愿立军令状!”

    “好,宋轩听令。着令你在鱼嘴河滩一带设立新堡,名曰安宁堡。由你担任堡长一职。现安宁墩,虎烈墩,靖卫墩等原属杨家屯二堡之墩所、田地,划分给你。新屯堡建立之后,开垦出来的田地,应纳子粒,三年内不与起科。本帅会传令全军,勿使有人敢徵扰,你尽管安心屯种!”

    “谢大帅!”

    宋轩大喜过望。

    他不仅得到了建立新堡的资格,而且还多出来许多地盘,这些地盘可都是能够得到好收成的良田。

    而且,有了戚大帅这道命令,他做事便要方便得多了。三年不与起科,压力也了很多。

    戚文祥又对石虎道:“长兴一带,是由你辖下千户、百户与州官共同治理,你作为宋轩的上官,当多多给他帮助才是。”

    石虎哈哈大笑,豪迈道:“这子我看得顺眼,他愿意给大帅分忧,我哪有不鼎力支持的道理。放心,谁敢找他麻烦,卑职提着刀给他撑腰。”

    宋轩立时拱:“谢过石将军。”

    随二人同行的一个书吏模样的老头也适时道:“元帅、将军尽管放心,下官定当倾力支援宋堡长屯堡所需牛具、种子等物。”

    宋轩再谢过,可戚文祥却叹了口气郑重道:“宋堡长,我等能为你做的,便只有这些了。可上天罚罪,你这屯堡到底能不能成,却是难。”

    宋轩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