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有信(六)

A+A-

    杨寂立在塔顶,捧着一盅蒸梨细嚼慢咽。

    梨是上好的哀家梨,寺里自己用明炉烧的,浇了枣汁,甜入心扉。景是好景,初秋的风吹得人神清气爽,大慈恩寺被碧绿的浓荫遮掩着,隐隐露出一角飞檐斗拱。两株桂树,金黄的桂花拂过云阁蝉房,经楼法堂,落在钟鼓楼僧人的衣襟上。他们振一振袍袖,将桂花拂开,用尽全力去撞钟,嗡嗡的响声震得脚底下微微发颤。

    人间胜景,温泌该来看一看。他想。

    时候不早了,杨寂信步走下大雁塔,见塔下一群穿了襕衫的读书人,老的少的,神采飞扬,挤成一堆,中间那人正在墙上为众人提名。杨寂知道这些是新科进士,不免多看了几眼,没见着哪个特别出众的,他摇摇头。

    住持和尚领着几个僧人过来,客客气气地请诸位士子离寺。

    “过几日太后圣人与公主殿下们要来寺里礼佛,今夜开始封寺了,诸位回吧,等圣人礼佛事毕再来。”

    杨寂眼睛一亮,拉着老和尚到一旁,问道:“老师父,不知清原公主来不来?”

    老和尚重重皱纹下的眼皮耷拉着,摇头道:“贫僧不知。”

    杨寂从袖子里摸出一块银锭,塞进老和尚里,腆着脸笑道:“某是外乡人,想远远一观圣人凤仪,凤驾抵达那日,老师父能否放某进来一观呀?”

    住持皱着一张老脸,毫不给面子,“圣人驾临,自有宫中的将士把守山门,便是只苍蝇也飞不进,贫僧不能放施主进来。”话是这么,银子却拢进袖子里不肯还了。

    杨寂恨得咬牙,看他一张枣核似的老脸,也不好骂,只好又讨了一盅蒸梨,便怏怏地离寺了。

    走回留邸,正要跨门槛,背后一个人莽莽撞撞地冲过来,杨寂怀里的蒸梨险些打翻,他忙扶住门,回头一看,正是曹荇。杨寂没好气地骂道:“你急着投胎吗?”

    曹荇一脸惊慌,顾不上跟他斗嘴,只嚷道:“祸事了祸事了!”不等杨寂问个究竟,他扯着杨寂的臂,将他拉到书房,才把怀里的一封信丢给杨寂,喘着气道:“郡公的信,你看!”

    杨寂满头雾水,将信取出,还未细看,不由地脸往后一仰——好似生怕温泌的唾沫喷到自己脸上。温泌这封信草草写就,怒气满满,大意是在骂杨寂眼瞎:戴申不要,你急着捧回来,你是把我当捡破烂的吗?戴申的烂摊子,让他自己收拾。

    曹荇抹了一把脸,拍着桌子道:“我准了吧?郡公不要,这可怎么办?”

    杨寂也有些摸不着头脑,将怀里另一封信拿出来撂在曹荇面前,他:“你自己看,这是我昨日收到郡公的信——信里分明对尚主一事十分赞同,难不成你那封是人伪造的?”

    两人面面相觑,忙把两封信放在一起比对,确实都是温泌本人的字迹,只是一个话糙字草些,一个齐整文雅些。

    曹荇道:“哎呀呀,你这份是先写的,我这封是后写的。可见郡公起先同意,后又反悔了。总之是不愿意就对了!”

    杨寂哪肯干休,立即将信使叫来询问,这才搞清楚。曹荇的信是温泌先写的,交信使发出后隔了一日,温泌左思右想,改了主意,连忙又书了一封,叫人快马加鞭送至留邸,反倒比先头那一封早到了一日。

    “果然如此!”杨寂哈哈一笑,得意地冲曹荇翘了翘下巴,“知郎君者,莫若我也。”

    曹荇很看不惯他那嚣张的样子,然而得知温泌对尚主这事并无不可,也一颗心放回了肚子里,两人又一笑,颇有种劫后余生之感。杨寂摇头道:“郎君么,样样都好,只是性子急躁了些。”

    “年少气盛,情理之中。”曹荇绝不肯听人温泌不是。

    杨寂将两份信都收了起来,道:“我今日到大慈恩寺,听闻不日太后要携几位公主往寺里去礼佛,兴许清原公主也去。你可有熟人,也放我进去瞧一瞧?”

    “瞧什么?”

    杨寂嘿嘿一笑,“瞧瞧清原公主是否貌若无盐,才令戴申宁肯被陛下降罪也不要娶她。”

    曹荇乜他,“要真是,你待怎的?”

    “真是的话”杨寂作势叹气,然后对曹荇挤了挤眼,“吹了灯,都一样!劝郎君忍一忍,日后多纳几名美妾就是了。”话间,外头仆从来报,牛车已经备好,杨寂精神一振,叫人将榻下几箱金银送上车,要往冯家去了。

    曹荇颇有些担忧地送他到门口,叮嘱道:“冯家是郎君嫡亲的娘舅,你话须有些分寸,莫得罪了他们,回去公主必定要责难。”

    杨寂闻言也愁眉苦脸,道:“要不你去?”

    曹荇忙摆摆,“这伤阴骘的事,我做不来,还是你请吧。”

    杨寂“嘁”一声,跳上车辕,走了几步,才想起怀里的蒸梨,又折回来塞给他,道:“吃吧,好东西。“然后急匆匆地去了。

    到了冯家,果不其然,杨寂那话一出口,冯父骂娘,冯母喊冤,闹得阖家鬼哭狼嚎,杨寂苦不堪言,被冯家仆从一顿乱棍打出家门,抱着脑袋逃出老远,这才稍稍喘口气,心里直呼倒霉。捂着脸走至北里,想要上去吃几杯酒止痛,抬头见那旗亭靠窗的位子上,两名年轻人正并着头话,一个是郑元义,另一个却不认得。

    杨寂心里一动,抬脚便往旗亭楼上去了。

    郑元义与姚师望的正起劲,听店家称杨寂拜见,他一时半会,也没想起来杨寂是哪个,只随意摆了摆,仍旧和姚师望畅谈。

    杨寂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他晾在一旁。便是在温泌帐下,武宁公主驾前,也没受过如此冷遇。他心中冷笑,也不出声,悄然立在旁边,却竖起耳朵听郑元义与姚师望话。

    倾听了片刻,他便忍不住要笑,原来这两个人在聊书法。姚师望口若悬河,起诸家所长,传世名帖,真是如数家珍。郑元义频频点头,眼里却明显茫然了。半晌,他终于不耐烦,打断姚师望道:“我身边有名黄门,想要教习他写字,不知该临哪个帖好?”

    姚师望道:“不知这位中官多大年纪?”

    “有七八岁,识好些字了。”

    姚师望了然,:“七八岁,那腕力是弱了些。”他随拿起一只筷子,沾了茶水在桌子上点一点,示意给郑元义看,“初学者,多有临灵飞经的,鄙人倒觉的不好,灵飞经用笔如烟波缥缈,牵丝游絮,举重若轻,极难驾驭。中官不如教他临玄秘塔,柳体刚劲,极易入门。”

    姚师望的那些话,郑元义有大半是听不懂的,但柳体两个字却记得极牢。默默记诵数遍,他心领神会,笑问:“不知姚公临的何帖?”

    姚公二字听得姚师望诚惶诚恐,又有些飘飘然,他:“鄙人临的帖甚杂,行、草、隶、篆皆有涉猎。近来写飞白多些。”

    杨寂心里一动,径自上前,接过姚师望的话:“某自外乡来,听闻先帝尝好飞白,近些年京都已经不时兴了。如今因为徐相公主持春闱,士子文人都一概改书行楷了。”

    郑元义扭头一看。因那日在留邸夜色深沉,他又醉眼朦胧,因此有一会竟没人出杨寂来。沉默片刻,才一拍桌子,笑道:“杨别驾!”请杨寂来上座。

    姚师望原本听他是外乡人,颇有些看不上,忽见郑元义如此,忙堆笑,叉对杨寂拜了一拜。三人各自落座,推杯换盏之后,姚师望酒意上头,有些得意忘形,自诩道:“行楷,那自然不在话下。在下书的行楷,便是相公本人,也看不出和他的有何区别。”

    杨寂注视着姚师望,问道:“还未请教”

    “这位正是徐相公府上幕佐姚公。”郑元义道,转而凝视杨寂鼻青脸肿的狼狈相,笑问:“杨别驾来逛北里,如何这幅尊容?”

    “嗐。”杨寂咳了一声,揉了揉脸颊上的淤青,讪笑道:“丑事不提也罢。”不失时便提起了想要往大慈恩寺一观太后凤仪的事。郑元义闷头笑了半晌,拾起一根筷子,点了点杨寂,杨寂险些被他戳中鼻子,忙往后倒了倒,郑元义追着他身子侧过来,要笑不笑道:“你们这些读书人,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花花肠子。”

    杨寂忍着浑身林立的汗毛,奇道:“中官这话怎么来?”

    “你是想看太后呢,还是想看公主?”

    杨寂语塞,随即爽朗地一笑,道:“在下与温郎虽为主仆,情同足,好奇公主何等风仪,也不为过吧?”

    郑元义越发得意了,亲切地拍了拍杨寂胸膛,:“此事有我,你便放一百二十个心吧。”他俏皮地一笑,意味深长道:“回去在郡公面前替奴美言几句,此事,奴可是费力颇多呀。”

    杨寂忙不迭点头,嘴上拼命阿谀,心里却将郑元义的话和神态颠来倒去地琢磨半晌,待要细问,见姚师望在座,正满脸兴致地瞧着他们两个,遂把话咽回肚里去了。

    暮色向晚,郑元义须回宫值宿,三人依依惜别。杨寂与姚师望在徐府外分之后,踱了几步,又心头起意,折回徐府,向门房询问道:“某有句话忘了问姚公,能否容某进府寻他?”

    门房往府内去问了一圈,回来道:“姚公在书房与相公交谈。”

    杨寂驻足等了半晌,不见姚师望事毕,只得请门房代为传话,约他改日出来吃酒,便告辞离去了。

    那门房携着杨寂的口信穿堂过厅,到书房外张望片刻,招示意姚师望出来,称:“有位姓杨的官人,约郎君改日北里吃酒。”

    姚师望略一回味,便醒悟了,这姓杨的想要笼络他。若是往日,他兴许闻之欢喜,必定要履约的,只是如今一心念着宫教博士的事,见今日郑元义对他颇有交好之意,知道前途可期,那杨寂乃是藩镇幕佐,与他也道不同不相为谋了,于是声:“知道了。”便将此事抛之脑后。

    回到书房,徐度仙正寻他,姚师望忙上前应承,徐度仙负思索片刻,愁容满面道:“这乃是件要紧的密事宜,你即刻书信一封给狸奴。”

    狸奴正是徐度仙幺儿徐采的乳名。姚师望见徐度仙面色凝重,忙称是,关了门窗,静坐研墨,然后捏紧了头狼毫,只等徐度仙吩咐。

    徐度仙沉吟许久,缓缓道:“你告知他,陛下怕有图谋陇右军之意,如今欲借河东之势。平卢军中颇多番兵,凶残暴戾,战事一起,河西与朔方要乱了,让狸奴见信之后,即刻向戴申辞官,回京来后,我再为他谋划。”

    姚师望愕然,凝望了许久洁白的宣纸,忽然回过神来,忙挥笔写就,盖上印泥,呈给徐度仙,“相公请过目。”

    徐度仙兀自想着心事,许久也没反应过来,俄而摇一摇头,将姚师望写好的信一撕两半,转而对外头的仆从唤道:“你来。”

    那仆从忙推门而入。徐度仙斟酌着,道:“你去趟河西,寻狸奴,同他讲,他母亲病重,命他速速回来看视。别的一概不要提。”

    仆从晕乎乎答了声是,便忙去收拾行囊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