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祸乱的根源!

A+A-

    “没错!其实你早已该死,只不过有人执意先放你一马。本想让你死在宫外,却不知你又自己跑回来也罢,你若身死,当也算个人物。有这偌大宫城做你的葬身地,也算不亏待你”



    那太监冷笑着,蓦然变得一脸凶相。



    但话没完,突听“噗”的一声,脖子上就被一支袖箭洞穿,怦然倒地。



    王二棒缓缓放下,转向李宣轻轻一笑,也不显丝毫紧张,浅笑道:“不好意思,少帅,他废话太多了,属下忍不住早点送他归西!”



    反派死于话多,二棒哥倒是果决。



    既然要打,又何必如此废话?



    那太监被上了一课,代价却是他的性命。



    如此突兀的一幕,令围困的前后两队禁卫同时一怔,反应过来后,随即快速冲了过来。



    王二棒抽出腰间一柄短刀,大喊:“保护少帅,自由射击!”



    按理,外臣入宫是不允许佩戴武器的,尤其是在这个微妙的节骨眼上。



    但王二棒几人是跟随赵紫薇车驾进来的,有她公主的架子在,禁卫并不敢严格按章办事。



    加上几人没有明面佩刀,禁卫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至于十人队身上的火铳禁卫军都没有见过,自然不会将之当成武器。



    十个火枪,有五个留在了青华宫。



    余下五人跟着李宣,听见王二棒的指令后,刚想解枪应敌。



    却听两人同时喝道:“住!”



    除了李宣之外,另一道苍老的声音也及时喝止了双方。



    前后围困的两队禁军闻声,竟立马停止冲锋,收势缓缓后退。



    李宣当然单纯地认为是自己震慑住了这群禁卫,相反,这群禁卫在明知他身份的情况下仍敢拔刀,便明乃是刺客的奸细。



    真正能让他们后退的,则是另有其人。



    而当意识到那太监有问题之时,李宣心中就已警惕。



    之所以到现在才揭穿对方,是因为他一直感受到有某人正在暗中监视着。



    此人虽未现身,却能给李宣如临大敌的危感。



    整个宫城之中,除去元海之外,唯一人能让他有如此压力。



    那便是冯笙!



    此人武艺奇高,传闻中仅他和坂田龟一联,便击杀了号称昆仑山第一战力的四大尊者。



    且是在整个昆仑族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动的,可见是极为危险人物。



    冯笙虽已风烛残年,看似没几天可活了,就算没人能杀得了他,不用多久他自己也会油尽灯枯而死。



    但这种人往往是最可怕的,明知自己没有几天可活,就更加毫无顾虑。



    像这样的高现身行刺,不论目标是皇帝,还是李宣,都不得不提起百倍戒心。



    “咳咳”



    一道咳嗽声从拐角的巷中传出,冯笙还是穿着之前在御书房与李宣碰面时那套最低等的太监宫服。



    褶皱的脸上却带着微微笑意,用一张绢轻捂着嘴巴,缓缓现身。



    步履竟似有些沉重,给人既视感不像是个高,反倒像个慈祥的邻家老汉。



    “尔等都离开吧,李宣已是必死,老朽会亲自动,可放心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子。”



    冯笙走上前,摆道。



    却是在摒退围困的两队禁卫,令李宣不由眉目一挑,顿感意外。



    这老家伙如此有信心,竟主动撤走帮的禁卫细作?



    为首的两队禁卫头领听了,却显迟疑。



    其中一人刚想开口些什么,冯笙老目一冷,却也抢先冷声道:“老朽的话得不够清楚?还是尔等要留下来陪李宣去死?”



    话声刚落。



    



    他微一摆,身旁的一名禁卫便应声倒地,脑袋像是被什么暗器洞穿,连一声哀嚎都发不出,便也抽搐身亡。



    如此超绝的段,令两队禁卫猛然一惊。



    为首那人不禁推开几步,低头拱道:“冯先生息怒,吾等立即回去复命。但还请先生务必确保李宣伏诛,否则便会坏了主君的大计。”



    完,便立马带队离开。



    顷刻间。



    偌大的殿门前仅剩下李宣七人,与冯笙隔着一段距离对立着。



    此处距离冷宫不远,冷宫中住的都是些犯了事的宫婢和妃子,平时本就很少有人来此,就连禁卫也不例外。



    这两队已然悖逆的禁卫离开后,更是四下无人。



    李宣盯着冯笙,目光冷肃,道:“抬杀一人,冯先生不愧为永泰帝的掌印监。如此身,先生仍堪楚京第一之位。”



    冯笙看似浑浊的目光,也在看着他,轻笑着摇头道:“魏王爷笑了,老朽已风烛残年,没几日可活了。前些天离开皇陵时,某位老朋友就断言,此去我已无命折返。”



    “那先生为何还要出来?只为杀我?”



    “是的。你的存在会致使西楚皇庭纷乱,不得不死!老朽八岁入宫侍奉永泰帝,自问忠心不二,曾发过毒誓要永远效忠赵氏一族。你既是纷乱的根源,那便随老朽共赴黄泉吧。”



    西楚永泰帝,便是赵彻的爷爷。



    前朝怠政,致使民怨四起,赵彻起兵抢了他叔叔的皇位,便是赵亦凡的父亲。



    冯笙,乃三朝前的掌印监,跟随在永泰帝左右,地位等同现在的元海。



    只不过在永泰帝驾崩之后,他便进入皇陵守墓,至此不知生死。



    李宣道:“冯先生为何本王是纷乱的根源?现在要杀皇帝的并不是我,你若忠心于赵氏,便不该出现在此。”



    冯笙浅笑:“你若不出现,继续留在你的秋神山做大当家,朝中便不会有这么多事端。赵彻也已早死于晋阳官驿,你乃其中变数,还不是祸乱的根源?”



    “先生这话就矛盾了吧?你刚刚还此生忠于赵氏,赵彻亦是皇族中人。虽非先帝指定的正统,但皇位素来能者居之。前朝无道,赵彻起兵已安社稷,乃是大势所趋。你却他早该死,那你忠的是哪里的赵氏?你和赵亦凡是一伙的?”



    “老朽行将就木,已无力再辅佐新君。声称忠于赵氏也并无虚假,只要西楚的皇位还是赵氏中人坐着,老朽便无异心。但赵彻能坐,赵亦凡又如何不得?我不会出行刺赵彻,但若能杀了你,帮助先太子夺回皇位,亦算还了当年的一个人情。”



    “所以你是承认与赵亦凡是一伙的?在你理解中,只要不对赵氏族人出,便不算违背誓言。替赵亦凡杀了本王,令他有会夺回皇位,无可厚非?”



    “是。”



    “你认为今日一定能杀得了本王?”



    “魏王以为老朽再无这个本事?”



    “那倒不是!只不过在你出之前,能不能让我做个明白鬼?”



    “你想知道什么?”



    “你既然不想让赵彻坐在龙椅上,当年他入主京城之时,为何不出帮助赵亦凡?就算你不亲自对赵彻动,也有很多办法阻止他登基,不是吗?”



    “是的,当年老朽在等一个会。欲助先太子夺回大势,单凭老朽一人是不够的,必须另有一件大杀器。一件足以震慑天下的大杀器”



    “昆仑圣器?”



    “对!”



    “传闻是真的,当年真的是你与东瀛人坂田龟一联,杀死了昆仑四尊者?”



    “对!”



    “以你们之力,当真可以以二敌四?”



    “不可以!但我们有另外的帮。”



    “谁?”



    “你的问题太多了,对于一个将死之人来,又何须知道这些?”



    冯笙忽然叹道。



    李宣板着脸,目光微动道:“既是将死,让我知道又有何妨?死人并不会泄露秘密。”



    冯笙笑了,“好像也是这么个理儿,那老朽告诉你亦无妨。反正你身在此地,已无法救下赵彻,先太子有足够的时间取他人头。”



    闻此。



    李宣心中一惊,似乎瞬间明白了冯笙为何会出截杀自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