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0章 五皇子的转变

A+A-

    烈日炎炎。



    即便是已经十月下旬,这禹州的太阳依旧不见,已经在这里待了几年的李韵早就习惯了。



    不过,今年的他的确是状态都要好很多。



    主要还是王妃霍秀文一直都在盯着,加上李昭和赵静茹一直都在劝他。



    还别,那三个月绝对是李韵最舒服也最充实的三个月。



    李韵的执行能力非常强,这也导致他什么事情都想亲力亲为。



    即便是李昭都不得不承认,如果李韵真的是他的对,那将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在交州养伤的期间,李韵也没闲着,他一直都在积极主动的学习。



    收获自然是巨大,首先,就是他的腰肌劳损和腰间盘突出这些问题,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有孙无量等一众大夫的帮助,在极大的程度上帮他缓解了痛苦。



    同时又用针灸帮助他调理自身的气。



    这便使得,他在这三个月中,将身子中的亏空都弥补了很多回来。



    人的习惯和想法是会慢慢发生改变的。



    特别是在信息和知识如此爆炸的交州,李韵感觉自己的时间根本不够用。



    因此,他在每天除了接受治疗时,稍微放松之外,其余的时间都在学习。



    光是在交州学习期间,所做的记录和笔记加起来都快有半人高了。



    这种态度,这种做事的决心,想要不成功都难!



    李韵针对经济学、工学、理学、军事学、医学等一系列都有所涉猎。



    在此期间,他还命人大量的摘抄交州典籍,只要是能抄的,只要是不隐私的,他都想搬回来学习。



    回到禹州后,李韵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



    他事必亲躬,自然是有好处的。



    那就是整个禹州的发展以及工程是最完善的。



    这是其余州都不能比的,但缺点也很明显,他差点把自己搞死了。



    在交州的这段时间,他便积极学习,同时思考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关系和职权。



    有的时候甚至就跟在李昭的身边,看他是如何处理与权衡的。



    看到李昭后,李韵才知道,原来当一个掌权者也可以这么轻松。



    当然,他觉得李昭真该死。



    有这么多资源和人才,他竟然还想着儿女私情!



    呸,沉迷于女色的家伙!



    李韵在心里默默的吐槽李昭,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李昭,处理事情的效率更高,更快,也能充分锻炼下面的人。



    作为一个掌控全局的人,如果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那么最终的命运便只能是累死。



    也就是在这个期间,李韵的想法随之改变。



    他突然开始认同李昭的观点。



    三个月的治疗期结束,虽然李韵没有完全改正这些习惯,但他的观念都已经发生了转变。



    自从回来后,王妃霍秀文最担心的就是丈夫还会像以前那样拼命。



    可看到李韵竟然开始转变模式,在积极的工作之余也勤奋的锻炼身躯,这让她心里大为感动。



    当即就给幽王妃去了一封感谢信。



    以往,赵静茹和霍秀文绝对算不得亲密。



    但因为有三个月的相处,反倒是让她们有了惺惺相惜之感,彼此的来往自然而然的也就多了些。



    



    李韵倒是没有管这些,他现在就是迫切的需要人才,迫切需要和李昭的计划接轨。



    李韵站在工地上,这是交州学院附属学院的选址。



    地方绝对是最好的,有山有水,环境宜人。



    打从李昭给了他们这个提示后,李韵就一直将这件事放在首要的位置,他在交州的这三个月,更加清楚的认识到,那些人才的重要性。



    而且,他也和李昭探讨过。



    现阶段,交州学院和交州附属学院是最完美的发展模式。



    交州学院走的是全能的精英模式,而交州学院附属学院走的则是底层的,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符合当前发展的模式。



    两者缺一不可。



    只要是按照这种模式走下去,未来五到十年内,整个武国境内,将会涌现出一大批可用的人才。



    他也和李昭估算过,未来五到十年,要想将整个武国发展起来,这些人才都还不够用。



    因为老一批的人会老,会干不动,会退休。



    中年顶上去,新生代成为主力。



    人才是有一定的流逝。



    因此,这些老师傅也必须要利用起来,他们或许不会读书,不会认字。



    但他们丰富的经验,却是无论如何都买不到的。



    这种想法和理念,李韵也是颇为认同的。



    因此,他回来后,基本上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这里。



    学院选址后,各种购买原材料的事情他都坐镇,亲自把关。



    毕竟关系到以后禹州的发展。



    而且,李韵也需要这一份经验,他想知道,这学院到底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只有了解和掌控其中的细节,以后才能更好的规划。



    在收到李昭的钱财和粮食后,李韵立即调拨过来。



    反正他们禹州的运河段马上在年底就能完成了,速度和效率远超其余几州。



    剩下的精力主要就是放在修路、建造学院、开垦田地、培育粮种以及建造水库上。



    这些基本上都是同时进行的,但也有主次之分。



    李韵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修路和学院。



    毕竟明年下半年就可以正式招生开学了,各种事情都要准备妥帖。



    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想学一学。



    万一有疏漏的,也好及时找李昭请教。



    学院场地上,无数木材堆积如山。



    沙土、岩石、砖瓦等等,都一应俱全。



    工人们分工合作,打地基的打地基,开始做工的做工。



    这片区域的木匠、瓦匠是最多的。



    李韵一边学习,一边视察,有时候也会上去搭把。



    眼看着学院的雏形已经出现了,李韵心里要不激动是假的。



    可他也清楚,即便是学院开始招生后,孩子们学习成才也是需要时间的。



    之前他不懂,为何李昭干这些事情如此起劲。



    如今他懂了,这种期待感真的不要太强烈。



    若是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看着无数成才的学子从学院中走出,然后为整个禹州,整个国家出力,那该是何等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