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 蜀州最新动态

A+A-

    蜀州。



    相对于其余州郡,蜀州的条件似乎要更加得天独厚一些。



    当然,这边的气候宜人,也造就了蜀州不一般的条件。



    至少,在别的州府郡开始大丰收时,蜀州这边其实一点都不差。



    但四皇子李琰却显得很淡定,甚至都没有大肆宣扬的意思。



    这其实与他的性格也有一定关系。



    李焱在这种事情上,向来都看的很淡。



    当初李昭毅然决然的选择去封地就封时,他又何尝不是



    到了蜀州后他才发现,父皇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给予了他极大的偏心。



    倘若当初太子皇兄一直是那般模样,没有改变的话,他李焱是极有可能登顶太子之位的。



    只是那样一来,他会觉得很无趣。



    也正是因为察觉到老九的蜕变后,四皇子李焱开始变得斗志昂扬起来。



    因为他发现,在京师内斗来斗去,都有种家子气的感觉。



    一个皇位的更迭,当然是离不开这些阴谋算计的。



    但若是用老九的这种方式,来堂堂正正的将全方位都给较量一番,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至少,他李焱能够心服口服。



    李焱一直都不觉得李昭是他的竞争对,这是他的直觉。



    哪怕太子等人现在相信,且一直坚信,李昭会是他们强有力的竞争对。



    与李昭交流,他能够收获颇多。



    从最初的什么都不懂,到如今的什么都能懂一点,明白老百姓的意义到底在哪里,这是他觉得最幸福的。



    当然,眼看着曾经觉得很好的蜀州如今变得更上一层楼,他由衷不出来的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可比以往躲在京师里面玩阴谋诡计要爽太多了。



    这些年,李昭的交州发展很迅猛,几乎是从各个行业都做到顶峰水准。



    可他的蜀州也是一点不落后于人。



    只不过是因为有李昭的风头在前,挡住了他的风头而已。



    不管是当初蝗灾来临时候的处理,还是受损程度,甚至是鸡鸭鹅的养殖,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他都是紧随交州之后。



    现如今,蜀州各大府郡的地方官仓,已经处于粮食堆积过了三分之二的那种状态。



    或许都用不了两年,这些地方的官仓便会全部堆满,连一点空隙都不会留。



    这便是蜀州的实力。



    在交税方面,蜀州绝对算是大头。



    只是大家都下意识的忘记了他们蜀州而已。



    而这种虚假的名头,是他李琰最不在乎的。



    自打从李昭那边收到了要建设交州学院附属学院的通知和消息后,李琰兴奋的有些睡不着。



    作为曾经吸纳流民仅次于李昭,发展各行各业都不输给李昭,抢夺大量的科技人才的幕后大佬,李琰这些年,可是实打实的感受到了这种技术工种所带来的好处。



    尽管现在蜀州发展进入了一定的瓶颈,甚至到处缺人,但李琰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有些时候,解决问题是需要时间的。



    他们发展至今,的确是没办法继续扩张。



    但稳住当前的势头,然后将后续的路给铺好,未来建设想必会更好。



    就像五皇子李韵一样,四皇子李琰对交州学院附属学院的重视程度,也是排在第一位的。



    不仅抽调了大量的匠人过去,就连待遇都是最好的。



    交州学院附属学院的选址很好,其次,所用材料都是最顶尖的。



    针对明年下半年便可以开学的这个学院,李琰更是当众就放出了消息,只要是满足条件的,往后便都可以就读。



    



    其实交州学院附属学院的本质就是让那些以往根本不太可能读得起书的人,都有会来读书。



    这所学院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整个大武输送人才。



    这种人才并非是交州学院的那种人才。



    而是有着一技之长,能在社会的发展和基础建设中充当重要角色,能替换老一辈的那种。



    李琰以前并不是很懂,但现在逐渐体会到了。



    因为不管是他在视察的时候,还是有时候陪着一起做事的时候,曾经那些干活利索的老,如今都开始感叹自己不行了。



    尽管这几年的生活条件随之改善了不少,也让他们开始养身体了,但消耗也是巨大的。



    毕竟这些工程类的活儿,真的相当耗费体力和能量。



    这个时代的人便是如此。



    寿元短的原因太多了,真正长寿的,少之又少,特别是普通人。



    李琰已经不止一次听到,那些可爱的老头子自己干不动了。



    但家里还需要他们,他们还可以在干一两年。



    李琰面对这种情况也有种无力感。



    蜀州如今已经是全境内都贯穿了主干道运河,就连支干道运河区域也都完成了不少。



    现在多的就是这些有经验的老师傅。



    李琰希望他们能够活的久一点,至少要无病无灾,寿终正寝。



    但希望终归只是希望,在如此繁重的活儿中,受伤是在所难免的。



    如何保证他们以后能过得好些,这个问题李琰没有答案。



    他身为这个时代的人,能够动恻隐之心,已然十分难得。



    不可能每个人都像李昭这样,会为以后这些人的退休做考虑。



    其实,交州学院附属学院就是一种退路。



    孩子们的成才,不一定是非得读书。



    但如果能读一点书,认识一点字,那自然是最好的。



    刚开始的时候,就不能要求过高,一旦调子定的太高,又达不到的话,那是很容易就丧失信心并且完蛋的。



    因此,李昭的理念,李琰都是认同了。



    学院这件事,李琰一直都在盯着。



    同时,也准备将主干道的路,开始建设。



    现在,他李焱是最不缺少钱财和粮食,粮食甚至多到吃不完。



    不过,他也是知道李昭一直都在给其余人援助粮食的事情。



    他为何不做



    一是因为他没有这个义务,或者,他有其余的打算。



    二是李昭曾经给他过,蜀州是粮仓,是关键,和交州属于一明一暗。



    既然交州在明了,那么蜀州最好在暗,以备不时之需。



    任何时候,都要有两套准备方案。



    三是,既然国战已经定下,那么蜀州靠近西北部,算是重要的中转枢纽。



    往后,蜀州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还会攀升。



    假如蜀州本地的货物都不齐全,甚至是储备乱了套,一旦有大批量的商贸商人进入,会对蜀州造成极为严重的冲击。



    这种事情,不得不防。



    当然,最后一点也是李昭和李琰商量好的。



    万一他交州支援不过来了,那么靠近蜀州的兖州和西北宜州,就得靠蜀州支援。



    但只要八皇子李青和大皇子李隆没有求救,蜀州暂时就不要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