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粮票和国库券

A+A-

    李靖对排兵布阵最有研究,当先看出了门道,开口道:“这个雕板上的字可以灵活组排,也就是可以重复使用!”



    众人瞬间想出其中的关键,也就是弄出一套字模,可以往复循环使用,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错了一个字,整个雕就废了。



    王远道:“不错,此种印刷不同于以往雕印刷,哪个字错了,将其换下就成,字模可以灵活排列,循环利用,因此侄称其为活字印刷。有了活字印刷,书籍的成本也将大大降低。”



    房玄龄问道:“成本大约降低多少?”



    王远道:“差不多两成。”



    房玄龄摇头道:“贤侄,以各大世家的底蕴,区区两成,还不足以动摇他们的根基。”



    王远笑道:“房伯父可用过灞远杂货铺的卫生纸?”



    “自然是用过,那不都是些边角料制作的吗?确实便宜又好用。”



    “非也。那只是造纸的工序不一样而已,侄造出来的纸比卫生纸贵不了多少。也就是,我印出来的书籍比市面上的纸张还便宜!”



    “嘶!”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此言宛如一道惊雷在众人脑海中炸响,这完全超越了所有人的认知。



    这几年纸张的价格居高不下,朝廷都节省着用,一些买不起纸张的书生甚至都在树叶上练字。



    这哪止动摇世家的根基,这简直是将他们的根基都刨了。



    魏征道:“陛下,这次纸张和书籍的售卖必须让户部参与其中,上个月商船回来,陛下就从内帑拿出一些香料补充国库,至使官员们的俸禄都加上了香料,已经有些官员产生了怨言。”



    “什么?”王远疑惑地问道:“为何俸禄都加上了香料?”



    杜如晦道:“你整日不上朝,哪里知道情况,国库的钱粮大部分都用于赈济灾民了,这次多亏本带回来大批香料,其价值堪比黄金,圣上也只好用香料充抵俸禄。你领取俸禄之时没有接到告知?”



    王远尴尬地挠挠头,笑道:“嘿嘿,侄就没领取过俸禄,向来是我那个管家代我去领的。”



    “哼!”李二瞪了他一眼。



    “嘿嘿,陛下,这个微臣有解决办法!”



    “速速道来!”



    “朝廷可以发行粮票啊。再过月余,岭南的水稻就成熟了,朝廷就不缺粮了。”



    “粮票?是何物?”



    “粮票就是用特殊的纸印刷上特殊的油墨,上面写上一两、二两、五两、一斤、二斤、五斤等,用这种粮票可以到咱们开办的供销社或者杂货铺兑换对应的粮食,当然也可以用粮票换取其他物品,比如食盐、肥皂、茶叶、铁锅、炉子、煤炭等所有货物。”



    李二瞬间明白了,怪不得方才王远要收回铸造钱币的权利,这是要改变以往的付钱方式。



    房玄龄问道:“若是粮票发下去,都拿着去换东西,供销社和杂货铺不就赔了吗?”



    王远摇头道:“杂货铺和供销社收到粮票后自然也可以去换其他货源,慢慢的就在民间流通开了。以往买东西都是拿着大量钱币或者布帛,特别是一些商人需要购买大批货物时,往往需要几辆马车拉着钱币和布帛,笨重不,清点和丈量起来也费劲。”



    “而这种粮票不记名,谁拿着都可以换,并且非常轻便,数字一目了然,又不用清点。”



    



    杜如晦道:“陛下,老臣认为此事完全可行,只要发行的粮票不能超过现有的粮食的六成,留下四成粮食兜底或以备不时之需。”



    王远笑道:“无妨,只要不超过储备的粮食就成,因为百姓不可能只买粮食,他们很多自家也种粮食。”



    “此言有理,老臣附议!”



    “臣附议!”



    王远喝了口茶道:“陛下,微臣还有个主意,就是发行国库券。”



    “国库券?”



    “与粮票有异曲同工,最少十文、二十文、五十文,最高一贯,有民部发行,任何人都可以用钱或布帛购买,民部可以用这些钱来建钢铁厂、砖厂、石灰厂等还可以用来修路,将来的收益反馈到国库券上,最高涨两成,也就是十文钱的国库券可以换回十二文,同样是不记名,都可以用国库券交换物品。”



    众人互相看了一眼,皆在彼此眼中看到了震惊,有朝廷背书,这个办法完全可行,若是推行开来,全天下的经济命脉将完全掌控在朝廷中,朝廷只需要宏观调控就成。



    这些个老狐狸哪里看不出来其中的妙处?对朝廷和百姓都有好处,真不知道王远年纪轻轻的,脑袋瓜子是怎么长的。



    “老臣认为可行!”



    “臣附议!”



    王远笑道:“陛下、各位相公,这两件事若是推广开来,其他问题将不再是问题,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大唐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不出几年,大唐将迎来盛世,超越以往的贞观盛世!”



    王远的慷慨激昂,众人听的浑身颤抖。



    王远抿了口茶,继续道:“这个盛世将由陛下带领在座的各位相公来描绘,不知陛下和各位大家做好了迎接盛世到来的准备了吗?”



    李二和众宰相真想大喊一声:时刻准备着!



    李二轻咳一声:“此事必须落实,由民部主导,其他各部全力配合!王爱卿此事你来负责如何?”



    王远摆道:“不不不,微臣年纪尚,不适合挑这么重要的担子,微臣还是负责研究和印刷粮票和国库券就成。”



    李二作势欲踢,王远一个箭步躲到长孙皇后身后。



    王远不搭理李二,笑着问道:“皇后姐姐,稚奴哪里去了?”



    长孙皇后嫣然一笑:“你呀你,看把圣上给气的!稚奴睡着了。”



    见李二气的胡子一抖一抖的,王远谄笑道:“陛下,微臣想要几名读书人,负责排和审查。”



    李二骂道:“滚!别在朕面前碍眼,自己去找岑文本,少拿这些琐事来烦朕!”



    “好嘞!微臣告退。”



    完,出了立政殿。



    “哈哈哈”立政殿内传出笑声。



    长孙无忌道:“陛下,将来这中书令一职非他莫属。”



    李二道:“看他那个惫懒的样子,还得磨练一下性子!”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