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粮荒

A+A-

    韩昭昭自己在家干活还要收着点儿力气,可亮这傻子是真不惜力气,一口气不待歇的,哐哐哐只用了一个时就把地给全挖了一遍。



    虽然挖得不咋达标,这儿一个坑那儿一个洼,但总算没有挖漏下硬地儿。



    韩昭昭拿着铁耙子在后边整平土地调顺畦垄。



    不到四点就全干完了。



    回到前院,关老爷子正在矮桌边喝茶,“亮,你妈出去买东西了,让你跟着昭昭玩,她一会儿就回来,让你别出门乱跑。”



    “噢,我跟妹妹玩!”才大半天,亮已经知道妹妹就是昭昭,孩子乖得很!



    晚上老太太下班的时候,家里特别热闹。不但孙女的发们都来了,连几乎不咋登门的薛英姐妹也来串门子。



    老太太很费解,这是干啥呢?



    等开饭的时候,几个孩子一哄而散,老太太才知道,都是来看亮的。



    也不知道他们打哪知道韩家新搬来的租户家,有一个特别好看的哥哥,都想认识认识。



    一经接触,他们才知道,这哥哥长得虽好,却智商有毛病。



    一群孩子玩了一会儿,就失去了兴趣,一到饭点就散了。



    亮虽然是个问题孩子,却敏感的很,来的孩对他虽然没有恶意,却也感觉不到善意。



    他谁也不理,只粘着韩昭昭,嘴里叫着“妹妹”,实际上却拿她当成了能保护他的姐姐。



    胡同里所有孩子都知道了,韩昭昭家住进一个傻大个,亮出门,不懂事的孩子都会起哄:“傻大个,傻大个!”



    亮妈偷偷哭了几场,更不敢放亮出去玩了。



    接下来的日子,亮妈找到了工作,在纺织厂当仓库保管员。



    副厂长是老郑领导的战友,了解到亮母子的特殊情况,特别允许她可以带孩子进厂。



    亮心智不全,却是个勤快听话的孩子,历经过苦难,该他能干的活有人教着他都能干。



    不领工钱还帮忙干活,厂里的工人很喜欢他。



    这期间韩昭昭去学校参加了一次单元测验,成绩仍旧稳居第一。



    她分别去白家刘家都走了一遭,送去了从东北带来的土特产,又带回不少课业。



    她又开始恢复了练武习医自学学课程的学习生活,每天早上都会跑步去公园打一时拳!



    日子如白驹过隙,京城的春天到了。



    天空仍然没有一滴雨,果然,春旱来临了!



    粮站的供应越来越少,质量越来越差,而且,拿着粮本排一夜队还经常买不到粮。



    神经敏感的市民,联想到去年秋天烂在地里的大量粮食,已经觉察到今年肯定会有粮荒。



    市民们开始抢购粮食,粮店门口排起了长队。有成算的家庭纷纷拿出家中的积蓄,想方设法购买更多的粮食。



    以前的农贸市场更是几乎见不到能入嘴的东西。



    



    韩昭昭没事跑到各市场转了一圈,想看看现在的市场上东西的价格,谁知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整个市场就没有一家卖粮食的,全是在那等着买粮食的。



    基本上是只要出现了能吃的东西,立刻就被人清空买走。



    什么糠心的萝卜,发了花苔的白菜,甚至只长到铜钱大的野菜,只要一出现在市场上就会被一抢而空。



    价格更是感人,两三毛一斤!



    有一次韩昭昭碰到一个卖粮食的,只背来二十斤玉米粒,竟然被卖出了一块钱一斤的高价,就这,慢的人还抢不到。



    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措施,限制每人的购买量,并努力调配各地的粮食资源进京。



    然而,南方发大水,北方春旱,很多省市耽误了春种,人们已经确定这必定是灾难的开始。



    城里供应不足,人们不得不节衣缩食,很多人家只能吃五六成饱,女人们甚至连五六成饱都吃不上,毕竟男人是顶梁柱,口粮要多向男人倾斜。



    农村的大食堂因为没有粮食,已经正式停办解散,韩昭昭每次出门,都能看到乡下的农民进城买锅买粮。



    可现在哪里有东西让他们买呀,街头巷尾隐隐弥漫着焦虑和不安的气氛,人们开始主动想办法应对这场粮荒。



    有院子的家庭开始种植蔬菜,以补充食物来源,韩昭昭育出的瓜苗大受欢迎,第一茬除了自己家种的,其余的五六十棵被胡同里的邻居一抢而空。



    有很多人没抢到,直接跟她要走种子自己回家栽种了。



    老太太帮助她又育了两百多棵瓜苗,这次,她们只准备育南瓜和西葫芦。



    “长出来有要的就送,没要的就拿到市场去卖掉,很多人想种南瓜还没处买去呢!”韩昭昭担心育的苗太多,老太太却很有想法。



    更多的人走出城市,纷纷去郊处挖野菜,只可惜天还太冷,大多野菜刚露了一点尖尖角,瞪大眼睛挖一整天最多才能挖一大把。



    胡同里几乎看不到闲人,脚老太太和能跑的孩儿都跑郊外去找吃的,亮出门也没人顾得上嘲笑他了。



    “昭昭,北海什刹海回来了很多野鸭子,明天礼拜天,咱们去抓野鸭子吧!”



    这天,韩昭昭正在吃晚饭,三子他们呼啦啦进院了。



    京城是候鸟们迁徙路线上的必停之地,每年秋天和春天都会有大批的野鸭子停驻。



    不仅仅是野鸭子,还有鸳鸯、天鹅、大雁、沙鸥等其他上百种大体形候鸟会留在京城。



    直到寒冬来临,它们才会迁徙到南方去。



    “真的?今年野鸭子很多吗?”



    韩昭昭有些不相信,她还以为,去年“除四害”误伤了很多候鸟,今年野鸭子不会再来了呢!



    “真的,很多很多,我们院的崔叔,今天去守了一天,刚捉回来一只绿头鸭,有三斤多重呢!”



    才三斤重,也不肥嘛,远不如她养在空间里的野鸭子肥。



    “去,一定得去!今天晚上都准备好工具,明天咱们一起去,看谁厉害能捉到野鸭子。”



    必须得去,捉不到也没关系,她可以用空间里的野鸭子冒充!



    第二天吃过早饭,一伙人各自拿出趁的工具,直奔什刹海。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