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什刹海的野鸭子

A+A-

    今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气温回升,好一派极富生的春天气息!



    什刹海西岸,冰面早已融化,海子边的柳枝变得微黄泛绿,在这里栖息的七八种野鸭一起在岸边、水面觅食、嬉戏。



    韩昭昭视线中出现野鸭数百只,包括绿头鸭、麻鸭、斑嘴鸭、绿翅鸭等好几个品种。



    一只只、一双双、一队队的野鸭时而展翅翱翔,时而觅食嬉戏,时而在枯荷灌木丛间休憩,尽情享受着春日的暖阳,一声声鸣叫不绝于耳。



    韩昭昭他们到的时候,发现已经有很多人藏身芦苇杂草丛中,等着狩猎。



    “哎,我们来晚了,好地方都被别人给占了!”牛芸很懊恼,她不该嫌冷磨磨蹭蹭晚出门的。



    “别急,好地方人太多,野鸭子不傻,人多动静大它们不会往这边落。



    这什刹海大着呢,有的是地方。咱先看看别人是咋捉野鸭子的,取取经!”



    几个孩子猫在岸边杂树丛观察大人们捕捉野鸭子。



    有的人带了,有的人带了弓箭,还有的人带来了长把儿的兜,更甚至有人还带来了扫帚和长柄耙子。



    一群野鸭子慢慢游过来,渐渐接近了埋伏在芦苇丛里的两个青年人。



    近了近了,一群孩子暗暗替那两个人鼓劲,希望他俩能一举成擒。



    “哗啦,咯咯咯!咯咯!”那两人慢慢起身,猫着腰蹑蹑脚向游近身边的绿头鸭靠近,突然,一人扬起大扫帚,一人抡起一根长棍,照着鸭子打去。



    “哗啦,咯咯咯!咯咯!”一群鸭子乱成一团,水花四溅中,斜斜飞向空中。



    “没打中?”



    “没捉住!”



    “起早了,笨死了那俩人!”



    野鸭子留下几根羽毛,在空中悠悠忽忽的从空中飘落水面,如同在嘲笑溅湿棉衣的青年。



    “用耙子棍子白费劲!”几个伙伴头对头分析。



    “嗯,野鸭子耳朵挺灵醒,一点动静都能惊跑!”



    接下来,他们还看到撒捕捉野鸭子的,可是,令人失望的是,不是专业人员,撒的不流畅,野鸭子又没中招。



    “用也不行啊,野鸭子反应太快了,还没散开呢,鸭子先飞了!”



    经过两次惊吓,这边的野鸭子全跑了。



    藏起来的人们骂骂骂咧咧的出来,又追着野鸭子向远处去了。



    只剩下一部分老谋深算的高,一动不动的继续原地潜伏。



    韩昭昭远远看到了有好几个人里拿着弓箭,这是关老爷子口中的晚清遗少们。



    京城这类人还有很多,他们很多人从练习弓箭,每年都会在春秋之季来海子边射杀野鸭子。



    不过半个时,又有一群野鸭子飞过来。



    不等鸭子落水,弓箭动了!



    几只野鸭子纷纷坠落,厉害了,竟然没有落在水中,正好落在草甸子上。



    韩昭昭佩服极了,满人不愧是马背上的民族,这箭法,真的厉害!



    “中了!真中了!”



    



    牛芸和三子同时欢呼。



    “咯咯咯!咯咯咯!”好嘛,弓箭没惊飞野鸭子,被他俩给吓飞一片!



    “别吵,又不是你射中的,你激动啥?”



    再看那几位弓箭,都在扭头怒瞪他们。



    牛芸缩缩脖子躲到牛民身后,三子倒是光棍,还朝人拱作揖致歉。



    再看那几位,见他们是群孩子,也不再跟他们计较,捡鸭子的捡鸭子,继续持弓等待的继续等待鸭群飞来。



    观察了半天,孩子们有些泄气。看看自己里的扫帚耙子,已经明白,指望这种工具,怕是白忙活。



    没看除了拿弓箭的那些遗少,其他人几乎都没有收获吗?



    “昭昭,去年你在山上捉到过野鸭子,是咋捉到的?”要还是三子脑子转的快,知道最可能捉到野鸭子的只有韩昭昭。



    “我跟你们,捉野鸭子我还真有心得。俗话,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同理,要想吃上鸭子肉,也要舍得下饵料。



    咱们人,腿短胳膊短,要想抓到野鸭子不能硬来。



    现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像那些遗少似的从天上射,可弓箭咱们弄不到,但咱们可以用弹弓代替。



    一种是找偏僻人少的地方撒粮食作诱饵下套子,引诱野鸭子主动上勾。”



    牛民皱着眉头:“怎么下套?野鸭子可不是野兔,它们是会飞的,可不会在地上跑,下套怕是有难度。”



    等韩昭昭从随身带来的麻袋里拿出她的秘密武器,除了一把弹弓就是拳头大一个线团,几个伙伴仍然是一头雾水。



    “等我弄好,你们一看就知道了!”



    几个人围着什刹海转悠了快一时,终于找到一个既偏僻,又有野鸭子觅食的草甸子。



    这地方的灌木杂草被附近的市民割回家烧火了,藏不住人,所以人们捉野鸭子都不选择这里。



    韩昭昭却一眼相中了,实话,她还真不爱和人搁一块挤。



    她蹲在草甸子上,把线团拿出来,尾端打结系上鱼钩,鱼钩上插上玉米粒,把线头拉到岸边,丝线甩出去二十多米,另一端系在灌木柞子上。



    连续引出三根挂上玉米粒的丝线,韩昭昭在岸边撒了一把玉米粒,招呼伙伴们躲藏到河堤上的大树后。



    这一操作,伙伴们都看明白了!



    钓鱼佬是在水中挂饵钓鱼,韩昭昭这是在陆地挂饵钓野鸭子!



    三子里抓紧剩下的线团,激动的问,“昭昭,这是尼龙线,你从哪儿弄来的?”



    这玩意好呀,又细又韧,结实堪比铁丝,作鱼线最好用,不显眼,很容易就会让野鸭子上钩,钓鱼用也特别好使。



    韩昭昭告诉他们,“我跟一位修皮鞋的老师傅换的!你们没看出来吗?这是上皮鞋的尼龙线!”



    三子一拍脑袋,“我看着眼熟呢,大哥的皮鞋开胶,就是修鞋匠用这种线给重新上的。



    听这种尼龙线可贵了,要二毛钱一米呢!”



    韩昭昭摇头:“那是鞋匠加上工费的,只买线成本价才五六分钱。



    不过一般人家不卖,这种线不好搞,我是按一毛钱一米才硬匀出来这一团线。”



    牛莲摸着辫梢,自言自语:“没有尼龙线,换成麻绳也不知道行不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