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吓着了

A+A-

    “昭昭今儿是咋了,吃这么少?亮,你们今儿进山是不是遇上啥事了?”老太太很疑惑。



    “嗯,”亮大口吃着香炸刺嫩芽,这种山野菜真香,昭昭果然没骗他。“我们看到个死孩子,扒坑给埋了。”



    老太太五妮齐齐惊呆,“什么,死孩子?你们走的哪条路,咋会看到死孩子呢?”



    乡下孩子夭折不稀罕,村民们都有专门的地方扔掉。



    不过,昭昭可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阵仗,是不是被吓到了?



    亮妈也纳闷,“山上看到这个也不稀罕,你们咋不绕开呢,咋还上赶着去给埋了?



    昭昭,你们都比她大,不知道会吓着她吗?”



    淑芬不担心儿子,他虽年纪,却早已见过了尸山血海,已经麻木了!



    老太太却有些担心韩昭昭被吓到。尤其是饭量向来比别人大的孙女,今天晚上却吃的很少,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



    五妮耷拉着眼皮,只顾胡吃海塞。什么死孩子不死孩子,对曾经生活在农村的她来,太平常了,谁家还没扔山上几个。



    即便她还,也没少听少看村里的伙伴或伙伴的弟弟妹妹消失就消失了。



    在她们村,也就她们家吧,一个没死。也幸亏她家有姥娘家这门有本事的亲戚,经常给寄钱寄东西,拉拔她家。



    肚子能吃饱,有病能吃上药,连她这样必死的人,也给带到京城给找大夫治好了病。



    别人家,只能背地里偷偷羡慕。



    院里的野菜当天晚上全择出来,第二天大人上班后,三个孩子留在家洗出来,该烫的烫,该晒的晒。



    她们两家没准备去鸽子市卖掉。这阵儿野菜下来了,不咋值钱,还不如留下自己家吃呢。



    接下来韩昭昭十几天没再上山,她心里犯膈应,连续好几天晚上一闭眼,就会想到那个光溜溜的女孩。



    她趁着天好,把这段时间积攒的药材又晾晒了一遍,分类装袋,带着两个孩子去中药房去卖掉。



    韩昭昭和亮每人分了一百零八块,最后一次收获大家分,药材只评了三级,六个人每人分了两块三毛六分钱。



    这下,大家都服气了。果然,韩昭昭的对,药效会影响价格,同样出力回报低了很多。



    亮和五妮跟着韩昭昭在家关了几天,就学厌了。



    “姐,咱们去挖野菜吧?薜英她们昨天又挖了一大筐。”五妮求道。



    “咱家又不缺你菜吃,好好搁家待着,教你那首诗会背了吗?”



    “会背了,我背给你听:春眠不觉晓,花落知多少。”



    五妮倒背着摇头晃脑背诵古诗,看的韩昭昭有些莞尔。



    不知道为什么,背古诗好像有了固定的姿势,每个人都像一个老师教出来的,看着还怪有意思的。



    “背过这一首,你就骄傲了?你知道不,咱们国家的文化传承上下五千年,多的是优秀的诗词文章传下来。



    仅耳熟能详的唐诗就有三百首,你呀,老老实实背吧!



    其他事,你少操心,学你的习得了呗!”



    五妮不吱声了,躲墙角去背春夜喜雨,她决定立动点,不能被她姐催着学习。



    亮举,“昭昭,我有话。”



    韩昭昭想笑,这俩孩子搁哪学的,跟学生似的。



    



    “吧,你有啥事?”



    “我和五妮都想去挖野菜!”



    亮喊的很大声。



    韩昭昭摇头,“你多大了,还跟着瞎胡闹。好好学习,争取多学知识,过几年让你爸给你找个合适的工作,养活自己,也能孝顺你妈。



    挖野菜有那么重要吗?你们家现在好像也不缺那口吃的。”



    “好好学知识,我真能上班?”



    “嗯,好好学习!”



    亮是韩昭昭的脑残粉,她什么他信什么,他高兴极了,忘了纠结挖野菜的事,跑去跟五妮分享好消息:“五妮,等我上班挣了钱,给你买糖吃。给妈妈买新衣服,给昭昭买”



    这孩子怪有良心呢!



    又是一个礼拜天,伙伴们又聚集了,再一次上了山。



    这一次,他们收获不多。



    接近一个月没再下雨,又干旱了。



    这一次干旱,好像比上一次更严重。好不容易长大的禾苗青草被干旱折磨的几乎像烤干了似的。



    尤其是田地里,禾苗叶子全都耷拉着,扔根火柴就能烧着。



    农民又开始打水浇地,这一次他们看上去更辛苦,天上的太阳好大,温度好像突然变高了,仿佛酷夏已至。



    这天,他们找到一棵洋槐树,洋槐花洁白如雪,丝毫没有受到干旱的影响。



    冒着被尖刺扎伤的风险,一群孩子把这棵洋槐树撸了个精光,这次,他们终于又满载而归了。



    回到家,又是老太太出,蒸槐花豆腐,烙槐花饼,煮槐花粥,就是没有炒槐花。



    这段时间,来逃荒要饭的越来越多,韩家现在也越来越低调。



    味道大的饭菜很少做,偶尔嘴馋也尽量等夜深人静的时候再做。



    晚上,韩昭昭进了空间,干完活,她开始熬药。



    她发现,她们家三口人气色太好了,站在面黄肌瘦的人群中,有些招人眼。



    连着好几天,先是薛家上门,接着是庆家,再就是老太太老姐妹家,纷纷上门借粮,可把老太太给吓着了。



    老太太宣布:接下来全家开始装穷!



    凡是上门借粮的,一粒不借!



    韩昭昭不相信,老太太这样的老好人真的能做到铁石心肠。



    果然,当天半夜,老太太跟做贼似的,偷偷给她老姐妹送去一瓢地瓜干,看份量,足有两三斤。



    老太太蹑蹑脚开门回到家,一抬头,孙女正在堂屋等她。



    “奶,您不是才了,谁来借粮也不给,您今儿晚上去谁家了?”



    韩昭昭有点儿担心,都快十一点了,老太太还摸黑出门,真怕她又摔倒。



    何况现在外面街上也不安全,半夜去黑市的,逃荒要饭的,还有那些佛爷有巡逻的,人员太少,对于京城这么多的胡同,也是杯水车薪。



    真出事了,后悔可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