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网鞋

A+A-

    几个男孩子跑的快,过去一看,“咦?原来蛤喇躲在泥巴里,我们还以为它们露在外面呢?



    走,咱们也去挖泥巴!”



    找到窍门,再挖蛤喇就简单了。这里的蛤喇又大,隔着泥巴用木根一戳,贝壳和石头发出的声音不同,是很容易分辨的。



    男孩们分散开,不一会儿每个人都找到了。



    “这蛤喇真大呀,也不知道里面的肉多不多,要是跟蜗牛似的那么满,一个就能炒一碗。”



    牛军连着挖出来三个,每个都跟个大碗似的,挖到兴起,他把木棍扔掉,直接下挖,也不嫌淤泥又腥又臭又粘糊,上起了肉刺,都不待嫌疼的。



    男孩子们挖的欢,女人们也待不住了,提筐端盆纷纷下了河床,也分散开到处挖蛤喇。



    要这蛤喇大了就是出数,十几个就能装满一个桶,一盆也只能装七八个。



    大家一看,这不行事啊!



    这蛤喇壳这么大,也太占地了,打眼一扫,河床里蛤喇多了去了,带不回去太可惜。



    还是老太太钱大娘几个灶台好有主意,招呼大家趁早在这里把壳砸碎,直接把肉挖回去算了。



    至于蛤喇没吐泥,蛤喇肉吃起来会牙碜,这都不是事儿。



    每个大杂院都通了自来水,弄回家再慢慢淘洗呗,只要不怕费工夫,多淘洗几遍,什么泥沙也给它洗干净喽。



    想砸开贝壳,首先要把大蛤喇外面裹的厚淤泥搓洗掉,不然混进贝肉里特别难收拾。



    刚开始挖蛤喇大家还各自为战呢,现在要洗蛤喇,砸贝壳,挖贝肉,各干各的可就怠工了。



    几位家长凑到一齐一合计,得嘞,也别分你的我的了,跟孩子们学,凑一起干,按人头分得嘞!



    于是,在几位家长的指挥下,大家分了工。



    大男孩继续挖蛤喇,三子牛芸负责把蛤喇运到水坑边,两个大娘和齐牡丹负责洗口蛤喇,关老爷子牛大爷管砸贝壳,老太太淑芬姨和韩昭昭负责挖贝肉。



    至于五妮属于动人员,其实就是爱干啥干啥,屁孩,没人指望她能干活!



    要不人多力量大呢,不光吃饭这样,干起活来照样好使。



    男孩们越挖越有经验,到后来,隔着淤泥,只看形状,就能找出淤泥下哪是蛤喇哪是鹅卵石,上是一抠一个准,沿着河床是越挖越远。



    他们身后,聚起一个个蛤喇堆,搞得三子和牛芸这搬远队也跟着越跑越远。



    伴随着一阵阵“咔嚓咔嚓”清脆的贝壳破碎声,干涸的河床上,像是一条生产线,自动运转起来。



    大大的太阳下,他们汗流浃背,岸边的干净的大石头上,被一层层脱下来的衣服越堆越多。



    几个男孩子,最后热的只穿内衣褂,脖子脸都像蒸熟了似的通红通红的。



    妇女们也不遑多让,碍于现场有两位成年男人,热也得忍着,只把外穿的褂子脱掉,穿着贴身的薄褂子。



    韩昭昭坐在一块干净的石头上,左边是一大堆碎贝壳,右边是一个装了大半的铜盆,头上顶着牛筋草编的凉帽,里握着半片磨的锋利的贝壳,吭哧吭哧喷着热气,挖贝肉挖的正带劲。



    旁边老太太淑芬姨和她同款,不同的是,她们身边的盆子是搪瓷的。



    



    老太太怕她不心,再把瓷给碰掉,搪瓷盆根本不舍得给她用,好在她力气大,木盆搬来搬去也不吃力。



    “昭昭,怎么办?我鞋张嘴了!”



    三子一步一出溜,提着满满一桶大蛤喇过来找韩昭昭。



    “你是不是傻?你妈在呢,鞋破了你不找你妈,你找昭昭?



    你想啥呢?是不是想跟昭昭换鞋穿?你脚那么大,昭昭的鞋你能穿的进去吗?



    换我还行!”



    牛芸跟炮仗似的一顿崩,把三子给崩的光咔吧嘴,一句话不出来了。



    是呢,一起行动习惯了,有事找昭昭,忘了今儿他妈也在了。这可有些尴尬了。



    不等三子转身去找他妈,只听牛芸又:“昭昭,咱俩鞋一般大,我鞋也张嘴了,和我换换呗!”



    三子指着牛芸骂:“你你太卑鄙了!”



    一向口齿伶俐的三子被牛芸的骚操作给气没词了。



    结巴着吐出这句话,才又找回他灵活的口条,“还有脸我呢,你妈不也在吗,你咋不找你妈呢?”



    牛芸现在对上三子一点不怯场,“找我妈干啥,她鞋大,我又没法穿!”



    这话没毛病!



    三子泄气的垂下指,乖乖去找他妈。



    “等一下,”韩昭昭喊住他,从随身背的书包里摸出一团尼龙线递给他,“在河床上走是费鞋哈!把这团线给钱大娘,让她给你先想办法把鞋底缠住,糊弄着穿吧。



    等回家,你去买双解放鞋,干活还是穿那鞋结实。



    要,你这鞋早不行了,也该换换了。”



    三子兴冲冲的拿起尼龙线去找他妈,他就嘛,遇事太决找昭昭,看,还是昭昭有办法。



    牛芸一看,眼珠一转,扭头也跑去找她妈了,那尼龙线不短,三子用不完,她也可以让她妈帮她把鞋底先绑上。



    “哎,芸,你跑啥,不换鞋了?”



    牛芸边跑边挥挥,“不换了,我也找我妈绑鞋去。”



    换了鞋,昭昭下午回家怎么走路?还不如也把鞋绑上,啥好看难看,穿什么鞋也避免不了插一脚泥,破鞋绑结实,照样不耽误干活。



    她对她妈的艺有信心,在老家,她妈给家里人编的草鞋也非常结实。



    果然,这年代的家庭妇女都有一,钱大娘牛大娘两人商量着,把牛筋草和尼龙线搓成细绳,硬生生在两个孩子的旧鞋上紧紧编了一层绳,把鞋底固定的稳稳当当。



    三子穿上还显摆了一圈,这草鞋不是草鞋,布鞋不算布鞋的改鞋,穿着不但舒服轻快,走在河床的鹅卵石上,还不打滑了,简直完美!



    “咦?这样的鞋如果上个厚木底,下雨完全可以当雨鞋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