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昔日少年

A+A-

    太孙妃的册立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礼部每天都会有官员来回跑,来敲定一些细微末节的事情。



    然后他们还要把这些事情写在玉册之上。



    除此之外,礼部还要忙着今年的春闱之事。



    学子的事情也不是事。



    虽然一年到头就忙这么一个月。



    但礼部的诸位官员却觉得今年的事情特别的多。



    颜白回了仙游看望自己的几位兄长去了。



    礼部官员就更累了,这一批才到仙游。



    另一部分才出发。



    因为很多事情还需要询问一下颜白的意思,谁叫人家是未来皇孙妃子的父亲呢?



    折腾了几日,礼部官员扛不住了。



    李晦没有办法只好从万年县借来了一批飞奴,养在了礼部。



    礼部成了六部之中唯一饲养飞奴的部门。



    不是飞奴不好,是飞奴需要专门的人驯。



    每天还得让它们放风。



    一出笼就是扰人的“咕咕咕”声,然后屋顶上全是黄白之物。



    让这些爱清静的官员受不了。



    十一和李厥的婚事礼部在接。



    册立本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



    挑日子,大礼,焚表祭天,等诸多礼节,一个都不能少。



    太孙妃册立的消息也慢慢的传开。



    几家欢喜几家愁,人的悲欢不相同,也不相通。



    李象醉了。



    在这一刻他彻底地心死。



    十一要成为太孙妃,那自己的弟弟就是今后的太子,今后的皇帝陛下。



    这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这个结果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去改变了。



    太子府的群臣都已经去李厥那里庆贺了。



    作为东宫的臣属,李厥的婚事一定,就代表着大唐第四代皇位的确定。



    东宫一派就可以去书院挑人了,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可用了。



    他们的子嗣传承就更稳了。



    颜白依旧不站队东宫,颜家已经听现在皇帝的。



    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那是因为他是陛下的臣,一切当以皇帝的话为准。



    一旦陛下禅位,他就是太子身边的亲近人。



    不用什么利益收买,也不用担心二心。



    李象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



    他也明白了他自己什么都不是。



    这些年努力的表现出矜持,豁达,高贵,庄重,都是自己在骗自己。



    都是自己在表演给自己看而已。



    跌跌撞撞的李象走到了平康坊,望着那位给自己倒酒的姑娘,他恶狠狠的扑了上去。



    一口咬在姑娘的肩膀上。



    娘子知道眼前这位是贵人。



    因为自己的容貌和某位娘子有几分相似,才有了服侍这位贵人的差事。



    就服侍他一个人,他不来就闲着。



    在平康坊内很让人羡慕且嫉妒。



    可怜的她不敢吭声,只能死死地咬着牙关。



    疼得浑身发抖,眼泪在眼眶里面打转。



    她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怎么突然就惹得这位贵人生气了。



    在这一刻,李象卸下了伪装。



    他以为凭借长子的身份他能决定成败。



    直到今日他才发现自己屁都不是一个。



    因为决定成败的是他那个现在不管事的皇祖父。



    内外的不同使得他这些年倍受煎熬。



    这一团压抑的火焰,在这一刻压制不住了。



    这种煎熬就是火焰。



    如果不能烧死对,就会烧死自己。



    李象吐出一口血沫子。



    望着姑娘流血的肩膀,李象愤怒道:



    “哭什么哭,我都没哭你哭什么,真他娘的晦气,滚!”



    娘子躬着身子离开。



    房门才关上,屋里就响起了剧烈的打砸声。



    老鸨子如花站在高处,阴影下的她嘴角露出不屑。



    这样连喜怒都控制不了的蠢货,能成什么大事。



    还比不了国子学的学子。



    



    他们虽然也霸道,但不会咬人。



    在平康坊外面不远处的国子学,一大群学子站在墙根下。



    在这个开春还冻的天气里,捧着书站在那里背诵。



    平日眼高于顶的勋贵公子此刻如那被暴雨淋湿的大公鸡。



    无精打采,全无往日般昂头挺胸的傲气。



    颜白回来了。



    人虽在仙游,但威势依旧不减。



    颜白实在太可怕了。



    明明被他打了,自己阿耶母亲还要上门去给先生道歉。



    回家后再给自己一顿联合双打。



    无数国子学学子在心里哀嚎。



    自己明明不愁吃喝,甚至连考试都不用考就能以祖辈的蒙荫入仕。



    为何还要学这么多啊!



    国子学里面



    孔颖达这是第三次来到孙子孔惠元的书楼前。



    孔惠元也已经三天没怎么吃饭。



    每日就喝一碗米粥。



    还没猫吃的多。



    没有人知道,他在等。



    等那个提着食盒给他送饭的娘子。



    等那个埋怨他是傻子,埋怨他看书就忘了吃喝的傻子。



    可惜,斯人不在。



    等第四次再来的时候,孔惠元已经出来了,在收拾包裹。



    孔颖达那会儿还在开心孙子缓了过来。



    以为他要去仙游讲课了。



    待看到大包包时,心里已经知道孔惠元要做什么。



    “做什么去?”



    “祖父,其实没什么,孩儿准备出去走走。



    读了很多书,心里有很多困惑,孙儿要行万里路解惑!”



    孔颖达叹了口气:“这都是十一她自己的选择!”



    “孙儿知道,孙儿知道郡公喜欢孙儿。



    孙儿不气,就是心里有些不舒服。



    呆在家里怕是越想越愁!”



    “书院的事情你都不管了么,那是圣人之事,是真正的有教无类,是祖宗毕生的梦想,是教化天下的大事!”



    “父亲了,他去!”



    着,孔惠元跪倒在地,悲戚道:“孙儿不孝!”



    孔颖达落寞的转身:“去哪?”



    “孙儿想去泉州看看,听那里挺有趣,有来自远方的学者,孙儿想去看看和中原文化相比有没有可借鉴的地方。”



    孔颖达沉默了许久,一声长长的叹息在院内回荡。



    “去吧,出去走走吧,看看也是好的!”



    “祖父,孙儿回来时一定会成为楼观学祭酒。”



    孔惠元走了,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了长安。



    走到灞桥码头,在上船的那一刻。



    孔惠元还是没有忍住回头。



    送别的人很多,可却没有她。



    一声长长的叹息。



    将自己折下的垂柳塞到怀里,然后头也不回的上了船。



    下一次回来,你怕是已经是高高在上的太子妃了。



    你为君,我为臣。



    先前那个卖猫的少年和那个卖猫的娘子已经从这长安离去了。



    这辈子再也没人会跑到书楼给自己送饭了。



    船开了,一匹骏马从城门口突然冲了出来。



    沿着河边的官道猛冲。



    孔惠元望着马背上那一抹鲜红,不由的痴了。



    看清后,不免摇头苦笑。



    她是她,但终究不是她。



    彘子挥舞着臂,朝着河中的船拼命的挥着。



    “惠元世兄,妹妹在学礼出不来,她让给你,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孔惠元笑着,笑着



    他摘下腰间的酒葫芦,猛的灌了一大口。



    辛辣的味道呛的他眼泪横流,他也咳嗽的直不起腰。



    又狠狠的灌了一大口,眼泪再也止不住。



    倔强少年也终于卸下了伪装,趴在船舷上忍不住失声痛哭。



    “哪有什么归来仍是少年。



    年少不可得之物终将困吾之一生,所困之处皆是心魔与桎梏。



    我舍不得,我怎么能舍得啊!”



    在这一刻,曾经的少年,才蓦然发现是自己断送了这份感情。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