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干不了,谢谢!

A+A-

    完之后,朱元璋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宋濂。



    宋濂的心思,他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虽然也是困苦出身,但是被儒家选为了在朝中的话语人。



    摇身一变,直接跨越阶层,成为既得利益者。



    哪怕是宋濂自己不曾察觉,但是隐隐,他已经成为了儒家扶植在朝中的傀儡。



    这一点,若不是方才朱标与宋濂的那一番对话,他还真不曾看出来。



    朱元璋凑近朱标身边声问道:



    “子,你早就看出来了?”



    朱标也低声道:



    “自然看出来了,爹你可别忘了,我跟着他读了多少年的书。”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



    “还好你子没被他忽悠,否则咱死后,这大民非得儒家独大不可。”



    朱标闻言有些无奈。



    真正的历史上,朱标又没有被儒家利用,还真不好。



    但是朱允炆那个二傻子,确实被儒家坑得不轻。



    朱元璋的脸上此刻又愠怒,“你子,咋也不提醒着咱点?”



    这么多年,自己原来一直是在被利用。



    要不是这种场合,朱元璋早就发怒了。



    朱标暗暗拍了拍朱元璋的,示意老爹别慌,儿子罩着你。



    “殿下所,白话比文言更加通俗,老臣无话可。”



    “可若是论起来,文言,岂不是比白话更加简洁?”



    朱标笑道:“宋师当真如此认为?”



    宋濂指着那沓刚刚批阅完的试卷道:



    “殿下请看,凡是以文言写就的文章,字不过数百,篇幅极短。”



    “可以白话写就的文章,洋洋散散,将近千字,岂不是最直白的表达?”



    朱标笑道:“那孤请问宋师,若是让宋师执掌中书省,宋师认为自己难以胜任,以最简短的话,该如何婉拒?”



    “这”



    宋濂一时间有些犯难。



    若是真有这样的会,自己怎么可能会傻乎乎的拒绝?



    所以打心底里,他是不愿意回答的。



    而此时,刘伯温站了出来。



    “回殿下,若是如此,仅仅十二个字便可?”



    朱标笑着伸示意道:



    “刘先生请。”



    刘伯温不假思索道:



    “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此话一出,就连李善长都不由得点了点头。



    确实是极为精简了。



    既有婉拒的意思,又谦卑的意思,倒是附和刘伯温一贯的作风。



    若是让他来,只会比这更多。



    “诸位先生觉得,刘先生这十二个字,是否依然是最好,最简短答复?”



    李善长和宋濂连忙点头称是。



    朱标笑道:“我用白话,仅需五个字便可。”



    刘伯温和李善长对视一眼。



    “愿闻其详。”



    “干不了,谢谢!”



    闻言,李善长和刘伯温等人皆是一愣。



    而朱元璋却哈哈大笑!



    “不错不错!”



    “这才更加爽利,能干就干,不能干直,哪里需要那么多弯弯绕绕?”



    李善长和宋濂顿时冷汗直流。



    难道今日真的不能阻止这父子二人以白话取代文言的念头了吗?



    



    到底,李善长其实也是不喜儒家。



    奈何儒家乃是当今所有文人的立身之本。



    一旦要大明内都推行白话文,那就是动了天下所有文人的利益。



    正如宋濂所,数十年苦读,化作竹篮打水。



    虽然他李善长乃是一介谋士,但到底,依旧是读书人。



    而刘伯温则是心神震颤!



    直到此刻!



    他才隐隐察觉到,这位太子殿下开设书局,做出那样的两部话本,绝不是简单为了重开科举而已。



    他是要重改文教,真正做到化育天下!



    儒家虽然也口口声声要化育天下,但是到底。



    依旧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去考虑。



    要稳固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的难听点,就是给百姓灌输儒家天下为公的思想。



    孔圣人或许真的是如此想。



    但是后世的那些儒家子弟,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已与立身之本向相悖。



    今日若不是亲身经历,就连他刘伯温都被蒙在鼓里。



    甚至也被儒家所利用。



    想到这里,刘伯温不由得打了个冷战!



    原来如今,只要是读书人,哪个没有被儒家所利用?



    于是,刘伯温当即表态!



    “殿下所言,老臣心服口服。”



    “愿助太子全力推广白话!”



    见到刘伯温表态,朱元璋的脸色微微有些诧异。



    这老东西,竟然还有这么好心?



    自己这些年来对他是不是有些偏见太深了?



    而李善长与宋濂见到刘伯温的举动,全都难以置信地死死盯着刘伯温。



    “伯温,你是疯了不成?”



    李善长,在刘伯温耳边轻声喝道。



    刘伯温仿佛充耳不闻,朝朱元璋与朱标拱着朗声道:



    “老臣愿为陛下与太子,重掌翰林院,选材纳士,振兴大明!”



    朱元璋诧异道:“你不是整天嚷嚷着身体不好,向咱乞骸骨告老还乡吗?”



    “咋地,你这是转性了?”



    刘伯温沉声道:“老臣活不了几年了,若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百姓人人知书达理,礼乐昌盛,臣死而无憾!”



    “请陛下与太子成全!”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标,只见朱标点了点头。



    “那好,既然你坚持,咱也不好不答应你,打明儿个起,你便辅佐太子,推广白话,重开科举,选贤纳士!”



    “臣,刘伯温,谢陛下,谢太子!”



    朱元璋揉了揉眉心。



    “成了,这事就这么定了,咱今儿个累了,就这样吧。”



    完,朱元璋直接迈步离去,朱标紧随其后,也离开了西苑。



    父子二人走了之后。



    李善长一把拽过刘伯温问道:



    “刘伯温,你什么意思?”



    这么多年来,刘伯温一直是不温不火的性格。



    其实实话,李善长一直认为,当年开国的功劳,刘伯温是要比自己大的。



    只不过是朱元璋更加喜欢自己一点,这才让自己执掌中书省,而让刘伯温执掌御史台。



    御史中丞,自然不算是官。



    可是放在刘伯温身上,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侮辱。



    再加上刘伯温不争不抢,一心想着要告老还乡,李善长这么多年才没有对其发难过。



    但是近日,刘伯温竟然主动请命要执掌翰林院,这莫非是要重振浙东,与自己分庭抗礼吗?



    ??r??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