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解决草原的方案

A+A-

    当前,朱桂需设法积聚力量。



    而今,他面前就有一个增强实力的良。



    那便是提出解决草原部族问题的方案,并获得朱元璋的认可。



    如此一来,他将拥有三千忠心耿耿的锦衣卫士!



    “解决草原的方案”



    宴终人散,酒醉的朱桂被人搀扶回寝宫,待四下无人,他即刻清醒,思索着破解之策。



    历史上,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始终是中原的心腹大患。



    从前有匈奴、鲜卑,将来亦会有女真等。



    即便汉代的双壁英雄将漠北打得无王庭,使匈奴西逃,



    草原依旧矗立。



    匈奴之后,总有新的游牧民族崛起,继而称霸。



    待他们统一草原,便会觊觎富饶的中原,挥师南下!



    中原大地将烽火连天。



    思及此,朱桂思路停滞。



    因为,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无解难题!



    屠杀或驱逐仅是治标不治本。



    拉拢一派打击另一派?



    用游牧制衡游牧?



    李成梁的策略最终却养肥了满洲人。



    或是全面开放贸易,以金钱软化草原铁骑?



    宋朝尝此法,终遭灭顶。



    朱桂一时陷入绝境。



    似乎这个任务无法完成。



    然而此刻,



    朱桂脑中灵光一闪。



    既然武力、贸易、分化都不行,



    或许可以从精神层面入,而非肉体消灭。



    想到此处,朱桂豁然开朗,微笑入睡,静待次日早朝。



    一夜平静。



    次日清晨,百官入朝,不同以往的是,代王朱桂也参与了朝议。



    处理完日常政务后,



    坐在首位的朱元璋提及草原问题,



    “如今北元丞相已向我大明称臣,朕希望有人能提出巩固草原稳定的方案,大家议议。”



    朱元璋深知,北元丞相的降服仅是权宜之计。



    但这同样是大明的遇。



    他欲借此会,一劳永逸地解决游牧问题。



    群臣心领神会,未及众人发言,朱标已起身。



    “儿臣有策献上!”



    朱标挺身而出,拱道。



    本欲言者皆顿。



    “嗯,标儿来听听。”



    朱元璋肘倚于龙椅扶上,以托腮,示意朱标继续。



    朱标稍作迟疑,



    先是环视群臣,深吸一口气,沉声道:



    “草原游牧,历来为中原大患。”



    “即便中原北征告捷,亦代价惨重,草原数十年乃至百年后,仍能复兴。”



    “彼时,草原游牧将再成中原之患。”



    众臣皆点头。



    此理众人皆知,



    但知其理,不代表能解其困。



    “太子殿下提及此事,莫非已有对策?”



    有臣子发问。



    



    朱标颔首而笑,



    “吾有一策,可平草原之患。”



    朱标自信满满,令诸多臣子眼前一亮,难道真有良策?



    只见朱标续道:



    “历次北伐虽胜,亦伤亡惨重,根由在于对草原的无知。”



    “我意在草原中寻找盟友,助其铲除其他势力,而我方无需过多介入。”



    “实则促使其内斗,相互消耗,我朝可坐收渔翁之利。”



    闻此,群臣反应各异,有人眼前一亮,觉为妙计;有人蹙眉,认为不切实际。



    但鉴于此乃朱标所言,无人敢公然反对。



    更有甚者,大声称赞。



    “太子此计甚妙!不费吹灰之力便能使草原自相残杀!”



    “此计绝妙!若能实施,大明便可隔岸观火矣!”



    “太子英明!”



    群臣齐声赞誉朱标。



    即便有人存疑,然此举无害,加之朱标素有贤名,故无人异议。



    “标儿意在分化拉拢,以弱击强。”



    朱元璋听罢,迅速抓住了关键点。



    此计在政治斗争中屡试不爽,朱元璋对此颇为擅长。



    用于草原,确有成效。



    至少几十年内,草原将陷于内耗,无暇南顾。



    朱标的提议,朱元璋并非未曾考虑,但他认为不妥。



    他所求非仅仅是数十年的安宁,



    朱元璋要的是草原永久沉默!



    只因他本人无万全之策,这才公开商讨。



    “还有其他良策否?”



    因此,朱元璋对朱标的提议表现得兴致索然,再次询问。一看见朱元璋那表情,朱标心里咯噔一下,暗自叹息,显然他的建议没入了老爷子的眼。



    而另一边,晋王朱棡在殿上眼睛一亮,似乎捕捉到了什么转瞬即逝的会。



    朱标的话不受待见,这莫不是自己的时?



    朱棡略一权衡,便挺身而出,信心满满地喊道:“父皇!儿臣倒有个主意!”



    朱元璋见状,心中不由一阵欣慰,孩子们都开始为父皇排忧解难了嘛。



    他嘴角含笑,对朱棡:“哦?那你来听听。若真是个好法子,之前罚你的俸禄,朕不仅悉数归还,还要另加奖赏!”



    朱棡一听,脸上乐开了花,这可是好买卖!



    采纳了不仅能找回面子,还有额外奖赏,岂不是一举两得!



    于是他兴冲冲地:“儿臣的想法是这样的,那些草原上的家伙不就是看咱们中原富裕才一次次南下的么?咱们可以通过通商,把各类货物卖给她们。”



    “这样一来,咱们赚了银子,他们得了货,也就没必要南下了。”



    朱元璋一听朱棡这主意,脸立刻沉了下来,那神情仿佛随时要爆发一般。



    全面通商?



    跟谁通去?



    草原上哪来的钱买咱们的东西?



    怕是见了咱们的好东西,更想抢了吧!



    “父皇,您觉得儿臣这主意如何?”朱棡浑然未觉朱元璋的不悦,天真地问道。



    “一边儿去。”朱元璋没好气地回了句。朱棡愣了一下,见父皇脸色更差,只好灰溜溜地退到一旁。



    骂走了朱棡,朱元璋的脸色并未好转,仍旧为草原问题一筹莫展。



    先前问过满朝文武,竟无人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



    如今两个皇子的建议,一个是天方夜谭,另一个也只是隔靴搔痒,让朱元璋心头更加沉重。



    这该如何是好?



    将来自己百年之后,草原再起风云,大明还有谁能挡得住那铁蹄?



    正在这当口,朱元璋脑中灵光一闪——朱桂!



    自己怎么忘了问朱桂?



    念头一起,朱元璋的目光立刻投向朱桂,只见他在群臣之前,脸上带着淡然的笑意,显得胸有成竹。



    这模样让朱元璋眼前一亮,难道朱桂有解决之道?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