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高句丽背后有刘文静那么高的高人

A+A-

    大唐皇帝李渊头疼。



    长孙无忌的事,让李渊很伤神。



    他也想和窦乐提。



    感觉提了也没用。



    可是呢,若不是和窦乐商量,还有谁可以商量此事?



    李渊是皇帝。



    你问朝臣,臣子们的回答每个人都代表着他们所处的立场。



    在耽罗岛住了半天。



    李渊知道,这是在等倭军出兵的动态,眼下倭军才刚刚在自家门前完成集结。



    找到窦乐。



    窦乐没有营帐,而是在海边。



    李渊示意在一旁伺候的苏有福不用通报,自己走到了窦乐身旁。



    很巧,李渊听到窦乐在抱怨:“什么最美沙滩,我也是脑残,还能相信棒子的宣传。”



    在窦乐眼中,这海滩比起琼州、红河三角州外海、岘港外海等等,有啥?



    李渊靠近:“什么呢?”



    窦乐回答:“皇兄,新罗亡国了。王城被攻陷之后,高句丽人发粮、发布、发钱,整个新罗几乎没什么抵抗,显然他们背后有高人。”



    “有多高?”



    窦乐:“刘文静那么高。”



    李渊愣了一下,转而哈哈大笑。



    窦乐的语气却变的非常严肃:“皇兄,每当天下出现大浩劫之时,当我们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定会有一位英雄站出来,唤醒我们骨子那份不屈,哪怕粉身碎骨,也不会甘愿被奴役。”



    “我们抵抗,我们不惜一切的抵抗,一直到,我们可以重新拥有尊严,拥有自由。”



    “冉天王,乞活军。”



    李渊看着窦乐,他从来没见过窦乐这么严肃过。



    李渊问:“弟,这话何意?”



    窦乐:“新罗,若就此亡国,我便会下令,绝其族、断其种。他们并非我们的一员,学习我们的文字,我们的艺术,我的道德,但没学会,我们骨子里的骄傲。当亡国危来临,我们能做的只有一件事。”



    此时,李渊听懂了。



    “血战,流尽最后一滴血。无他!”



    没错,就是无他。



    没有第二种选择,这种事情没什么可思考的,也没什么可商量的,拿起刀,去战斗就是了。



    李渊也懂了。



    新罗不配被大唐吞并。



    因为,他们虽然学习了华夏,却没有华夏骨子里的骄傲。



    也不会,流尽最后一滴血,去守护祖宗。



    李渊再问:“那么,接下来呢?”



    窦乐笑了:“太简单了,就在这个岛上,建一座宫殿。宣称,新罗复国王女所在,然后找一群人陪王女演戏,让她认为,新罗王城虽然被攻陷,可各地依旧还有人暗中抵抗。”



    “反过来呢,新罗会知道王女已经变成女王,就此埋下暗雷,为高句丽对新罗的管理留下后招。”



    “眼下,高句丽是安抚新罗人,新罗人全降了,但是,肯定会有一部分利益受损的人,不甘心,就会暗中抵抗。一年、两年之后呢,高句丽就会不断的压迫新罗人,当新罗人发现活不下去的时候,会有更多的抵抗者。”



    “之前的抵抗者,与后来的抵抗者,他们的理念不同,本身就是敌对的。”



    “当然,最坏的,就是我了。窦乐是个恶人。”



    听到窦乐是个恶人这话,李渊忍不住一直在笑。



    



    窦乐把荀子的学,演绎的淋漓尽致。



    其实,李渊也认同荀子。



    就像原本弯曲的木头和不锋利的刀剑,需要后天的磨炼和矫正才能正常发挥作用。



    李渊道:“为兄成为皇帝,才悟了。上古先贤,圣人,正是知道了人性是本恶,所以才提倡礼义伦常,创立法度来矫正、整顿人们的性情,使人们性情端正,从而符合于“道”。”



    “圣人英明。”



    窦乐这话一语双关,之后也没详细,是李渊这个圣人英明,还是上古先贤英明。



    李渊顺着这话往下:“那么,法度就要用来约束人心中的恶,也要来警示世人,有件大案,为兄很是为难。”



    窦乐转过头:“大案?不可能吧。”



    在窦乐心中,还有让大唐皇帝为难的大案子。



    李渊把长孙无忌的案子简单了。



    窦乐听完:“这事呢,可以让秦王殿下主审。然后为难的,就不是皇兄了。秦王可以申请因为是亲属而避嫌,那么就交大理寺、刑部还有什么什么的,三堂会审。”



    李渊反问:“若二郎不避嫌呢?”



    窦乐:“那么,是大义灭亲,还是有意庇护?”



    李渊点点头,无论是哪一种选择,这次秦王府都一定会被牵连其中,这不是事,这



    突然,李渊反应过来了。



    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兄,也是老迈了。”



    窦乐在旁道:“一群糟汉子跳舞有什么好看的,弟有绝美舞姬,人数好几十呢。”



    几十?



    事实上,几百都有了。



    李渊摇了摇头。



    眼下这事,他已经回过神来,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裴寂把长孙无忌这案子翻出来,就是在给太子继位清除最后的障碍。



    无论这案子的结果是什么。



    不重要。



    只要这案子公开,秦王府无论如何都躲不开。



    仅一个长孙无忌,就让天下人,不敢让秦王有继位的会。



    就算现在秦王休妻,都晚了。



    东宫太子,已经监国一年,虽没有大作为,却是朝堂平稳。



    稳,也是能力,也是功劳。



    想到这里,李渊问了一句:“乐郎,东宫的老师,当有何安排?”



    这个问题,窦乐没想过。



    李渊却在等答案。



    窦乐倒是很认真的思考了之后:“嬴驷,少年时代与青年时代,差别太是多大的。”



    李渊认可这个答案。



    再问:“有何去处?”



    窦乐:“北上辽东,南下岭南、洱海,西去河湟,东边嘛,平阳给皇兄的礼物,可曾收到?”



    李渊:“银山?”



    窦乐:“这几个地方不同,辽东与高句丽还是在争执中。岭南倒是安逸,却也有蛮夷野人在影响咱们开荒种田。洱海在十数年,或是二十年后,必有大争执。河湟,也是未来多有战事的地方。”



    “银山,便是征服。只有霸道,没有王道,看看就行了。”



    李渊:“乐郎,你凭什么认为,倭王一定会派出重兵来帮助百济复国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