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打嬴了,各家都在打小算盘

A+A-

    金德曼信了,她不怀疑。



    因为告诉她这些消息的人,都是从新罗逃出来的人。



    只是,她没想到的是。



    这些新罗婢在她面前是一套辞,出去私下就开始议论了:“什么时候毒死她,一个亡国的王女,还要欺负我们,摆什么王女的高贵。”



    管事的马上喝斥:“在这院内,不许乱话,一切自有尚宫作主,再谁乱言语,就重重责打,然后发卖到最穷苦的地方。”



    新罗婢们立即闭嘴。



    可出了这院子,又开始了。



    而管事的呢,只管院子里的事,出了院子反正金德曼也听不到,无所谓了。



    几位大唐的尚宫也在讨论这事。



    金德曼的价值,从大唐国舅檄文中写出魂归,与高句丽撕破脸全面开战之后,就越发的低了。



    已经不需要金德曼这个王女为借口。



    大唐随时都可以发兵攻打。



    无论是前新罗、前百济,还是现在几乎占据整个半岛的高句丽。



    几位尚宫算过账,就这么收留一个金德曼,花销的有点大,而且上面已经传来过命令,停止就齐王殿下迎娶新罗王女为侧妃的一切准备。



    是停止,不是暂停。



    尚宫们自然是心中有数的。



    这肯定就是不娶了。



    尚宫们都是宫里的老人,不是油滑,只是能坐稳尚宫这个位置了,那个也不是简单的人物。



    在宫里。



    皇宫嫔妃的心思她们会猜,宫女们的心思,她们也会洞察。



    但想活的久,位置坐的稳。



    还是要时刻关注着朝堂上的举动,嫔妃家里是让圣人什么个心情,是好,或是坏,是宠,或是厌。



    这未来齐王侧妃。



    显然已经没娘家,那便是没了靠山。



    国舅府之前还为齐王殿下准备了许多珍宝,眼下呢,珍宝收回去大半,留下几件珍品,却是给了齐王妃杨氏。



    这信号就相当明显,尚宫们也自然能够读懂。



    只是约束着,暂时保持当下的平稳,不生事便好。



    金德曼。



    只是一个亡国的王女,她不重要。



    但新罗重要。



    弘农杨氏已经派了几拨人过来,自有家中贵妇、贵女,只是多日不见,来陪齐王妃话。



    也有杨氏族人,在齐王府做事,左右亲近齐王李元吉。



    莱州这边,齐王临时住所,正在摆家宴,宴。



    大唐皇帝李渊的妃子,江国夫人,其父亲就是造反的那个杨素。她坐在齐王妃的屋内。



    还有国舅府的夫人,燕夏。



    燕夏的母亲,是齐王妃的二姑,亲二姑。



    接下来,唐五公主,也就是李渊的第五个女儿,长广公主。



    屋外呢,坐着五公主的驸马,杨师道。燕夏的舅,齐王妃的叔,长广公主的夫君。



    还有国舅府的属臣,杨弘武。



    杨弘武和杨师道,都是弘农杨氏,细算起来,是出了五服的兄弟。



    不过,此时在这里,却是为了杨氏。



    辽东,杨氏投资不,还有柳、韦、杜三家。



    眼下呢,新罗被灭,知情的嘴上不敢,也不敢议论,可心里清楚,这就是国舅的意思。



    否则,依大唐当下的兵力,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一直对大唐友善,各种巴结的新罗王城被攻陷,贵族家男丁被杀,女眷装进笼车内。



    



    外屋,杨弘武和杨师道在计算着眼下可以调用的资金。



    新罗,肯定是投资的。



    无论最终国舅府定下什么基调,也要先有所准备。



    内屋。



    燕夏口风很紧,只字不提窦乐对新罗有什么打算。



    只是在聊着,金德曼最终的去处。



    齐王妃也明白,问不出来。



    本家姑姑江国夫人,在宫里的地位,也不足以知道太多。



    长广公主,是公主。



    可论地位呢,若是平阳公主在这里,她还有没有座位,还在两可。



    燕夏不。



    不代表她不知道。



    齐王妃思考了好久,才试探着问了一句:“这新罗王女,最终是能不能活?”



    燕夏多聪明,知道是试探。



    自然不能明着回答,只反问了一句:“这要看齐王殿下,是否喜欢。”



    喜欢?



    齐王妃心里明镜一样,李元吉眼下最在意的是,打完仗了,舅舅所的把新罗想办法划归齐王府当封地,这事什么时候兑现。



    肯定会兑现,国舅话,那可是相当靠谱。



    了,就一定会有。



    但,什么时候呢?



    齐王妃准备换一种问法。



    这时,有宫内的太监过来:“圣人诏,齐王殿下已经着令从营口港回军,五日后,随驾余杭。”



    听到这话,燕夏立即就了:“这要回去收拾行装了,想来圣人的诏令已经送到国舅府了。”



    完,燕夏起身施礼,提着裙角就跑了。



    长广公主看着燕夏离开,慢悠悠的了一句:“我前段时间听闻,谢家最近去国舅府挺多。”



    “谢家?”



    “是谢家,陈郡谢家。还有,似乎是谯郡李氏,也来到了莱州,我在国舅府遇到过一次他家七姑娘。”



    齐王妃听完,只是感觉最近的往莱州来的人越发的多了。



    赵郡李氏为什么热衷于开发辽东。



    因为赵郡李世辽东房,就在襄平,往上算,赵郡李氏始祖是赵国大将军李牧,辽东房是李牧的三弟,亲兄弟李齐的第十三世孙,在汉时举家迁到了襄平,成为了赵郡李氏的一个分支。



    都盯着高句丽还有半岛这块地方呢。



    齐王妃心中有些不高兴。



    夫君李元吉,从早到晚,也不知道干点正经事。



    有空去国舅府多待会也好。



    非要去领军打仗。



    打仗有什么乐子,多谋些产业,无论是齐王府,还是娘家杨氏都好。



    齐王府上上下下的花销,都是自己操持着。



    家大,人多。



    怎么也是王爵,这吃穿用度,出行车马,迎来送往,种种花销多到数不清,李元吉整天也不知道帮衬着点。



    真的是,越想越气。



    生气有什么用,日子还是要过的。



    燕夏呢,跑回去之后,第一时间就去找韦纤芸商量。



    “这一个个的,都打着算盘呢。”



    韦纤芸很安静,没回答,也没劝慰,因为她知道,燕夏是国舅府中,读书最多,也最聪明的一个。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