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那枚金印竟然被找到了

A+A-

    红云台的人呢,也不急。



    等吴天德把村里的活干完了,叫县衙派了一个人,只问询他们被匪人打劫的事情,把人传到县衙。



    到了县衙。



    绑了。



    扔进船仓。



    数日后。



    倭筑紫岛最北端,福港。



    这里已经一片简单的宅子,不过主要还是靠帐篷。



    大唐的行军帐篷,那可是相当的高级。



    太国舅,自然是不能住进倭人那低矮的屋的。



    窦乐坐在中军大帐内,上拿着一枚巧金印。



    杜依艺在旁。



    “依后汉书-东夷传所记载,倭分百余国,有约三十国使译通汉。建武中元二年,光武帝赐印。是这三十多国中的一国,为奴国。并非指当今的倭王。无法查证,是那一国。”



    窦乐将印放在桌上。



    旁边的一张纸,有试印留下的字。



    汉委奴国王。



    窦乐道:“邪马台女王,卑弥呼。”



    杜依艺接着讲:“依汉时对文字的解释,委表示随从之意,加上人字旁,表示顺从、恭敬之人,也可以指身材很之人。并非为汉时所创造的字,最早出现在先秦的山海经中表示地理位置。汉之后,这个字很少出现在文献。”



    杜依艺倒是查了不少。



    后汉书地理志、三国魏书等等。



    讲完这些,杜依艺这才反驳窦乐:“太国舅,依魏书记载,魏明帝曾封邪马台国王,卑弥呼为亲魏倭王,所以这印不是赐给卑弥呼的,容臣下再查证。”



    窦乐又问:“就古籍中的解释,是倭奴国,那么,倭奴国是一个国的名字,还是倭之奴国呢。”



    “这。”杜依艺也回答不了:“容臣安排人去查证。依臣下所知,汉赐诸侯王,用的是龟纽,赐臣服国王,用蛇、芋。只是,是倭奴国,还是倭之奴国呢?”



    作为一名爱研究学术的人才,杜依艺也被窦乐这个问题给难住了。



    窦乐再问:“那么,卑弥呼,是一个人名,还是一个官职呢。”



    “这个臣可以回答,是人名。”



    窦乐:“你认为,齐王府上报的,关于倭人的阴谋之。”



    杜依艺浅浅一笑,正准备回答。



    窦乐却打断了他:“是不是阴谋,当谨慎从事。听闻有匪,吴天德。给他戴罪立功的会,让他去试探一下,这是否是阴谋。”



    杜依艺心,这事太可笑了。



    就哥特猛那脑子,全是肌肉与砍刀,他能分清什么是阴谋。



    再窦诞。



    八天,就知情人报,二十名倭女,外人知晓的就有五十次,还阴谋呢。



    当年,他在晋阳,就因为纵容齐王打猎被问罪过。



    后来,若不是他身为驸马,肯定就贬到某个角落了。



    不过,此时是国舅要维护他吗?



    不。



    他若真有错,国舅打他,他都不敢躲。



    想到这里,杜依艺上前:“太国舅,给臣一点提示。”



    窦乐压低声音:“事实上,花下氏是有功的,把倭奴全部嘎了,筑紫岛不种粮食,全部用来桑与不能吃,却非常有用的东西。给吴天德一万亩地,然后给他十个倭女。”



    杜依艺深思片刻:“国舅,请三思。”



    窦乐看着杜依艺,杜依艺很严肃:“依窦驸马回来之后,医兵的诊断,臣下以为,吴天德也是过了而立之年,快到不惑之年,十个,可能会要了他的命。”



    “啊”窦乐有点尴尬:“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那臣下明白了。不如,将筑紫岛设为流放之地。琼州那里,废除。”



    “细节你看着办。”



    “臣下明白。”



    杜依艺听懂了。



    



    什么阴谋。



    就是借口,太国舅这是准备换个方法折腾倭岛。



    杜依艺离开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画大饼。



    超级大饼。



    派了几个,传阅至宝。



    就是给投靠过来的和女们看的。



    杜依艺也明白,窦乐所的是赐给卑弥呼是什么意思。



    这是赐给倭岛一位女国主的。



    这枚印。



    代表着最尊贵的身份。



    大汉皇帝赐下。



    那么,谁拥有了这印,谁就是女王。



    杜依艺可是知道,这些投靠过来的和女,狠起来非常吓人,连亲姐妹都能捂死这种事情,原本以为已经很离谱,结果仅仅只是她们认知中很普通的一件事。



    只要她们认为有必要。



    连自己在内,全家死光也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事情。



    所以,最大的套路,是国舅设下了,信了齐王府的通报,倭筑紫岛敌军设下圈套,要谨慎从事,唐军驻守福港,暂时不外出。



    允许当地人来市集,不过要经过和女四大家族检查。



    李下、花下、来下、郑下。



    还有些事。



    杜依艺没汇报。



    太,不值得汇报。



    此时,依照窦乐的吩咐,他去安排团队操心细节问题。



    事就是。



    李元吉的带的那七千五百人,唐人是守信的,有仁有义的。



    绝对不是那种拔那个什么就无情的人。



    许多人休假的时候,结伴外出,靠和女四大族为向导,又回到之前去过的地方。



    带上一包米,几匹布,或者别的什么。



    有的人,发现对方有喜了。



    就委托和女四大族,每个月给送点米过去。



    不多,就几斗。



    红河三角州,没去壳的米,一斗才四文钱,运到这里五文半。



    一斗差不多就是十二斤半,给是三斗五斗,对于唐军士兵而言,就是少喝一次酒的钱,他们的军饷还是相当不错的。



    这事呢,杜依艺非常清楚,也引发了大量的倭女往福港这边跑。



    所以,吴天德此时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把他,以及这次清剿的各种匪,扔出去,建村,种桑。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让福港这边清静下来。



    杜依艺到了港口外的一处木屋。



    谢映登正好也在。



    “道长。”



    谢映登不出仕,一心修道,杜依艺称呼为道长。



    谢映登回礼:“杜学士。”



    两人相互见礼,谢映登道:“听闻有一位太湖瓢把子,我过来看看。”



    太湖瓢把子!



    吴天德。



    此时在木屋的角落,瑟瑟发抖。



    从被扔进船仓开始,这一路过来,他见到了许多传中的绿林豪侠。



    有些,都是传闻中已经死去的人。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