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长安,有人在说太国舅的坏话

A+A-

    太湖瓢把子吴天德。



    正在发抖。



    当听到谢映登的名字之时,吴天德感觉自己要死。



    可是,红侠的名字传到他耳朵里的时候,吴天德认为,自己还是死的好。他想死,非常想死。



    立即就想死,一个呼吸都不想活了。



    可他死不了。



    进了红云台,你想死是不可能的,不止是绑的技巧,各种防止你不想活下去的器具,保证你可以一直活着。



    门推开了。



    吴天德抖的像筛子。



    谢映登只扫了一眼,便站在了一旁。



    他只是有兴趣想看看,是谁敢在绿林以瓢把子自称。



    瓢把子?



    地上有水,他在哭。



    可能是泪水太多,打湿了他坐的那块地板吧。



    杜依艺拉了一个马扎坐下,念你有悔过之心,近半月确实是做了许多好事,这里有一封信,村里人认为,你还有救。



    “没救,没救,只求速死!”



    吴天德号叫着。



    他听过一个传,红衣从眼前过,眼前就会变成一片红,不是自己的血,就是别的血,染红了一切。



    他好想死。



    杜依艺收起本本,起身离开。



    谢映登突然笑了。



    呼了一声道号,起身也离开。



    门外,杜依艺正在吩咐:“人是不是傻了?”



    “没事,饿几天打几顿,基本就能治好。”



    杜依艺听完感觉很有道理:“那,治吧。”



    谢映登从这边木屋离开,去了窦乐的中军大大帐。



    能直接进窦乐中军大帐的人不少,谢映登属于连检查都不需要的那一群中的一员,窦乐的亲卫有自己的安全定级方式。



    那些国舅,现在叫太国舅遇到危险的人,遇敌拿命上的,肯定是自己人。



    谢映登就属于这一类。



    谢映登进了大帐后坐下,窦乐正盘膝坐在地榻上发呆,他面前呢,就摆着那枚印。



    谢映登:“太国舅,你之前错了。”



    窦乐没反应。



    谢映登接着:“这枚金印从挖出来开始,我也查阅了许多古籍。”



    他是道士。



    可首先是读书人,十四岁就读书有成,十八岁武艺惊人,二十多岁就成为绿林瓢把子,然后率众投靠瓦岗。



    之后,拒绝了大唐的封赏,正式出家为道。



    若不是窦乐,他一定不会出山。



    谢映登道:“这枚印,是汉帝赐给这里一个国主的,所以只是一个国是汉之倭奴,倭岛只是我们对这里的记载,他们并非这样的自称。还有”



    窦乐这时转过身来,打断了谢映登的话:“大唐的国舅,永远不会错。既然连汉之倭奴都不是,又敢自称天子,杀光便是。”



    谢映登却不听:“往南数百里,被当地人称为火之国(熊本)有僧侣记下,世有魔罗,残暴、灭其身,亡其魂。扶桑生灵深受其害,望众生”



    哈哈哈!



    窦乐听着只是笑。



    谢映登看着窦乐,窦乐问了一句:“你的那些僧侣,可是前隋逃民,他们交税了吗?”



    谢映登叹了一口气:“我只想告诉你,什么都可以不管,你阻止不了有人将这一切都记下来。”



    窦乐走到谢映登面前:“谢科,我们相识,论道,我做事讲究有始有终,绝对不会发生任何半途而废的事情,华夏之东,只有海。”



    谢映登:“没理由?”



    窦乐迟疑一下:“没理由。”



    谢映登:“你不想?”



    窦乐:“我了,没理由。”



    



    谢映登:“比如,一个潜在对中原的威胁?”



    窦乐:“看他们不顺眼。”



    “这理由挺好。”谢映登没再问,因为窦乐是一个心很软的人,舍不得永业军的士兵流血。



    这样的人与残暴这个词永远扯不上。



    走到门口的时候,谢映登停下脚步:“你在求仙问道的时候,遇到了什么?”



    窦乐没回答。



    谢映登只是凝视了窦乐几秒,推门离开。



    没有人知道吗?



    有。



    红云台密案,贴身暗中保护窦乐的人上报,窦乐与大唐圣人有一段对话。



    大唐圣人李渊理解是晋末、生灵涂炭。



    红云台的人深信,国舅去求仙问道的时候,见过比晋末更可怕的,所以国舅不在意史官怎么记载,愿背负一世之恶。



    红云台许多人,也都是当年活不下去的人。



    隋末,也是人间炼狱。



    他们也经历过。



    他们深信,自己经历过的,比不上国舅离开的那十年。



    魑魅魍魉、魃魈魁鬾!



    国舅都见过。



    此时,再看倭女之狠辣,哪怕国舅倭岛皆是恶鬼投胎,红云台的人都信。



    因为,倭之岛他们没有人的礼仪伦常。



    话两边。



    长安城。



    朝堂上一位重臣。



    三年前,突发心疾,得益于宗圣观新药,给救了回来的封德彝入宫觐见。



    封德彝在书房外等了一会。



    到了没人再进去汇报之后,这才入内。



    “圣人。”



    “封学士,赐座。”



    封德彝是以前秦王府的属臣,几乎没有人知道,他其实是李建成的人。



    后来,窦乐把这个秘密告诉了李世民。



    上次东宫与秦王府大争之后,魏征的脑袋让李秀宁给砍了,李世民也没提封德彝的事情。



    当下,李建成登基,李世民也没打算把这个秘密出来。



    作为一名老臣。



    秦王去守陵,他在朝堂上还是有一席之地的。



    秘密嘛。



    可能永远都是秘密了。



    封德彝拿出一份疏:“圣人。”



    李建成接过。



    封德彝:“圣人,江南东道,许多县来报,近百村子十室九空。”



    听到这话,李建成不由的一紧张。



    十室九空这个词,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词,对于王朝而言,就代表着百姓大量的死亡,或是逃亡。代表着荒凉的,破败的,凄凉的。



    封德彝:“国舅府在余杭,迁走了这些人。”



    “还有”



    封德彝一通喷,李建成越听,越是感觉事情的可怕。



    李建成合上了封德彝的疏:“封学士先退下,容朕细思。”



    “臣,告退。”



    封德彝走后,李建成呼唤高公公,准备发电报到余杭去,可高公公站在他身侧的时候,李建成改口了:“宫派派撵,接仆射入宫。”



    高公公应下:“是。”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