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好东西

A+A-

    柳二郎品着茶,看向左尚英。



    “没想到跟着童先生,还能来杨家做客。”



    柳二郎也觉得杨家是个好地方,没有那些商贾身上的铜臭气,反而一片祥和,大家坐在一起议论报,比茶馆里要更方便话。



    而且柳二郎还想再见见谢大娘子,这位大娘子的相貌有些不一般,他回到家中与妹妹提及此事,他们都觉得柳大娘子与开封谢家那位二娘子有些相像,当然仅仅是有些像而已。



    谢大娘子举投足间的仪态,端庄中透着几分雍容,让他都忍不住目光躲闪。



    童子虚道:“方才我见到谢娘子,谢娘子提及一桩事,我觉得我们是该仔细思量一番。”



    童子虚这话是给身边的左尚英和柳二郎的。



    两人忙正色听着。



    童子虚从袖子里拿出一张纸笺,展开之后给大家看。



    “报刻印一阵子了,谢大娘子也让人去询问那些看过报的人,觉得报文章若是加注标点,这样读起来更容易些。”



    毕竟民间大多识字之人,也只是能粗读文章,不加标点的字句会有歧义,也许被曲解意思。



    “追溯到千年前,就有人在文章中运用符号,只是读书学文掌握在少数人中,再者有‘句读’先生教授断句,不加符号也不妨事,也就没有推广开来。”



    “但我们的报,是要在坊间流传的,看报之人不一定都习过‘句读’。既然我们的许多文章都偏通俗,何不干脆加注标点在一旁,看起来更加一目了然?”



    柳二郎和左尚英听了都觉得有道理。



    左尚英道:“这些标点符号都是各朝各代传下来的,种类繁多,我们不妨先从简单的试起,等大家熟悉了,再另加其他。”



    “我也赞成,”柳二郎道,“如此还便于刻印。”



    童子虚看着中的纸笺,他突然觉得自己不适合入仕,就隐于野也挺好,每日教教弟子,写些文章,岂不乐哉?这么一想,今年的科举他都不想参加了。



    童子虚想着,向周围看去,方才他来的时候,瞧见了墙头上的狸奴,有些像王鹤春的那一只。



    于是他脑海中多了不少思量。



    王鹤春别看才高八斗,不得被谢娘子所折服,否则怎么会主动为报题字?早在王鹤春将杨钦送来的时候,他就察觉到一些异样。



    童子虚正想着,只觉得一个东西钻进了他怀里。童子虚低下头刚好和狸奴大眼瞪眼。



    狸奴舔了舔舌头,一双眼睛看向桌案,然后伸出爪子碰了碰他的臂。



    这狸奴别的都好,就是喜欢偷吃肉干。



    杨家人刚刚端来的肉干,在泥炉上一烘,登时香气扑鼻。



    童子虚拿起一块,掰成两半,一半分给狸奴,一半自己放在嘴里。然后继续看中的纸笺。



    一股熟悉的熏香味道入鼻,那是狸奴身上发出来的。



    童子虚不用想就知晓,那是王鹤春喜欢用的熏香。这香还没淡去,显然才沾上不久,也就是,王鹤春可能也在杨家。



    童子虚眨了眨眼睛,控制着自己心中要涌出的一些念头。别人的事都能打探,也都能猜测,唯有他王鹤春不行。



    上次他已经被震慑过,若是再胡乱开口,胡乱写,可能就要变成哑巴和残废。



    “童兄,你怀中那是”



    童子虚将狸奴的头藏在袖子中:“应该是杨家养的,来讨肉干吃,大家不用理会。”他容易吗?不但被要挟还要帮忙遮掩。



    按理才子佳人乃读书人聚在一处,最喜谈及之事。



    只不过,童子虚想一想谢娘子和王鹤春的模样,将这二人凑在一处,给他带来的威慑好似一下子疯长。



    



    可是不敢去想!????童子虚好不容易将这些抛诸脑后,怀中的狸奴吃完肉干抬起头来,露出了脖颈上编好的红绳。



    那红绳一看就是出自女子之,且稍显的有些歪斜,可见编它的人不太擅长此道,上面坠了一只玉做的鱼。



    童子虚敢,这绝不是出自王鹤春之,所以做它的就是



    他好像又知道点什么秘密。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想!



    童子虚觉得自己应该去宝德寺,听听主持大师讲经,稳固一下心境,再求串佛珠庇佑自身,这样才能在大名府安安稳稳活下去。



    幸好这会儿没有人注意到童子虚。



    因为谢大娘子为大家做的礼物送上来了。



    杨钦和杨疆亲送到每个人面前,杨钦道:“这是我阿嫂送给诸位的,诸位可以在这里用,之后再带回家中。”



    每个人一只匣子,接到中有些分量。



    柳二郎迫不及待地将匣子打开,然后整个人就怔愣在那里,其余人也与他差不多露出一样的神态。



    “这是我画的荷花图。”



    “这是我的骏马。”



    “我的牡丹。”



    众人从自己怀中匣子中拿出茶具、碗、碟,白地黑花的瓷器上,正是前不久谢玉琰向他们要来的画作。



    以娴熟的笔法描绘在瓷器上,就像他们自己刚刚画上去的一样。



    这种瓷器他们还是第一次见,更觉得稀奇的是,它是怎么烧出来的?



    这若是拿到人前,不但能欣赏画作,还能用它把酒言欢,当真是快事。



    童子虚中除了茶具等物之外,还多了一只如意枕,杨钦捧来软垫放在如意枕上,给童子虚垫臂。



    不过童子虚还没靠上去,几个人就围过来看。



    “这瓷枕是黑地白花的。”



    黑白两色,让这套瓷器格外有种韵味儿,而且那如意枕上写的可是童子虚的诗文。



    再也顾不得用酒菜,众人干脆凑在一处谈论起来。



    “这乃是比泥炉更好的物什。”



    “我觉得也是,这个技艺从未有过。”



    “不限于什么物什,都能烧制。”



    



    比起这里的热闹,王晏独坐书房中,略微显得有些冷清。



    不过,一切却也恰到好处。



    摆在王晏面前的是两只玉壶春瓶,一黑一白,花纹相似,但黑釉看着端庄,白釉就显得更为秀丽。



    黑白转换如同阴阳。



    王晏突然想起童子虚酒醉时,指着他过的话:“你这个人,世人不知,表面上谦和,实则城府深得很,当真是一面黑一面白,将来若是得了会,我定要写下来。”



    他怎么觉得她送给他的春瓶,与童子虚的话颇为相合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