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可怕

A+A-

    黄内侍走进内殿,却没有上前打扰,而是默立在一旁侍奉。



    御座上,白袍红带的官家半靠着引枕,面容看起来格外的消瘦。其实这段日子官家病疾缠身,整夜咳嗽难眠,刚刚好转了些,没想到这时候闹出了大名府的案子。



    但毕竟做了几十年的皇帝,即便身子再虚弱,目光仍旧清澈有神,散发着天子独有的威仪,也正因如此,官家才能在黄内侍“逃回”京城之后,立即下令禁军出兵捉拿大名府一干官员。



    大梁的这位官家拿起报来仔细查看,觉得上面的文章颇有些独特之处。他看向文正臣:“这报出自民间,却也是有人暗中插才会有这般的结果。”



    官家暗中有人插,指的是王晏。



    文正臣躬身道:“依微臣所见,王天使不过就是题字而已,报中的文章没有一篇经过他的指点。”



    官家淡然地道:“难道不是因为这报,大名府的事才会暴露于人前?”



    文正臣面容肃然:“并非如此。”



    官家仔细听着文正臣的见解。



    “不是因为报,而是因为民众,”文正臣指了指报,“不是有人利用报做事,而是报将民的处境写了出来,一斤藕炭不过三文钱,却引来旁人觊觎。”



    “一个的石炭矿,差点葬送了整个村子的性命。”



    “一只泥炉而已,就是百姓取暖煮饭之物,却也要被人布局谋算。”



    “做出藕炭和泥炉,活命不少贫困百姓的人,也要被诬陷。”



    “报将事实写出来,被人记恨,若非写文章的人不是秀才,也早就身陷囹圄。”



    “所以撬动这一切的是百姓。”



    “它让我们知晓,大名府已经容不下一个寻常百姓。”



    文正臣喜欢这报,不想让报被冠上这样的罪名。



    若是报成为了一种段,那它也不能再留存于世,因为今日打击的是刘知府,明日可能就会将矛头对准朝廷。



    官家不会允许这样的东西在坊间流传。



    官家仿佛若有所思:“是这样吗?”



    旁边的内侍已经将藕炭点燃,连同泥炉一同捧到官家面前。



    “放下吧,看看它能烧多久。”



    着官家又吩咐内侍赐座,将中的账目递给文正臣:“你也看看吧!”



    这么一个泥炉就摆在一旁,等到官家批完劄子,文正臣也将账目都理清楚,藕炭依旧在烧着。



    “你,他们叫它佛炭?”



    文正臣应声:“做这藕炭的谢氏,只是想要借用佛法保住这藕炭,否则很快就会有人插藕炭买卖,将它变成与木炭一般昂贵,到寻常百姓再也用不起的地步。谢氏虽是骗了天下人,却也是出于一片善心。”



    “好一句出于一片善心,朕的大梁到了什么地步?想要行善的人,却只能借助于谎言。”官家的眼神渐渐染了一层怒火。



    半晌,他又开口道:“若是让你去提领榷场,你可愿意?”



    没有是哪个榷场,但最近要打开的就是西北的那个。



    文正臣起身下拜:“微臣一定竭尽所能为朝廷管好榷场,即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朕不要你死,”官家道,“只让你好好为朝廷做事,不要再让那些人利用榷场谋私利。”



    



    完这话,官家顿了顿。



    “朕也曾信任刘衡,可他太让朕失望了。”



    文正臣接着道:“此等奸佞,当诛。”



    官家挥挥示意文正臣退下。等人跨出大殿,官家终于忍不住一阵剧烈地咳嗽。



    黄内侍忙上前拍抚官家的后背,掌之下,那藏匿在宽大龙袍下的身体瘦骨嶙峋,黄内侍登时悲从心来。



    等到官家平静下来,黄内侍劝道:“官家不可如此操劳,那些事交代给相公们就是。”



    官家深吸一口气:“有人上劄子,大名府之乱出于党争陷害。多亏朕还有一个文正臣可以询问。”



    文正臣得罪过两党,是一个难得的直臣,皇帝信了他的谏言。更何况那藕炭一斤三文是事实,就算有人想要对付刘家,总不能从一个藕炭上下功夫,引得刘家上当。



    所以刘家的不臣之心是真的。



    “朕还以为是君臣相知。”



    黄内侍能看得出来,官家格外的失望。不止是因为大名府将领走私货物,更是他们生出了异心。



    “罢了,”官家道,“事到如今,朕也留不得他们了。”



    官家被黄内侍搀扶着去休息,雅斋中侍奉的宫人将听到的消息传了出去。



    谢枢密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他看过之后,将字条丢入了炭盆中付之一炬。



    “爹,”谢承信低声询问,“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谢枢密沉着脸摇头:“官家顾念刘衡多年功劳,不定能留他一条性命,不过也仅此而已了。”那还要看刘衡会不会反抗禁军。



    若是反抗,整个刘氏一族都会被连根拔起。



    谢承信今年二十岁,早就帮着谢枢密处置政务,在黄内侍进京报信之前,他们还没有发现什么针对刘知府的苗头



    也就是,这桩事突然闹起来,然后没有给刘家任何翻盘的会。



    打了他们一个措不及。



    如果是偶然发生的也就罢了,若是有人刻意安排,谢承信不敢深思。今日是刘衡,明日会是谁?



    谢承信试探着道:“父亲要不要暗中再帮帮忙?”



    谢枢密叹了口气:“若是你祖父还在,自然还能想法子,但你祖父突然没了,大理寺还有人盯着这桩案子。”



    “就算你妹妹许给了郡王,我们家依旧要心行事。”



    谢承信点点头,其实有些事他也不知晓,只是隐约有所察觉,毕竟祖父过世太过突然。他曾试探着问过父亲,却被父亲严厉呵斥了。



    虽然有太多的怀疑和不解,他也就能压在心底。



    “儿子就是觉得有些太吓人了,”谢承信道,“刘衡是只老狐狸,就算王晏去了大名府,也不该不声不响地将他拿下。”



    “而且不光是刘家我们家也有不的损失。”



    “那个大名府谢氏恐怕不保了,本来还想靠着他们掌控榷场的买卖,现在是不行了,我们还得另寻他法。”



    “儿子让人打听了消息,大名府谢氏会沦落至此,都是因为一桩冥婚。”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