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世子当众斥隆之

A+A-

    宋游道之事,便是在惩治贪贿、打击的勋贵之际,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反应。



    如今朝廷众多要员,已然开始抱团反劾。



    又加之雷厉风行之下,的确出现了许多违制之举,以至于授人把柄。



    而且另一方面司州吏也状告了毕义云,言他拘留人犯有所减截,并改换文书。



    朝堂之外尚且还能被高澄强行压下去。



    只是宋游道这里,高澄也不得不暂时妥协,将宋道革职除名,以压众怒。



    宋游道出廷尉当天,高澄便让元景康将宋游道带回大将军加以保护。



    两人一见面,宋游道先是一番拜见,高澄连忙扶起他。



    道:



    “快快请起,此非你之过,实乃局势所迫。



    如今这革职除名不过是权宜之计。



    不过如今朝廷局势紧张,只怕你留在邺城,他们还会想别的办法,谋害于你。



    还是尽早随我前往并州,方能保你周全。”



    宋游道邃起身,双抱拳,置于胸前,微微欠身,诚挚道:



    “游道多谢大将军救命之恩,日后亦愿效犬马之劳。”



    高澄轻轻拍了拍宋游道的肩膀



    “游道,不必多言,你我先随我进府,再从长计议。”



    言罢,两人并肩,步伐匆匆地向着大将军府走去。



    到了晚上,高澄坐在书房,静静思索着:“在回晋阳之前,必须想个万全之策。”



    崔暹所领御史台的纠劾之举,绝不能半途而废,当务之急是要确保其能继续严打贪腐,整肃吏治。



    可如今宋游道因触怒而被革职,崔暹等人也面临巨大压力,



    以往的邺城四贵,邺城还有高隆之、孙腾二人,得将他们两个先支出邺城。



    之前一直萦绕自己的流民之事,牵扯州郡豪强私兵私奴,需要朝廷与地方周旋博弈。



    正好他们两个有此能力及地位,正好可以外派他们去处理流民扩户这棘之事,可谓一举两得



    除此之外,他们走了,朝中众多朝臣大多都是自己一提拔。



    站在自己对立面的,也只有元氏死忠,另外的想必都是贪赃枉法之徒了,



    昔日自己对崔暹的一番助威,崔暹有自己的势力得以与他们周旋,但还是得与皇帝沟通。



    主意既定,次日散朝之后,便前往仁寿殿求见皇帝。



    踏入殿门,他便恭恭敬敬地向皇帝元善见行了拜礼,俯身低头。



    口中道:“臣澄见过陛下!”



    元善见端坐在龙椅之上,面无表情地抬示意:



    “高卿,平身,不知高卿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高澄直起身来,微微向前一步,言辞恳切。



    “陛下,臣不日将回晋阳,只是如今正是肃贪之际,朝堂之上多有奸佞怨言,



    臣澄前来,是望陛下,能保御史台弹劾之举,不为朝堂权贵所阻,正直不阿之臣,不为奸臣之言所害”



    元善见听闻,脸色微沉,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



    “高卿何出此言?难道是朕,易被奸佞之言所误?”



    高澄心中一惊,急忙下跪俯身,连忙解释:



    “陛下,臣绝非此意!只是为今之计,唯有陛下亦在惩治贪腐之列,才能使朝堂再清廉之风。



    



    即便御史台直言弹劾之举得罪朝堂众贵,但只要有陛下在其身后,御史台纠正之举,才能得势顺行!”



    元善见趁高澄俯首之际,怒目圆睁,狠狠地瞪着他,心里想着:“朕这个皇帝,有事无事,都不过是你们高家父子,里任意摆弄的工具,口口声声顺我之势,不过长你们父子之势”



    可尽管心中满是愤懑,待高澄抬眼之际,元善见又迅速收起怒容,



    微笑着走出座位,亲自扶起高澄。



    “高卿,如今大力肃贪,乃为大魏社稷,百姓福祉,朕定然在卿身后!



    朕当然知道何所为,何所不为,定保御史中尉等人,能于朝堂之上,继续无所顾虑的纠劾贪枉之举!卿可放心回并州!”



    高澄微微一笑,随即了句:“臣谢过陛下”



    元善见摆了摆,看似随意地道:



    “何须言谢,此乃为君之本分!额,来高卿举荐的崔季舒,



    每次高卿上奏,若无他修饰批注,朕倒是难会高卿之意;若无他,朕亦难复高卿之奏。



    他非单中书侍郎啊,实乃朕之奶母也!”



    言罢,眼神似有深意地看了高澄一眼。



    言下之意,不过就是皇帝的任何行径,都为他们父子掌控,自己又怎能单独做主。



    高澄知道元善见的弦外之音,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多言。



    心里想的不过是:“如今皇帝渐长,心思愈发深重,既无寸兵,不过得父亲赠天子之位,还想如何?”



    等到皇帝这里打过招呼之后,高澄领着亲信便径直前往尚书省。



    他脚步匆匆,面色冷峻,踏入尚书省大堂,便高声传唤高隆之。



    高隆之听闻,赶忙前来,心中忐忑不安。



    见高隆之到了面前,高澄便当着众人的面,大声斥责起来:



    “司徒公,你昔日也不过阉人养子,也是起家司州户曹从事,



    如今却指游道从州入省,不堪为用?难道是我父子二人,不能识人?”



    高隆之心中一紧,以为高澄是特来为宋游道讨法,



    连忙抱回复,身体微微前倾,姿态恭敬。



    “大将军,下官并非此意,只是宋游道为人处世实在太过蛮横霸道,尚书省众人皆受其压苦,惧其淫威,以至难以专心从事。



    再者,他无奏擅权,乃是事实,口吐不臣之言,亦是事实,非下官污蔑之词!”



    高澄冷笑一声,向前逼近一步,质问道:



    “好,非你污蔑之词?那几个令史,敢你不是一番拷打之后,才做的伪证?”



    高隆之此时看向尚书省内其他一众人,只见众人皆低头不语。



    又突然看到一角落,呆愣愣的高洋,便垂头,不再言语。



    “司徒公啊,司徒公,你私下收贿之事,以为我全然不知吗?



    不过是念你昔日之功,未曾过多追究罢了,



    游道劾你侵公家金银,放贷取息,你不但不思改正,反思着如何报复,这就是你的为臣之道吗?”



    高隆之知高澄一向为人,如今司马子如已被其扳倒,孙腾也曾受其欺辱,自己此时也只能无言以对。



    高澄见他不再辩驳,语气缓和了几分:



    “罢了,想你昔日上表均田之策,又曾监督营造许多利民工程,也算为百姓谋福祉,



    又有调查窃官之功,亦算是思国忧民之臣。



    我也不再去计较你往昔受贿之事,只是日后莫要再犯



    若我再听到什么风声,或是有朝一日被御史台给弹劾了,那就别怪我无情了。



    之后,这尚书省,便是由你高隆之主事,游道虽被革职,但昔日他所反应的违法之事,日后若再出现,我便唯你是问!”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