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越来越忙

A+A-

    公冶谦回到京城之后,请命去了司农司,整日在地里忙活。



    李尚书越盘点,面上的神色越愉悦。



    “哈哈哈,天佑我大楚啊。”



    这么多的粮食,只是岭南一府的粮食,除了粮税,其余的沈遇安都要银钱换。



    “幸亏刚抄了江南那几个贪官,不然本官也舍不得拿出这么多粮食来给岭南啊。”



    整理好账簿,李尚书即刻进了宫,文景帝召了几位大臣在御书房商议。



    “陛下,粮种应及早发放下去,明年开春百姓就可以种下了。”



    “李爱卿得极是,此事诸位爱卿写份奏折来。”



    岭南送来的粮种虽然不少,但对于大楚泱泱大国来,还是杯水车薪,要给哪个州府,如何分配,都要计划好。



    柏太傅上前一步开口道:



    “虽沈大人写了粮种如何种植的法子,但臣以为,此乃国家大事,应宣岭南会种玉米和红薯的老农到京城来教司农司。”



    “柏太傅的提议不错,不过送粮食来人中,就有负责新粮种的农官。”太子起身道。



    “如此更好。”



    “老臣听闻这几日太子日日跟司农司去地里?”柏太傅含笑地看着公冶谦。



    御书房内的大臣都看向公冶谦。



    公冶谦此刻不见在岭南的不羁,一脸正色:“孤在岭南时,随沈大人去过地里,沈大人对农桑一道极为了解,对孤知无不言,新粮种关乎天下百姓,孤便多上心些。”



    柏太傅眼底闪过一丝满意,太子少时确实皮了些,但这两年渐渐有了储君的威仪。



    君臣商议完,最后让太子和岭南来的老农负责新粮种的种植。



    文景帝特意让太子立威,毕竟太子之前去江南,差点被人刺杀没了性命,想要给太子铺路,还是要让太子立下功劳。



    新粮种就是最好的时。



    大臣离开的时候,已是深夜。



    “父皇,这是先生让儿臣给你的奏折。”



    文景帝挑眉,“回来几日了,这才把奏折拿出来?”



    “先生等父皇心情愉悦的时候再拿出来。”



    文景帝收起脸上的笑,沈爱卿指定又有什么事求他。



    果然,看了奏折,文景帝无奈摇头,“沈爱卿可真是给朕找难题啊。”



    组建水师,此次南越从海上进犯岭南,他对组建水师倒是没有反对。



    只是沈遇安要组建水师的人,文景帝有些为难。



    这些人原先可是犯了事,用了朝中重臣定会有议。



    最重要的是,沈爱卿还要在岭南办个盐铁司衙门,这可是和福州抢利了。



    因为福州就有一个很大的盐场,还有盐铁司办公的衙门,岭南要办盐铁司,最先反对的,恐怕就是福州的官员。



    不止如此,沈遇安还要在岭南开设一个海上贸易衙门,跟海外的几个部落和国家交易。



    这些可都是大事,须得徐徐图之。



    京城因为岭南的事忙了起来,岭南则是得了圣旨,开始攻打南越。



    朝廷派兵下来,不到一个月,司徒璟就把南越打得节节败退。



    最后,南越送来降书。



    司徒璟凯旋回京之前,来了一趟沈家。



    最后在沈遇安和沈云之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中,一脸傻笑离开沈家。



    沈家人本以为沈遇安会最先晋升回京,没想到竟是司徒璟。



    当然,沈遇安和沈云之不开心的不是司徒璟高升,而是这家伙来沈家提亲,王氏已经应下。



    



    没多久,京城送来收粮食的银钱,府衙日日忙着还百姓们粮食钱。



    “我就沈大人是青天大老爷,你看吧,真的能收到银钱。”



    “是啊,我原以为收粮食的银钱不会回来了。”



    百姓们不是不相信沈遇安这个知府,而是不相信朝廷真的答应给银钱。



    各个州郡得知朝廷的银钱发下来开心不已。



    “这下能过个富裕的年了,我要去布庄买几匹布,给家里人都做身厚衣裳,咱们岭南虽不下雪,但冬日冷得很。”



    “那我做两床被子,你们不知道,一到冬天,我就冷得整夜整夜睡不着。”



    “沈大人没来之前,我做梦都想不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是啊,今年我们村就没人饿过肚子了,吃饱了,讲话都不冲了。”



    百姓们互相不认识,却能到一起去,都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沈云之吃着汤面,听着百姓们的讨论,眼底满是笑意。



    吸溜了一口面,一脸诧异地看着碗中的鸡蛋。



    “这,店家,我要的是一碗素面,怎会有鸡蛋?”



    “呵呵,公子吃着吧,咱们岭南有如今,多亏了沈大人。”



    这是知道他的身份?沈云之这么想就问了出来。



    “沈大人爱吃我家的面,公子和沈大人来过几次。”



    原来如此。



    “多谢店家。”沈云之道谢。



    没多久,沈云之吃完汤面,放下银钱就走了。



    店家收银钱的时候,一脸懊恼,“哎呀,鸡蛋是感谢公子的,怎么给了钱。”



    他本来是想感谢公子的,这,收了银钱,不是和强卖一样了嘛。



    沈云之去了府学,在府学待了几日,这才抽空回了一趟沈家。



    “叔父还在府衙忙公务吗?”沈云之看了一下天色。



    “是啊,最近府衙事情多。”



    沈云之想了下,去府衙帮忙。



    沈遇安没有推辞,交了一些事给他办,如今沈云之也会处理一些简单的公务了。



    一直到夜色降临,叔侄俩这才返回家中。



    “回来了,最近怎么这么忙?朝廷给的银钱不是都给百姓们发完了吗?”



    “年关将至,最近事情多得很。”



    几日前,圣上终于来圣旨,组建岭南第一支水师。



    那些帮众,他要从中找出没做什么大恶,水性好的人。



    所幸三帮之众基本都通水性,剩下的就是筛选了。



    那些作过恶的不能取,对了,也要发招兵的通告。



    最近他真是忙不过来了。



    虽然陛下还没答应给办盐铁司,但岭南是有几个大盐场的,他作为知府,也要管的。



    只是不知他还能在岭南待多久,为了百姓,多忙点也好。



    要不是如此,他也想办的海上贸易司。



    如今新粮种不用他管了,交易回来的水果好像也差不多能长出来了。



    一直到封印之前,沈遇安都忙得脚不沾地,沈家更不用了,王氏忙着扫盲班的事,刘氏则是喜欢跟农官去地里。



    沈青盼则是忙铺子里事,沈云之不止做学问,还会去府衙帮忙。